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孙麟趾《词径》

星期一诗社 2024-01-10

  梦窗足医滑易之病,不善学之,便流于晦。余谓词中之有梦窗,如诗中之有长吉。篇篇长吉,阅者易厌。篇篇梦窗,亦难悦目。篇篇梦窗,亦难悦目。

  作词须择调,如〈满江红〉、〈沁园春〉、〈水调歌头〉、〈西江月〉等调,必不可染指,以其音调粗率板滞,必不细腻活脱也。

  作词尤须择韵,如一调应十二个字作韵脚者,须有十三四字方可择用。若仅有十一个字可用,必至一韵牵强。词中一字未妥,通体且为之减色,况押韵不妥乎。是以作词先贵择韵。

  词韵向无定本,惟沉去矜韵最妥,然失之太拘。且于通用兼收之处,未经宣说明白。余有《词韵指南》,传宋人不传之秘,将梓行以公同好。

  词有名同,句之长短不同者,填者须注明从某人体。

  学问到至高之境,无可言说。词之高妙在气味,不在字句也。能审其气味者,其唯储丽江乎。

  牛鬼蛇神,诗中不忌,词则大忌。运用典故须活泼。

  近人作词,尚端庄者如诗,尚流利者如曲。不知词自有界限,越其界限,即非词。蔗乡云:无才固不可作词,然逞才作词,词亦不佳。须敛才炼意,而以句调运之。词中四字对句,最要凝炼。如史梅溪云:「做冷欺花,将烟困柳。」只八个字,已将春雨画出。七字对贵流走。如梦窗〈倦寻芳〉云:「珠珞香消空念往,纱窗人老羞相见。」令人读去,忘其为对乃妙。

  阅词者不独赏其词意,尤须审其节奏。节奏与词意俱佳,是为上品。

  余尝取古人之拗句诵之,始上口似拗,久之觉非拗不可。盖阴阳清浊之间,自有一定之理。妄易之,则于音律不顺矣。

  包慎伯明府云:感人之速莫如声,故词别名倚声。倚声得者又有三:曰清、曰脆、曰涩。不脆则声不成,脆矣而不清则腻,脆矣清矣而不涩则浮。

  作词十六要诀:清、轻、新、雅、灵、脆、婉、转、留、托、澹、空、皱、韵、超、浑。

  天之气清,人之品格高者,出笔必清。五采陆离,不知命意所在者,气未清也。清则眉目显,如水之鉴物无遁影,故贵清。

  重则板,轻则圆。重则滞,轻则活。万钧之鼎,随手移去,岂不太妙。

  陈言满纸,人云亦云,有何趣味。若目中未曾见者,忽焉睹之,则不觉拍案起舞矣,故贵新。

  座中多市井之夫,语言面目,接之欲呕,以其欠雅也。街谈巷语,入文人之笔,便成绝妙文章。一句不雅,一字不雅,一韵不雅,皆足以累词,故贵雅。

  惟灵能变,惟灵能通。反是则笨、则木,故贵灵。

  莺语花间,动人听者,以其脆也。音如败鼓,人欲掩耳矣。故贵脆。

  恐其平直,以曲折出之,谓之婉。如清真低声问数句,深得婉字之妙。

  路已尽而复开出之,谓之转。如「谁得似长亭树,树若有情时,不会得青青如此」,「当时送行,共约雁归时。人赋归欤。雁归也,问人归如雁也无」,「甚近来翻致无书。书纵远,如何梦也都无」,皆用转笔,以见其妙者也。

  何谓留,意欲畅达,词不能住,有一泻无余之病。贵能留住,如悬? 勒马,用于收处最宜。

  何谓托,泥煞本题,词家最忌。托开说去,便不窘迫,即纵送之法也。

  花之淡者其香清,友之淡者其情厚。耐人寻绎,正在于此,故贵淡。

  天以空而高,水以空而明,性以空而悟。空则超,实则滞。

  石以皱为贵,词亦然。能皱必无滑易之病,梦窗最善此。

  韵即态也,美人之行动,能令人销魂者,以其韵致胜也。作词能摄取古人神韵必传矣。

  识见低,则出句不超。超者,出乎寻常意计之外,白石多清超之句,宜学之。

  何谓浑,如「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江上柳如? 。雁飞残月天」,「西风残照,汉家陵阙」,皆以浑厚见长者也。词至浑,功候十分矣。


  词成录出,粘于壁,隔一二日读之,不妥处自见。改去仍录出粘于壁,隔一二日再读之,不妥处又见。又改之如是数次,浅者深之,直者曲之,松者炼之,实者空之。然后录呈精于此者,求其评定,审其弃取之所由,便知五百年后,此作之传不传矣。

  深而晦,不如浅而明也。惟有浅处,乃见深处之妙。譬如画家有密处,必有疏处。能深入不能显出,则晦。能流利不能蕴藉,则滑。能尖新不能浑成,则纤。能刻画不能超脱,则滞。一句一转,忽离忽合,使阅者眼光摇晃不定,技乃神矣。

  用意须出人意外,出句如在人口头,便是佳作。

  高澹婉约,艳丽苍莽,各分门户。欲高澹学太白、白石。欲婉约学清真、玉田。欲艳丽学飞卿、梦窗。欲苍莽学苹洲、花外。至于融情入景,因此起兴,千变万化,则由于神悟,非言语所能传也。

  《词径》一卷,江山刘履芬藏本。内有脱叶。后见陈凝远校本,则见刘本所脱之淡字一条,赫然在目。然后孙氏所谓十六字要诀,乃是窥其全豹,是亦一大快事也。圭璋识。

附录

  长洲孙君月坡,以词名道咸间。客金陵西江最久,刻所着词凡十余种。余以丙辰丁巳间,遇诸吴门。君年六十余,虽归里,家无一椽,僦居委巷中。一子妇、一女孙,亲操井臼。君日扶杖游行街巷,卖文易粟,取供朝夕。庚申寇乱,以老病死。晚年尝选所作为《零珠》、《碎玉》两编刻之。今余尚存刊本,内有脱叶,末由录补。《词径》一卷,尝以寄余京都,仅而获存。取以重刊,亦讲词学家不可少之书也。同治九年仲秋,江山刘履芬。




推荐阅读:

苏轼《东坡诗话》

仓央嘉措诗集

黄氏《蓼园词评》

纳兰词全集

钱振锽《谪星说诗》

赵炳麟《柏岩感旧诗话》

曾季狸《艇斋诗话》

黄昇《散花庵词》

史达祖《梅溪词》

悦心集

广州四先生诗

吴曾《能改斋词话》

冯延巳祠集评

吴士鉴《清宫词》

海纳川《冷禅室诗话》

杨恩寿《续词余丛话》

环溪诗话

詹安泰《无盦词》

蔡绦《西清诗话》

先著.程洪《词洁辑评》

毛奇龄《西河词话》

毛滂《东堂词》

冯子振《梅花百咏》

晁补之《晁旡咎词》

张孝祥《于湖词》

谢榛《四溟诗话》

赵崇祚《花间集》

全唐五代诗格

杨香池《偷闲庐诗话》

杨慎《词品》

孙雄《诗史阁诗话》

严既澄《驻梦词》

桐江诗话

宋翔凤《乐府馀论》

冯煦撰《蒿庵论词》

贾凫西《木皮散人鼓词》

洪刍《洪驹父诗话》

谭献撰《复堂词话》

尊前集

孟棨《本事诗》

周紫芝《竹坡词》

魏泰《临汉隐居诗话》

沈可培《比红儿诗注》

李宝嘉《南亭词话》

周紫芝《竹坡诗话》

髙仲武《中兴间气集》

杨维祯《西湖竹枝集》

窦氏联珠集

李之鼎《宋人集》

陈亮《龙川词》

徐珂《近词丛话》

冯延巳《阳春集》

吕本中《紫微诗话》

搜玉小集

林庚白《丽白楼诗话》

郑文焯《大鹤山人词话》

沈德潜《说诗晬语》

沐昻《沧海遗珠》


世变人惊老 身全诏许归 舟前枫叶落 应到故园扉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