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宋代词人·陈亮

  陈亮(1143-1194),字同甫,号龙川,婺州永康(今属浙江)人。一生颠踬,曾因反对和议、主张抗金而遭诬入狱,直到绍熙四年(1193)进士,授职未赴任即卒。文章气势极甚,纵横犀利,词多议论,常与辛弃疾唱和,是辛派词人中重要人物。有《龙川词》。

  

  【水调歌头】

  不见南师久,谩说北群空。

  当场只手,毕竟还我万夫雄。

  自笑堂堂汉使,得似洋洋河水,依旧只流东。

  且复穹庐拜,会向藳街逢。

  

  尧之都,舜之壤,禹之封。

  于中应有,一个半个耻臣戎。

  万里腥膻如许,千古英灵安在?磅礴几时通?

  胡运何须问,赫日自当中。

  

  就词论词,这首题为“送章德茂大卿使虏”的《水调歌头》在艺术上并不能算是上乘的作品,但词中洋溢的爱国热情与自信精神,却自有一种奇伟之气不可磨灭,“尧之都,舜之壤,禹之封。于中应有,一个半个耻臣戎。”一气呵成,义正词严,虽然直白无饰,缺乏一唱三叹的蕴藉美,其气势之磅礴,声调之高昂,却有振奋人心的力量。《龙川词》以之压卷,洵不为过,而词作者陈亮其人,也是同样意气昂扬的奇男子。

  

  陈亮在《宋史》中入了“文苑传”,其实以他的抱负和才能,如果得以施展,作一个政治家才更符合他的的本来面目。他生而目光有芒,自幼才气超迈,最喜谈论兵事,议论风生,下笔洋洋洒洒,数千言一挥而就,多是分析时政的议论文。清代纪晓岚在《四库全目总目提要》中间评论陈亮:“才辩纵横,不可控勒。似天下无足当其意者。使其得志,未必不如赵括、马稷狂躁偾辕。”认为陈亮的议论,有些近于大言炎炎,未必符合实用,如果正式成为政治家,也许会像赵括、马稷等纸上谈兵的人物遭到惨败的下场;而明代方孝孺的说法却相反:自己最初读陈亮的议论文,见他下笔驰骋,发论皆惊人可喜,以为他只不过是个逞意气的狂生,未必足以实用,后来读到他向宋孝宗的四次上书,不觉慨然而叹,因其洞明有识而感到毛发上竖,森然敬畏。呜呼!陈亮岂是狂生?分明是一个俊杰丈夫啊!方孝孺是以气节见称的忠臣,所以赞赏陈亮在文章中流露出的铮铮骨气,尖锐见识;纪晓岚却是老于官场的侍臣,深知这样一往无前的气概虽然可嘉,在复杂的政坛官场之中却未必吃得开。由于陈亮始终没有得到施展胸中抱负的机会,也无法为自己的能力作证明了。

  陈亮曾向孝宗四次上书,每次都震惊朝野,却也由此得罪当路,受到牢狱之灾。他第一次上书的时候,孝宗为之惊异累日,以为是空前绝后之言,召来执政大臣询问:“当从何处下手?”因为陈亮是布衣身份,皇帝想特许入朝,超拔他入朝主事,又欲将这篇文章贴在朝堂之上,以激励群臣。皇帝对陈亮的异常赏识,左右大臣还未知内情时,丞相曾觌已探知了消息,打算先拉拢陈亮为己用,前去拜访,陈亮不屑于见这个有私心的重臣,宁可跳墙逃走也不见面。曾觌认为他不给面子,怀恨在心,别的大臣也恨陈亮直言无讳,群起攻击,阻碍他进入朝廷,不但打消了孝宗原来重用陈亮的想法,而且以“都堂审察”的名义对陈亮进行讯问。陈亮面对朝臣的无礼对待,毫不畏惧,对答如流,“皆落落不少贬”,更进一步得罪群臣,不欢而散。

  

  过了十日之后,陈亮又叩阙连上二书,议论剀切,孝宗打算任命官职,陈亮笑道:“我只想为社稷开创数百年的基业,哪里是用以博取一官半职的呢!”便即渡江归去。他归乡后日日落魄醉酒,与同邑诸生员中的狂士纵饮,醉中戏为大言,有涉及犯上的内容,一个士人和他有仇隙,到刑部去告发了他。刑部侍郎何澹任主试官时曾黜落陈亮,陈亮愤然不平,多次公开说不满的话,何澹知道后衔恨在心,遇到这个机会,立刻将事情作为重大案件上报。陈亮被关入大理寺狱,拷打得体无完肤,以不轨的罪名屈打成招。事情传播开去,孝宗知道是陈亮出了事,派人暗访探知确切消息,后来刑部将给陈亮定罪的文书进呈取旨,孝宗将案卷扔在地上,说道:“秀才醉后妄言,何罪之有!”有了皇帝的金口玉言,陈亮才侥幸死里逃生。

  经历这连续三次上书,一介布衣的陈亮,既成为名闻天下的人物,也成了朝中大臣的眼中钉。但不论是奇誉还是谤毁,甚至几乎致命的牢狱之灾,都没有影响他的满腔豪气、报国热情。他游览到镇江时登临上著名的多景楼,眺望滚滚一江天堑水,想到南北形势,赋《念奴娇》词:

  

  危楼还望,叹此意、今古几人曾会?

  鬼设神施,浑认作、天限南疆北界。

  一水横陈,连岗三面,做出争雄势。

  六朝何事,只成门户私计?

  

  因笑王谢诸人,登高怀远,也学英雄涕。

  凭却江山管不到,河洛腥膻无际。

  正好长驱,不须反顾,寻取中流誓。

  小儿破贼,势成宁问强对?

  

  面对划分南北疆界的鸿沟天堑,他想到的是争雄竞胜,进取恢复,而不是像历史上那些缺乏远见的小朝廷,只会负固偏安,“六朝何事,只成门户私计?”其实岂止是六朝人“只成门户私计”,南宋朝堂之上蝇营狗苟,哪一个不是只求目下安逸,忘却长远利益的“门户私计”?从高宗一意求和的时候开始,南宋小朝廷便定下了偏安的基调,中途虽然也有皇帝大臣有过恢复之志,但无不是一遭失利,立刻就又回到议和的老路上来。陈亮作为一个爱国志士,收复北方失地、一统汉家河山的热望始终未曾平息,早在隆兴初年,朝廷与金人和约成功,朝野欣然自得,以为可以高枕无忧,休养生息,惟有在野之身的陈亮力持不可,写了《中兴五论》,力主恢复,反对议和,这封万言书进上朝廷后有如泥牛入海,压根儿得不到回音。到孝宗朝他几番上书,皇帝虽有意任用,却又遭到时臣之忌,险些冤死狱中。一再的挫折,一再的失望,但他的志向并未因打击而中辍,当高宗驾崩时,金方来吊唁的使者礼数简慢,轻侮南宋君臣,陈亮有感于孝宗的知遇之恩,特地到金陵视察形势,又上一疏,意欲激起孝宗的恢复之志,可是当时孝宗已打算禅位给养子光宗,这次奏疏又未得到回报,只落得“在廷交怒,以为狂怪”。陈亮又遭了一次报复打击、陷害入狱之后,终于被彻底排挤出政坛中心。

  

  受过几次三番挫折的陈亮,开始将满腔豪侠之气用于“厉志读书”之上,自称:“堂堂之阵,正正之旗,风雨云雷,交发而并至,龙蛇虎豹,变现而出没,推倒一世之智勇,开拓万古之心胸,自谓差有一日之长。”这番话并非是空洞大话。同时他也开始江湖漫游,结交豪杰,其中以他与辛弃疾的交往,最为词坛所艳称。

  

  据野史的记载,陈亮与辛弃疾的结交颇具武侠色彩:辛弃疾才自北方投奔南宋朝廷时,寓居江南,陈亮特地前去拜访。辛弃疾家门口前面有桥,陈亮所骑的马惧水不肯过桥,三次驱赶三次退却,陈亮发怒,拔剑斩落马首,徒步而行。辛弃疾当时正在自家楼上,看见来者如此行为,不胜惊异,立即命人去探问这是何等英雄,而适时陈亮已到达门口,两人遂一见而定交,成为好友。

  

  十数年后,辛弃疾已做了方面大员,镇守江淮,陈亮尚自贫穷落魄,于是造访辛弃疾,两人相谈天下大事。辛弃疾喝到酒酣耳热之时,纵论南北军事战略,大发议论:“倘若如此如此,南方可以一统北方;如此如此,北方又可以吞并南方。杭州的地势,做不了帝王之都——要是想攻打的话,只须截断牛头山,天下的援兵就无法到达;西湖一决堤,都城居民都要成为鱼鳖!”饮罢,辛弃疾醉宿陈亮斋中。陈亮夜中思量,心想:“幼安平素沉重寡言,这次因酒失言,显露了胸中异志,等到醒悟,必定要杀我灭口。”于是中夜盗了辛弃疾的骏马逃走。后来陈亮致书辛弃疾,信中将那一夜的失言之事隐约透露,以此要挟,借十万缗钱解困。辛弃疾只得如数与之。并为此作了一首《破阵子•为陈同父赋壮语以寄》的词,便是那首脍炙人口的:“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故事虽然颇为曲折有趣,却只能当传奇看,而不能认为是真事。“决西湖水”云云,在正史上其实是陈亮自己勘察了杭州内外地形,发现都城地势低于西湖水面,发出的喟叹和担忧,并不是辛弃疾酒后失言对南宋朝廷所蓄的异志;而辛弃疾素以豪奢出名,曾经一次就给刘过以一千缗的厚馈,陈亮要向他借贷,也不至于以要挟的手段出之。

  

  辛、陈的相识,大约是孝宗乾道年间陈亮在临安做太学生时开始来往。辛弃疾是不世出的英雄词客,陈亮也是以豪侠闻名天下的人物,两人一见相投,“长歌相答,极论世事”,堪称志同道合之友。清代刘熙载评价云:“陈同甫与稼轩为友,其人才相若,词亦相似。”两个都不为当世所容的英雄,在相遇中都有一种终于得到知音的叹赏,这使他们的友谊既深且诚,带有惺惺相惜的印照。

  

  辛、陈二人的交游佳话,当推盛传文坛的“鹅湖之会”,这是在淳熙十五年(1188)的冬天,辛弃疾正废居江西上饶,陈亮自浙江东阳来探访他,并寄信给同为二人好友的朱熹,约在江西铅山的紫溪相会,共谈天下大事。辛、陈二人同游铅山之东鹅湖,到紫溪等待时朱熹却未至,陈亮遂飘然东归。别后辛弃疾恋恋不舍,次日想追回陈亮再挽留他住几日,冒着大雪追到鹭鸶林地方,雪深泥滑,再也无法前行,只得在小村独饮,怅然久之,只恨分别时自己没有挽留成功。这一夜辛弃疾在投宿处转侧不能入睡,听见邻家笛声悲苦,愈增凄凉,于是赋词以抒怀。过了五日,陈亮来信,索取近日的新词拜读,隔着千里之遥,两人却似乎有心灵感应,辛弃疾不觉失笑,于是将那首因思念而作的《贺新郎》词缄封寄去:

  

  把酒长亭说。

  看渊明、风流酷似,卧龙诸葛。

  何处飞来林间鹊?蹙踏松梢残雪。

  要破帽、多添华发。

  剩水残山无态度,被疏梅、料理成风月。

  两三雁,也萧瑟。

  

  佳人重约还轻别。

  怅清江、天寒不渡,水深冰合。

  路断车轮生四角,此地行人销骨。

  问谁使、君来愁绝?

  铸就而今相思错,料当初、费尽人间铁。

  长夜笛,莫吹裂。

  

  陈亮接到这阙词后,感辛弃疾怀念之诚,这一次相会短暂,自己胸中也是一股英雄气勃勃难消,于是即和辛词韵亦作《贺新郎》一首:

  

  老去凭谁说?

  看几番、神奇臭腐,夏裘冬葛。

  父老长安今余几?后死无仇可雪。

  犹未燥、当时生发。

  二十五弦多少恨,算世间、那有平分月?

  胡妇弄,汉宫瑟。

  

  树犹如此堪重别。

  只使君、从来与我,话头多合。

  行矣置之无足问,谁换妍皮痴骨。

  但莫使、伯牙弦绝。

  九转丹砂牢拾取,管精金、只是寻常铁。

  龙共虎,应声裂

  

  这首词是“和(辛)见怀韵”,但词中却是尽情抒发自己年已老大、壮志难酬的感慨,这也正是被朝廷弃置不用废居江西的辛弃疾心中所痛。陈亮这一次前往江西拜访辛弃疾与约见朱熹,可知有着商略一番大事的雄心,但朱熹失约未至,使他不禁失望,对着挚友抒发自己急切焦虑的心情:“父老长安今余几?后死无仇可雪。”中原的老一代遗民日渐凋零,新一代百姓已渐渐习惯了异族的统治,等到连留在沦陷土地上的同胞也淡忘了靖康之耻亡国之恨的时候,我们还谈什么一统河山,报仇雪恨?根据后人的猜测,这次约会朱熹不到,很有可能就是不愿意加入他们所关注的国事战事谈论,因此以失约而作回避,陈亮在失望之外,更深刻的体会到知音之难觅,只有辛弃疾才“从来与我,话头多合。”辛弃疾恨挽留之未遂,他又何尝不自悔匆匆离去,失去了与这唯一知己更深入长谈的机会呢!这首和词寄去,辛弃疾读后,又用此韵答了一首:

  

  老大犹堪说。

  似而今、元龙臭味,孟公瓜葛。

  我病君来高歌饮,惊散楼头飞雪。

  笑富贵、千钧如发。

  硬语盘空谁来听,记当时、只有西窗月。

  重进酒,换鸣瑟。

  

  事无两样人心别。

  问渠侬、神州毕竟,几番离合。

  汗血盐车无人顾,千里空收骏骨。

  正目断、关河路绝。

  我最怜君中宵舞,道男儿、到死心如铁。

  看试手,补天裂。

  

  陈亮的和词中自称:“行矣置之无足问,谁换妍皮痴骨?”所谓“妍皮痴骨”,也即是聪明脸孔苯肚肠,这是前秦姚兴轻视南燕慕容超的话,陈亮用以自嘲,辛弃疾因此在词中慰藉他说:“我最怜君中宵舞,道男儿、到死心如铁。”东晋的祖逖和刘琨中宵闻鸡起舞,为的是北伐收复中原失土,志向正与辛、陈二人相同。辛弃疾虽然也叹恨朝廷不用真才,“汗血盐车无人顾,千里空收骏骨。”说得沉痛之极,他身为“归正人”,满腔的报国热忱却遭受冷遇,正如千里马被弃置用来服拉盐车的苦役,而那些附庸风雅的上层贵族们,却宁可出重价购买骏马的遗骨供奉,以博取爱才识才的美名,这是何等荒谬的现实!但辛弃疾的心情却不像陈亮一样急噪绝望,“看试手,补天裂。”既是对陈亮说,也是对自己的宽慰,他仍然怀有高迈的志向、不屈不挠的信心。


  陈亮接到这首答词后,再以前韵和之:

  

  离乱从头说。

  爱吾民、金缯不爱,蔓藤累葛。

  壮气尽消人脆好,冠盖阴山观雪。

  亏杀我、一星星发。

  涕出女吴成倒转,问鲁为齐弱何年月。

  丘也幸,由之瑟。

  

  斩新换出旗麾别。

  把当时、一椿大义,拆开收合。

  据地一呼吾往矣,万里摇肢动骨。

  这话霸、又成痴绝。

  天地洪炉谁扇鞲,算於中、安得长坚铁。

  淝水破,关东裂。

  

  词中开头即追溯了自北宋即开始的屈辱外交政策:“离乱从头说。爱吾民、金缯不爱,蔓藤累葛。”这句话是指宋仁宗为岁贡银绢的屈辱强加辩护,自称:“朕所爱者,土宇生民尔,此物非所惜也。”陈亮对此发出讽刺的冷笑,认为这只是宋朝积弱积贫的原因。词中他再次慨叹说:“亏杀我、一星星发!”仍然对光阴流逝老大无成而感到焦躁,想起与辛弃疾相会时两人纵谈天下大势,勾画军事蓝图,辛是带兵之将,陈有战略之才,可是两人拳拳之志,终究“也成痴绝”。天地好比洪炉,人生犹如铁在炉中,岁月的变迁就像风扇猛力扇火,什么坚铁不被消熔呢!他这样急切的渴望建功立业,惧怕年华老去,或许有着更深层的原因,就是他的身体已渐渐有所不适,生怕有一天会因为健康问题而导致自己的报国之志成一场空话。鹅湖相会一年之后,陈亮又重新想起这次互相酬答的《贺新郎》词,最后一次和此韵作词:

  

  话杀浑闲说。

  不成教、齐民也解,为伊为葛。

  樽酒相逢成二老,却忆去年风雪。

  新著了、几茎华发。

  百世寻人犹接踵,叹只今两地三人月。

  写旧恨,向谁瑟。

  

  男儿何用伤离别。

  况古来、几番际会,风从云合。

  千里情亲长晤对,妙体本心次骨。

  卧百尺、高楼斗绝。

  天下适安耕且老,看买犁卖剑平家铁。

  壮士泪,肺肝裂。

  

  陈亮的个性刚烈而狂怪,他曾说自己每次念及国事时,“或推案大呼,或悲泪填臆,或发上冲冠,或拊掌大笑。”这些如狂如颠的举动,也正是他满胸臆间积郁难舒的表现,他怎么也不能享受安闲岁月,哪怕自嘲的说要卖去宝剑去买犁耕田,做一个不理世事的平民,一转念,却又是:“壮士泪,肺肝裂。”这种火一般的执念驱使他不能停下,不甘停下,时势却又容不得他上前一步。这样的折磨,实则是在慢慢消耗他的生命,他与辛弃疾分别不过一年,已经自称:“新著了、几茎华发。”这些话如果放在别人身上或许有所夸张,有所矫情,但联系陈亮的情况,却可知实情要比他自己轻描淡写来得更为严重——写过这首词的五年之后,陈亮便猝然去世,亡年五十二岁。鹅湖之会,竟成了这一对挚友的永诀。这五首互相往还叠唱的《贺新郎》词,也就成为词坛上永久的留念。

作者:雨后微香  

 

 从与辛弃疾唱和词来看,陈亮的词比之辛弃疾,要略少一分沉郁顿挫之感。他的性气比较粗豪,也比较外露,常常在词中不加掩饰的直陈志向。据说他每填一首词成,都要自叹:“我平生的经济之怀,大略已陈述其间!”可见他是将小词当作政论来作,不免缺少一种诗歌独有的艺术美。不过,这也只是就弊病言之,不能一概而论,陈亮的词作里,也有做得极其幽雅淡秀、隽永不尽的,如下面这首《水龙吟》词:

  

  闹花深处层楼,画帘半卷东风软。

  春归翠陌,平莎茸嫩,垂杨金浅。

  迟日催花,淡云阁雨,轻寒轻暖。

  恨芳菲世界,游人未赏,都付与,莺和燕。

  

  寂寞凭高念远,向南楼一声归雁。

  金钗斗草,青丝勒马,风流云散。

  罗绶分香,翠绡封泪,几多幽怨?

  正销魂又是,疏烟淡月,子规声断。

  

  这一首词题作“春恨”,笔力颇似辛弃疾的《摸鱼儿》“更能消几番风雨”词,辛弃疾的词中有“斜阳正在、烟柳断肠处。”的句子,孝宗读后不悦;陈亮这首词中“恨芳菲世界,游人未赏,都付与,莺和燕。”一句,显然也有影射,《艺概》称:“言近指远,直有宗留守大呼渡河之意。”宗留守指名将宗泽,其人抗金之志不得伸,临终时长吟杜甫的诗句:“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又大呼三声:“渡河!”而死,这一股烈烈愤慨之意,令人酸鼻痛心。陈亮在春恨词中藏有如此抑塞不平之气,幸亏没有被人拿去罗织罪状,也是他的好运了。与这首《水龙吟》类似的词还有《虞美人》,末句云:“黄昏庭院柳啼鸦,记得那人和月折梨花。”后人评为“疏宕”,词风已接近婉媚一派,可见志气天纵,生来以英雄自期、锋芒逼人的陈亮,也不是没有软款幽微的情怀。只是他的这些词虽明媚淡雅,却不妖冶浓艳,一片幽情纯任自然,所以后人评说:“龙川词读至卷终,不作一妖语、媚语,殆所称不受人怜者与?”


  陈亮五十二岁时中了进士,其策对试卷由光宗亲自拔取为第一,启封后知道是陈亮,光宗愈加喜悦,说道:“我选中的果然不错!”陈亮在半百之年,似乎终于得到了进用的机会,可是就在授建康府判官厅公事的任命下达时,他却猝然去世。在及第后的谢恩诗中,他还在说:“复仇自是平生志,勿谓儒臣鬓发苍。”可是早已被急切焦虑折磨得满头白发的老书生,到底等不到施展抱负的那一日。陈亮卒后辛弃疾作祭文悼之,称赞他:“智略横生,议论风凛。使之早遇,岂愧桓伊?”然而早年扬名如辛弃疾,岂非也一样颠踬于仕途郁郁不得志?早遇晚达,迟生速死,有异样的时代,便有异样的遭遇,何足论哉!




推荐阅读:

陈子龙《湘真阁》

王绩辞赋集

吴小姑《唾绒词》

陆龟蒙《别离》

陆龟蒙《白莲》

陆龟蒙《和袭美春夕酒醒》

韦珪《梅花百咏》

张元幹《芦川词》

陆龟蒙《新沙》

陆龟蒙《怀宛陵旧游》

陆贽辞赋集

陆云集

范晞文《对床夜语》

杜荀鹤诗集

王倩《洞箫楼词》

吴激《东山乐府》

夏言《赐闲堂词》

陈郁诗词选

孙元晏《咏史诗75首》

王逸-楚辞章句⑴

王逸-楚辞章句⑵

北窻诗百五首

百寿诗录

百美新咏集咏

李慈铭《白华绛跗阁诗选》

颜希源《百美新咏》

易静《兵要望江南》

鲍氏三姐妹诗选

释德诚《拨棹歌》

胡汉民《不匮室诗余》

曹丕《曹子桓诗集》

曹植《曹子建诗集》

词谱·花心动74首

词谱·西平乐28首

词谱·琵琶仙72首

词谱·绛都春89首

词谱·瑞鹤仙100首

元稹诗歌19首赏析

梁寅《石门词》

石崇集

拾得诗

屠倬《是程堂诗文集》

曹景芝《寿研山房词》

陈维崧《妇人集》

王又华《古今词论》

梁德绳《古春轩词》

节日·端午诗词

节日·元日词

节日·除夕词165首

苏轼词26首赏析

江淹《江文通辞赋》

蔡启《蔡宽夫诗话》

乔曾劬《波外乐章》

沈其光《瓶粟斋诗话五编》

徐釚《菊庄词》

长篇四十韵唐诗集17首

李佩金《生香馆词》

陆云《陆清河集·诗》

郝文忠公陵川全集选·歌行

黄松鹤《煮梦庐词草》



眷言怀隐逸 辍驾践幽丛 白云飞夏雨 碧岭横春虹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