邬沧萍:莫道桑榆晚 仍存万里心
尊老敬老
今天是重阳节,也是敬老节,我们特向大家介绍一位民盟的老先生——
他是民盟十二大年龄年龄最长的代表,如今已有96岁高龄;
他是中国老年学的开拓者和奠基人,建立了我国老年学的知识体系,并倡导和推动了我国老年学学会的成立;
他坚信老年价值论并身体力行,退休后平均每两年都会有新书问世,至今每天还坚持六到八小时的读书写作。
他就是邬沧萍。
邬沧萍,1922年生于广州,1946年毕业于岭南大学经济系,1950年获得美国纽约大学工商管理硕士学位。1951年回国,执教于辅仁大学,后并入中国人民大学。他参与了我国第一次人口普查,为计划生育政策建言献策;他创办了我国第一个人口研究机构、第一个人口学系、第一份人口学学术期刊,培养了新中国第一批研究人口学及老年学的硕士、博士,是我国人口学、老年学的开拓者和奠基人。
90多岁的老人大抵应是有些迟缓、虚弱的,但邬沧萍先生行动敏捷、声音洪亮、说到兴奋处腾身而起,全不见耄耋老人风烛残年的模样,“这一辈子我认为还是很幸运的,一生当中没有因病住过医院,我的零件都是原装的,除了牙,下牙没有了。”
邬沧萍肖像照
邬沧萍佐证自己幸运的另一点是即便在战火纷飞的年代,他也没有失过学。年幼的他随家人从广州逃到澳门,从澳门再到香港,在日本侵略者的铁蹄下辗转求生。也正是这样的经历让他1951年毅然携妻儿回国,“我是这么幸运的一个人,能念大学,大学毕业之后还出国留学好多年,已经占了很大的便宜,我觉得我应该回国用知识回报祖国。”
邬沧萍在煤油灯下学习
1953年,邬沧萍参加了全国第一次人口普查,由此和人口学结了缘,“原来我们认为中国人4万万同胞,后来参加第一次人口普查之后,我们的人是6万万,所以我觉得中国问题严重了。但是后来讨论人口问题变成禁区。马寅初、陈达都是全国最知名的社会学家,全军覆没了。”
人口问题自此成了“高压线”,直到1971年中国加入联合国,国际社会认为人口问题最严重的是中国,这一研究才又提上了日程。但那时候,邬沧萍已经50岁了,“真正来讲将近50岁搞人口搞老龄学,如果活到60,就没有搞多少年,活到90年,搞了40、50年了,所以跟着健康还是运气的。”在很多人看来,50岁距离退休已经不远,但对于邬沧萍来说,那才是他一生学术生涯的真正开端。
1979年3月,由邬沧萍起草的、全国第一个向上报送的人口研究报告《对控制我国人口增长的五点建议》递交国务院。1982年,计划生育作为基本国策写入宪法。但仅仅两年后,他又开始呼吁重视老龄化问题,“我提出计划生育的时候,就已经考虑早晚一定会提出老龄化,这两个有必然的联系。当时《五点意见》提倡鼓励生一个,坚决杜绝生三个。结果只允许生一个,所以老龄化一定加速了。很快八十年代开始我就提倡要建立老年学科,当时还有人认为我破坏计划生育。但是计划生育是我提出来的,我怎么会破坏。”
1981年,邬沧萍在日本人口学会议上作学术报告
未富先老的中国社会,该如何应对人口老龄化?邬沧萍认为,一是让劳动力充分就业;二是提高全民健康水平,健康老龄化。他笑称,这两点自己就是“活招牌”。身体好,所以83岁才离开人大人口所的办公室;94岁高龄还招收了最后一批博士生;退休后平均每两年都会有新书问世,“退休之后,我每两年都有一本书。我现在主要是要修改一本新修社会老龄学,还有写一个老年价值论的提纲。很多人觉得老年人出书挂名,我不是。”
邬沧萍2008年出席民生、和谐、发展论坛
邬沧萍评价自己的一生,迈过每个沟坎他都称之为“幸运”。但在学生姜向群看来,与其说幸运,不如说先生乐观。少年时代凄惶终日的迁徙也好,浩劫之中的三次下放也罢,光是发妻李雅书教授瘫痪在家的二十年,日子都够难捱,但这些他从来不说,“二十多年一个病人在家里,他都是能以积极的心态面对这个事情,一直也是照顾伺候,但是没有耽误工作,不是像有的人一味去抱怨,而是向前看,对过去的事情放得下,对未来一直有进取的精神。”
每天六到八小时的读书写作,眼睛花了,拿着放大镜看;打字费劲,就培养保姆代劳;外文原版资料行距狭小,于是看一遍换一种颜色的批注。邬沧萍在身体力行着他的老年价值论,与岁月争朝夕,“我觉得我的时间不够用,每个人都应该在老年发挥他的正能量,事实上是可能的。体能会降低,你一直在用脑的话,思维能力一般降低很慢,甚至某种程度里面有创新的思维。”
图文来源:央广网
记者手记
我是记者刘祎辰。时间的河流无疑是残酷的,有些人泅渡,消解了健康与曾经的壮志满怀,但邬沧萍先生却用自律与达观作桨,扬帆近一个世纪,他的扁舟之上留下的都是岁月的馈赠。采访当中,他不断用手在双膝上轻抚,我以为他是和一般老年人那样畏寒,他却说这是使自己腿脚保持灵活的自创按摩。
先生每日八小时的工作,或是在客厅,或是在书房。无论哪里一抬眼,对面墙上都挂着夫人和子女的照片。夫人已经故去,子女都在国外,邬沧萍却不愿离开“空巢”投奔子女。他说想孩子时随时可以视频,但自己在国内还有那么多研究可以做,他还有时间、有健康,还有价值可以创造,那便不能停歇。
谨以此文致敬民盟的老先生们!
祝福民盟老前辈以及民盟各级组织机关退休干部身体康健,生活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