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谊(前200~前168),汉族,洛阳(今河南省洛阳市孟津县平乐镇新庄)人,西汉初年著名的政论家、文学家。18岁即有才名,被河南郡守吴公召致门下,成为郡守的门客。22岁时,汉文帝登基,擢升河南郡守吴公为廷尉,贾谊也因吴公推荐被文帝召为博士,为当时汉朝政府所聘用博士中最年轻一位。贾谊每每有精辟见解,文帝很欣赏他,一年后被提升为太中大夫。贾谊以儒学与五行学说设计了一整套汉代礼仪制度,以代替秦制,主张是“改正朔、易服色、制法度、兴礼乐”。汉文帝打算擢升贾谊并采用他的方案时,但遭到官僚与宗室阶层反对,丞相绛侯周勃、东阳侯张相如、冯敬等老臣因嫉妒而纷纷上书谗言(公元前178),致贾谊贬为长沙王太傅(公元前177年)。汉文帝七年(前173年),汉文帝召贾谊回长安,拜贾谊为自己爱子梁怀王的太傅。此时期除太傅责任以外,主要写政论文来表达自己的观点,对汉文帝进行劝谏,主张实行“重农抑商”政策,杜绝“淫侈之风”,《治安策》、《论积贮疏》即此时代表作。其政论文既有战国纵横家古文余风,又有法家韩非子等人严谨风格。贾谊辞亦赋可谓上承屈平、宋玉,下开枚乘、司马相如,是楚辞文体发展到汉赋的重要桥梁。汉文帝十一年(前169年),梁怀王意外坠马而死,贾谊自认为未尽辅导职责,忧郁之中于第二年而逝,年仅33岁。《史记》、《汉书》有传,有《新书》十卷凡五十六篇传世。鵩鸟赋
单阏之岁兮,四月孟夏,庚子日斜兮,鵩集予舍。止于坐隅兮,貌甚闲暇。异物来萃兮,私怪其故。发书占之兮,谶言其度,曰:“野鸟入室兮,主人将去。”请问于鵩兮:“予去何之?吉乎告我,凶言其灾。淹速之度兮,语予其期。”鵩乃叹息,举首奋翼;口不能言,请对以臆:
“万物变化兮,固无休息。斡流而迁兮,或推而还。形气转续兮,变化而蟺。沕穆无穷兮,胡可胜言!祸兮福所依,福兮祸所伏;忧喜聚门兮,吉凶同域。彼吴强大兮,夫差以败;越栖会稽兮,勾践霸世。斯游遂成兮,卒被五刑;傅说胥靡兮,乃相武丁。夫祸之与福兮,何异纠纆;命不可说兮,孰知其极!水激则旱兮,矢激则远;万物回薄兮,振荡相转。云蒸雨降兮,纠错相纷;大钧播物兮,坱圠无垠。天不可预虑兮,道不可预谋;迟速有命兮,焉识其时。
且夫天地为炉兮,造化为工;阴阳为炭兮,万物为铜。合散消息兮,安有常则?千变万化兮,未始有极,忽然为人兮,何足控抟;化为异物兮,又何足患!小智自私兮,贱彼贵我;达人大观兮,物无不可。贪夫殉财兮,烈士殉名。夸者死权兮,品庶每生。怵迫之徒兮,或趋西东;大人不曲兮,意变齐同。愚士系俗兮,窘若囚拘;至人遗物兮,独与道俱。众人惑惑兮,好恶积亿;真人恬漠兮,独与道息。释智遗形兮,超然自丧;寥廓忽荒兮,与道翱翔。乘流则逝兮,得坻则止;纵躯委命兮,不私与己。其生兮若浮,其死兮若休;澹乎若深渊止之静,泛乎若不系之舟。不以生故自宝兮,养空而浮;德人无累兮,知命不忧。细故蒂芥兮,何足以疑!”
吊屈原赋
恭承嘉惠兮,俟罪长沙;侧闻屈原兮,自沉汨罗。造讬湘流兮,敬吊先生;遭世罔极兮,乃殒厥身。呜呼哀哉!逢时不祥。鸾凤伏竄兮,鸱枭翱翔。闒茸尊显兮,谗谀得志;贤圣逆曳兮,方正倒植。世谓随、夷为溷兮,谓跖、蹻为廉;莫邪为钝兮,铅刀为銛。吁嗟默默,生之无故兮;斡弃周鼎,宝康瓠兮。腾驾罷牛,骖蹇驴兮;骥垂两耳,服盐车兮。章甫荐履,渐不可久兮;嗟苦先生,独离此咎兮。
讯曰:已矣!国其莫我知兮,独壹郁其谁语?凤漂漂其高逝兮,固自引而远去。袭九渊之神龙兮,沕深潜以自珍;偭蟂獭以隐处兮,夫岂从虾与蛭蟥?所贵圣人之神德兮,远浊世而自藏;使骐骥可得系而羁兮,岂云异夫犬羊?般纷纷其离此尤兮,亦夫子之故也。历九州而其君兮,何必怀此都也?凤凰翔于千仞兮,览德辉而下之;见细德之险徵兮,遥曾击而去之。彼寻常之污渎兮,岂能容夫吞舟之巨鱼?横江湖之鳣鲸兮,固将制于蝼蚁。
惜誓
惜余年老而日衰兮,岁忽忽而不反。
登苍天而高举兮,历众山而日远。
观江河之纡曲兮,离四海之沾濡。
攀北极而一息兮,吸沆瀣以充虚。
飞朱鸟使先驱兮,驾太一之象舆。
苍龙蚴虬于左骖兮,白虎骋而为右騑。
建日月以为盖兮,载玉女于后车。
驰骛于杳冥之中兮,休息虖昆仑之墟。
乐穷极而不厌兮,原从容虖神明。
涉丹水而驼骋兮,右大夏之遗风。
黄鹄之一举兮,知山川之纡曲。
再举兮,睹天地之圜方。
临中国之众人兮,讬回飙乎尚羊。
乃至少原之野兮,赤松、王乔皆在旁。
二子拥瑟而调均兮,余因称乎清商。
澹然而自乐兮,吸众气而翱翔。
念我长生而久仙兮,不如反余之故乡。
黄鹄后时而寄处兮,鸱枭群而制之。
神龙失水而陆居兮,为蝼蚁之所裁。
夫黄鹄神龙犹如此兮,况贤者之逢乱世哉。
寿冉冉而日衰兮,固儃回而不息。
俗流从而不止兮,众枉聚而矫直。
或偷合而苟进兮,或隐居而深藏。
苦称量之不审兮,同权概而就衡。
或推迻而苟容兮,或直言之谔谔。
伤诚是之不察兮,并纫茅丝以为索。
方世俗之幽昏兮,眩白黑之美恶。
放山渊之龟玉兮,相与贵夫砾石。
梅伯数谏而至醢兮,来革顺志而用国。
悲仁人之尽节兮,反为小人之所贼。
比干忠谏而剖心兮,箕子被发而佯狂。
水背流而源竭兮,木去根而不长。
非重躯以虑难兮,惜伤身之无功。
已矣哉!独不见夫鸾凤之高翔兮,乃集大皇之野。
循四极而回周兮,见盛德而后下。
彼圣人之神德兮,远浊世而自藏。
使麒麟可得羁而系兮,又何以异虖犬羊?
以理性为主导的、由知识精英发动的启蒙运动经过近一个世纪的力量积聚,终于在18—19世纪之交催生了一场轰轰烈烈的革命。1789年7月14日,巴黎市民攻占了象征封建统治的巴士底狱,这一事件标志着法国大革命的开始。此后数十年间,法兰西经历了大规模的社会动乱、战争和血腥:罗伯斯庇尔的红色恐怖;拿破仑的崛起和垮台;波旁王朝的复辟;到1820年前后整个欧洲愚昧、黑暗的君主制又卷土重来。启蒙主义者提出的自由、平等、博爱的理想非但没有实现,反而变得更加遥遥无期。尽管如此,这场平民的革命还是震撼了贵族阶级从中世纪以来就建立的等级秩序和社会规范。一些旧贵族感到脚下的大地在动摇,昔日的荣光、高雅的风度和尊贵的地位岌岌可危。出于伤感和“怀旧”,他们中的一些人投入了文学创作,抒发“往日不再”的情怀,形成浪漫主义文学的第一波。另一方面,狂欢节式的革命又极大地释放了被理性压抑的生命能量和激情。贵族复辟后的一代法兰西青年,转而在文学中寻找他们在现实生活中无法找到的慰藉与刺激。他们中的一些人还将自己的激情传播到法国以外的其他地方,从而掀起了充满理想主义和革命热情的浪漫主义第二波创作高潮。差不多在欧洲大陆经历革命、动乱与战争的同时,英伦三岛上也经历了一场革命。这场革命本身不是政治性的,但它引起的后果却是政治性的,这就是工业革命。1765年,一位名叫瓦特的工人发明了蒸汽机。他可能做梦也不会想到,正是这个发明改变了英国和欧洲的面貌,工业革命由此开始。机械化的大生产创造了以前需要几个世纪才能创造出来的巨大生产力,但它也意味着大量手工业者和工人的失业。失去面包的工人将他们贫困的原因归之于“邪恶的”机器。1811—1812年间,英国西北部工业重镇曼彻斯特爆发了“路德运动”(又名“捣毁者运动”),愤怒的工人在路德的领导下,一路捣毁纺织机,以抗议工业革命给他们的生存造成的威胁。运动很快波及到整个英格兰。英国政府匆匆制定了《制压破坏机器法案》,并出动军队镇压了一次大规模的工人集会,造成流血事件。此事引发拜伦勋爵在上议院发表了他的著名的第一次国会演说,并写下了讽刺诗《〈制压破坏机器法案〉制订者颂》。工业革命造成的贫富不均,也促使一些欧洲思想家(如圣西门和傅立叶等)产生空想社会主义思想,并付之于“社会主义村社”实验。法国大革命的消息传到德国时,正在图宾根神学院上学、后来成为著名哲学家的谢林和黑格尔为之欢呼雀跃,并在校园里种下了“自由树”。但德国经济的落后和资产阶级的软弱,使得德国的知识精英们只能将社会革命的目标转化为精神上的革命。用恩格斯的话来说,他们“只是用抽象的思维活动伴随了现代各国的发展,而没有积极参加发展的实际斗争”。当时德国哲学家所能想到的,是如何在德国人的头脑中掀起一场“巴士底风暴”。他们把人的心灵提高到客观世界的创造主的地位,强调天才、灵感和主观能动性。他们力图阐明,人不仅是自在的,而且是自为的,只有在自在自为的意义上,人才是绝对自由的。这就为浪漫主义的强烈的主观性和个人主义奠定了哲学基础。现代学者一致认为,文艺复兴发现了人,浪漫主义发现了自我。由此发现,作家将探索的触角伸到了自己的内心深处。他们所关心的不再是如何再现这个世界,而是如何用自我之光照亮这个世界。英国浪漫主义诗人雪莱认为,诗人不仅应该深切地看到现存事物的真相,而且应该从现在中看到未来,诗人的思想应是后代“花朵的幼芽”;诗人是镜子,不过这不是一面客观映照现实的镜子,而是一面反映未来投向现在的影子的魔镜。因此,想象力就成为浪漫主义者最珍视的一种才能。想象力并不仅仅是幻想,而是利用已知或可知的事物,把表面上不相干的东西联系起来,对人们熟悉的事物重新进行解释,或者揭露出隐藏的现实。通过想象,浪漫主义者试图超越平庸的现实,鄙夷并反抗18世纪以来毫无诗意的理性主义。对情感的崇拜和梦幻世界的爱好也体现了这个特点。在华兹华斯看来,“一切好诗都是强烈感情的自然流露……诗的目的是在真理,这种真理不是以外在证据作依靠,而是凭借热情深入人心。”拜伦说得更为激烈:“难道热情不是诗的粮食、诗的薪火吗?……诗是感情激动的表现。诗本身就是热情。”另一些作家则把梦幻看作解脱平庸的日常经验的束缚、进入被理性压抑的黑暗的幻觉世界的通道。自然是浪漫主义者崇拜的第二个对象。在这一点上,他们继承了卢梭提出的“返回自然”的口号。我们还记得,卢梭曾断言,人性本善,但后来堕落了。恶德败行是政府、制度、国家、教会、法律的产物;只有返回自然,以“高贵的野蛮人”为榜样,道德才能获得新生。因此,卢梭心目中的“自然”含有大自然和人的原始状态两层含义。浪漫主义者接过了这个口号,用以反对当时正在兴起的工业文明和城市文化。对自然的崇拜也与当时盛行的“泛神论”有关。这种理论认为,神存在于一切自然事物中,无论是日月星辰、草木鸟兽无不是神性的反映。英国神秘主义诗人威廉·布莱克在他的诗《天真的预示》中表述了这一发现:浪漫主义崇拜的第三个对象是中世纪。我们还记得,德国人、英国人、法国人的祖先分别来自北欧民族中的日耳曼人、盎格鲁-萨克森人、高卢人,他们是在中世纪后才陆续迁徙到欧洲腹地的。中世纪有一种文学类型叫骑士传奇,音译为“罗曼司”(romance)。这个词的核心是“罗马”(Rome)和“罗马人”(Roman)。罗马帝国消亡几世纪之后,沿地中海一带居住的人们讲的方言不再是俗拉丁语,而是一种叫做罗曼语(Roman)的多变的方言,由此派生出法语、西班牙语、意大利语和罗曼语系(Romance)中的其他语言。一段时间以后,法国南部所讲的这种方言写就的故事也被称为roman(韵文故事)。时至今日,法文和德文中的“小说”一词仍然是roman。英文中的romance指一种与恋爱有关的小说。由这个名词产生的形容词叫“罗曼蒂克”(romantic)。在roman这个词的词尾加上ism就变成“浪漫主义”。因此,起源于中世纪的罗曼语、罗曼司是罗曼语系各民族的文化之“根”和文学之源。这也难怪不少浪漫主义作家将相当一部分精力投入了对中世纪民间文学、民歌谣曲和童话故事的搜集、整理、改编和加工。德国的赫尔德尔、阿尔尼姆、布伦塔诺,英国的麦克弗森、司各特等人都在这方面做过大量工作。通过对中世纪民间文学的挖掘,浪漫主义者接续了文艺复兴以来被近代欧洲人所忽视的日耳曼文化传统,从而沟通了南方与北方、古典精神与浪漫精神。另一方面,对中世纪文学的喜好,也是当时的欧洲文人对过于讲究规范、均衡、高雅的古典主义的一种反拨。在他们看来,中世纪民间文学清新自然、无拘无束、情感真挚、语言通俗,与浪漫主义的理想十分合拍。此外,还有一些作家把封建的中世纪宗法社会理想化了,认为当时的人们生活简朴、信仰坚定,不像生活在工业文明时代中的人那么浮躁不安。从艺术特征上来看,浪漫主义反对17世纪以来古典主义呆板整一的创作规则,追求强烈的艺术效果。喜欢写异国题材,尤其是没有受到工业文明污染的东方和美洲;追求崇高美,描写非凡的人物形象,体现对工业社会秩序的反抗和对平庸的资产阶级小市民生活的鄙视。在艺术上喜欢运用夸张对比的手法,以哥特式的怪诞风格,对抗古典主义的平衡对称。
推荐阅读:
魏诗
汉诗
齐诗
宋诗
梁诗
晋诗
陈诗
顾城旧体诗选
说辛弃疾词
说李清照词
李白《峨眉山月歌》
李白《长相思》
杜甫《兵车行》
杜甫《望岳》
白居易《长恨歌》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王维《少年行》(其一)
李商隐《夜雨寄北》
李商隐《宿骆氏亭寄怀崔雍崔衮》
李清照《如梦令》
苏轼《沁园春》
辛弃疾《念奴娇》
徐志摩《云游》
徐志摩《沙扬挪拉》
徐志摩《半夜深巷琵琶》
徐志摩《呻吟语》
徐志摩《去吧》
徐志摩《我来扬子江边买一把莲蓬》
徐志摩《偶然》
徐志摩《雪花的快乐》
徐志摩《残破》
徐志摩《沪杭车中》
徐志摩《石虎胡同七号》
徐志摩《为要寻一个明星》
徐志摩《再不见雷峰》
徐志摩《在Excter教堂前》
徐志摩《海韵》
徐志摩《月下雷峰影片》
徐志摩《火车擒住轨》
徐志摩《起造一座墙》
徐志摩《最后的那一天》
徐志摩《黄鹂》
徐志摩《阔的海》
闻一多《二月庐》
闻一多《幻中之邂逅》
闻一多《风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