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沈约​《梁三朝雅乐歌》

南朝 星期一诗社 2024-01-10

沈约(441513),字休文,南朝文学家。吴兴武康(今浙江吴兴)人。历仕宋、齐、梁三朝。他的父亲沈璞,在宋文帝元嘉末年皇族争夺帝位的斗争中被杀。沈约的少年时代家境贫困,他刻苦攻读,博通群籍。刘宋时代,任蔡兴宗记室,人朝为尚书度支郎。齐初,为文惠太子萧长懋家令,深见宠信。后来又在竟陵王萧子良门下,为「竟陵八友」之一。隆昌元年(494,出为东阳太守。齐明帝萧鸾即位,任五兵尚书,迁国子祭酒。齐末,他积极参预萧衍密谋代齐自立的活动,曾经为萧衍拟定即位诏书。萧衍建立梁朝后,沈约被任为尚书仆射,封建昌县侯,后迁尚书令,领太子少傅。死后谥隐,故后人也称他为“隐侯”。沈约政治地位很高,加上耆年硕望,深于世故,所以成为当时公认的文坛领袖。沈约是讲求声律的「永明体」的创始人之一。齐、梁之际,汉语音韵学已经有了相当的发展。沈约把同时人周□发现的平、上、去、入四声用于诗的格律,归纳出了比较完整的诗歌声律论,要求在诗歌中使高低轻重不同的字音互相间隔运用,使音节错综和谐,即后世所谓调和平仄。除了四声说以外,他还提出了八病说,即「平头、上尾、蜂腰、鹤膝、大韵、小韵、旁纽、正纽」八种声律上的毛病。八病这一名词最早见于唐朝人的记载,因而有人怀疑沈约本人幷没有明确地提出过这一说法。但据郭绍虞的考订,认为唐朝人把八病说的首创者归于沈约,应当是有根据的。至于“八病”的具体内容,后人的解释虽有不同,但大抵是诗歌声律上的各种禁忌,其规定极为苛细,连沈约自己都不能做到,不过更重要的是,诗歌声律论的提出,为五言律诗的正式形成开辟了通途,而且影响到骈体文,促使作者更加注意音节的铿锵优美。他的存世之作,张溥辑为《沈隐侯集》,收入《汉魏六朝百三家集》。


梁三朝雅乐歌十九首 其一 俊雅

题注:(三曲)。(隋书乐志曰:众官出入。宋元徽三年仪注奏肃咸乐。齐及梁初亦同。至是改为俊雅。取礼记司徒论选士之秀者而升之学曰俊士也。二郊、太庙、明堂。三朝同用焉)

〖隋书光志曰:梁初。郊禋宗庙及三朝之乐。幷用宋齐元徽、永明仪注。唯改嘉祚为永祚。又去永至之乐。及武帝定国。幷以雅为称。取诗序云。言天下之事。形四方之风。谓之雅。雅者。正也。止于十二。则天数也。乃去阶步之乐。增撤食之雅焉。其词幷沈约所制。○《诗纪》云。按雅乐歌有郊庙、燕射通用者。不独用于三朝而已。详见后注。〗

设官分职,髦俊攸俟。髦俊伊何,贵德尚齿。唐乂咸事,周宁多士。

区区卫国,犹赖君子。汉之得人,帝猷乃理。

 

梁三朝雅乐歌十九首 其二 俊雅

开我八袭,辟我九重。珩佩流响,缨绂有容。衮衣前迈,列辟云从。

义兼东序,事美西雍。分阶等肃,异列齐恭。

 

梁三朝雅乐歌十九首 其三 俊雅

重列北上,分庭异陛。百司扬职,九宾相礼。齐宋舅甥,鲁卫兄弟。

思皇蔼蔼,群龙济济。我有嘉宾,实惟恺悌①。

按:① ○隋书音乐志。《乐府诗集》十四。《诗纪》九十五。

 

 

梁三朝雅乐歌十九首 其四 胤雅

题注:一曲。皇太子出入。奏胤雅。取诗君子万年。永锡祚胤也。三朝用之。

自昔殷代,哲王迭有。降及周成,惟器是守。上天乃眷,大梁既受。

灼灼重明,仰承元首。体干作贰,命服斯九。置保置师,居前居后。

前星比耀,克隆万寿①。

按:① ○隋书音乐志。《乐府诗集》十四。又《类聚》四十三引有、守、受、首四韵。

 

 

梁三朝雅乐歌十九首 其五 寅雅

题注:一曲。王公出入。奏寅雅。取尚书周官贰公弘化。寅亮天地也。三朝用之。

礼莫违,乐具举。延藩辟,朝帝所。执桓蒲,列齐莒。垂衮毳,纷容与。

升有仪,降有序。齐簪绂,忘笑语。始矜严,终酣醑①。

按:① ○隋书音乐志。《乐府诗集》十四。《诗纪》九十五。

 

 

梁三朝雅乐歌十九首 其六 介雅

题注:三曲。上寿酒。奏介雅。取诗君子万年。介尔景福也。三朝用之。

百福四象初,万寿三元始。拜献惟衮职,同心协卿士。

北极永无穷,南山何足拟。

 

梁三朝雅乐歌十九首 其七 介雅

寿随百礼洽,庆与三朝升。惟皇集繁祉,景福互相仍。

申锡永无遗,穰简必来应。

 

梁三朝雅乐歌十九首 其八 介雅

百味既含馨,六饮莫能尚。玉罍信湛湛,金卮颇摇漾。

敬举发天和,祥祉流嘉贶①。

按:① ○隋书音乐志。《乐府诗集》十四。《诗纪》九十五。又《类聚》四十三作分雅。引第一曲。

 

 

梁三朝雅乐歌十九首 其九 需雅(八曲)

题注:八曲。食举。奏需雅。取《易》曰云上于天。需。君子以饮食宴乐也。三朝用之。

实体平心待和味。庶羞百品多为贵。或鼎或鼒宣九沸。

楚桂胡盐芼芳卉。加笾列俎雕且蔚。

 

梁三朝雅乐歌十九首 其十 需雅

五味九变兼六和。令芳甘旨庶且多。三危之露九期禾。

圆案方丈粲星罗。皇举斯乐同山河。

 

梁三朝雅乐歌十九首 其十一 需雅

九州岛上腴非一族。玄芝碧树寿华木。终朝采之不盈掬。

用拂腥膻和九谷。既甘且饫致遐福。

 

梁三朝雅乐歌十九首 其十二 需雅

人欲所大味为先。兴和尽敬咸在旃。碧鳞朱尾献嘉鲜。

红毛绿翼坠轻翾。臣拜稽首万斯年。

 

梁三朝雅乐歌十九首 其十三 需雅

击钟以俟惟大国。况乃御天流至德。侑食斯举扬盛则。

其礼不愆仪不忒。风猷所被深且塞。

 

梁三朝雅乐歌十九首 其十四 需雅

膳夫奉职献芳滋。不麛不夭咸以时。调甘适苦别渑淄。

其德不爽受福厘。于焉逸豫永无期。

 

梁三朝雅乐歌十九首 其十五 需雅

备味斯飨惟至圣。咸降人神礼为盛。或风或雅流歌咏。

负鼎言归启殷命。悠悠四海同兹庆。

 

梁三朝雅乐歌十九首 其十六 需雅

道我六穗罗八珍。洪鼎自爨匪劳薪。荆包海物必来陈。

滑甘滫𤅵味和神。以斯至德被无垠①。

按:① ○隋书音乐志。《乐府诗集》十四。《诗纪》九十五。

 

 

梁三朝雅乐歌十九首 其十七 雍雅(三曲)

题注:三曲。彻馔。奏雍雅。取礼记大飨客。出以雍彻也。三朝用之。

明明在上,其仪有序。终事靡愆,收铏撤俎。乃升乃降,和乐备举。

天德莫违,人谋是与。敬行礼达,兹焉燕语。

 

梁三朝雅乐歌十九首 其十八

我馂惟阜,我肴孔庶。嘉味既充,食旨斯饫。属厌无爽,冲和在御。

击壤齐欢,怀生等豫。烝庶乃粒,实由仁恕。

 

梁三朝雅乐歌十九首 其十九

百司警列,皇在在陛。既饫且醑,卒食成礼。其容穆穆,其仪济济。

凡百庶僚,莫不恺悌。奄有万国,抑由天启①。

按:① ○隋书音乐志。《乐府诗集》十四。《诗纪》九十五。



推荐阅读:

[南宋]张炎《词源》

[北宋]苏轼《东坡诗话》

[清]仓央嘉措诗集

[清]黄氏《蓼园词评》

[清]纳兰词全集

[民国]钱振锽《谪星说诗》

[民国]赵炳麟《柏岩感旧诗话》

[宋]曾季狸《艇斋诗话》

[宋]黄昇《散花庵词》

[南宋]史达祖《梅溪词》

[清]悦心集

[明]广州四先生诗

[南宋]吴曾《能改斋词话》

[南唐]冯延巳祠集评

[民国]吴士鉴《清宫词》

[民国]海纳川《冷禅室诗话》

[清]杨恩寿《续词余丛话》

[南宋]吴沆《环溪诗话》

[清]詹安泰《无盦词》

[宋]蔡绦《西清诗话》

[清]先著.程洪《词洁辑评》

[清]毛奇龄《西河词话》

[北宋]毛滂《东堂词》

[元]冯子振《梅花百咏》

[北宋]晁补之《晁旡咎词》

[南宋]张孝祥《于湖词》

[明]谢榛《四溟诗话》

[后蜀]赵崇祚《花间集》

全唐五代诗格

[民国]杨香池《偷闲庐诗话》

[明]杨慎《词品》

[民国]孙雄《诗史阁诗话》

[清]严既澄《驻梦词》

[南宋]桐江诗话

[清]宋翔凤《乐府馀论》

[清]冯煦《蒿庵论词》

[明]贾凫西《木皮散人鼓词》

[宋]洪刍《洪驹父诗话》

[清]谭献《复堂词话》

[北宋]尊前集

[唐]孟棨《本事诗》

[南宋]周紫芝《竹坡词》

[北宋]魏泰《临汉隐居诗话》

[清]沈可培《比红儿诗注》

[清]李宝嘉《南亭词话》

[南宋]周紫芝《竹坡诗话》

[唐]髙仲武《中兴间气集》

[元]杨维祯《西湖竹枝集》

[唐]窦氏联珠集

[民国]李之鼎《宋人集》

[南宋]陈亮《龙川词》

[清]徐珂《近词丛话》

[南唐]冯延巳《阳春集》

[南宋]吕本中《紫微诗话》

[唐]搜玉小集

[民国]林庚白《丽白楼诗话》

[清]郑文焯《大鹤山人词话》

[清]沈德潜《说诗晬语》

[明]沐昻《沧海遗珠》

[清]夏敬观《忍古楼诗话》

[民国]魏元旷《诗话后编》


自从江树秋 日日上江楼 梦见离珠浦 书来在桂州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