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速递】樊秀娣,石雪怡 | 英国“科研卓越框架”同行评议制度的改革及启示
作者简介/樊秀娣:同济大学教育评估研究中心主任、博士;石雪怡:同济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硕士生
文章出处/《江苏高教》2020年第9期24-31
关键词/英国;高等教育;科研卓越框架;科研评价;同行评议
文章摘要
C:
同行评议制度是英国高校科研评价体系REF(Research Excellence Framework,科研卓越框架)的精髓。英国将要实施的REF2021吸取了先前同行评议制度经济性、公平性、可靠性不足的经验教训并进行了相应改革,提高了对评审专家的信息技术和定量数据支持,调整了专家遴选制度,完善了跨学科研究评价体系,展现了计划性、透明性、多样性和灵活性等优势。这对提高中国科研评价中同行评议制度的科学性、透明性、公平性和可靠性,以及完善专家遴选机制、接受业界内外的公众监督、突出科研成果实际价值、重视对跨学科合作研究的科研评价等方面有借鉴意义。
❑ 目前我国科研评价体系总体比较分散,在专家遴选过程中没有统一标准,各评估机构往往各行其是,自定规则和标准遴选专家,有些评估机构甚至直接根据名气、资历、职称等进行选择。
❑ 目前我国很少有评估机构设立专门的科研评价官方网站,公众无法在网上查阅规定文件和评价过程的有关信息。要彰显同行评议的权威性和公信力,加强相关管理和监督是必不可少的。
❑ 当前我国科研评价改革已步入深水区,尽管 “三评”(项目评审、人才评价、机构评估)改革和“破五唯”运动如火如荼地展开,但我国高校科研评价仍以论文数量、被引率、期刊影响因子等定量数据作为主要评价指标,这种“一刀切”的方式使同行评议的主体地位被忽视,出现了“SCI至上”等严峻问题。
❑ 我国同行评议制度也缺乏专门针对跨学科研究的评价程序,仅仅通过微调以往的评价程序来勉强应对,再加上浓厚的“第一作者”情节,成果署名靠后者往往不受重视,跨学科合作研究也因此受到冷落。
英国高校科研评价体系在1986年建立,迄今为止共进行了7次全国性的大规模高校科研评价。该体系兼具连续性和发展性,已成为促进国家创新发展战略、提高科研成果质量的推动器。虽几经发展变化,它以同行评议为主的评价方式却被当作精髓保留并不断完善。
当前我国学界对扭转不科学的教育科研评价导向、破除“五唯”顽瘴痼疾已达成共识,破旧需立新,虽然大家都认可学术共同体内成员的同行评议制度是相对最为客观、科学和公正的评价手段,但由于同行评议的成本高、专家遴选制度和监督机制的不够完善,具体实施却相当困难。
英国将要实施的高校科研评价REF2021,针对先前REF同行评议的经验教训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全面解析英国REF同行评议制度的发展历程,尤其是REF2021中同行评议改革的动因、目的、做法和特点,以期对我国高校科研评价体系改革提供参考。
英国“科研卓越框架”(REF)指的是在由英国高等教育基金会(Higher Education Funding Council, HEFC)对英国高等教育机构进行科研评价的框架体系,目前仅在2014年实行过一轮(即REF2014),下一次将在2021年举行(即REF2021)。而在REF正式实施之前,英国高校科研评价体系经历过两次改革。
20世纪80年代,英国在经济恶化、高等教育规模扩张的背景下面临巨大的财政压力,撒切尔政府决定缩减高等教育经费投入,实施基于科研评价结果的绩效拨款模式。
从1986年至今,英国已在全国范围内实行了七次大规模的科研评价,每次间隔为4~6年。其发展经过了三个阶段[1]:
(1)科研选择性评价阶段(Research Selective Exercise, 简称RSE,1986年—1989年)。主要目的是基于评价结果进行合理的绩效拨款,开始建立了由政府委托第三方评估机构的高校科研评价体系,按学科划分评价单元。该阶段评价单元数量过多,评价制度安排简单,评价标准由专家自行决定,以同行评价为主。
(2)科研水平评价阶段(Research Assessment Exercise,简称RAE ,1992年—2008年)。主要目的不仅包括绩效拨款,更重要的是通过科研评价提升英国科研质量和科研实力,评价单元数量逐渐减少,根据评价单元划分评审专家组,评价标准逐渐统一为“科研成果、科研环境、科研声誉”,该阶段仍以同行评价为主。
(3)科研卓越框架阶段(Research Excellence Framework,简称REF,2009年至今)。在提高科研质量的基础上进一步追求卓越和创新,注重科研成果对经济、社会、文化的影响,首次将“科研影响力”纳入评价指标体系。进一步缩减评价单元的数量,实行双层评价小组模式,分为主、次专家组,更加注重跨学科和合作研究,实行以同行评议为主、文献计量为辅的评价方式。
英国同行评议调查组在向英国研究理事会提交的报告中对“同行评议”进行了严格的定义:“由从事该领域或接近该领域的专家来评定一项研究工作的学术水平或重要性的一种方法。”[2]
英国是同行评议制度的发源地, 1665年英国皇家学会创立了《哲学会刊》,采用由会员对论文手稿进行审查的机制,开创了全世界同行评议的先河。同行评议制度从此成为英国科研评价的模板。
英国在1986年首次进行的大规模RSE高校科研评价时就采用同行评议模式,RSE评价结果显示同行评议制度为英国政府对高校拨款提供了合理依据,提高了科研质量水平。因此在这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英国一直坚持以同行评议为主的科研评价体系。
到了21世纪初,英国逐渐意识到单纯以同行评议为主的RAE体系存在许多问题,比如成本高、耗时长、主观性强。因此,英国起初决定完全用文献计量法来替代同行评议制度,并于2008年—2009年间对英国22所高校采用了三种文献计量法进行试点实验,发现基于文献计量法得出的评价结果不能精准反映被评价机构的科研水平,但它的确能为同行评议提供信息支撑。因此在REF2014和即将开始的REF2021中,均采用同行评议为主、文献计量为辅的方式。
虽引入了文献计量指标,但REF2014明确说明计量指标的作用只在于帮助评审专家对研究成果质量做出初步判断,同行评议的主要地位不能撼动。正如英国谢菲尔德大学的詹姆斯·威尔登教授所说,“计量指标只能作为同行评议的补充而不是代替,同行评议不完美,但这是我们目前能想到的最好的办法”[3]。
同行评议主要由“评价主体、评价对象、评价标准、评价主体的遴选方式”这四个要素构成[4],REF2014同行评议制度具体也可分为以下四部分。
1. 评价主体。REF2014中的评价主体是主、次专家组和“平等与多样性咨询小组(Equality and Diversity Advisory Panel,简称EDAP)”。次专家组实施具体评价,主专家组和EDAP起管理、协助和指导作用。
REF2014按学科特征将全体参评学科划分为4大类,组成4个主专家组,分别是“医药生命科学类、数理工程类、社会科学类、人文艺术类”。4个主专家组下设36 个次专家组,每一个次专家组都对应一个独立的评价单元。主专家组负责制定评价标准和专家工作方式,监督次专家组的评价过程,审核次专家组的评价结果并签字确认;次专家组负责具体评审工作的展开,撰写初步的评价结果报告并提交给主专家组审阅[5]。EDAP负责提高评审专家的代表性(多样性)和保证评价过程与结果的公平性。
2. 评价对象。评价对象是全英国范围内的高等教育机构,具体是对各高等教育机构在各评价单元内提交的科研材料进行评价,需提交的材料包括“科研人员信息”“科研成果信息”“影响力案例研究”“影响力模板”“环境数据”“环境模板”,以此衡量英国各高校在不同学科方面的科研水平[6]。
3. 评价标准。评审专家根据英国高等教育机构提交的科研材料,从科研成果(65%)、科研影响力(20%)与科研环境(15%)三个方面对高校各学科的科研水平进行打分和排名。科研成果指的是以各种形式公开发表的研究成果,评价标准是“原创性、严谨性、重要性”。科研影响力主要指研究成果在学术以外,为经济、社会、文化、公共政策或服务、健康、生活环境或质量带来的影响、变化或益处,评价标准是“范围和重要性”。科研环境指的是院校在支持研究活动和在学科建设方面所采取的战略、为研究人员提供的资源以及院校的基础设施建设等,评价标准是“活力和可持续性”[7]。
4. 专家遴选方式。主、次专家组主席是通过个人申请后,由HEFC选择确定的,其余专家组成员由英国具有提名资格的1950个机构提名后再由基金会确定,这些机构需要在官网上填写提名表格。除此之外也允许专家组成员的内部推荐[8]。
1. 经济性较低:成本高昂。经济性指的是同行评议过程中投入的人力、物力、财力以及时间的多少[9]。REF2014的成本相比于RAE2001、RAE2008有较大幅度的上涨。英格兰高等教育拨款委员会(Higher Education Funding Council for England, HEFCE)2015年发布的报告显示,RAE2008总成本约为4700万英镑,仅占全国科研经费的0.5%,而REF2014总成本达2.46亿英镑,占全国科研经费的比例高达2.4%[10]。
同时REF2014中英国高等教育基金会(HEFC)实施科研评价的内部成本为1712万英镑,相比RAE2008的1500万英镑,名义增加率(不排除通货膨胀的影响)为20%,实际增加率(排除通货膨胀的影响)为7%[11]。
2. 公平性较低:专家组成员代表性不足。公平性指的是同行评议过程要保证评价对象得到客观和无偏见的评价。专家组成员的代表性(多样性)是“专家组成员的构成是否反映了研究活动和人员在不同类型学校、性别、年龄(职业生涯周期)和族裔等方面的分布特征,以及其选择过程是否公平、公开”[12]。专家组成员的高代表性能最大程度地减少评价中主观偏见和利益冲突带来的消极影响,是评价过程公平客观的重要保障。
根据REF2014专家组成员多样性的分析报告[13]和英国2013年—2014年全国高等教育从业人员的数据[14],REF2014专家组成员在性别、民族构成、残疾情况方面的代表性不足:性别上,专家组女性成员占比33%,低于全国学术研究人员中女性44.6%的占比;民族构成上,专家组白种人占比97%,高于学术研究人员白种人86.6%的占比;专家组中接纳了1%的残疾成员,也远低于学术研究人员残疾人3.8%的比例。
3. 可靠性较低:对跨学科研究不够重视。可靠性指的是同行评议得到某一评价结果的概率,如果出现该结果的概率越大,那么该评价结果的可靠性也越高。
一般情况下,同行评议中的评审专家总是运用同一“范式”进行评价,这导致趋同性起主导作用,因此结果也就较为可靠[15]。但REF2014遭到的质疑是不同学科的评审专家并未对跨学科研究的概念、评价标准、评价指标和评价方法达成共识。这种同行评议中不同范式的运用使高校对结果的可靠性存在怀疑,因此英国许多高等教育机构都在尽力避免提交跨学科研究成果。
英国萨塞克斯大学(University of Sussex)在2016年对英国的2183位科研人员、367位高等教育机构的战略领导者、94位高等教育资金拨款机构工作人员进行的调查显示,相比于最低12%、最高18%的赞同率,有最低34%、最高57%的科研人员不赞同“REF鼓励跨学科研究的提交”;分别有52%和55%的大型、中小型高等教育机构战略领导者认为REF2014低估了跨学科研究的价值;42%和30%的主要、次要拨款机构工作人员赞同REF2014低估了跨学科研究的价值,而对应的反对率分别只有11%和9%[16]。
针对REF2014同行评议制度在实践中表现出的种种问题,英国REF官方对此给予高度重视并明确将在REF2021中做出相应改革,其中不乏创新亮点(见表1)。REF2021在“评价主体”和“专家遴选方式”这两个同行评议制度构成要素上的改革创新,反映出REF官方对先前同行评议制度经济性、公平性、可靠性不足的反思和对解决方法的探索。
REF2021新增了评估系统专家用户组和引用数据专家用户组。评估系统专家用户组的职责是对信息技术系统的设计提供咨询意见,该信息系统被用作高校提交评价材料、专家实施在线评价、审计评价材料和提交评价报告。该小组有34个成员,分别来自34个次专家组[18]。引用数据专家用户组目前有13个成员,他们的职责是帮助次专家组寻找合理使用引用数据的方法。
REF2021采用定性与定量结合的综合评价方法,该小组需要在正式评价阶段向各次专家组提供高校提交的科研成果的引用数等定量数据,作为同行评议的参考。但引用数据本身具有局限性,对人文艺术类成果、跨学科研究成果、非英语写作的研究成果往往并不适用,因此该小组需要结合科研成果的实际情况对评审专家的引用数据的运用提供针对性指导,保证同行评议的公平性和结果的客观性,总体上发挥好引用数据对同行评议过程的支撑作用[19]。
这两个新增的小组通过为专家提供同行评议信息系统的建设和定量数据获取、处理、应用方面的支持,来简化评价程序,减少专家组的工作量,从而降低成本,提高同行评议的经济性。
REF2021的评审专家是先由英国具有提名资格的2154个机构提名后再由英国高等教育基金会进行遴选并最终任命的[20],并首次实行两阶段的遴选,在提名程序的前、中、后均加入提高专家组成员代表性(多样性)的措施规定,以提高同行评议的公平性。
1. 将遴选分为普选阶段和增补阶段 。普选阶段(2017年到2018年初)向社会广泛征求专家组成员的提名,承担遴选责任的主、次专家组主席,要提前接受强制的消除无意识偏见的培训。遴选标准不仅包括精通相关学科的专业知识,还要精通评估理论和具备丰富的评价经验,同时也青睐具有国际专业知识技能、使用过科研成果和从科研成果获益的其他专业人士。增补阶段(2020年),根据已经招纳的专家组成员的背景和专业知识结构,要求有针对性地提名与遴选属于“代表性不足群体”的新成员[21]。
2. 在提名程序的前、中、后均加入提高专家组成员代表性和平等性的措施规定。提名前,在REF2021官网公布REF2014专家组成员代表性的报告与目前英国高等教育机构员工的年龄、性别、种族、残疾状况等详细数据供提名机构参考,允许任何对研究的开展、质量或使用感兴趣的协会或组织参与提名,保证参与提名主体的广泛性和平等性[22]。
提名中,提名机构在填写提名对象信息的时候,需要说明他们是如何将平等性和多样性纳入考虑范围的。提名后,利用提名中收集到的被提名者的个人信息,去比较他们和先前已经任命成员在多样性方面的差异,有意识地遴选与任命属于代表性不足群体的成员。最后会对所有成功任命者的代表性(多样性)进行分析,并在官网上实时更新[23]。
1. 成立跨学科研究咨询小组。REF2021针对先前跨学科研究受到忽视的状况,新成立了跨学科研究咨询小组(Interdisciplinary Research Advisory Panel,IDAP)对跨学科研究评价进行整体管理与规划,根本目的是保证跨学科研究评价结果的可靠性。其成员不仅需要多学科背景、跨学科研究经验,还要有积极的合作精神与创新意识。
IDAP主要采取的措施有:一是为“跨学科研究”下准确定义,明确其主要特点,使评审专家能快速识别跨学科研究成果。
二是IDAP保证对跨学科研究的评价标准与现有单一学科研究成果的评价标准并行不悖,并协助校准各学科评审专家在评价标准、方法和流程理解上的偏差,从而保障评价结果的相对公正和公平。
三是规定跨学科研究不会由专门的“跨学科研究专家组”来评价,而是在现有的次专家组内部进行评价,IDAP负责监督评价过程。这确保跨学科研究成果不被排除在主流研究之外。
四是为主、次专家组配备跨学科研究评价指导者。保证每个主专家组至少有一名来自IDAP的成员,对跨学科研究评价承担特殊职责;保证每个次专家组至少有两名成员作为“跨学科研究评审员”,来监督和参与该评价单元中提交的跨学科研究的评价[24]。
2. 减少评价单元。REF2021将36个评价单元精简成34个评价单元,同时学科专业的划分也由REF2014的53个变成48个[25]。主要变化是将B类中的航空、机械、电气工程等专业归入一般工程类中。这有利于统一相近学科的评价标准,促进跨学科科研合作,提高科研成果的综合化。
虽然REF2021正式评价阶段要到2020年才开始,但在2017年就公布了专家组未来五年的所有工作安排,对同行评议的全过程进行提前规划,共分为三个阶段。
一是2018年的标准制定阶段,制定详细的专家评价指南和评价标准,进行普选阶段的专家遴选。
二是2019年—2020年的提交阶段,英国高等教育机构提交评价材料,进行增补阶段的专家遴选。
三是2020年—2021年的正式评价阶段,评审专家进行正式评价并公布结果[26]。官网上REF2021同行评议的制度规定文件的最终形成均经历了“草拟、商讨、收集反馈、正式发布”这四个阶段,体现了规划过程的客观性和严谨性。
REF2021的透明性体现在三方面。一是参与人员和机构遴选的透明性。二是官方文件制定过程的透明性[27]。三是评价流程的透明性[28]。
REF2021仍秉持英国科研评价的传统,政府不直接参与评价,而是委托第三方评估机构——英国高等教育基金会(HEFC)进行,保证评价的客观公正。同时REF2021科学设置评价标准和专家遴选制度,在保障公平性的基础上追求多样性。
第一,专门成立了跨学科研究咨询小组(IDAP),防止跨学科研究受到与单一学科研究相比不公正的评价,在保证对跨学科研究评价标准与现有标准并行不悖的基础上,又具备自己的特点。
第二,改进了专家遴选制度,分成普选阶段和增补阶段两次进行,在保障提名过程公平公正的基础上充分考虑被提名专家的代表性(多样性),尤其关注在REF2014中代表性不足的女性、黑人、残疾评审专家的招纳情况。
一是对同行评议制度整体的反思。REF2021筹备工作组早在2017年9月就针对REF2014官方总结报告中的经验教训进行反思,并对REF2021同行评议制度的基本框架进行初步规划,同年发布《对REF2021的初步决定》[29]。
二是对专家遴选制度的反思。REF2021将专家遴选划分成两阶段,增补阶段根据普选阶段中已经招纳的专家组成员的代表性和专业知识结构,灵活改变专家遴选标准,此外官方发布的《REF2021专家组成员的背景分析》《对提名机构平等和多样性模板的反思》对目前阶段评审专家的代表性和机构提交的提名模板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反思。
三是对评价标准的反思。跨学科研究咨询小组(IDAP)在《跨学科研究咨询小组:对标准制定阶段的反思》中修正了之前对跨学科研究的评价标准,降低了在“重要性和原创性”方面的要求[30]。
尽管先前REF同行评议制度在经济性、公平性、可靠性方面存在种种问题,英国许多高等教育机构还是对REF的整个运作过程给予了很高的评价。正如英国国家学术院(British Academy)主席尼古拉斯·斯特恩所评价的,REF在提高英国高校科学研究的卓越性、社会影响力和国际竞争性方面成绩斐然[31]。REF2021同行评议制度可为我国科研评价体系的建设提供思考和启示。
合格的评审专家是保障评价结果科学性的关键因素。REF建立了全国统一的专家遴选机制,遴选标准不仅关注专家的学术水平和评价水平,也注重其跨学科研究素质。遴选中会邀请社会机构广泛参与评审专家的提名,这些提名机构包括专业协会、学会和科研成果的使用单位(研究委员会、企业、政府部门和非政府组织等)。
此外REF2021非常注重专家组成员的代表性(多样性),努力使专家组成员的构成与科研人员在不同类型高等教育机构、性别、年龄和族裔等方面的分布特征相似,以便于形成多角度、多层次的评价认知。英国规划严密的专家遴选机制保证了其同行评议制度的科学性。
目前我国科研评价体系总体比较分散,在专家遴选过程中没有统一标准,各评估机构往往各行其是,自定规则和标准遴选专家,有些评估机构甚至直接根据名气、资历、职称等进行选择。
应借鉴REF2021,从国家层面构建一套完整的科研评价体系,并从三方面对专家遴选制度加以改进:
第一,评估机构要提前对专家遴选程序进行整体规划,尽量统一遴选标准,在正式评价开始前公布遴选方案,并根据实际制定合理的专家回避制度。
第二,多主体参与专家提名。尤其需要破除以往由评估机构管理人员内定评审专家的局面,广泛邀请学者、学术机构、企业参与提名。
第三,注意遴选标准中对专家代表性(多样性)的规定,适当招纳利益相关者承担评价职责,例如工商企业、政府、学界的代表。
保证同行评议的透明性是监督活动进行的前提。REF2021设立了专门的官方网站,做到同行评议全过程信息的公开透明。比如提前公布专家遴选标准、提名程序,在评价中及时公布阶段性进展、结果、会议记录甚至是每个高校提交的材料。REF这样的做法最大限度地防范了各种弄虚作假的不法行为,提升同行评议的公信力和说服力。
目前我国很少有评估机构设立专门的科研评价官方网站,公众无法在网上查阅规定文件和评价过程的有关信息。要彰显同行评议的权威性和公信力,加强相关管理和监督是必不可少的。
第一,我国需要建设科研管理信息公开平台,做到制度规划文件的提前公布和评价过程信息的及时公布。
第二,完善多方监督机制。作为第一负责人的评审主办方首先要承担管控职责,对同行评议的各个环节要精心筹划,严格把控。尤其是对于评审专家的管理,一定要从前期的遴选、培训,到中期的检查、督促,及至后期的考核、反馈等做好全程监管。
利益相关者也需要拥有质疑权力。因为专家对科研成果的评判会涉及高等教育资源的配置,所以本着对学术公正以及个人和机构声誉的追求,利益相关者如果发现评审中存在问题可以及时表明态度并加以求证。广泛吸引社会公众参与监督。同行评议不光是小团体内的学术价值评判和利益分配,社会公众有权了解事实真相和参与监督。客观上,当今科学研究中的学术造假、营私舞弊等案件大多是被社会大众揭发的。为此,同行评议必须向社会大众公开、透明,接受业界内外的公众监督。
定量数据与同行评议的合理结合是减少成本,提高科研评价客观性的必由之路。REF2021实行“同行评价为主,计量指标为辅”的方式,建立的评估系统和引用数据专家用户组为主、次专家组提供评议过程中的信息系统的建设和定量数据获取、处理和应用方面的支持。REF2021的定量数据主要来自于英国高等教育统计局(HESA)和指定的第三方数据公司,除此之外任何其他来源的数据都是无效的。
这些丰富的数据资源成为REF顺利运行的基石,不仅提高了同行评议的客观性,也降低了高等教育机构准备评价材料的成本,减少了专家进行评价所投入的时间精力。但官方同时又强调,要重视科研成果原创性,突出科研成果的实际价值,不得考虑期刊的影响因子或期刊级别分区,慎看他引数,坚持定量数据仅能作为同行评议专家的参考[32]。
当前我国科研评价改革已步入深水区,尽管 “三评”(项目评审、人才评价、机构评估)改革和“破五唯”运动如火如荼地展开,但我国高校科研评价仍以论文数量、被引率、期刊影响因子等定量数据作为主要评价指标,这种“一刀切”的方式使同行评议的主体地位被忽视,出现了“SCI至上”等严峻问题。
这可从两方面加以改进。第一,政府需充分利用公共数据资源来构建国家教育科研统计数据库,各评估机构也要建立支持同行评议的信息技术系统,保证数据来源的可靠性和便捷性,同时也要对评审专家进行数据处理和应用的培训。第二,构建分类评价体系。
对跨学科成果的公平对待是确保同行评议公正性和可靠性的关键之处。REF2021的基本原则是“包括跨学科合作研究在内的所有形式的科学研究及其成果都要被公平对待”[33]。
为贯彻这一原则,REF2021减少了评价单元,促进了相近学科的交流,体现了“学科融合”的思想。同时又新成立了跨学科研究咨询小组IDAP,来保证对跨学科研究评价的公平性和合理性。此外也鼓励在不同高校和学科间开展的合作研究,评价结果由合作研究者共享而不论署名的先后。
跨学科研究在解决全球经济、政治、生态等领域的各种复杂问题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我国高校虽然早已认识到各学科交流与合作的重要性,但由于人事关系、业务系统和绩效考核等条块分割因素,目前跨学科科研合作往往仅停留在前期申报课题上,在科研成果的协同创新方面并不理想。
我国同行评议制度也缺乏专门针对跨学科研究的评价程序,仅仅通过微调以往的评价程序来勉强应对,再加上浓厚的“第一作者”情节,成果署名靠后者往往不受重视,跨学科合作研究也因此受到冷落。
此外,现行同行评议专家大多缺少多学科视角,而跨学科研究往往是原始创新的发源地,那些专业口径过窄的专家难以承担相应评价任务。为此,我国应该借鉴REF2021中的协同创新理念,在遴选同行评议专家时要注意专家的多学科背景和是否具有对跨学科研究的评价经验,明确跨学科研究的定义和特点,为其制定单独的评价标准和方法,将不同高校和不同学科之间的协同创新程度纳入高校科研评价指标体系。总而言之,我国亟须通过建立促进跨学科合作的同行评议制度来确保跨学科研究的顺利开展并取得实质性成果。
参考文献
[1][25]胡科,陈武元,段世飞.英国高校科研评估改革的新动向——基于“科研卓越框架2021”的分析[J].中国高教研究,2019(8):54-61.
[2]李玉华,李景平. 高校稳定研究[M].西安: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2006:290.
[3]Wilsdon, J. The Metric Tide: Report of the Independent Review of the Role of Metrics in Research Assessment and Management[EB/OL].(2015-07)[2019-11-11].https://www.researchgate.net/publication/279402178_The_Metric_Tide_Report_of_the_Independent_Review_of_the_Role_of_Metrics_in_Research_Assessment_and_Management.
[4]江虎军,徐岩英,朱蔚彤,等.同行评议制度的公正性与局限性[J].中国科学基金,2019,33(4):403-406.
[5][8]REF2014. Units of Assessment and Recruitment of Expert panels[EB/OL].(2010-01)[2019-11-11].https://www.ref.ac.uk/2014/media/ref/content/pub/unitsofassessmentandrecruitmentofexpertpanels/01_10.pdf.
[6]REF2014. Assessment Framework and Guidance on Submissions[EB/OL].(2011-02)[2019-11-11].https://www.ref.ac.uk/2014/media/ref/content/pub/assessmentframeworkandguidanceonsubmissions/GOS%20including%20addendum.pdf.
[7]王楠,罗珺文.英国高校“科研卓越框架”的改革与创新[J].中国行政管理,2017(10):141-145.
[9][15]郭碧坚,韩宇.同行评议制——方法、理论、功能、指标[J].科学学研究,1994(03):63-73.
[10]HEFCE. REF2014 Accountability Review: Costs, Benefits and Burden[EB/OL].(2015-11)[2019-11-11].http://www.technopolis-group.com/wp-content/uploads/2015/11/REF_costs_review_July_2015.pdf.
[11]Aldo Geuna, Matteo Piolatto. Research Assessment in the UK and Italy: Costly and Difficult, but Probably Worth it (at least for a while)[J].Research Policy, 2016,45(1):260-271.
[12]余江. 英国科研评价体系及其借鉴问题[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4-07-30(A05).
[13]REF2014. Analysis of Panel Membership[EB/OL].(2011-07)[2019-11-11].http://ref.ac.uk/2014/pubs/analysisofpanelmembership.
[14]HESA. Introduction - Staff 2013/14[EB/OL]. [2019-11-11].https://www.hesa.ac.uk/data-and-analysis/publications/staff-2013-14/introduction.
[16]SUSSEX. Landscape Review of Interdisciplinary Research in the UK [EB/OL].(2016-11-07)[2019-11-11].http://sro.sussex.ac.uk/id/eprint/65332.
[17]REF2021, Information on REF 2021 Panels, Committees and Working Groups [EB/OL]. [2019-11-11]. https://www.ref.ac.uk/panels/.
[18]REF2021. Assessment Systems Panel User Group[EB/OL].[2019-11-11].https://www.ref.ac.uk/panels/assessment-systems-panel-user-group.
[19]REF2021. Citation Data Panel User Group[EB/OL].[2019-11-11].https://www.ref.ac.uk/panels/citation-data-panel-use15.
[20][21][22] REF2021. Roles and Recruitment of the Expert Panels[EB/OL].(2017-03)[2019-11-11].https://www.ref.ac.uk/media/1047/ref_2017_03_roles.pdf.
[23]REF2021. Analysis of REF 2021 Panel Membership[EB/OL].(2019-07)[2019-11-11].https://www.ref.ac.uk/publications/analysis-of-ref-2021-panel-membership-ref-201907.
[24][30]REF2021. Interdisciplinary Research Advisory Panel: Review of the Criteria-Setting Phase [EB/OL].(2019-02)[2019-11-11].https://www.ref.ac.uk/publications/idap-review-of-criteria-setting-phase.
[26]REF2021. REF Panel Membership Appointments Announced[EB/OL].(2018)[2019-11-11].https://www.ref.ac.uk/news/ref-panel-membership-appointments-announced/.
[27]REF2021. Background Documents[EB/OL].(2019-07)[2019-11-11].https://www.ref.ac.uk/about/background-documents/.
[28]REF2021. Publications[EB/OL].(2019-07)[2019-11-11].https://www.ref.ac.uk/publications/.
[29]REF2021. Initial Decisions on the Research Excellence Framework 2021[EB/OL].(2017-01)[2019-11-11]. https://www.ref.ac.uk/publications/initial-decisions-on-the-research-excellence-framework-2021-ref-201701/.
[31]Nicholas Stern. Research Excellence Framework (REF) review: Building on Success and Learning from Experience[EB/OL].(2016-07-28)[2019-11-11].https://assets.publishing.service.gov.uk/government/uploads/system/uploads/attachment_data/file/541338/ind-16-9-ref-stern-review.pdf.
[32]REF2014. Panel Criteria and Working Methods [EB/OL].(2012-01)[2019-11-11].https://www.ref.ac.uk/2014/pubs/2012-01/.
[33]REF2021. Interdisciplinary Research[EB/OL].[2019-11-11].https://www.ref.ac.uk/about/interdisciplinary-research/.
投稿
www.jiangsugaojiao.com
编辑部地址
南京市鼓楼区草场门大街133号A楼
03购刊
公众号主菜单“关于我们-微书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