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纳兰性德《蝶恋花·散花楼送客》

星期一诗社 2024-01-10

纳兰性德《蝶恋花·散花楼送客》


城上清笳城下杵。秋尽离人,此际心偏苦。刀尺又催天又暮,一声吹冷蒹葭浦。

把酒留君君不住。莫被寒云,遮断君行处。行宿黄茅山店路,夕阳村社迎神鼓。



《蝶恋花·散花楼送客》是清代词人纳兰性德的作品。这是一首送别词,是作者在送张见阳出任湖南江华县令离京时所作。此词表达了词人对远游的友人的不舍之情以及鼓励之意。全诗情景交融,意境凄凉。
纳兰性德所送之人是张见阳。张见阳字子敏,名纯修,本为内务府包衣,进士及第后先授江华县令,官至庐州知府。张见阳与纳兰结为异姓兄弟,是纳兰的知心故交。康熙十八年(1679年),纳兰性德的挚友张见阳被任命为湖南江华县令,纳兰为其送行,并作此词。
纳兰性德之于张见阳,并非泛泛之交。江华曾一度为吴世瑶所占据,清军刚收复江华不久后张见阳即被派去任职。纳兰深知此时的江华战火未息,民生艰难,且江华历来是多民族交汇地区,冲突时有发生,张见阳所得并非美差。然而作为朋友,纳兰不断勉励张见阳要莫惧寒云,要在满目疮痍中成就一番大业。他在与张见阳的书信中写道:“古来名士多以百里起家者,愿足下勿薄一官,他日循吏传中,籍君姓名,增我光宠。”纳兰年轻时也有建功立业的宏图大志,而他囿于皇宫中难以施展拳脚,便将自己的目标寄托于好友。
纳兰对张见阳不仅有着殷切的期望,也像兄弟一般深情地关怀着他。他曾作五律遗友人:“楚国连烽火,深知作吏难。吾怜张仲蔚,临别劝加餐。”古时官员到各地赴任,往往要经历一段时间的长途跋涉。纵使比不得昭君出塞、文成公主进藏,但翻山越岭在所难免,“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个中酸楚不需多言。而纳兰似对行宿黄茅山店这般羁旅生活有着别样的期待。



注释

⑴蝶恋花:词牌名,分上下两阕,共六十个字,一般用来填写多愁善感和缠绵悱恻的内容。
⑵清笳:谓凄清的胡笳声。唐杜甫《洛阳》诗:“清笳去宫阙,翠盖出关山。”城下杵(chǔ):指捣衣之声。杵,捣衣所用的棒槌。
⑶蒹葭:蒹和葭都是水草,本指在水边怀念故人,后以“蒹葭”泛指思念异地友人。语出《诗经·秦风·蒹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⑷寒云:寒天的云。
⑸黄茅山店:指荒村野店。黄茅,茅草名。唐白居易《代书诗一百韵寄微之》:“官舍黄茅屋,人家苦竹篱。”
⑹村社:旧时农村祭祀社神的日子或盛会,《旧唐书·文苑传下·司空图》:“岁时村社雩祭祠祷,鼓舞会集,图必造之,与野老同席,曾无傲色。”


译文

散花楼上,听得远处胡笳轻唱,天色也已近黄昏,城下捣衣声一下接一下单调地重复着,回荡在这清冷的蒹葭浦,在离人的心中挥之不去。
手把酒杯真想劝您留下啊。此去路途遥远,别怕寒云遮断您的行处。在未来的漫漫长路上,您将夜宿荒村野店,请笑对夕阳下的村社神鼓。



赏析

纳兰性德是清代著名的词人,纳兰是张见阳的异姓昆弟,此诗作于康熙十八张见阳就任江华时,容若曾赋多首诗词相送。作于同时的还有词《送张见阳令江华》,《菊花新?用韵送张见阳令江华》。
这是一首抒写离恨之作。“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秋天的离别从来最伤情,多愁善感的容若更是敏感而细腻,通过“清笳”“ 杵”“刀尺”、“蒹葭浦”等这些意象勾勒出了一副寒意沉沉、萧瑟清冷的晚秋暮色图,表达了词人内心凄苦的离情别绪。
那一日散花楼前,纳兰为张见阳设宴饯行。城上闻笳声,城下听砧杵。凄凄复凄凄,声音起伏叠合又夹击,真是好个寒凉还生悲切。秋天逢离别,是怎样的心意苦楚呢,更哪堪这秋已暮,天又暮,刀尺催寒衣,冷风吹蒹葭。
清笳,是指凄清的胡笳声。南朝谢?《从戎曲》中“寥戾清笳转,萧条边马烦”的凄戾寒萧,陆游也写有“雪晓清笳乱起,梦游处,不知何地”的魂梦离索,明代何景明的《雨夜》,写的更是静寂孤寒,秋声四起:“院静闻疏雨,林高纳远风。秋声连蟋蟀,寒色上梧桐。短榻孤灯里,清笳万井中。天涯未归客,此夜忆江东。”
笳,这种来自异域的乐器,它的声音悲怆辽远像大漠的彻骨荒芜,又好似幽幽无底深井荡起的寒意,不可捉摸。这些,通常都与秋寒,离愁,羁旅等冷色意象相关相连,故古人填写一纸凄凉意,清笳历来就是座上宾。杵,即捣衣的棒槌,容若在词中多次用到,这个意境亦是很受文人青睐。那种一下一下颇有节奏的“笃笃”捣衣之声,多为妇人进行在黄昏暮色里,一如催归的切切呼唤,喊疼了心中最柔软的部分。此情此景,怎不令送客的容若黯然伤神而“心偏苦”呢。
关于刀尺,乃缝制衣服的工具,刀尺又催,应为赶制寒衣之意。秋天将尽,严冬欲临,正是赶制御寒衣物的时候。蒹葭浦,即生长有芦荻的水湄。蒹葭是从《诗经》里走出来的,但凡沾染上一星半点儿,就足够能让人想到飞絮照水的霜霜苍苍茫茫了。
杜甫寓居四川夔州时,写过一组相望长安的《秋兴》诗,诗风苍健磅礴,以秋景秋愁贯穿,而感叹国家兴衰,身世蹉跎。其中就不乏“刀尺”、“暮砧”、“悲笳”、“荻花”之类的意象,如“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画省香炉违伏枕,山楼粉堞隐悲笳。请看石上藤萝月,已映洲前芦荻花”。是时张见阳赴任之处,才经历战火还尚未恢复,于此,容若的离别情意,依依不舍之余更添了几分身世的蹉跎飘零之感。
容若他写,把酒留君君不住。李太白说,人分千里外,兴在一杯中。那样的豪情天纵,是可以将离愁别意斟入杯中,一饮而尽后而相视长笑的。此时京师江华,所隔又岂止千里呢。心偏苦,留不住。距离,隔断了目光,牵念却愈加绵长。秋瑟瑟,寒云遮。君行处,暮霭沉沉,烟波远。自此后,自此后,千山万水访君难。
黄茅山店,指的是荒村野店。北宋苏庠有一首《鹧鸪天》,写的就是客途别恨与怀人之情。荒野岑岑,秋愁叶叶,层层复叠叠,不等闲。“行宿黄茅山店路”与“夕阳村社迎神鼓”这两句,是容若由眼前的饯别之情而想象张见阳在路途之景。关于村社。古时每立秋后第五个戊日是为秋社日,一般在秋分前后的农家秋收完毕之时,村村寨寨会立社设坛祭祀土地诸神。相传这样的日子在乡村非常隆重,杀猪宰羊,锣鼓喧天。神鼓,应是村社祭祀时的一种民俗鼓乐。
容若处处为好友设想,心念如此细腻纯真。最后的两句虚拟是将孤凉岑寂的行程与扑面而来的淳朴民风相比照,才之卓绝更是彰显他的情之卓绝。




鉴赏

张见阳赴任湖南江华那,容若曾赋多首诗词相送。据张见阳于康熙三十所刻《饮水诗词集》而考,此篇题有副题《送见阳南行》。由此便可推断,散花楼所送之客,正是容若好友张见阳,此词所作时间即为康熙十八(1679)。 
那一日散花楼前,他为他设宴饯行。城上闻笳声,城下听砧杵。凄凄复凄凄,声音起伏叠合又夹击,真是好个寒凉还生悲切。秋天逢离别,是怎样的心意苦楚呢,更哪堪这秋已暮,天又暮,刀尺催寒衣,冷风吹蒹葭。
清笳,是指凄清的胡笳声。南朝谢?《从戎曲》中“寥戾清笳转,萧条边马烦”的凄戾寒萧,陆游也写有“雪晓清笳乱起,梦游处,不知何地”的魂梦离索,明代何景明的《雨夜》,写的更是静寂孤寒,秋声四起:“院静闻疏雨,林高纳远风。秋声连蟋蟀,寒色上梧桐。短榻孤灯里,清笳万井中。天涯未归客,此夜忆江东。”
笳,这种来自异域的乐器,它的声音悲怆辽远像大漠的彻骨荒芜,又好似幽幽无底深井荡起的寒意,不可捉摸。这些,通常都与秋寒,离愁,羁旅等冷色意象相关相连,故古人填写一纸凄凉意,清笳历来就是座上宾。杵,即捣衣的棒槌,容若在词中多次用到,这个意境亦是很受文人青睐。那种一下一下颇有节奏的“笃笃”捣衣之声,多为妇人进行在黄昏暮色里,一如催归的切切呼唤,喊疼了心中最柔软的部分。此情此景,怎不令送客的容若黯然伤神而“心偏苦”呢。
关于刀尺,乃缝制衣服的工具,刀尺又催,应为赶制寒衣之意。秋天将尽,严冬欲临,正是赶制御寒衣物的时候。蒹葭浦,即生长有芦荻的水湄。蒹葭是从《诗经》里走出来的,但凡沾染上一星半点儿,就足够能让人想到飞絮照水的霜霜苍苍茫茫了。
杜甫寓居四川夔州时,写过一组相望长安的《秋兴》诗,诗风苍健磅礴,以秋景秋愁贯穿,而感叹国家兴衰,身世蹉跎。其中就不乏“刀尺”、“暮砧”、“悲笳”、“荻花”之类的意象,如“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画省香炉违伏枕,山楼粉堞隐悲笳。请看石上藤萝月,已映洲前芦荻花”。是时张见阳赴任之处,才经历战火还尚未恢复,于此,容若的离别情意,依依不舍之余更添了几分身世的蹉跎飘零之感。
容若他写,把酒留君君不住。李太白说,人分千里外,兴在一杯中。那样的豪情天纵,是可以将离愁别意斟入杯中,一饮而尽后而相视长笑的。此时京师江华,所隔又岂止千里呢。心偏苦,留不住。距离,隔断了目光,牵念却愈加绵长。秋瑟瑟,寒云遮。君行处,暮霭沉沉,烟波远。自此后,自此后,千山万水访君难。
黄茅山店,指的是荒村野店。北宋苏庠有一首《鹧鸪天》,写的就是客途别恨与怀人之情。
枫落河梁野水秋,澹烟衰草接郊丘。醉眠小坞黄茅店,梦倚高城赤叶楼。  
天杳杳,路悠悠。钿筝歌扇等闲休。灞桥杨柳恨,鸳浦芙蓉叶叶愁。
荒野岑岑,秋愁叶叶,层层复叠叠,不等闲。“行宿黄茅山店路”与“夕阳村社迎神鼓”这两句,是容若由眼前的饯别之情而想象张见阳在路途之景。关于村社。古时每立秋后第五个戊日是为秋社日,一般在秋分前后的农家秋收完毕之时,村村寨寨会立社设坛祭祀土地诸神。相传这样的日子在乡村非常隆重,杀猪宰羊,锣鼓喧天。神鼓,应是村社祭祀时的一种民俗鼓乐。
容若处处为好友设想,心念如此细腻纯真。最后的两句虚拟是将孤凉岑寂的行程与扑面而来的淳朴民风相比照,才之卓绝更是彰显他的情之卓绝。那样的惆怅与温暖,闪着铜质的光,千古不锈。




简评

这是一首送别词。
散花楼,单听名字便引得无数遐想。天女散花,也是有来历的。据说在维摩诘住处有一位天女,每听到有人说法的时候就会现身,把天花散向众菩萨和佛的大弟子身上。花落到菩萨身上时便都会坠落,但是落到那些大弟子身上时却不会掉下来。那些大弟子用神力也不能将花拂去。舍利弗说:此花不如法。就是说存有分别心是不如法,说明大弟子们还有畏惧生离死别之心。等修行完成后,五欲不再有,“结习尽者,花不着身”。
在离别心不当存的散花楼送别,不止是巧合。“天若有情天亦老”,好友间若无别绪,又何来离愁呢?秋花惨淡的时节,本就易惹人伤感。张见阳此时奔赴千里之外,话别时酒入愁肠,更著凄凉。
“刀尺”二字历来说法不一,比较普遍的说法是制衣,那么“刀尺又催”便是赶制衣物之义了。古时士兵武器和粮食由朝廷供应,衣物往往是自备。每到秋冬交替时,家人便要为远方的征夫或游子准备寒衣。因此便有了这“万户捣衣声”。宋贺铸也曾在他的词中提到,“砧面莹,杵声齐,捣就征衣泪墨题”。瑟瑟秋风中的捣衣声藏于游子密密缝的身上衣,藏着远征游子对故土的眷恋,藏着故园亲友的不舍和思念。
留君不住,临别定有金玉之言相赠,“莫被寒云,遮断君行处”。江华属楚地,故诗中言“楚国连烽火”。彼时,江华时局不稳,纳兰对友人颇为牵挂。临别不赘言“一片冰心在玉壶”,无“天下谁人不识君”的豪情,也没有“天涯若比邻”的宽慰,而像是至亲一般希望他保重身体,二人的友情由此也可见一斑。
词中所说的村社应该是指秋社日。古有春秋二社,秋社日是立秋后第五个戊日,大约在秋分前后。此时的农家已经完成了收获,所以立社祭祀土地神。秋社祭神的习俗最早始于汉代,宋代的村社有食糕、饮酒、女归宁的习俗,至今一些地方还有“做社”、“敬社神”、“煮社粥”等传统纪念活动。
纳兰从小便生活在政治斗争的漩涡中,官场的黑暗、人性的扭曲和金钱权力间血淋淋的勾当让他压抑已久,这也使得他更加渴望自由,向往人与人之间真挚的感情,向往朴实的田园生活。“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村社神鼓在他眼里便成了自由惬意生活的写照。
“夕阳村社迎神鼓”,是他劝慰友人以豁达之心迎接未来的漫漫长路,“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又似他给自己的一个期许,“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可惜,纳兰的归去来兮终究只是个没有见过阳光的期许。




推荐阅读:

东坡诗词全集⑴

东坡诗词全集⑵

东坡诗词全集⑶

东坡诗词全集⑷

东坡诗词全集⑸

陆蓥《问花楼词话》

宋绪:元诗体要⑴

宋绪:元诗体要⑵

方南堂《辍锻录》

杨时诗话

范德机《木天禁语》

谢伋《四六谈麈》

徐渭《南词叙录》

汪国垣:光宣以来诗坛旁记⑴

汪国垣:光宣以来诗坛旁记⑵

徐灿《拙政园诗馀》

胡布:元音遗响⑴

胡布:元音遗响⑵

王安中《初寮词》

叶燮《原诗》

千家诗

李攀龙:古今诗删⑴

李攀龙:古今诗删⑵

李攀龙:古今诗删⑶

沈其光《瓶粟斋诗话续编》

唐宋分门名贤诗话

祁彪佳《远山堂曲品》

唐宋词简释⑴

唐宋词简释⑵

荆南倡和诗集

田同之《西圃词说》

乐府补题

胡薇元《岁寒居词话》

珠花簃词话

安磐《颐山诗话》

词格律

周曾锦《卧庐词话》

汉皋诗话

阮阅:诗话总龟⑴

阮阅:诗话总龟⑵

阮阅:诗话总龟⑶

阮阅:诗话总龟⑷

阮阅:诗话总龟⑸

阮阅:诗话总龟⑹

阮阅:诗话总龟⑺

王千秋《审斋词》

况周颐《玉栖述雅》

房祺《河汾诸老诗集》

洪咨夔《平斋词》

赵执信《谈龙录》

史梦兰:全史宫词⑴

史梦兰:全史宫词⑵

史梦兰:全史宫词⑶

史梦兰:全史宫词⑷

史梦兰:全史宫词⑸

史梦兰:全史宫词⑹

史梦兰:全史宫词⑺

齐己《风骚旨格》


圣人去已久 公道缅良难 蚩蚩夸毗子 尧禹以为谩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