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仇兆鳌《杜诗详注⁴》

清代 星期一诗社 2024-01-10

送蔡希鲁都尉还陇右因寄高三十五书记

 

(原注:时哥舒入奏,勒蔡子先归。)

 

【朱注】《通鉴》:天宝十四载春,哥舒入朝,道得风疾,遂留京师。故蔡都尉先归而公送。若十一载入朝,乃在冬日,与春城赴上都不合。梦弼之说,非是。《唐书》:诸府折冲都尉各一人,左右果毅都尉各一人。每岁季冬,折冲都尉率五校之属,以教其军阵战斗之法。

 

蔡子勇成癖,弯弓西射胡①。健儿宁斗死②,壮士耻为儒。官是先锋得③,才缘挑战须④。身轻一鸟过⑤,枪急万人呼⑥。

 

(从蔡叙起,言其志雄气猛。宁斗死,时方右武,耻为儒,世渐轻文。一鸟过,见其势疾。万人呼,畏其锋锐。)

 

①《韩诗外传》:“弯弓而射之。”汉桓帝时童谣:“丈夫何在西击胡。”

②陈琳乐府:“边城多健儿。”曹植诗:“名在壮士籍。”希曰:健儿、壮士,乃军士之名。天宝十四载十一月,于京师召募十万众,号曰文武健儿。陈琳乐府:“男儿宁当格斗死。”

③先锋,注见二卷。

④《汉书·项羽传》:“愿与王挑战。”注:“挑战,擿娆敌求战也。”

⑤韦鼎诗:“一鸟忽相惊。”张景阳诗:“忽如鸟过目。”

⑥开元十二年四月敕,四军枪矟,有绯绿红碧之辨。《玄宗实录》:吐蕃寇边,翰用半段枪,当其锋,击之。《项羽传》:“学万人敌。”杜牧诗:“射雕都尉万人敌,黑弰将军一鸟轻。”本此。

 

云幕随开府①,春城赴上都②。马头金匼匝③,驼背锦模糊④。咫尺雪山路⑤,归飞青海隅⑥。上公犹宠锡⑦,突将且前驱⑧。

 

(次叙送蔡,记其入朝归陇。开府上公,俱指哥舒翰。宠锡;谓翰尚留。前驱,谓蔡独往。)

 

①王洙曰:军中以幕为府。《西京杂记》:成帝设云幕于甘泉。

②沈约诗:“春城丽白日。”鹤曰:古时,国都通称上都,至宝应元年,方以京兆府为上都。班固《西都赋》:“作我上都。”

③古诗:“骢马金络头。”《西京杂记》:羊胜《屏赋》:“屏风鞈匝,蔽我君王。”鲍照诗;“雕屏匼匝组帐纡。”江淹《江上之山赋》:“鼍鼋兮匼匝。”《韵会》:“匼匝,周绕貌。”此言金络马头,其状密匝也。

④《唐书》:哥舒翰在陇右,每遣使入奏,常乘白橐驼,日驰五百里。赵曰:驼背蒙以锦帕,故云模糊。匼匝、模糊,皆方言。

⑤【钱笺】《寰宇记》:姑臧南山,一名雪山,山无冬夏积雪,属武威郡。又番和县南山,一名天山,一名雪山,山阔千余里,其高称是。《元和郡国志》:雪山,在瓜州晋昌县南六十里,积雪夏不消,南连吐谷浑界。

⑥《诗》:“归飞提提。”青海,注见本卷。

⑦《翟方进传》:春秋之义,尊上公谓之宰。《晋书·职官志》:太傅太保,皆为上公。《易传》:“在师中吉,承天宠也。”

⑧《后出师表》:“突将无前。”鹤曰:突将,犹骁将、飞将,谓能驰突,亦突骑之义。《诗》:“为王前驱。”

 

汉使黄河远①,凉州白麦枯②。因君问消息,好在阮元瑜③。

 

(末致寄高之意。河远麦枯,边地秋寒也。高适在此,故欲问其消息。汉使指蔡,元瑜指高。此章前二段各八句,后段四句收。)

①《荆楚岁时记》:汉武帝令张骞使大夏,寻河源。《穆天子传》:黄河自积石西南流,又东回入塞敦煌、酒泉、张掖郡南,与跳河合。今按:唐陇右道,即汉之陇西、张掖、酒泉等郡,黄河之流,经于其地矣。汉水虽出陇西,不应一句中用两水,故当从汉使为是。

②《唐志》:凉州为武威郡。梦弼曰:《陇西记》:诸州深秋采白麦酿酒。【钱笺】陈藏器《本草》:“河渭以西,白麦面凉,以其春种,关二时之气也。”顾炎武曰:杜氏《通典》:凉州贡白小麦十石。

③【朱注】好在,乃存问之辞。《通鉴》:高力士宣上皇诰曰:“诸将士各好在。”白居易诗:“好在李使君。”《魏志·王粲传》:阮瑀,字元瑜,少受学于蔡邕,太祖以为司空军谋祭酒、记室,军国书檄,多陈琳、阮瑀所作。

 

欧公《诗话》:陈舍人从易,偶得杜集旧本,文多脱误。《送蔡都尉》诗“身轻一鸟”,其下脱一字。陈公与数客各用一字补之,或云疾、或云落、或云下,莫能定。后得一善本,乃是“过”字,陈叹服,以为虽一字,诸君亦不能到也。

 

 

醉歌行原注:别从侄勤落第归。

 

勤,郭本作劝。【鹤注】据史:十三载秋八月,上御勤政楼,试四科制举人。前此十二载秋七月,诏天下举人,不得乡贡,须补国子学生,然后贡举。诗云“春光淡荡秦东亭”,当是天宝十四载春,在长安作。

 

陆机二十作《文赋》①,汝更少年能缀文②。总角草书又神速③,世上儿子徒纷纷④。骅骝作驹已汗血⑤,鸷鸟举翮连青云⑥。词源倒流三峡水⑦,笔阵独扫千人军⑧。

 

(先赞勤才美。上二称文章,次二称书法。骅驹鸷翮,言少负奇气。倒三峡,谓文势浩瀚。扫千军,谓草字纵横。)

 

①臧荣绪《晋书》:陆机少袭父兵为牙门将军,年二十而吴灭。退临旧里,与弟云勤学。机妙解情理,心识文体,故作《文赋。》

②《汉书赞》:自孔子之后,缀文之士众矣。

③《诗》:“总角■兮。”《三十国春秋》:封秀,总角知名。后汉张芝好草书,见二卷。赵曰:草书以迟为功,所谓“匆匆不及草书”是也,以速为神,所谓“一笔变化书”是也。

④《庄子》:“儿子动不知所为。”鲍照诗:“纷纷徒满目。”

⑤骅骝,周穆王八骏之一。驹,小马。汗血,见二卷。

⑥孔融《荐祢衡表》:“得凡鸟百,不如得鸷鸟一。”《楚辞》:“冠青云之崔嵬。”

⑦《隋·艺文传》:“笔有余力,词无竭源。”《海赋》:“吹涝则百川倒流。”梁元帝《檄侯景》:“按剑而叱,江水为之倒流。”《益州记》:明月峡、巫山峡、广济峡,谓之三峡。

⑧《法书》:王羲之《题卫夫人笔阵图》:“纸者阵也,笔者刀稍也,墨者鍪甲也,砚者城池也,本领者将军也,心意者副将也。”


只今年才十六七,射策君门期第一①。旧穿杨叶真自知②,暂蹷霜蹄未为失③。偶然擢秀非难取④,会是排风有毛质⑤。汝身已见唾成珠⑥,汝伯何由发如漆⑦。

 

(次慰勤下第。上是叙平日,此乃叙其临试。穿杨,言命中之技。蹶蹄,应骅骝,惜其不遇也。擢秀,言识拔有时。排风,应鸷鸟,望其终达也。唾成珠,矢口成章。发如漆,青年莫返矣。)

 

①姜宸英曰:西汉岁课士,有对策、射策。颜师古注:“射策者,为难问疑义,书之于策,量其大小,署为甲乙之科,列而置之,不使彰显,有欲射者,取而择之,以知优劣。对策者,显问以经义,令各对之,而观其文词定高下也。”按:董仲舒以对策为江都相,萧望之以射策甲科为郎,是矣。后汉刘淑,五府辟不就,帝令舆诣京师,不得已而对策第一。射策之射,音石,见《文心雕龙》,注详二十五卷。

②《战国策》:楚有养由基者,去柳叶百步而射之,百发百中。

③《圣主得贤臣颂》:“过都越国,蹷如历块。”霜蹄,见前。

④《晋书·文苑传》:“擢秀士林。”

⑤鲍照《与妹书》:“浴雨排风,吹涝弄翮。”《舞鹤赋》:“烟交雾凝,若无毛质。”

⑥《庄子》:“子见夫唾者乎?喷则大者如珠。”赵壹诗:“咳唾自成珠。”

⑦《陈书》:张丽华,发长七尺,鬓黑如漆,光泽可鉴。

 

春光潭沱秦东亭①,渚蒲牙白水荇青②。风吹客衣日杲杲③,树搅离思花冥冥④。酒尽沙头双玉瓶⑤,众宾皆醉我独醒⑥。乃知贫贱别更苦,吞声踯躅涕泪零⑦。

 

(末叙别时景事,情溢言表。东亭饯别,蒲荇方新,客衣离思,勤将去矣。皆醉独醒,公不忍别也。此章三段,各八句。)

 

①富嘉谟《明水篇》:“阳春二月朝始嗽,春光潭沱度于门。”《江赋》:“随风猗萎,与波潭沱。”何氏曰:潭沱,即淡荡也。《选注》:潭沱,逐波动貌。今从何说。何氏曰:秦东亭,京城门外送别,多于此处。

②梁简文帝诗:“诸蒲变新节。”《诗》:“参差荇菜。”

③庾信赋:“山月没,客衣单。”《诗》:“杲杲日出。”

④陈子高诗:“花片搅春心。”《楚辞》:“深林沓以冥冥。”《注》:“冥冥,草木茂盛也。”潘岳诗:“何以叙离思。”

⑤庾信《春赋》:“沙头渡水人。”

⑥《晋书·徐逸传》:”众宾沉湎引满。”屈原《渔父篇》:“众人皆醉我独醒。”

⑦鲍照诗:“心非木石岂无感,吞声踯躅不敢言。”古诗:“泣涕零如雨。”何氏曰:在鼻曰涕,在眼曰泪。吞声,声哽咽也。踯躅,行不进貌。

 

陪李金吾花下饮

 

【鹤注】诗云“醉归应犯夜,可怕执金吾”,当在长安作。李金吾,李嗣业也,时嗣业为左金吾大将军。禄山反,两京陷,上在灵武诏嗣业赴行在。以时论之,知金吾力嗣业。此天宝十四春作。

 

胜地初相引①,徐行得自娱②。见轻吹鸟毳③,随意数花须④。细草偏称坐⑤,香醪懒再沽⑥。醉归应犯夜⑦,可怕执金吾⑧。

 

(上四,花下之游。五六,花下之饮。末乃醉后谑词。始则陪李同行,故曰相引。既则从容独览,故曰自娱。口吹轻扬之鸟毳,意数吐萼之花须,细写闲中玩物之趣,所谓自娱也。称坐,谓与坐相宜。懒沽,谓醉不须沽。)

 

①江总诗:“名山极历览,胜地殊留连。”《世说》:王卫军云:“酒正引人著胜地。”

②《列子》:“徐行而云。”《庄子》:“鼓琴足以自娱。”

③毳,鸟细毛也。《韩诗外传》:“背上之毛,腹下之毳。”张九龄诗:“檐风落鸟毳,窗叶挂虫丝。”

④须,花心须也。潘岳《安石榴赋》:“细的点乎细须。”

⑤鲍照诗:“北园有细草。”【赵注】偏称,言偏宜。公诗常用“偏”字,如偏劝、偏醒、偏秣。

⑥香醪,注别见。《诗》:“无酒酤我。”

⑦《前汉书》:陈孟公日醉归。《世说》:王安期作东海郡吏,录一犯夜人来。

⑧韦述《西京记》:京城街衢,有金吾晓瞑传呼,以禁夜行,唯正月十五夜,敕许金吾驰禁,前后各一日。《前汉·百官志》:汉武帝更中卫尉名为执金吾。颜师古注:“金吾,鸟名也。主辟不祥。天子出行,职主先导,以备非常,故执此鸟之象,因以名官。”《后汉·志》应劭注:执金吾以御非常,吾,犹御也。徐陵诗云“非但执金吾”,孔奥诗云“无胜执金吾”,皆用在结句,此诗句法似之,若作“李金吾”,反直致矣。

 

张表臣《珊瑚钩诗话》:王临川诗云:“细数落花因坐久,缓寻芳草得归迟。”此与杜诗“见经吹鸟毳,随意数花须”,今意何异?予诗云:“云移鸟灭没,风霁蝶飞翻。”此与东坡“飞鸿群往,白鸟孤没”,作语何异?兹可与智者道,不可与愚者说也。

 

 

官定后戏赠

 

(原注:时免河西尉,为右卫率府兵曹。)

 

【鹤注】十三载冬,公《进西岳赋表》云“长安一匹夫”,则其时尚未得官也。其改卫率府参军,乃在十四载。《夔府书怀》诗所云“昔罢河西尉,初兴蓟北师”是也。《杜臆》,戏赠,公自赠也。晚唐人自贻、自赠等题本此。

 

不作河西尉,凄凉为折腰①。老夫怕趋走②,率府且逍遥③。耽酒须微禄④,狂歌托圣朝⑤。故山归兴尽⑥,回首向风飙⑦。

 

(公辞尉而就率府,盖取逍遥自在,得以饮酒狂歌耳,然亦不得已而为此,故有回首故山之慨。按:赵注云:方官未定时,公《赠崔学士》诗云“故山多药物”,“欲整还乡旆”。今官已定,无复归山之兴,唯有临风回首耳。)

 

①庾信诗:“凄凉多怨情。”《晋书》:陶潜为彭泽令,郡遣督邮至。吏白应束带见之。潜叹曰:“吾不能为五斗米折腰,拳拳事乡里小儿。”即解印,赋《归去来词》。

②《列子》:“趋走作役,无不为也。”

③《诗》:“于焉逍遥。”

④《晋书》:阮咸耽酒浮虚。

⑤徐干《中论》:“或披发而狂歌。”

⑥应醪诗:“日暮归故山。”

⑦班彪《北征赋》:“风飙发以飘飖。”

 

 

去矣行

 

鲍钦止曰:天宝十四载,公在率府,因欲辞职,作《去矣行》。刘琨诗:“去矣若浮云。”

 

君不见鞲上鹰①,一饱即飞掣②。焉能作堂上燕③,衔泥附炎热④。野人旷荡无靦颜⑤,岂可久在王侯间。未试囊中餐玉法⑥,明朝且入蓝田山⑦。

 

(此诗欲去官而作也。上四属比,下四属赋。宁为鹰之飏,不为燕之附,以野性旷荡,下屑靦颜侯门也。餐王蓝田,盖将托之以遁世矣。《杜臆》:旷荡无靦颜,具见浩然之气。)

 

①《东方朔传》:“董君绿帻傅鞲。”韦昭曰:“鞲,形如射鞲,以缚左右手。”鲍照诗:“昔如鞲上鹰,今似槛中猿。”《史记·滑稽传注》:“鞲,捍臂也。”

②胡夏客曰:鞲鹰饱飞,此或一时偶激之言。但公《送高适》诗云“饥鹰未饱肉,侧翅随人飞”,又云“老骥思千里,饥鹰待一呼”,自喻喻人皆用此。

③古诗:“思为双飞燕,衔泥巢君室。”又,“翩翩堂前燕。”

④班婕妤歌:“凉飚夺炎热。”

⑤陆机《叹逝赋》:“虽蒙旷荡,臣独何颜。”沈约奏弹:“明目靦颜,曾无愧畏。”

⑥洙曰:《周礼·天官》:王府:王齐,则供食玉。注:玉,是阳精之纯者,食之以御水气。郑司农云,王齐,当食王屑。《后魏书》:李预居长安,羡古人餐王之法,乃采访蓝田,掘得若环壁杂器者,大小百余,皆光润可玩。预乃椎七十枚为屑,食之。

⑦《长安志》:蓝田山,在长安县东南三十里,一名覆车山,其山产玉,亦名玉山。《三秦记》:玉之美者曰球,其次曰蓝。又地出美玉故名。

 

 

夜听许十一诵诗爱而有作

 

【鹤注】当是天宝十四载长安作。又曰:许十一,当是居五台学佛。

 

许生五台宾①,业白出石壁②。余亦师集可③,身犹缚禅寂①。何阶子方便⑤,谬引为匹敌⑥。离索晚相逢⑦,包蒙欣有击⑧。

 

(首叙许精禅理。【钱笺】曰宾,则暂住也。曰出,则出游也。得非许生游历,亦如鸾公之少住台山,后移石壁者欤?许业已白,而己犹缚于禅,今何所阶梯,得子方便之门,而谬引我匹敌乎。包蒙有击,待其启发也。)

 

①《水经注》:五台山,五峦巍然,故谓之五台。此山名为紫府,仙人居之,其北台之山,即文殊师利常镇毒龙之所。

②《宝积经》:若纯黑业,得纯黑报,若纯白业,得纯白报。【朱注】《翻译名义集》:十使十恶,此属于罪,名为黑业。五戒十善,四禅四定,此属于善,名为白业。《续高僧传》,昙鸾,雁门人,家近五台山,年未志学,便往出家。大通中,游江南,还魏,移住汾州北山石壁玄中寺,今号骛公岩。

③《旧唐书》:达磨传慧可,慧可尝断其左臂以求法。慧可传璨,璨传道信,道信传弘忍。

④【朱注】《维摩经》:“一心禅寂,摄诸乱意。

⑤应璩诗:“良遇不可值,伸眉路何阶。”经又云:“有方便,慧解;无方便,慧缚。”

⑥《左传》:宾媚人曰:“若以匹敌。”

⑦离群索居,见《礼记》子夏语。

⑧《易·蒙卦》:“九二包蒙”,“上九击蒙。”

 

诵诗浑游衍①,四座皆辟易②。应手看捶钩③,清心听鸣镝④。精微穿溟涬⑤,飞动摧霹雳⑥。陶谢不枝梧⑦,《风》《骚》共推激⑧。

 

(次言听许诵诗。许生自诵其诗,浑浑然流出。游衍,从容貌。辟易,惊避貌。捶钩,喻功之纯熟。鸣镝,喻机之迅捷。穿溟涬,谓思通造化。摧霹雳,谓势压雷霆。下凌陶谢,上继风骚,言其才大而气古。枝梧,犹云抵当。推激,谓推尊而激扬之。)

 

①《诗》:“及尔游衍。”游衍,优游宽衍也。

②孔融诗:“高谈满四座。”《项羽传》:“人马俱惊,辟易数里。”注:“分张而易其处。”

③《庄子》:“轮扁斫轮,得之于心,应之于手。”又曰,大马之捶钩者,年八十矣,而不失豪芒。【朱注】司马云:拈捶钩之轻重,不失豪芒。或云:江东三魏之间,人皆谓锻为捶。

④诸葛武侯表:“清心寡欲。”《史记》:“冒顿作鸣镝。”注:“髐箭也。”

⑤吴迈远诗:“精微贯穹旻。”《淮南子》:“四海溟涬。”《帝系谱》:“天地初起,溟涬蒙鸿。”旧注引《庄子》“大同乎涬溟”,非。杜公不肯倒用也。

⑥沈佺期《祭李侍郎文》:“思含飞动。”《公羊传注》:“雷疾而甚者为震。”震与霆,皆谓霹雳也。

⑦钟嵘《诗品》:“陶潜诗,其源出于应璩,又协左思风力。”“谢灵运诗,其源出于陈思,杂有景阳之体。”《项羽传》:“诸将詟慑,莫敢枝梧。”注:“小柱为枝,大柱为梧。”

⑧湘东王书:“既殊比兴,正背风骚。”《谢灵运传》:“自汉至魏,文体三变,莫不同祖风骚。”

 

紫燕自超诣①,翠駮谁剪剔②。君意人莫知,人间夜寥阒③。

 

(末赞许生,归结夜听之意。自超诣,独能超出也。谁剪剔,无待改削也。诗意之妙如此。使不遇知己,几于清夜寂寥,公盖自托为知音也。腾逸曰超,远造曰诣。剪谓薙其鬃,剔谓刷其毛。此章前二段各八句,后段四句收。)

 

①《西京杂记》:文帝自代来,有良马九匹,其一曰紫燕骝。《赭白马赋》:“紫燕骈衡。”《唐六典》:《昭陵六马赞》:“紫燕超跃。”司马相如《封禅文》:“招翠黄。”即紫黄也。扬雄《河东赋》颜注:“翠龙,穆天子所乘马也。”此云翠驳,即翠黄,翠龙之意。《尔雅翼》:六駮,如马,白身黑尾,一角,锯牙虎爪,其音如鼓,喜食虎豹。盖駮毛物既可观,又似马,故马之色相类者以駮名之。《子虚赋》:楚王乃驾驯驳之驷。徐铉曰:晋侯乘驳,乳虎见之而服。则象驳之文,理或然也。《世说》:诸葛厷所谈,便已超诣。

②《庄子》:“烧之剔之。”

③萧子范《直坊赋》:“何坊境之寥阒。”王嗣奭曰:公自谓“语不惊人死不休”,又云“沉郁顿挫,随时捷给,扬枚可企”。平日自负如此,定应俯视一切。今听许诗,实心推服,不啻口出。其称他人诗,类此尚多。生平好善怀贤,诚求乐取,从来词人所少。盖休休大臣之度也,诗人乎哉!

 

 

戏简郑广文虔兼呈苏司业源明

 

【鹤注】《唐史》:苏源明以太子谕德。出为东平太守。时济阳太守李陵,请增领二县,诏河南采访使与五太守议,不能决,卒废济阳。志云:天宝十三载废,召源明为国子司业。禄山陷京师,源明不受伪署。肃宗复两京,擢考功郎。则为司业在禄山未乱之前。今诗题云“苏司业”,当是十四载作。

 

广文到官舍①,系马堂阶下②。醉则骑马归③,颇遭官长骂④。才名三十年⑤,坐客寒无毡⑥。赖有苏司业,时时乞酒钱⑦。

 

(四句转韵。上戏简郑,摹其狂态。下兼呈苏,美其交情。)

 

①《晋书》:杜预擅饰城门官舍。

②刘琨《扶风歌》:“系马高堂下。”

③襄阳儿童歌:“时时能骑马。”

④《道德经》:“圣人用之以为官长。”《魏志·夏侯尚传》:“众职之属,各有官长。”

⑤《祢衡传》:“荆州士大夫,先服其才名。”

⑥《孔融传》:“坐上客长满。”《晋书》:吴隐之,为度支尚书,以竹篷为屏风,坐无毡席。

⑦陶潜诗:“邻曲时时来。”《朱买臣传》:“吏卒更乞匄之。”颜师古曰:“乞,读作气,与也。”《广韵》:“乞,与人也”。四明林时对曰:古文用字,随义定音,如上下之“下”。乃上声,而礼贤下士之“下”,则去声也。杜诗“广文到官舍,系马堂阶下”,又“朝来少试华轩下,未觉千金满高价”,是借上声为去声矣。王维诗“公子为赢停驷马,执辔愈恭意愈下”,是借去声为上声矣。此类颇多,不可无辩。

 

 

夏日李公见访

 

【鹤注】诗云村坞城南,则是在长安城南作矣。别本作李家令,考《宗室世系表》,唯蔡王房有炎为太子家令,又让皇帝房平亦为太子家令。然平去让皇五世,不与公同时,疑是李炎。当属天宝末年作。

 

远林暑气薄①,公子过我游②。贫居类村坞②,僻近城南楼④。傍舍颇淳朴⑤,所须亦易求。隔屋唤西家⑥,借问有酒不⑦?墙头过浊醪⑧,展席俯长流⑨。

 

(首联点题。贫居以下,承远林。此叙所居景事,而兼述留饮之情。申涵光曰:“隔屋唤西家”,“墙头过浊醪”,画出村家情事宛然,语不嫌质。)

 

①沈约诗:“远林响咆兽。”闵鸿《羽扇赋》:“暑气云消。”

②应玚诗,“公子敬爱客。”

③陶潜诗:“贫居乏人工。”庾信诗:“依稀映村坞。”

④城南,即公所居城南韦社也。

⑤王粲《七释》:“浑沌淳朴。”

⑥《邴原传》,“以仆为西家愚夫耶?”

⑦曹植诗:“借向谁家子。”《诗》:“有酒湑我。”陶潜诗:“当复如此不?”

⑧稀康书:“浊醪一杯。”

⑨赵曰:杜陵之樊乡,有樊川,而潏水则自樊川西北流,经下杜城,诗云“展席俯长流”,岂其居当此地耶。卢谌诗:“平陆引长流。”

 

清风左右至①,客意已惊秋②。巢多众鸟斗③,叶密鸣蝉稠④。苦遭此物聒⑤,孰谓吾庐幽⑥。水花晚色静⑦,庶足充淹留⑧。预恐樽中尽⑨,更起为君谋。

 

(“清风”以下,承暑气薄。此叙夏时景物,而并及劝饮之意。《杜臆》:此物聒,承蝉鸟,反言以见其幽。晚色静,又作转语,文有顿挫之致。此章两段,各十句。清风左右至,方喜凉气披襟,忽而鸟斗蝉鸣,又觉繁声聒耳。及看水花晚色,则喧不碍静,幽意仍存。即见前景物,写得曲折生动如斯。知善布置者,随处皆诗料也。)

 

①《诗》:“穆如清风。”江淹诗:“晨飙自远至,左右芙蓉披。”

②江总诗:”丝传园客意。”江淹诗,“春意秋方惊。”

③陶潜诗,“众鸟相与飞。”

④孙绰诗:“湛露洒庭林,密叶辞荣条。”潘岳诗:“呜蝉厉寒音。”

⑤汤僧济诗:“此物今空传。”郭璞《江赋》:“千类万声,自相喧聒。”

⑥陶潜诗:“吾亦爱吾庐。”

⑦何逊诗:“水花披未落。”《古今注》:“芙蓉,名荷华,一名水花。”《杜臆》:水花言静,犹《诗》言静女,形容有致。谢朓诗:“瑶池暖晚色。”

⑧《楚辞》:“赛淹留而无成。”

⑨陶诗:“樽中酒不燥。”

 

黄彻《■溪诗话》:杜诗有用一字,凡数十处不易者,如“展席俯长流”、“做睨俯峭壁”、“俯视但一气”、“俯视万家邑”、“牧藜俯沙渚”、“此邦俯要冲”、“四顾俯层巅”、“材归俯身尽”、“旄头俯涧瀍”、“层台俯风渚”、“城上俯江郊”、“开宴俯高柳”、“游日俯大江”、“汇槛俯鸳鸯”、“缘江路熟俯青郊”。其余一字屡用,若此类甚多。


白水崔少府十九翁高斋三十韵

 

【鹤注】天宝十五载夏,公自奉先来依舅氏崔十九,故首曰:“客从南县来”、“况当朱炎赫。”【钱笺。】“《元和郡县志》:白水,汉衙县地,春秋秦晋战于彭衙是也。后魏置白水郡,南临白水,因以为名,唐属同州。

 

客从南县来①,浩荡无与适②。旅食白日长,况当朱炎赫③。

 

(首叙来踪,兼记时候。《杜臆》:公方避乱,故有浩旅食之语。)

 

①古诗:“客从远方来。”【钱笺】《寰宇记》:蒲城县,本汉重泉县地。后魏分白水县置南白水县,以在白水之南为名,废帝三年改为蒲城。开元中,改为奉先。公从奉先来,循其旧名,故曰南。黄希曰:白水在同州西北一百二十里,同州又在京兆东北二百五十里。

②谢朓诗:“浩荡别亲知。”

③梁元帝《纂要》:“夏曰朱夏、炎夏。”

 

高斋坐林杪①,信宿游衍阒②。清晨陪跻攀③,做睨俯峭壁④。崇冈相枕带⑤,旷野回咫尺⑥。始知贤主人⑦,赠此遣愁寂。

 

(此叙高斋远景。时公寄寓高斋,故得朝夕览胜,曰赠此遣愁,喜托居也。)

 

①魏收诗:“泻溜高斋响,添池曲岸平。”

②《诗》:“于汝信宿。”《左传》:“再宿曰信。”《诗》:“及尔游衍。”《易》:“阒其无人。”

③宗炳诗:“清晨陟阻崖。”

④《江赋》:“冯夷倚浪以傲睨。”《水经注》:“险峭壁立。”陈后主诗:“峭壁耸春风。”

⑤傅亮诗:“总旆崇冈。”《北史》:韦敻所居之宅,枕带林泉。

⑥古歌:“率彼旷野。”徐干诗:“虽路在咫尺。”

⑦古辞:“赖得贤主人,览取为吾组。”

 

危阶根青冥,曾冰生浙沥①。上有无心云②,下有欲落石③。泉声闻复息④,动静随所激。乌呼藏其身,有似惧弹射⑤。

 

此摹高斋近景。上四记所见,下四记所闻。青冥,言树色。层冰,比树阴。泉声写得幽细,乌呼说得惨凄。

 

①《云赋》:“霰淅沥而先集。”

②《归去来辞》:“云无心以出岫。”

③张载《叙行赋》:“岌..隗其欲落。”《水经注》:吴山,崩峦倾仄,山顶相捍,望之恒有落势。

④宋之问诗:“石上泉声带雨秋。”

⑤《汉·宣帝纪》:“毋得春夏摘巢探卵,弹射飞鸟。”

 

吏隐适情性①,兹焉其窟宅②。白水见舅氏③,诸翁乃仙伯④。杖藜长松下⑤,作尉穷谷僻⑥。为我炊雕胡⑦,逍遥展良觌⑧。

 

(此述舅氏款待之情。崔翁作尉,诸舅在焉,避乱相逢,故喜良觌。)

 

①《汝南先贤传》:郑钦吏隐于蚁陂之阳。沈约诗:“情性犹未充。”

②天台赋:“灵仙之所窟宅。”

③洙曰:《左传》:晋文公谓子犯曰:“所不与舅氏同心者,有如白水。”此借用其语。

④《集仙传·大茅君传》:有紫阳左公,太极仙伯。又:神仙王知远谓弟子曰:“吾渐游洞府,仙曹除吾为少室仙伯。”【朱注】梅福为南昌尉,人传以为仙,崔是白水尉,故以仙伯称之。

⑤杖藜,注见前。宗炳诗:“长松列竦肃。”

⑥《左传》:“深山穷谷,固阴冱寒。”

⑦宋玉《风赋》:“主人之女,为臣炊雕胡之饭。”

⑧《晋书》:袁粲独步园林,杖策逍遥。谢灵运诗:“引领冀良觌。”

 

坐久风颇怒①,晚来山更碧。相对十丈蛟,歘翻盘涡坼②。何得空里雷③,殷殷寻地脉④。烟氛霭崷崒,魍魉森惨戚⑤。昆仑崆峒巅⑥,回首如不隔⑦。

 

(此述山中变幻之状。风狂永激,故蛟坼盘涡。雷动烟迷,故魍魉惨戚。《杜臆》:谓写景而兼影时事,语含比赋,是也。云峰矗峙,如昆仑崆峒,回首恍见焉。)

 

①《庄子》:“万窍怒号。”

②《海赋》:“盘涡谷转。”

③《诗》:“殷其雷。”《长门赋》:“雷隐隐而响起。”

④《华山志》:岳东北有云台峰,其山两峰峥嵘,四面悬绝,上冠景云,下通地脉,巍然独秀。

⑤《左传》:“魑魅魍魉。”注:“魍魉,川泽之神也。”《淮南子》:“状如三岁小儿,赤黑色,赤目,长耳,美发。”

⑥【朱注】昆仑崆峒,在白水西北。

⑦相如《封禅文》:“回首面内。”

 

前轩颓反照①,巉绝华岳赤②。兵气涨林峦③,川光杂锋镝④。知是相公军⑤,铁乌云雾积⑥。玉觞淡无味⑦,胡羯岂强敌⑧。长歌激屋梁⑨,泪下流衽席⑩。

 

(此望华山而慨时事。华岳屯兵,哥舒守关也。玉觞无味,天子旰食也。但专阃有人,则禄山不足敌矣。又恐胜负难测,故有泪下衽席之语。)

 

①陶潜诗:“拥褐曝前轩。”《尔雅》:“落光反照于东,谓之反景。”

②丘迟诗:“诡怪石异象,巉绝峰殊状。”【朱注】华岳在白水东南,故见于前轩。

③江总诗:“长城兵气寒。”《北山移文》:“望林峦而有失。”【朱注】时哥舒翰统兵二十万守潼关,潼关属华州,与白水近,故见兵气之盛如此。

④陆机《五等诸侯论》:“锋镝流于绛阙。”

⑤谢灵运诗:“相公实勤王。”顾炎武曰:前代拜相者必封公,故称之曰相公,若封王则称相王。魏王粲《从军行》:“相公征关右,赫怒震天威。”《羽獵赋》:“相公乃乘轻轩,驾四骆。”相公二字似始见此。《唐书》:禄山反,以哥舒翰为太子先锋、兵马元帅。明年正月,进位尚书左仆射、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⑥陆机论:“义兵云合。”又《辩亡论》:“熊罴之士雾集。”

⑦黄香《天子颂》:“献万年之玉觞。”傅毅《舞赋》:“溢金罍而列玉觞。”《内景经》:“淡然无味天人粮。”

⑧后梁主祚令:“胡羯氏羌,咸怀窃玺。”《唐书》:颜杲卿骂禄山曰:“汝本营州牧羊羯奴。”《贾谊传》:“与强敌为邻。”

⑨苏武诗:“长歌正激烈。”《列子》:韩娥过雍门,鬻歌假食,既去而余音绕梁。宋玉《神女赋》:“日朝出,照屋梁。”

⑩谢朓笺:“如其簪履或存,衽席无恙。”注:“衽席,单席也。”

 

人生半哀乐①,天地有顺逆②。慨彼万国夫,休明备征狄③。猛将纷填委④,庙谋蓄长策⑤。东郊何时开⑥,带甲且未释⑦。

 

(此冀将相协谋以靖乱。向日丁夫,备以征伐,今逆贼犯关,宿将犹可御寇,然必庙谋得宜,始能恢复东京。曰填委,见当兼倚李、郭。曰长策,惟恐国忠失计也。)

 

①孔稚珪歌:“人只分,哀乐半。”

②《国策》:张仪说秦,以逆攻顺者亡。《后汉书》:窦融上书,犹知利害之际,顺逆之分。

③《左传》:王孙满曰:“德之休明。”《孟子》:南面而征北狄怨。

④李陵书:“猛将如云,谋臣如雨。”刘桢诗:“职事相填委。”

⑤《后汉·光武赞》:“明明庙谋,纠纠雄断。”《过秦论》:始皇振长策而御宇内。《汉书注》:长策,以乘马为喻也。策,所以挝马。郭钦《徙戎疏》:“先王荒服之制,万世之长策也。”

⑥《书序》:“淮夷、徐戎并兴,东郊不开。”

⑦《战国策》:“带甲百万。”

 

欲告清宴罢①,难拒幽明迫②。三叹酒食傍③,何由似平昔?

 

(末结少府席上,有仓卒彷徨之意。瞑色向幽,故清宴告罢。不曰昼夜而曰幽明,亦愁惨中语。宴终三叹,饮不尽兴也。此章起结各四句,中间八句者四段,十句者两段。)

 

①陈子昂诗:“清宴奉良筹。”

②鲍照诗;“一为天地别,岂直限幽明。”

③《左传》:魏子曰:“惟食忘忧,吾子置食之间,三叹何也?”

 

卢元昌曰:高斋旅食时,哥舒正守潼关,李、郭皆请固关而守,国忠恐翰图己,促之出战。将相不和,潼关危矣。诗云:“知是相公军,铁马云雾积。”谓守关犹足恃也。“猛将纷填委,庙谋畜长策。”谓当将相协和也。“东郊何时开,带甲且未释。”谓宜枕戈衽甲,勿懈于防也。终曰:“三叹酒食傍,何由似平昔?”知閫任不专,庙谋失策,潼关必溃也。

 

 

三川观水涨二十韵

 

【黄鹤注】公天宝十五载夏,自奉先之同州白水,赋《高斋》诗,已是五月。又自白水之鄜州,道出华原,乃赴灵武所经也。同州在华原东百八十里,华原北至坊州百八十里,坊北至鄜百四十五里。岂非公自白水西北至华原,又自华原北至坊,复自坊北至鄜乎?是年史不书大水,而诗言水患为甚,可以补史之阙。《旧唐书》:三川县,属鄜州,以华池水、黑水及洛水三川同会得名也。《元和郡县志》:三川县,本汉狄道县地,开皇三年,属鄜州。

 

我经华原来①,不复见平陆②。北上惟土山③。连天走穷谷④。火云出无时⑤,飞电常在目⑥。

 

(首叙山行景事,此水涨之由。连天,连日也。)

 

①《长安志》:华原县,本汉祋祤县地,隋开皇六年,改泥阳为华原县。贞观十七年,属雍州。大足元年,隶京兆府。

②卢湛诗:“平陆涨长流。”

③《元和郡县志》:“土门山,在华原县东南四里。

④钟繇表:“深山穷谷。”

⑤卢思道《纳凉赋》:“火云赫而四举。”

⑥何逊诗:“密云穷浦暗,飞电远洲明。”宋之问诗:“故园长在目。”

 

自多穷岫雨①,行潦相豗蹙②。蓊■川气黄③,群流会空曲④。清晨望高浪⑤,忽谓阴崖踣⑥。恐泥窜蛟龙⑦,登危聚麋鹿⑧。枯查卷拔树⑨,礧磈共充塞⑩。声吹鬼神下(11),势阅人代速(12)。不有万穴归(13),何以尊四渎(14)。

 

(此记山水之涨。水流山内,故川气带黄。浪浸山根,故阴崖如踣。蛟龙恐泥、麋鹿登高,畏水故也。枯槎浮水,与拔树俱卷。礧磈沙石,忽填塞水口,极言其簸荡也。水声冲激,如泣鬼神,水势变迁,忽移人世,惟有奔归四渎,可以一泄下流耳。二句起下。)

 

①《魏都赋》:“穷岫泄云。”鲍照诗:“穷岫閟长灵。”

②《左传》:“潢污行潦之水。”豗,水相击。蹙,水相迫。

③蓊■,水气蓊郁而■匝也,《海赋》:“磊匒■而相豗。”注云:“匒■,重叠也。”潘岳诗:“川气冒山岭,惊湍激岩阿。”

④《抱朴子》:“南溟浩瀁,实须群流之赴。”《陶弘景传》:句容之句曲,山中周回一百五十里,空曲寥旷。

⑤郭璞诗:“高浪驾蓬莱。”

⑥《西征赋》:“眺华岳之阴崖。”

⑦【朱注】《广韵》:泥,滞也,陷也。《论语》:“致远恐泥。”此借用其字。

⑧《江赋》:“狐玃登危而雍容。”

⑨梦弼曰:查与槎同,水中浮木。庾信诗:“卧树拥槎来。”魏文帝《怨歌行》:“拔树偃秋稼,天威不可干。”

⑩何逊诗:“磈礧冲波白。”礧磈,沙石也。《汉书·刘宠传》:“充塞道路。”

(11)《庄子》:“白波若山,海水震荡,声侔鬼神,燀赫千里。”

(12)梁武帝诏:“人代徂迁。”陆机《叹逝赋》:“人阅人而为世。”

(13)《海赋》:“江河既道,万穴俱流。”

(14)《封禅书》:四渎者,江河淮济也。

 

及观泉源涨①,反惧江海覆②。漂沙圻岸去③,漱壑松柏秃④。乘陵破山门⑤,回斡裂地轴⑥。交洛赴洪河⑦,及关岂信宿⑧。应沉数州没⑨,如听万室哭⑩。秽浊殊未清(11),风涛怒犹蓄(12)。何时通舟车(13)?阴气不黪黩(14)。

 

(此记川水之涨。江海覆,有似倒流也。漂沙,言其突冲。漱壑,言其横撼。破山,言其高涌。裂地,言其深入。赴河及关,言其势急。数州沉没,言其害大。秽浊四句,忧水涨未平,亦以起下。)

 

①《水经注》:“泉源沸涌,浩气云浮。”

②应璩诗:“汪海倘不逆。”

③《海赋》:“漂沙礜石。”谢灵运诗:“圻岸屡崩奔。”《玉篇》:“圻与垠同,岸也,界也。”《水经注》:垠岸重沙。

④《江赋》:“漱壑生浦。”欧阳建诗:“松柏隆冬瘁。”

⑤《风赋》:“乘凌高城。”朱云:山门,即土门山。

⑥谢惠连诗:“倾河易回斡。”《淮南子》:地有三千六百轴,名山大川,孔穴相连。《海赋》:“似地轴挺拔而争回。”

⑦《旧唐书》:洛交县,属鄜州洛水之交,故名。《寰宇记》:洛交水在县南一里。潘岳诗:“登城望洪河。”洪河,黄河也。

⑧【朱注】及关,谓潼关也。关在华山之东。杜氏《通典》:潼关本名冲关,言河流所冲也。刘峻诗:“空轸及关叹。”《诗》:“于汝信宿。”

⑨【朱注】洛水发源鄜州白於山,合漆沮水,至同州朝邑县入河,其势最大而疾,故有数州沉没之惧焉。

⑩《邹阳传》:“万室不相救。”

(11)蔡邕《琴歌》:“涤秽浊兮存正灵。”荀悦《赦论》:“荡涤秽流。”

(12)颜延之诗:“春江壮风涛。”《江赋》:“乃鼓怒而作涛。”

(13)陶潜诗:“舟车靡从。”

(14)蔡琰《悲愤诗》:“阴气凝兮雪夏零。”陆机《高祖功臣赞》:“芒芒宇宙,上..下黩。”郑曰:“黪黩,垢黑也。”

 

浮生有荡汩①,吾道正羁束②。人寰难容身③,石壁滑侧足④。云雷屯不已⑤,艰险路更跼⑥。

 

(此伤避乱而遭水患也。荡汩承上。羁束难容,后逼兵戈,侧足路艰,前沮水涝也。)

 

①《庄子》:“其生也若浮。”《南都赋》:“漻泪淢汩。”《上林赋》:“..弗宓汩。”注皆音聿。《北征》诗作荡潏,义可通用。

②《楚辞》:“邅吾道兮洞庭。”魏彦深《鹰赋》:“运横罗以羁束。”

③鲍照《舞鹤赋》:“归人寰之喧卑。”《淮南子》:“圣人不遇其世,仅足以容身。”

④江淹诗:“洞林带晨霞,石壁映初晰。”《东观汉纪》:马援曰:“隗嚣侧足无新立。”

⑤《易》:“云雷屯,君子以经纶。”

⑥颜延之诗:“首路跼险艰。”魏征诗:“岂不惮艰险。”《诗》:“不敢不跼。”

 

普天无川梁①,欲济愿水缩②。因悲中林士③,未脱众鱼腹④。举头向苍天⑤,安得骑鸿鹄⑥?

 

(未复有举世沦胥之慨。流离奔走中,欲济无由,因叹林居之士,不免为鱼,此即饥溺一体之心也。前《赴奉先》诗云:“默思失业徒,因念远戍卒。”亦是此意。此章前后三段各六句,中间二段各十四句。)

 

①《诗》:“普天之下。”鲍照诗:“川梁日以广。”

②曹植诗:“欲济河无梁。”《后魏书》:尔朱兆袭京邑,人梦河神为缩水脉,及兆至,有行人言水浅处导焉。遂策马涉渡,直叩宫门。梁简文《筝赋》:“望交河之水缩。”

③王康琚诗:“今虽盛明世,能无中林士。”

④《诗》:“众维鱼矣。”《太玄赋》:“屈子慕清,葬鱼腹兮。”

⑤蔡琰曲:“举头仰望兮空云烟。”《诗》:“悠悠苍天。”

⑥陆机诗:“思驾归鸿羽。”

 

卢元昌曰:时禄山作乱,神州有板荡之象。篇中云“声吹鬼神下”,阴长阳消也。“势阅人代速”,世事沧桑也。“何以尊四渎”,无复朝宗也。“反惧江海覆”,中原陆沉也。云雷屯不已”,建侯不宁也。“普天无川梁”,拯挽无人也。语意显然。

 

王嗣奭曰:此诗之佳,在摹写刻深,如声吹势阅二句,无人能道,然终与唐人分道而驰。比之画马,他人皆画肉,而公则画骨,此其超出唐人者,肉易识,骨不易识也。

 

 

月夜

 

【鹤注】天宝十五载八月,公自鄜州赴行在,为贼所得,时身在长安,家在鄜州,故作此诗。

 

今夜鄜州月①,闺中只独看②。遥怜小儿女③,未解忆长安。香雾云鬟湿④,清辉玉臂寒⑤,何时倚虚幌⑥,双照泪痕干⑦?

 

(公对月而怀室人也。前说今夜月,为独看写意。未说来时月,以双照慰心。《杜臆》:公本思家,偏想家人思已,已进一层。至念及儿女不能思,又进一层。鬟湿臂寒,看月之久也,月愈好而苦愈增,语丽情悲。末又想到聚首时,对月舒愁之状,词旨婉切,见此老钟情之至。)

 

①《唐书》:鄜州交洛郡,属关内道。

②《楚辞》:“闺中既以邃远兮。”

③鲍照诗:“儿女皆婴孩。”

④杨慎谓:雨未尝有香,而无微之诗云:“雨香云淡觉微和。”云未尝有香,而卢象诗云:“云气香流水。”今按:雾本无香,香从鬟中膏沐生耳。如薛能诗“和花香雪九重城”,则以香雪借形柳花也。梁章隐《咏素馨花》诗:“细花穿弱缕,盘向绿云鬟。”

⑤阮籍诗:“明月耀清晖。”

⑥江淹诗:“炼药照虚幌。”幌,帷也。

⑦隋宫诗:“泪痕犹尚在。”

 

刘后村《诗话》:故人陈伯霆读《北征》诗,戏云:子美善谑,如“粉黛忽解包”、“狼籍画眉阔”,虽妻女亦不恕。余云:公知其一耳。如《月夜》诗云:“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则闺中之发肤,云浓玉洁可见。又云:“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其笃于伉俪如此。

 

 

哀王孙

 

按:明皇西狩,在天宝十五载六月十二日。肃宗即位,改元至德,在七月甲子。是月丁卯,禄山使人杀霍国长公主及王妃驸马等。己巳,又杀王孙及郡县主二十余人。诗云“已经百日窜荆棘”,盖在九月间也。诗必此时所作。《史记·淮阴侯传》:漂母曰:“吾哀王孙而进食。”《旧唐书》:十五载六月九日,潼关不守。十二日凌晨,上自延秋门出。亲王妃主王孙以下,多从之不及。《唐鉴》:杨国忠首倡幸蜀之策,帝然之。甲午既夕,命陈玄礼整比六军,选厩马九百余,外人皆莫知也。乙未黎明,帝独与贵妃姊妹、王子妃主皇孙、杨国忠、韦见素、陈玄礼及亲近宦官宫人,出延秋门。妃主王孙之在外者,皆委之而去。《通鉴》:是日百官犹有入朝者,至宫门犹闻漏声,三卫立仗俨然。门既启,则宫人乱出,中外扰攘,王公士民,四出逃窜。

 

长安城头头白乌①,夜飞延秋门上呼②。又向人家啄大屋③,屋底达官走避胡④。

 

(此见王孙颠沛而作也。首段忆祸乱之征。赵曰:头白乌,不祥之物,初号门上,故明皇出延秋门。又啄大屋,故朝官一时逃散。)

 

①班固诗:“就逮长安城。”《汉·五行志》:成帝时,童谣曰:“城上乌,尾毕通。”《通俗文》:白头乌,谓之鶷■。杨慎曰:《三国典略》:侯景篡位,令饰朱雀门,其日有白头乌万计,集于门楼。童谣曰:“白头乌,拂朱雀,还与吴。”此盖用其事,以侯景比禄山也。

②《雍录》:玄宗幸蜀,自苑西门出。在唐为苑之延秋门,在汉为都城直门也。既出,即由便桥渡渭,自咸阳望马嵬而西。

③《汉·高帝纪》:道路人家。《史记·孟轲传》:高门大屋,尊宠之。

④《记》:“公之丧,诸达官之长杖。”注:受命于君者,名达于上,谓之达官。

 

金鞭折断九马死①,骨肉不得同驰驱②。腰下宝玦青珊瑚③,可怜王孙泣路隅④。问之不肯道姓名⑤,但道困苦乞为奴⑥。已经百日窜荆棘⑦,身上无有完肌肤⑧。高帝子孙尽隆準⑨,龙种自与常人殊⑩。豺狼在邑龙在野(11),王孙善保千金躯(12)。

 

(次段叙事,记当时避乱匿身之迹。金鞭四句,言上皇急于出奔,致委王孙而去。问之四句,备写痛苦之词,并狼狈之状。高帝四句,恐其相貌特殊,而为贼所得,曰慎保躯,危之也。)

 

①沈炯诗:“陈王装瑙勒,晋后铸金鞭。”又诗:“来道跃金鞭。”《西京杂记》:文帝自代来,有良马九匹,曰浮云、曰赤电、曰绝群、曰逸骠、曰紫燕骝、曰绿螭骢、曰龙子、曰驎驹、曰绝尘,号为九逸。

②《伍子胥传》:“疏骨肉之亲。”《诗》:“载驰载驱。”

③《汉书·陈平传》:船人疑其亡将,腰下当有宝器金玉。《西京杂记》:飞燕女弟昭仪,遗飞燕珊瑚玦、玛瑙..。

④阮籍诗:“杨朱泣路歧。”张衡《西京赋》:“尸僵路隅。”

⑤《东观汉记》:第五伦变易姓名。

⑥《史记·李斯传》:困苦之地。于令升《晋纪论》:刘渊、王弥之乱,将相侯王,交头受戮,乞为奴仆而犹不获。《南史》:宜城王遣典签柯令孙杀建安王子真,子真走入床下,叩头乞为奴,不许而死。

⑦《左传》:“被苫盖,蒙荆棘。”

⑧司马迁书:“其次毁肌肤,断支体受辱。”

⑨《汉·高祖记》:“帝隆準龙颜。”李斐曰:“準,鼻也。”文颖曰:“高帝感龙而生,故其颜貌似龙颜,长颈高鼻。”《后汉书》:光武皇帝,高祖九世之孙也,隆準日角。

⑩《汉书·外戚传》:高帝召幸,薄姬曰:“昨梦苍龙据吾胸。”帝曰:“贵征也,遂为汝成之。”生文帝。《隋书》:房陵王勇生子俨,云走兴女昭训所生也。文帝闻之曰:“此乃皇太孙,何乃生不得地。”定兴奏曰:“天上龙种,所以因云而出。”《史记·扁鹊传》:长桑君亦知扁鹊非常人也。

(11)《后汉·张纲传》:“豺狼当道,安问狐狸。”《易》:“龙战于野。”《光武纪》:“四七之际龙斗野。”又谶曰:“四炎云集龙斗野。”豺狼指禄山,龙指玄宗。

(12)陶潜诗:“客养千金躯。”

 

不敢长语临交衢①,且为王孙立斯须②。昨夜东风吹血腥③,东来橐驼满旧都④。朔方健儿好身手⑤,昔何勇锐今何愚⑥。窃闻天子已传位⑦,圣德北服南单于⑧。花门剺面请雪耻⑨,慎勿出口他人狙⑩。哉王孙慎勿疏,五陵佳气无时无(11)。

 

(末段叙言,陈国家乱极将治之机。且立斯须,欲屏迹而密语也。昨夜四句,禄山猖獗,而恨哥舒之失计。窃闻四句,太子龙兴,而喜回纥之助。末二,又反覆以致其丁宁,曰慎勿疏,戒之也。此章四句起,下两段各十二句,一头两脚,局法整严。)

 

①嵇康诗:“杨氏叹交衢。”注:交衢谓路相交错,要冲之所。

②李陵诗:“长当从此别,且复立斯须。”

③鲍照诗:“昨夜宿南陵。”《尔雅》:“东风曰谷风。”《山海经》:禹杀相柳,其血腥不可以树五谷。

④《史思明传》:禄山陷两京,以橐驼运御府珍宝于范阳,不知纪极。颜师古曰:橐,言能负囊橐而驮物也。《史记》:其奇畜则橐驼。长安时为禄山所陷,故曰旧都。班彪《北征赋》:“纷吾去此旧都。”

⑤时哥舒翰将河陇朔方兵及蕃兵共二十万拒贼,败绩于潼关。《唐六典》:开元二十五年,敕天下诸军,置兵防健儿于诸色征行人内。《唐书》:天宝十四载,京师召募十万,号天武健儿。《颜氏家训》:“顷世乱离,衣冠之士,虽无身手,或聚徒众,违弃素业,徼幸成功。”

⑥《六韬》:“将不勇,则三军不锐。”《陌上桑》:“使君一何愚。”

⑦传位肃宗,即位灵武也。

⑧【卢注】明皇临行,谕太子曰:“西北诸胡,我抚之素厚,汝必得其用。”所谓圣德北服单于也。《光武纪》:匈奴薁鞬日逐王比自立为南单于。建武二十五年,南单于遣使诣阙贡献,奉藩称臣。《后汉·李固传》:“四海欣然,归服圣德。”《剧秦美新论》:“北怀单于,广德也。”

⑨《唐书》:甘州有花门山堡,东北千里,至回鹘衙帐。剺面,谓披其面皮,示诚捆也。《后汉书》:耿秉卒,匈奴举国号哭,或至梨面流血。梨,即剺割也。《旧唐书》:肃宗即位九月,南幸彭原,遣使与回纥和亲。二载二月,其首领入朝。回纥姓叶罗葛氏。乐毅书:“先王报怨雪耻。”

⑩《苏秦传》:“愿君慎勿出于口。”《史记·留侯传》:秦皇东游,良与客狙。《索隐》:“狙,伺伏也。狙之伺物,必伏而候之。”

(11)《西部赋》:“北眺五陵。”洙曰:汉高帝葬长陵,惠帝葬安陵,景帝葬阳陵,武帝葬茂陵,昭帝葬平陵,谓之五陵。【唐注】此借汉以比唐也。《唐纪》:高祖葬献陵,太宗葬昭陵,高宗葬乾陵,中宗葬定陵,睿宗葬桥陵,是为五陵。佳气,言有兴隆之象。《光武纪》:苏伯阿为王莽使,至南阳,遥望春陵郭,唶曰:“气佳哉,郁郁葱葱然。”

 

钱谦益曰:至德元载九月,孙孝哲害霍国长公主、永王妃及驸马杨驲等八十人,害皇孙二十余人,并刳其心,以祭安庆宗。王侯将相扈从入蜀者,子孙兄弟,虽在婴孩之中,皆不免于刑戮。当时降逆之臣,必有为贼耳目,搜捕皇孙妃主以献者,故曰“王孙善保千金躯”,又曰“哀哉皇孙慎勿疏”,危之,复戒之也。宋靖康之难,群臣为金人搜索赵氏,遂无遗种。此诗如出一辙。明皇平韦后之难,身致太平,开元之际,几于贞观盛时,及天宝末,不唯生民涂炭,而妻子亦且不免。读《江头》、《王孙》二诗,至今犹惨然在目,孟子云:“苟能充之,足以保四海;不能充之,不足以保妻子。”即一人之身,而治乱兴亡之故昭然矣。

 

 

悲陈陶

 

《唐书》:至德元载十月,房琯自请讨贼,分军为三:杨希文将南军,自宜寿入;刘哲将中军,自武功入;李光进将北军,自奉天入;琯自将中军,为前锋。辛丑,中军北军遇贼于陈涛斜,接战,败绩。癸卯,琯自以南军战,又败。《通鉴注》:陈陶斜在咸阳县东。斜者山泽之名,故又曰陈陶泽。

 

孟冬十郡良家子①,血作陈陶泽中野旷天清无战声②,四万义军同日死③。群胡归来雪洗箭④,仍唱夷歌饮都市⑤。都人回面向北啼⑥,日夜更望官军至⑦。

 

(一云前后官军苦如此。陈涛,伤主帅之轻敌也。贼势方张,而驱民猝斗,致四万义军,没于一战,所谓将不知兵,以卒与敌也。幸而唐德在人,倾都系望,此国祚终赖之以恢复欤。曰野无战声,见不战而自溃也。)

 

①《汉书·赵充国传》:六郡良家子,选给羽林期门。

②谢灵运诗:“野旷沙岸静。”皇娥歌:“天清地旷浩茫茫。”《国语》:夜闻战鼓之声。”

③《晋书·桓玄传》:“义军乘风纵火,尽锐争先。”同日死,乃十月二十一日辛丑也。《唐书》:时琯效古法用车战,贼顺风纵火焚之,人畜大乱,官军死伤者四万余人。刘琨表:“群胡数万,周匝四山。”

④雪洗,雪拭也。赵注谓洗箭上之血。《杜臆》谓用血水以洗箭,不如依旧本作雪洗箭,语较平顺。

⑤《蜀都赋》:“夷歌成章。”桓谭《新论》:“布之都市。”

⑥《西都赋》:“都人士女。”《邹阳传》:“回面污行,以事谄谀之人。”大茅君书:“一切向北。”《通鉴》:禄山闻向日百姓乘乱,多盗库物,既得长安,命大索三日,并其私财尽掠之。民间骚然,益思唐室。相传太子北收兵,来取长安,日夜望之。或时相惊曰:“太子大军至矣。”则皆走,市里为空。贼望见北方尘起,辄惊欲走。

⑦《汉·高帝纪》:“日夜望将军到,岂敢反耶。”《晋,安帝纪》:东土遭乱,企望官军之至。

 

卢元昌曰:当时乘舆未定,大兵未集,仓卒举事,原非胜算。至德二载春,上曰:“大众已集,庸调已至,当乘兵锋,捣其腹心。”李泌尚以两京未可取,当先取范阳。琯于此时,遂欲恢复两京,亦志大虑疏矣。

 

葛常之《诗话》:《陈陶》诗,志房琯之败也。张无尽《孤愤吟》云:“房琯未相日,所谈皆皋夔。一朝陈陶下,覆没十万师。中原已纷溃,老杜尚嗟咨。”盖为琯罢相时杜上疏力救而发也。

 

 

悲青坂

 

【鹤注】此《唐纪》所谓癸卯又以南军战,败绩。南军,杨希文所将,乃十月二十三日也。史云:琯败陈陶,残卒数千不能军。帝使衷夷散,复图进取。青坂,东门驻军之地也。【钱笺】陈涛斜,在咸阳。房琯师次便桥。便桥,在咸阳县西南十里。青板去陈陶、便桥当不远。

 

我军青坂在东门,天寒饮马太白窟①。黄头奚儿日向西②,数骑弯弓敢驰突③。山雪河冰晚萧瑟④。青是烽烟白是骨。焉得附书与我军⑤,忍待明年莫仓卒⑥。

 

(青坂,伤中官之促战也。大败之余,正宜练兵休息,自中使促师,隔朝再战,而白骨委于荒郊,则丧师辱国之罪,有分其责者矣。公深识兵机,而欲坚待明年,其后香积寺之捷,果在至德二载。曰数骑驰突,见彼壮而我怯也。)

 

①《庄子》:“天寒既至。”古乐府:“饮马长城窟。”【钱笺】太白山,在武功县去长安二百里。琯先分三军,刘哲将中军,自武功入,故曰饮马太白窟。

②《唐书》:室韦,东方之北边黄头奚部也,奚亦东夷种。东北契丹,西突厥,南白狼河,北霫。《安禄山事迹》:禄山反,发同罗、奚、契丹、室韦、曳落河之众,号父子军。

③《汉书》:士力能弯弓,尽为甲骑。驰突,见本卷前。

④庾信诗:“萧瑟风声惨。”

⑤陈琳书:“我军过之,若骇鲸之触细网。”时公陷贼中,故欲附书我军。

⑥忍待,坚忍以待也。陈琳书:“中材处之,殆难仓卒。”王浚《自理书》:“兵人定见,不可仓卒。”

 

朱鹤龄曰:考史:琯欲持重有所伺,中人邢延恩等促战,仓皇遂及于败。诗云“忍待明年莫仓卒”,即琯持重意也。噫!陈陶之败,与潼关之败,其失皆以中人促战,不当专为琯罪也,故子美深悲之。

 

 

避地

 

【顾注】当是至德元载冬作,盖避地白水鄜州间,窜归凤翔时也。

 

此诗见赵次公本,但注云至德二载丁酉作,非也。今从顾氏。

 

避地岁时晚①,窜身筋骨劳②。诗书遂墙壁③,奴仆且旌旄④。行在仅闻信⑤,此生随所遭⑥。神尧旧天下⑦,会见出腥臊⑧。

 

(上四避乱伤时,下思遭逢新主而光复旧物也。能写出皇皇奔赴之情,汲汲匡时之志。)

 

①张协《七命》:“违世陆沉,避地独窜。”

②刘桢诗,“窜身清漳滨。”王充《论衡》:“筋骨之力。”

③陶潜诗:“诗书塞座外。”《汉·献帝纪》:帝还洛阳,百官披荆棘,倚墙壁间。

④《前汉书赞》:卫青奋于奴仆。司马相如《报蜀守臣书》:旌旄所指。旧注谓:至德二载五月,朝廷自清渠之败,以官爵收散卒,凡应幕入官者,皆衣金紫,所谓奴仆旌旄也。今按:此诗作于元年之冬,尚未见此事。【卢注云】公陷贼时,方冀朝廷将士反正不暇,岂得以奴仆旌旄辄为讥弹,当是指贼党,如田乾真、蔡希德、崔乾祐之徒,各拥旌旄耳。

⑤天子所至曰行在,指肃宗也。

⑥陶诗:“聊复得此生。”

⑦唐高祖禅位太宗,故称神尧皇帝。

⑧《焦氏易林》:“污臭腥臊。”《礼记》:犬曰腥,羊曰臊,此指禄山也。

 

 

对雪

 

至德元载十月,房琯大败于陈陶斜,诗正为是而作。鲍照诗:“对雪满空枝。”洪仲云:若今人命题,对雪下,必云怀某事。今人诗味之短,以铸题长;古人诗味之长,以铸题短也。

 

战哭多新鬼①,愁吟独老翁②。乱云低薄暮③,急雪舞回风④。瓢弃樽无绿⑤,炉存火似红。数州消息断⑥,愁坐正书空⑦。

 

(此诗中间咏雪,而前后俱叹时事,正是有感而赋雪耳。乱云急雪,对雪之景。樽空火冷,对雪之况。前曰愁吟,伤官军之新败。未云愁坐,伤贼势之方张。【生注】他诗前景后情,此独外虚中实,变格也。瑯琅陶之败,殷浩山桑之败,皆以宿望偾军,故用书空事。)

 

①《后汉书》:陈宠为太守,洛阳城每阴雨常有哭声。宠闻而疑其故,使吏按问,还言:世乱时,此地多死亡者,而骸骨不得葬。宠尽收葬之,自是器声遂绝。新鬼,用《左传》。

②魏文帝书:“已成老翁。”

③王筠诗:“连山卷乱云。”曹操诗:“薄暮无栖宿。”

④隋炀帝《江南曲》:“湖上雪,风急堕还多。”沈佺期《玩雪》诗,“飒沓舞回风。”

⑤沈约诗:“忧来命绿樽。”

⑥数州,指近贼之境。

⑦《世说》:殷浩坐废,终日书空,作“咄咄怪事”四字。

 

 

元日寄韦氏妹

 

【鹤注】诗云“京华旧国移”,谓肃宗行宫在灵武也,此是至德二载元日所作。韦氏妹,妹嫁韦氏也,即同谷诗所云“有妹有妹在钟离”者。

 

近闻韦氏妹,迎在汉钟离①。郎伯殊方镇②,京华旧国移③。秦城回北斗④,郢树发南枝⑤。不见朝正使⑥,啼痕满面垂。

 

(此公在乱而思妹也。钟离无恙,京国已非,有世事沧桑之感。秦城,公所居。郢树,妹所在。斗回枝发,此元日春景。朝使路梗,伤音信莫通也。郎伯作镇,盖仕于钟离,故慨朝正使而并及之。)

 

①《汉书·地理志》:钟离县,属九江郡。【邵注】今为凤阳府临淮县。

②《子夜歌》:“故使侬见郎。”《诗》:“自伯之东。”妇人称其夫曰郎、曰伯。《西都赋》:“殊方异类。”

③郭璞诗:“京华游侠窟。”《庄子》:“旧国旧都,望之怅然。”

④李爽诗:“城形类北斗。”回北斗,即斗柄东而天下皆春意。

⑤希曰:《楚辞·哀郢》:“望长楸而太息兮,涕淫淫其若霰。”注:“顾望楚都,见其大道长树,悲而太息。”此郢树所自来也。按:钟离,春秋时属楚地,故云郢树。古诗:“越鸟巢南枝。”

⑥《左传》:诸侯朝正于王,王宴乐之,为之赋《湛露》。《唐会要》:天宝六载,敕中书门下省,自今以后,诸道应贺正使,并取元日,随京官例,序立便见。

 

 

春望

 

【鹤注】此当是至德二载三月,陷贼营时所作。三月者,指季春三月。赵氏谓:禄山反于天宝十四载之十一月,至次年正月为三月。失于不考耳。顾宸云:十五年正月,明皇在长安,六月始幸蜀,安得谓之破。是时公移家在奉先,五月方入鄜州,道路未尝隔绝,安得云“家书抵万金”?当从鹤说为正。

 

国破山河在①,城春草木深②。感时花溅泪③,恨别鸟惊心④。烽火连三月⑤,家书抵万金⑥。白头搔更短⑦,浑欲不胜簪⑧。

 

(此忧乱伤春而作也。上四,春望之景,睹物伤怀。下四,春望之情,遭乱思家。赵汸曰:烽火句,应感时,家书句,应恨别,但下句又因上句而生。发白更短,愁乱思家所致。)

 

①《齐国策》:王蠋曰:“国破君亡,吾不能存。”庾信诗:“山河不复论。”

②《吕氏春秋》:“春气至,则草木生。”

③《楚辞》:“余感时兮凄怆。”《拾遗记》:汉献帝为李傕所败,后以泪溅帝衣。

④秦嘉诗:“一别怀万恨。”闻人蒨诗:“林有惊心鸟,园多夺目花。”

⑤《燕国策》:习骑射,谨烽火。《史记》:项羽烧秦宫室,火三月不灭。王勃诗:“物色连三月。”

⑥魏文帝书:“价越黄金。”

⑦古乐府:“白头不相离。”《诗》:“搔首踟蹰。”

⑧鲍照诗:“白发零落不胜簪。”

 

司马温公曰:古人为诗:贵于意在言外,使人思而得之,故言之者无罪,闻之者足以戒。近世唯杜子美,最得诗人之体,如《春望》诗“国破山河在”,明无余物矣;“城春草木深”,明无人迹矣。花鸟平时可娱之物,见之而泣,闻之而悲,则时可知矣。他皆类此。

 

 

得舍弟消息二首

 

【鹤注】诗云“两京三十口”,又云“烽举新酣战”,当是天宝十五年作。

 

近有平阴信①,遥怜舍弟存。侧身千里道②,寄食一家村③。烽举新酣战④,啼垂旧血痕。不知临老日,招得几时魂⑤。

 

(首章,初得消息,怜弟而复自伤也。【赵汸注】次句,有吾以汝为死矣之意。侧身,言避寇不敢正行。一家村,指平阴荒僻之乡。二句正述所传之信。【赵注】酣战曰新,见杀伐未休。血痕曰旧,见乱离已久。招得几时魂,恐死期将至,不复相会也。)

 

①《春秋》:昭二十三年,晋师在平阴。《史记》:陈平降汉,王使参乘,监诸将南渡平阴津至洛阳。平阴,乃古津济处也。《唐书》:平阴县,隋属济州,天宝十三载州废,县属郓州。

②《楚辞》:“欲侧身而无所。”孙楚诗:“饯我千里道。”

③《史记》:韩信寄食于漂母。《战国策》:冯谖贫乏,不能自存,使人属孟尝君,寄食门下。江淹书:“俯首求衣,敛眉寄食。”

④《喻巴蜀文》:“烽举燧燔。”《淮南子》:鲁阳公与韩战,战酣,日暮,援戈而麾之。《韩非子》:酣战之时。

⑤《楚辞》有《招魂》篇。

 

 

其二

 

汝懦归无计,吾衰往未期。浪传乌鹊喜①,深负鹡鸰诗②。生理何颜面③,忧端且几时④。两京三十口⑤,虽在命如丝⑥。

 

(次章,叙兄弟远离,而叹资生无计也。弟不能归,空传乌鹊之喜。公不能往,深负鹡鸰之诗。见虽有消息,而彼此悬隔也。何颜面,穷困而惭。且几时,销忧无日。家口危如丝发,不但兄弟两人难保矣。)

 

①《两京杂记》:乾鹊噪而行人至。《随笔》云:北人以乌声为喜,鹊声为非。南人闻鹊噪则喜,闻乌声则唾而逐之,至于弦弩挟弹,击使远去。《北齐书》:奚永落与张子信对坐,有鹊斗于庭树间,子信曰:“鹊言不善,当有口舌事。今夜有唤,必不得往。”子信去后,高俨使召之,且云敕唤,永落诈称堕马,遂免于难。白乐天在江州,《答元郎中杨员外喜乌见寄》曰:“南宫鸳鸯地,何忽乌来止。故人锦帐郎,闻乌笑相视。疑乌报消息,望我归乡里。我归应待乌头白,惭愧元郎误欢喜。”然则鹊言固不善,而乌亦能报喜也。

②《诗》:“鹊钨在原,兄弟急难。”

③陆机诗:“生理各万端。”

④柳恽诗:“独枕怅忧端。”谢灵运诗:“两京愧佳丽。”

⑤【张远注】两京,公在西京,弟在东京也。三十口,合公与弟家属而言,公《赴奉先》诗“老妻寄异县,十口隔风雪”,止言十口,可明征矣。

⑥《后汉·刘茂传》:孙福为贼所围,命如丝发。

 

 

忆幼子

 

【鹤注】此至德二载春,公在长安作。公幼子宗武,小名骥子。

 

骥子春犹隔①,莺歌暖正繁②。别离惊节换③,聪慧与谁论④。涧水空山道⑤,柴门老树村⑥。忆渠愁只睡,炙背俯晴轩⑦。

 

(此章,情景间叙。莺歌节换,言景。子隔谁论,言情。涧水柴门,家在鄜州之景。愁睡晴轩,长安思子之情。春犹隔,自去夏离家,至春犹隔也。【赵汸注】本是听莺歌而忆幼子,起用倒叙法,即所云“恨别鸟惊心”也。)

 

①《北史》:裴宣明二子景鸾、景鸿,并有逸才,河东呼景鸾为骥子,景鸿为龙文。

②【黄生注】莺歌,暗比学语之儿。乐府古词:“花笑莺歌咏。”卢照邻诗:“莺啼知岁隔。”

③苏武诗:“良友远别离。”鲍照诗:“何言淹留节回换。”

④诸葛武侯《与兄瑾书》:“瞻今八岁,聪慧可爱。”

⑤《尚书》孔安国传:通道所经,有涧水坏道。魏征诗:“空山啼夜猿。”

⑥曹植诗:“柴门何萧条。”《抱朴子》:“午日称仙人者,老树也。”

⑦桩康《与山涛书》:“野人有快炙背而美芹子者。”【生注】俯字善画炙背之态。何逊诗:“晴轩连瑞气。”

 

 

一百五日夜对月

 

此至德二载,寒食时,公在长安作也。《杜臆》:诗题不云寒食对月,而云一百五日,盖公以去年冬至,弃妻出门,今计其日,见离家已久也。《荆楚岁时记》:“去冬至一百五日,即有疾风甚雨,谓之寒食。”注:据历,合在清明前二日。

 

无家对寒食①,有泪如金波②。斫却月中桂③,清光应更多④。仳离放红蕊⑤,想像颦青蛾⑥。牛女漫愁思⑦,秋期犹渡河⑧。

 

(此章对月思家而作。【黄生注】前半,写思家之意,然无家二字,已暗埋五六。后半,写家人之情,然牛女二字,又彼此双绾。此诗,人惊其出语之奇,不知其布局之整。又曰:仳离照无家,放蕊照寒食,颦蛾照有泪,牛女又照青蛾,即月下所见者。斫桂光多,欲借此以豁愁怀。牛女渡河,豫言聚首有期。是年克复西京,果在深秋之候。)

 

①《诗》:“乐子之无家。”《丹铅录》:季春火将王,又已属火,故禁火而使寒食,俗传为子推而然,非也。又见《周礼·司烜氏》。

②月映波中,如金光闪烁,故云金波。此借波字说泪。汉《郊祀歌》:“月穆穆以金波。”

③申涵光曰:“斫却月中桂,清光应更多”,似俗传汪神童诗。虞喜《安无论》:俗传月中仙人桂树,今视其初生,仙人之足,渐已成形,桂树后生。《西阳杂俎》:月桂高五百丈,下有一人常斫之,树创随合,人姓吴,名刚,西河人,学仙有过,谪令伐树。《何氏语林》:徐稚年七岁,尝月下戏,人语之曰:“若使月中无物,当极明耶?”

④梁简文帝诗:“明月吐清光。”

⑤《诗》:“有女仳离,啜其泣矣。”仳离,别离也。仳离二字略读,言当此仳离而红蕊自放也。对蕊颦眉,犹云“感时花溅泪”。朱注却以蕊指月桂,蛾指嫦娥,不切。陆机诗:“软颜收红蕊。”

⑥《楚辞》:“思故旧以想像。”颦,蹙眉也。公诗“烛灭眉颦”可证。张伯英《与朱宽书》:“西施心疼,捧心颦眉。”《诗》:“臻首蛾眉。”注:“蚕蛾之眉,细而长曲。”宋南平王诗:“佳人举袖耀青蛾。”

⑦《世说》:牛、女二星,隔河而居,每七夕则渡河而会。《齐谐记》:桂阳城武丁,有仙道,谓其弟曰:“七月七日织女当渡河,诸仙悉还宫。”弟问:“何事渡河?”曰:“织女暂诣牵牛。”秦嘉诗:“愁思难为数。”

⑧《诗》:“秋以为期。”

 

《梦溪笔谈》:此诗次联,不拘对偶,疑非律体。然起二句,明系对举,谓之偷春格,如梅花偷春色而先开也。

 

罗大经曰:太白诗:“划却君山好,平铺湘水流。”子美诗:“斫却月中桂,清光应更多。”二公所以为诗人冠冕者,胸襟阔大故也,此皆自然流出,不假安排。

 

杨诚斋云:东坡诗:“我持此石归,袖中有东海。”亦此类也。此诗一二对起,三四散承,用偷春格也,初唐人常有之。卢照邻《关山月》诗:“塞垣通碣石,卤障逐祁连。相思在万里,明月正孤悬。影移金轴北,光断玉门前。寄言闺中妇,时看鸿雁天。”宋之问《晚泊湘江》诗:“五岭栖迟地,三湘憔悴颜。况复秋雨霁,表里见衡山。路逐鵩南转,心依雁北还。惟余望乡泪,更染竹成斑。”宋诗上四言景,下四言情,兼参双扇格矣。杜诗又云:“入河蟾不没,捣药免长生。”月桂、蟾兔,前注各有征引。

 

《随笔》云:《西阳杂俎·天咫篇》载月星神异数事,其命名之义,取《国语》楚灵王曰“是知天咫,安知民则”之说。其记月中蟾桂,引释氏书,言须弥山南面有阎扶树,月过树,影入月中。或言月中蟾桂,地影也。空处,水影也。坡公《鉴空阁》诗:“月明本自明,无心孰为境。桂空如水鉴,写此山河影。我观大瀛海,巨浸与天永。九州居其间,无异蛇盘镜。空水两无质,相照但耿耿。妄云桂兔蟆,俗说皆可屏。”正用此说。

 

 

遣兴

 

此亦陷贼时所作。

 

骥子好男儿①,前年学语时②。问知人客姓③,诵得老夫诗。世乱怜渠小,家贫仰母慈④。鹿门携不遂⑤,雁足系难期⑥。天地军麾满⑦,山河战角悲⑧。傥归免相失,见日敢辞迟。

 

(此诗遥忆幼子也。上四忆从前,中四叹现在,末四思将来。知客、诵诗,承学语业。鹿门句,伤妻子相隔。雁足句,慨音信不通。《杜臆》:世乱二句,爱隔情深。傥归一结,语宽心急。)

 

①《晋书·张后传》:“老物不足惜,虑困我好儿耳。”

②陶潜诗:“弱子戏我侧,学语未成音。”

③《国语》:宜为人客。

④洙曰:嵇叔夜母凡鞠育有慈无威。

⑤《后汉书》:庞德公携妻子登鹿门山,采药不返,《襄阳记》:鹿门山旧名苏岭山,习郁立神祠于山,刻二石鹿夹道口,俗因以名庙,并名其山。

⑥《苏武传》:汉使者言天子射上林中,得雁,足有系帛书,知武所在。

⑦《汉·高帝纪》:“诸侯罢戏下。”颜师古注:“戏谓军之旌麾。”杜审言诗:“军麾动洛城。”

⑧《晋书》:蚩尤氏帅师魑魅,与黄帝战于涿鹿,帝乃命吹角为龙吟以御之。

 

 

塞芦子

 

此诗属至德间陷贼中作。塞,屯兵以塞此关也,【钱笺】《元和郡县志》:塞门镇,在延州延昌县西北三十里。镇本在夏州宁朔县界,开元二年,移就芦子关南金镇所安置。芦子关属夏州,北去镇一十八里。

 

五城何迢迢①,迢迢隔河水。边兵尽东征②,城内空荆杞③。思明割怀卫④,秀岩西未已。回略大荒来⑤,崤函盖虚尔⑥。

 

(此诗为筹边而作也。首言撤兵东征,边方单弱,恐寇来西突,不由近关也。)

 

①五城,指定远、丰安及三受降城。庾信诗:“五城邻北极。”五城,在黄河之北,故曰隔河水。

②《汉书》:陈豨监赵代边兵。《通鉴》:禄山反,边兵精锐,皆征发入援,谓之行营。留兵残弱,匈奴蚕食之。《诗》:“周公东征,四国是皇。”

③阮籍诗:“堂上生荆杞。”

④《唐书》:史思明,胡人也,本名窣于,玄宗改为思明。高秀岩,本哥舒翰将,降贼为伪河东节度使。【钱笺】至德二载,思明自博陵寇太原,舍河北而西,故曰“割怀卫”。秀岩自大同与思明合兵,故曰西未已。二贼欲取太原,将长驱朔方、河陇也。【朱注】怀州河内郡,卫州汲郡,俱属河北道。

⑤《山海经》:大荒之中,有大荒山,日月所入,是谓大荒之野。

⑥《过秦论》:“孝公据崤函之固。”《汉书注》:崤山,今陕县二崤是也。函谷,今桃林县南洪溜涧是也。师氏曰:虚,言其无备御。《杜臆》:雍州山从西北来,地势西高东下,故关中视中原其势俯,视羌戎其势仰,函关之险,特对中原而言,若贼从芦关来,则函关不足恃矣,故云:“回略大荒来,函关盖虚耳。”

 

延州秦北户①,关防犹可倚。焉得一万人,疾驱塞芦子。岐有薛大夫②,旁制山贼起。近闻昆戎徒③,为退三百里。

 

(此言延州要地,亟宜防守,所幸景仙犄角,得遏敌冲也。)

 

①《旧唐书》:延州中都督府,属关内道,在京师东北六百三十一里。扶风,即古岐周地。

②《通鉴》:至德元载七月,以陈仓令薛景仙为扶风太守防御使,贼遣兵寇扶风,景仙击却之,京畿豪杰往往杀贼官吏,遥应官军。贼兵所及者,南不出武关,北不过云阳,西不过武功。江淮奏请之蜀之灵武者,皆自襄阳取上津路抵扶风,道路无壅,皆景仙之力也。

③《前汉·杨恽传》:“昆戎旧壤。”昆夷犬戎,比近境贼徒。

 

芦关扼两寇,深意实在此。谁能叫帝阍①,胡行速如鬼②。

 

(此结防寇本意,欲紧扼芦关之险也。两寇,指思明,秀岩。此章前二段各八句,后段四句收。)

 

①扬雄《甘泉赋》:“选巫咸兮叫帝阍。”

②《左传》:“其行速,遇险而不整。”《诗》:“如鬼如蜮。”

 

朱鹤龄曰:《唐书·方镇表》:朔方节度,领定远、丰安二军及东中西三受降城,五城当以此为据。张说为朔方节度大使,往巡五城,措置兵马。元戴请城原州云,北带灵武五城,为之羽翼,皆即此诗所指也。《地理志》载夏州朔方县,有乌延、宥州、临塞、阴河、陶子等城,在芦子关北,乃长庆四年节度使李祐筑,鲍钦止引之以证此诗,误矣。《梦溪笔谈》以宋时延州五城为杜诗五城,尤误。又曰,“此诗首以五城为言,盖忧朔方之无备也。高、史二寇合力攻太原,克太原才渡河而西,即延州界,北出即朔方五城。朔方节度治灵州。灵距延才六百里尔。灵武为兴复根本,公恐二寇乘虚入之,故欲以万人守芦关,牵制二寇使不得北。塞字作壅塞解。时太原几不守,幸禄山死,思明走归范阳,势甚岌岌,公故深以为虑也。“谁能叫帝阍”即《悲青坂》所云“焉得附书与我军”也。此本陷贼时诗、诸本多误解,故次在收京之后。

 

王嗣奭曰,此篇直作筹时条议,剀切敷陈,灼见情势,真可运筹决胜,若徒以诗词目之,则犹文人之见也。

 

 

哀江头

 

【鹤注】此至德二载春日,公陷贼中作。长安朱雀街东,有流水屈曲,谓之曲江。此地在秦为宜春苑,在汉为乐游园。开元疏凿,遂为胜境,其南有紫云楼、笑蓉苑,其西有杏园、慈恩寺。江侧菰蒲葱翠,柳阴四合,碧波红蕖,依映可爱。黄生曰:诗意本哀贵妃,不敢斥言,故借江头行幸处标为题目耳。

 

少陵野老吞声哭①,春日潜行曲江曲②。江头宫殿锁千门③,细柳新蒲为谁绿④。

 

(此见曲江萧条而作也。首段有故宫离黍之感。曰吞声、曰潜行,恐贼知也。曰锁门、曰谁绿,无人迹矣。)

 

①【钱笺】程大昌《雍录》:少陵原,在长安县西南四十里。宣帝陵在杜陵县,许后葬杜陵南园。师古曰:即今所谓小陵者也,去杜陵十八里。【朱注】他书俱作少陵,杜甫家在焉,故自称杜陵老,亦曰少陵也。《恨赋》:“莫不饮恨而吞声。”

②《韩非子》:张孟谈曰:“臣试潜行而出。”

③隋炀帝诗:“三月三日向江头。”《后汉·顺帝纪》:修饰宫殿。王筠诗:“千门皆闭夜何央。”

④枚乘赋:“吁嗟细柳。”谢灵运诗:“新蒲含紫茸。”

 

忆昔霓旌下南苑①,苑中万物生颜色②。昭阳殿里第一人③,同辇随君侍君侧④。辇前才人带弓箭⑤,白马嚼啮黄金勒⑥。翻身向天仰射云⑦,一笑正坠双飞翼⑧。

 

(此忆贵妃游苑事,极言盛时之乐。苑中生色,佳丽多也。昭阳第一,宠特专也。同辇侍君,受之笃也。射禽供笑,宫人献媚也。)

 

①《高唐赋》:“蜺为旌,翠为盖。”《两都赋》:“虹旃霓旌。”《雍录》:曲江在都城东南,其南即芙蓉苑,故名南苑。

②宋之问诗:“苑中落花扫还合。”古乐府:“万物生光辉。”陆机诗:“灼灼美颜色。”

③《汉书》:飞燕立为皇后,宠少衰。女弟绝幸,为昭仪,居昭阳殿。唐注:李白诗:“宫中谁第一,飞燕在昭阳。”亦指杨妃也。

④《汉书》:成帝游于后庭,欲与班婕好同辇。《庄子》:“謦欬吾君之侧。”一句中曰同,曰随,曰侍,似乎重复。杨慎曰:古人文辞有不厌郑重者。《诗》云:“昭明有融,高朗令终。”《易》曰:“明辨晰也。”《左传》曰:“远哉遥遥。”宋玉赋:“旦为朝云。”古乐府:“暮不夜归。”邯郸淳碑:“丘墓起坟。”《后汉书》:“食不充粮。”在今人则以为复矣。

⑤《旧唐书·百官志》:内官,才人七人,正四品。曹植《七启》:“亦将有才人妙妓。”《搜神记》:李楚宾带弓箭游猎。

⑥何逊诗:“柘弹隋珠丸,白马黄金勒。”《明皇杂录》:上幸华清宫,贵妃姊妹各购名马,以黄金为衔勒,阮籍《亢父赋》:“被害嚼啮。”

⑦曹植诗:“翻身上京。”《谢氏诗源》:更赢善射,能仰射入云中,以一囊系箭头而射,名曰锁云。《杜臆》:上云仰射,则一箭不待言矣。

⑧一笑,指贵妃。下文明眸皓齿,就笑容言。宋玉《好色赋》:“嫣然一笑。”潘岳《射雉赋》:“昔贾氏之如皋,始解颜于一箭。”《隋书》:长孙晟射雕,一发双贯。潘尼诗:“举戈落双飞。”张九龄诗:“欲寄双飞翼。”

 

明眸皓齿今何在①?血污游魂归不得②。清渭东流剑阁深③,去住彼此无消息④。人生有情泪沾臆⑤,江草江花岂终极⑥。黄昏胡骑尘满城⑦,欲往城南望城北⑧。

 

(此慨马嵬西狩事,深致乱后之悲。妃子游魂,明皇幸剑,死别生离极矣。江草江花,触目增愁,城南城北,心乱目迷也。此章,四句起,下二段各八句。)

 

①曹植《洛神赋》:“丹唇外朗,皓齿内鲜,明眸善睐,靥辅承权。”

②吴均诗:“血污秦王衣。”《易》:“游魂为变。”《唐·后妃传》:安禄山反,以诛国忠为名。及西幸,过马嵬,陈玄礼等以天下计诛国忠。已死,军不解,帝遣力士问故,曰:“祸本尚在。”帝不得已,与妃诀,引而去,缢路祠下。《唐国史补》:玄宗幸蜀,至马嵬驿,缢贵妃于佛堂梨树之前。《太真外传》:妃死,瘗于西郭之外一里许道北坎下,时年三十八岁。【钱笺】帝由便桥渡渭,自咸阳望马嵬而西,由武功入大散关、河也、剑阁,以达成都。

③《西证赋》:北有清渭浊径,《山海经注》:渭水出陇西首阳县乌鼠同穴山。左思《蜀都赋》:“缘以剑阁。”注:“剑阁,谷名,自蜀通汉中道。”

④蔡琰《笳曲》:“去住两情兮难具陈。”虞羲诗:“君去无消息。”

⑤陶潜诗:“人生似幻化。”谢朓诗:“有情知望乡。”乐府:“拾得杨花泪沾臆。”

⑥江头花草岂终极乎,盖望长安之兴复也。梁简文帝诗,“江花玉面而两相似。”曹植诗:”天地无终极。”

⑦《淮南子》:“薄于虞泉,是谓黄昏。”《前汉·周勃传》:“击胡骑平城下。”

⑧原注:“甫家居城南。”【朱注】陆游《笔记》:“欲往城南忘城北”,言迷惑避死,不能记其南北也。荆公集句两篇,皆作望城北,盖传本偶异耳。北人谓向为望,欲往城南乃向北,亦不能记南北之意。曹植《吁嗟篇》:“当南而更北,谓东而反西。”古乐府:“战城南,死郭北。”

 

王嗣奭曰:曲江头,乃帝与贵妃平日游幸之所,故有宫殿。公追溯乱根,自贵妃始,故此诗直述其宠幸宴游,而终之以血污游魂,深刺之以为后鉴也。“清渭东流剑阁深”,唐注谓托讽玄、肃二宗。朱注辟之云:肃宗由彭原至灵武,与渭水无涉。朱又云:渭水,杜公陷贼所见。剑阁,玄宗适蜀所经。去住彼此,言身在长安,不知蜀道消息也。今按:此说亦非,上文方言马嵬赐死事,不应下句突接长安。考马嵬驿,在京兆府兴平县,渭水自陇西而来,经过兴平,盖杨妃藁葬渭滨,上皇巡行剑阁,是去住西东,两无消息也。唯单复注,合于此旨。

 

苏辙曰:杜陷贼诗,有《哀江头》诗,予爱其词气,若百金战马,注坡蓦涧,如履平地,得祷人之遗法。如白乐天诗词甚工,然拙于纪事,寸步不遗,犹恐失之,所以望老扯之藩垣而不及也。

 

潘氏《杜诗博议》云:赵次公注引苏黄门,尝谓其侄在进云:《哀江头》即《长恨歌》也。《长恨歌》费数百言而后成,杜言太真被宠,只“昭阳殿里第一人”足矣。言从幸,只“白马嚼啮黄金勒”足矣。言马嵬之死,只“血污游魂归不得”足矣。按黄门此论,上言诗法繁简不同耳,但《长恨歌》本因《长恨传》而作,公安得预知其事而为之兴哀。《北征》诗“不闻殷夏衰,中自诛褒妲”,公方以贵妃之死,卜国家中兴,岂应于此诗为天长地久之恨乎?

 

《迂叟诗话》:唐曲江,开元天宝间旁有殿宇,安史乱后,其地尽废。文宗览杜甫诗云:“江头宫殿锁千门,细柳新蒲为谁绿。”因建紫云楼、落霞亭,岁时赐宴,又诏百司于两岸建亭馆焉。

 

黄生曰:此诗半露半含,若悲若讽。天宝之乱,实杨氏之祸阶,杜公身事明皇,既不可直陈,又不敢曲讳,如此用笔,浅深极为合宜。又曰:善述事者,但举一事,而众端可以包括,使人自得其于言外,若纤悉备记,文愈繁而味愈短矣。《长恨歌》今古脍炙,而《衷江头》无称焉,雅音之不谐俗耳如此。

 

 

大云寺赞公房四首

 

此诗黄鹤编在至德二载陷贼时,以诗中有泥污人、尘沙黄、国多狗等语也。其连章次序,今依朱卒,先后秩然,他本不免颠错。《长安志》:大云经寺,在京城朱雀街南,怀远坊之东南隅,本名光明寺。武后初幸此寺,沙门宣政进大云经,经中有女主之符,因改名焉。令天下诸州置大云经寺。钟惺曰:诗有一片幽润灵妙之气,浮动笔端,拂拂撩人,此排律化境也,不宜列在古诗。

 

心在水精域①,衣沾春雨时②。洞门尽徐步③,深院果幽期④。到扉开复闭,撞钟斋及兹⑤。醍醐长发性⑥,饮食过扶衰⑦。把臂有多日⑧,开怀无愧辞⑨。黄鹂度结构⑩,紫鸽下罘罳(11)。愚意会所适,花边行自迟。汤休起我病(12),微笑索题诗(13)。

 

(此初过寺中而记其胜概。到扉六句,叙事言情。黄鹂六句,叙景言情。水精域,地清也。春雨时,气和也。扉开复闭,正值斋时,醍醐二句蒙此。吴论:开怀享此,绝无愧词,以对方外人,不用世法语也。黄鹂紫鸽,深院春禽。《杜臆》:意适行迟,诗兴动矣。微笑索题,知己会心也。)

 

①江总《大庄严寺碑》:“影彻琉璃之道,光遍水精之域。”

②《管子》:“五政顺时,春雨乃来。”

③《汉书·董贤传》:“重殿洞门。”注:“言门门相当也。”《杂宝积经》:寂静徐步。

④沈佺期诗:“自怜深院得回翔。”谢灵运《撰征赋》:“果归期于愿言。”又诗:“平生协幽期。”果,果如所期也。

⑤《记》:善待问者如撞钟。僧家设斋,每撞钟而会食。

⑥潘鸿曰:《涅诔》譬云:从熟酥出醍醐,譬般若波罗蜜出大涅槃。《唐本草》:醍醐,酥之精液。洙曰:释经,言闻正法,如食醍醐然。潘鸿曰:《止观辅行》云:见是慧性发,必依观,禅是定性发,必依止。此发、性二字所本。

⑦《前汉·食货志》:“扶衰养疾,百礼之会,非酒不行。”

⑧《绝交论》:“把臂之英。”

⑨潘岳诔:“苟莫开怀,于何不至。”《左传》:“祝史昭信于鬼神,无愧辞。”宋登乐府歌:“礼无爽物,信靡愧辞。”

⑩何晏《景福殿赋》:“其结构则修梁彩制。”

(11)王褒《善行寺碑》:“四禅灾起,鸽影传辉。”潘曰:紫鸽暗用释氏鸽入佛影,心不惊怖之语。《雍录》:罘罳,镂木为之。其中疏通,或为方空,或为连琐,其状扶疏,故曰罘罳。又有网户者,刻为连文,递相缀属,其形如网。后世遂有直织丝网,张之檐窗,以护禽雀。又详见十六卷。

(12)《南史》:沙门惠休,善属文,孝武帝命还俗,本姓汤,位至扬州从事。诗借汤休,以比赞公。《七发》:“太子能强起有听之乎?太子曰:仆病未能也?”《杜臆》:病谓诗癖,此另一说。

(13)《传灯录》:释迦拈起一花,迦叶微笑,遂授以正法眼藏。《洛阳伽蓝记》:题诗花圃。

 

 

其二

 

细软青丝履①,光明白氎巾②。深藏供老宿③,取用及吾身。自顾转无趣,交情何尚新④。道林才不世⑤,惠远德过人。雨泻暮檐竹,风吹春井芹。天阴对图画⑥,最觉润龙鳞⑦。

 

(此留斋之后,而记其赠物。自顾四句,感赞公交情。雨泻四句,咏薄暮雨景。老宿,谓高憎。无趣,遭乱失意也。道林、惠远,借比赞公。龙鳞指壁上图画。吴论以图画喻山,龙鳞喻松,非是。)

 

①隋炀帝《设斋愿疏》:“色香细软,遍满十方。”《尔雅》:“纶似纶。”注:“纶,纠青丝也,音关。”张华云:“纶草如宛转绳。”

②《涅槃经》:遇佛光明。《后汉书注》:《外国传》曰:诸薄国女子,织作白氎花布。《南史八高昌国有草,其实如茧,茧中丝如细矿,名曰白氎子,国人织以为布,甚软白,交市用焉。《大藏一览》:后汉明帝遣将士往西域迎佛法,至月氏国,遇二梵僧带白氎,画释迦像。沫曰:以白氎布为手中。王昌龄诗:“手中花氎净。”姜氏曰:白氎子,即棉子也。唐时未入中国,元朝始传其种。细软、光明,用释氏语,双关法也。

③《传灯录》:老宿有语,生疏处常令熟热,熟热处放令生疏。

④孙绰诗:“交情远市约。”

⑤《高憎传》:支遁,字道林,本姓关氏,陈留人,聪明秀彻,每至讲肆,善标宗会,一代名流皆著尘外之呷。慧远,本姓贾氏,雁门楼烦人,性度弘伟,风鉴朗拔,居庐阜三十余年,化兼道俗。《风俗通》:汝南应融曰:“祝休伯不世英才,当为国家干辅。”

⑥张彦远《名画记》:大云寺东浮图,有三宝塔,冯楞伽画车马并帐幕人物,已剥落。东壁北壁郑法轮画,西壁田僧亮画,外边四壁杨契丹画。

⑦《画断》:吴道子尝画殿内五龙,鳞甲飞动,每欲大雨,即生云雾。庾信诗:“龙来随画壁。”

 

 

其三

 

灯影照无睡①,心清闻妙香②。夜深殿突兀③,风动金琅珰④。天黑闭春院,地清栖暗芳。玉绳迥断绝⑤,铁凤森翱翔⑥。梵放时出寺,钟残仍殷床。明朝在沃野,苦见尘沙黄⑦。

 

(此记夜间见闻之景。上六,自初寝至夜深。下六,自夜起而将晓。【远注】此首以闻见二字作骨。灯影,见也。妙香,闻也。殿突兀,见也。金琅珰,闻也。天黑二句,闻见俱寂也。玉绳二句,仰而见也。梵放二句,侧而闻也。有此见闻之清净,因以慨沃野之尘沙矣。五更将晓,故玉绳隐迹,而铁凤露形。)

 

①崔融诗:“九陌连灯影,千门照月华。”《维摩经》:“譬如一灯燃,千百灯冥者皆明。”

②杜修可曰:《维摩经》:有国名众香,佛号香积,其界皆以香作楼阁。其国如来,无文字说,但以众香令诸天人得入律行。菩萨各坐香树下,闻斯妙香,即获一切,得藏三昧。希曰:《增一经》:有妙香三种,谓多闻香、戒香、施香。此三香逆风顺风无不闻之,最胜无等,吴均诗:“空香清人心。”

③《海赋》:“突兀孤游。”

④《汉·西域传》注:“琅珰,长锁也。今殿塔皆有之,一曰殿角悬铃,其声琅珰。”希曰:琅珰二字,见《汉书·王莽传、西域传》,皆以为长锁。后汉囚司徒崔烈以琅珰锁。此诗所用,当指铃铎。苏子瞻“风动琅珰月向低”,洪龟父“琅珰鸣佛屋”,皆本此诗。

⑤《春秋元命苞》:“玉衡南两星为玉绳,张融《海赋》:“连瑶光而交彩,接玉绳以通华。”

⑥《西京赋》:“凤骞翥于甍标,感溯风而欲翔。”薛综注谓作铁凤凰,令张两翼,举头敷尾以函屋上,当栋中央,下有转枢,常向风如将飞者。《诗》:“将翱将翔。”

⑦崔融诗:“北风卷尘沙。”

 

黄生曰:夜景无月最难写,惟杜能入妙。“夜深殿突兀”。摹写逼真,亦在暗中,始觉其然耳。此下句句是暗中景象。

 

 

其四

 

童儿汲井华①,惯捷瓶上手②。沾洒不濡地,扫除似无帚③。明霞烂复阁④,弄雾奉高瞩⑤。侧塞被径花⑥,飘飖委墀柳。艰难世事迫,隐遁佳期后⑦。晤语契深心⑧,那能总钳口⑨?奉辞还杖策⑩,暂别终回首。泱泱泥污人(11)■■国多狗(12)。既未免羁绊(13),时来憩奔走。近公如白雪,执热烦何有(14)?

 

(此记早晨惜别之意。童儿四句,朝起之事。明霞四句,晓时之景。艰难六句,言宾主相投,欲别不忍。泱泱六句,言世乱难容,还期后会。)

 

①汲井以供洒扫。《易》:“汲井几至。”《本草》:平旦第一汲为井华水。

②金俊明曰:不濡地,似无帚,言洒扫之轻且洁耳。

③《周礼》:凡寝中之事扫除。

④陆机诗:“蔚若明霞烂。”薛梦符曰:《广韵》:“复,重也。”古诗:“阿阁三重阶。”【钱笺】《长安志》:大云寺当中宝阁崇百尺,时人谓之七宝。王勃诗:“复阁重楼向浦开。”

⑤梁元帝诗:“能令云雾搴。”《选注》:“搴,开也。”

⑥侧塞,花多貌。《招魂》:“皋兰被径兮斯路渐。”

⑦郭璞诗:“山川隐遁栖。”佳期后,谓遁迹已迟。谢灵运诗:“佳期缅无像。”

⑧《诗》:“可以晤语。”宋武帝诗:“深心属悲弦。”

⑨那钳口,每谈及时事也。贾谊《过秦论》:“钳口而不言。”《潜夫论》:“此智士所以钳口结舌括囊共默者也。”

⑩北魏杨街之《洛阳伽蓝记》:青州刺史临去奉辞。陆机诗:“杖策将远寻。”

(11)《诗》:“维水泱泱。”注:“深广貌。”

(12)《九辩》:“猛犬狺狺而迎吠兮。”【钱笺】冯已苍曰:“听,疑谨切,笑貌。”《上林赋》:“无是公听然而笑。”与此意义殊远。梦弼曰:■,鱼斤切,字当作狺,犬吠声也。《左传》:“国狗之瘈,无不噬也。”顾炎武曰:《韩非子·外储说》:夫国亦有狗。有道之士陈其术,而欲以明万乘之主,大臣为猛狗迎而■之。鲍昂曰:是时贼将张通儒,收录衣冠,污以伪命,不从者杀之,故云泥污人、国多狗。

(13)《晋·载记》:“马能千里,不免羁绊。”

(14)【远注】公诗用执热,俱作热不可解,言一对赞公,则心地自凉,觉烦嚣尽释矣。

 

 

雨过苏端

 

【原注】“端置酒。”此至德二载春,陷贼中诗,未云:“妻孥隔军垒。”可见。【鹤注】《旧书》:至德二载三月癸亥大雨,至甲戌方止。《新书·杨绾传》谓端,..人也。论绾丑险不实,贬巴州员外司马。

 

鸡鸣风雨交,①久旱雨亦好。杖黎入春泥,无食起我早。

 

(首言冒雨访苏。久旱得雨,何云亦好,此照下句而言。盖访友须晴,但旱后得雨,虽雨亦好也。“无食起我早”,犹陶诗言“饥来驱我去”。)

 

①师氏注:《鸡鸣》,思君子之诗,故寓言乘雨访友。《诗》:“风雨如晦,鸡呜不已。”风雨交,谓交作。

 

诸家忆所历①,一饭迹便扫②。苏侯得数过,欢喜每倾倒③。也复可怜人④,呼儿具梨枣⑤。浊醪必在眼⑥,尽醉摅怀抱。

 

(次记苏君款待之情。《杜臆》:一饭扫迹,世情类然,苏独数过倾倒,意良厚矣。又且呼儿具果,延宾取醉,非食而弗爱敬者比。此即年称“文章有神交有道”也。)

 

①《抱朴子》:诸家不急之书。

②《高士传》:“先几扫迹,虚室依然。”迹便扫,绝足不再往也。

③《世说》:庾公谓孙公曰:“卫君长虽不及卿诸人,倾倒处亦不近。”

④庾信诗:“也复何足言。”可怜人,言苏之情谊令人可怜,非谓苏侯怜公。

⑤《世说》:孔君平诣梁国杨氏,呼儿出为设果。《淮南子》:“梨桔枣栗,不同味而皆调于口。”

⑥《恨赋》:“浊醪夕引。”

 

红稠屋角花①,碧秀墙隅草②。亲宾纵谈谑,喧闹慰衰老③。况蒙需泽垂④,粮粒或自保⑤。妻季隔军垒⑥,拨弃不拟道⑦。

 

(义从去声,读从上声。未述雨后遣怀之意。花草增妍,粮粒有望。流离穷困中,作对景舒愁语,亦无可如何而安之耳。此章四句起,下两段各八句。)

 

①《北史》:斜律金不识文字,初名敦,苦其难署,改名为金。神武指屋角,令识之。

②傅玄诗:“湍深激墙隅。”

③《月令》:“养衰老,授几杖。”

④陆机《云赋》:“甘泽滂霈。”

⑤颜延之《陶徽士诔》:“织絇纬萧,以充粮粒之费。”

⑥《诗》:“乐尔妻孥。”时寄家鄜州,故云隔军垒。

⑦赵曰:陶潜诗:“拨置自莫念。”末句本此。

 

 

喜晴

 

【鹤注】以前篇“雨过苏端”考之,当是至德二载三月甲戌,雨止之后作。今按:前篇云“久旱雨亦好”,此篇云“既雨晴亦佳”,两章为同时作明矣。

 

皇天久不雨①,既雨晴亦佳②。出郭眺西郊③,肃肃春增华④。青荧陵肢麦⑤,窈窕桃李花⑥。春夏各有实⑦,我饥岂无涯⑧。

 

(首言雨后初晴,麦果有望,以见晴之可喜。)

 

①魏文帝《愁霖赋》:“仰皇天而太息。”《易》:“密云不雨,自我西郊。”

②又:“既雨既处。”

③《记》:“四郊多垒。”

④陶潜诗:“肃肃其风。”肃肃,整齐貌。春华,春光华美也。

⑤《西部赋》:“琳珉青荧。”《庄子》:“青青之麦,生于陵陂。”王肃《诗注》:“善心曰窈,善容曰窕。”此借形花意也。

⑥曹植诗:“容华若桃李。”

⑦实谓谷实、果实,有实则可以充饥矣。

⑧《庄子》:“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

 

干戈虽横放①,惨澹斗龙蛇②。甘泽不犹愈③,且耕今未赊。丈夫则带甲④,妇女终在家。力虽及黍稷⑤,得种菜与麻。

 

(次言乱时得雨,耕种可资,尤见晴之可喜。干戈龙蛇,指禄山之乱。犹愈,言犹胜旱干。未赊,言耕锄未迟。夫征妇种,遭乱而农事多荒也。)

 

①《左传》:“日寻干戈,以相征讨。”

②《世说》:“今先集其惨澹。”《汉·五行志》:“皇极之不建,厥罚恒阴,时则有龙蛇之孽。”

③陆机《云赋》:“甘泽霶霈。”《荆楚岁时记》:“夏必有三时雨,田家谓之甘泽。”

④《国策》:“带甲百万。”

⑤《诗》:“黍稷翼翼。”

 

千载商山芝①,往者东门瓜②。其人骨已朽③,此道谁疵暇④?英贤遇轗轲⑤,远引蟋泥沙⑥。顾惭昧所适⑦,回首白日斜⑧。汉阴有鹿门⑨,沧海有灵查⑩。焉能学众口(11),咄咄空咨嗟(12)!

 

(末乃自叙已怀,伤乱而欲远遁也。前引商山东门,思古人之高蹈,英贤二句,乃结上。后引鹿门海磋,愧避世之已迟,顾惭二句,乃起下。虽叠用四事,而意非重复,欲决意远去,故不作空嗟。此章前两段各八句,后段十二句收。)

 

①《高士传》:四皓避秦入商雒山,作歌曰:“晔晔紫芝,可以疗饥。”

②《萧何传》:邵平故秦东陵侯,秦破为布衣,贫,种瓜长安城东,甚美,世谓东陵瓜。

③《史记》:老聃曰:“子所言者,其人与骨已朽矣。”

④《左传》:“不汝疵瑕。”【朱注】《龟策传》:“黄金有疵,白玉有瑕。”

⑤《楚辞》:“轗轲不遇。”

⑥孔融《与曹操书》:“高翔远引。”《扬子法言》:“龙蟠于泥,蚖其肆矣。”郭璞《江赋》:“混沦乎泥沙。”

⑦陶潜诗:“顾惭华髩,负影只立。”顾,念也。

⑧张骏诗:“感此白日倾。”晋苕华诗:“日斜思鼓缶。”

⑨盛弘之《荆州记》:庞德公居汉之阴,司马德操居洲之阳,望衡对字,欢情自接。希曰:鹿门在汉水之阴,地属襄阳,非指汉阴郡。汉阴郡乃金州也。

⑩海上查,出《博物志》,见十七卷《秋兴》诗注。

(11)甄皇后诗:“众口铄黄金。”

(12)咄咄,用殷浩事,见本卷。《通鉴注》:咄咄,咨嗟语也。《阮籍传》:咨嗟良久。


杜甫全集卷之五

 

 

送率府程录事还乡

 

原注:程携酒馔相就取别。

 

鹤注谓乾元元年,在谏省作,据诗云“内愧突不黔”,则非为拾遗时矣,当是天宝十五年春作。《唐六典》:太子左右卫率府有录事参军。

 

鄙夫行衰谢①,抱病昏忘集②。常时往还人,记一不识十。程侯晚相遇③,与语才杰立④。薰然耳目开⑤,颇觉聪明入。

 

(首言衰病遇程,精神顿豁。《杜臆》:公非真昏忘,待寻常不经意人,则如是耳。)

 

①《东都赋》:“鄙夫寡识。”

②《前汉·彭宣传》:数伏疾病昏乱遗忘。《南史·刘显传》:沈约曰:“老夫昏忘,聊记数事,不可至十。”

③《家语》:孔子遇程子于途,倾盖而与之语终日。

④才杰立,才气卓立也。沈佺期诗:“彼美称才杰。”《徐稚传》:“角立杰出。”

⑤薰乃薰炙之意。《韩诗外传》:齐桓公得管仲、隰朋,曰:“吾得二子也,吾目加明,吾耳加聪。”

 

千载得鲍叔①,末契有所及②。意钟老柏青,义动修蛇蛰③。若人可数见,慰我垂白泣④。告别无淹暑⑤,百忧复相袭。

 

(此叙交谊相投。下二,惜别之意。意钟青柏,言交情长久。义动蛰蛇,言豪气激发,此正可方鲍叔处。)

 

①《史记》:管仲曰:“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叔。”

②陆机《叹逝赋》:“托未契于后生。”

③《淮南子》:“封稀修蛇。”《易》:“龙蛇之蛰,以存身也。”

④《前汉·杜钦传》:纪阳侯书,诚哀老姊垂白。注:自发下垂也。鲍照诗:“垂白对讲书。”

⑤陆机诗序:“悼心告别。”

 

内愧突不黔①,庶羞以賙给②。素丝挈长鱼③,碧酒随玉粒④。途穷见交态⑤,世梗悲路涩⑥。东风吹春冰,泱湃后土湿⑦。

 

(叙周恤之情。下二,临别时景。)

 

①《扬子》:“墨突不黔。”

②曹植诗:“乐饮过三爵,缓带倾庶羞。”

③汉人《为焦仲卿妻》诗:“宛转素丝绳。”

④社修可曰:《酒谱》:安期先生与神女会于圜丘,酣玄碧之酒。《战国策》:“粒米如玉。”沈约诗:玉粒晨炊,华烛夜炳。

⑤《翟方进传》:“一贵一贱,乃见交态。”

⑥潘尼诗,“世故尚未夷,崤函方路涩。”

⑦谢朓诗:“晨光复泱漭。”

 

念君惜羽翻,既饱更思戢。莫作翻云鹘,闻呼向禽急①。

 

(未则送别丁宁,嘱其归而敛才也。【朱注】上云“与语才杰立”,录事必负才敢为者,然世难方殷,当思敛戢,故又以向禽之鹘戒之。此章前三段各八句,末段四句收。)

 

①【卢注】鹘闻人呼,则向禽而击。

 

 

郑驸马池台喜遇郑广文同饮

 

此诗当作于至德二载之春,是年正月,安庆绪杀禄山,故诗中有燃脐句,想此时贼党稍纵降官,郑得回京也。黄鹤疑公与虔皆被拘东都,因饮驸马池台。按:公在长安,未尝至东都,恐长安别有郑驸马池台,不必指河南新安之池台。又,是年九月,克复西京,十二月,诏定从伪者之罪,虔贬台州司户。若乾元二年春,公在谏省,不应与之同饮流连矣。【卢注】题曰广文,称旧官,表其志也。

 

不谓生戎马①,何知共酒杯。燃脐郿坞败②,握节汉臣回③。白发千茎雪,丹心一寸灰④。

 

(首叙广文回京。平时不谓遭乱,遇乱何知复聚,喜处含悲,二语摄起全意。燃脐握节,幸其脱贼而来。白发丹心,明其忧在君国也。)

 

①《道德经》:“天下无道,戎马生于郊。”

②《后汉书》:董卓筑坞于郿,高厚七丈,号万岁城。及吕布杀卓,尸卓于市。天时始热,卓素充肥,脂流于地,守尸吏燃火置卓脐中,光明达曙。《唐书》:至德二载正月,严庄与禄山子庆绪,谋杀禄山,使帐下李猪儿以大刀研其腹,肠溃于床而死,事与卓类。当时虔陷贼中,伪授水部,诈称风缓以密章达灵武,盖虽身在贼庭,而志存王室,故以苏武比之。

③晁以道家有宋子京手书少陵诗一卷,“握节汉臣回”乃是“秃节”。考《本传》云:苏武仗汉节牧羊,卧起持旄,节尽落,留十九年而还。杨升庵引《张衡传》苏武以秃节效贞为证。今按:秃节虽本《张衡传》,然握节字却有三据。《左传》:襄公之难,公子邛握节以死。《晋书·王机传》:机入广州,郭讷众皆散,乃握节避机,机就讷求节,讷叹曰:“昔苏武不失其节,前史以为美谈。”祖孙登诗:“握节暮看羊。”公诗盖兼用之。且苏武在外多年,故节旄秃落,郑陷贼止一年,自当从握节也。

④宋之问诗:“鬓发俄成素,丹心已作灰。”傅玄诗:“丹心为寸伤。”

 

别离经死地①,披写忽登台②。重对秦萧发,俱过阮宅来③。留连春夜舞④,泪落强徘徊⑤。

 

(一云:醉连春苑夜,舞泪落徘徊。此记同饮心事。次句,点池台。三四,驸马叔侄。未乃悲欢离合,一时交集之情,仍与章首相应,此章两段,各六句。)

 

①《韩信传》:“陷之死地而后生。”

②桓玄书:“忝任在远,是以披写事实。”

③《晋书》:阮籍与兄子咸居道南,诸阮居道北。

④《齐书·谢朓传》:“留连晤对。”

⑤《古诗为焦仲卿妻》:“泪落便如写。”《楚辞》:“周徘徊以汉渚。”

 

 

自京窜至凤翔喜达行在所

 

从《英华》诸本,无上六字。【朱注】《旧书》:至德二载,肃宗自彭原幸凤翔时,改扶风为凤翔郡。按旧注:公自京窜至凤翔,在至德二年夏四月。《汉书·武帝纪》:征诣行在所。蔡邕《独断》曰:天子以四海为家,谓所居为行在所。【颜注】当是行所在所也。

 

西忆岐阳信①,无人遂却回②。眼穿当落日,心死著寒灰③。茂树行相引④,连山望忽开⑤。所亲惊老瘦⑥,辛苦贼中来⑦。

 

(首章自京赴凤翔。眼穿落日,承西忆。心着寒灰,承无人。依树傍山,间道奔窜之迹。辛苦贼中,亲知惊问之词。)

 

①岐阳即凤翔,在长安之西,故云西忆。《舆地广记》:岐阳县,汉美阳县地,《诗》所谓“居岐之阳”即此,唐省入扶风县,为岐阳镇。

②却回,谓退回之人。

③《庄子》:“心可如死灰乎?”鲍照诗:“寒灰灭更燃。”黄生曰:岐阳信,望官军之再举,唯眼穿心死,因始为脱身之计也。

④刘向《新序》:“昼游乎茂树。”

⑤莲峰,旧注指华州莲花峰。朱注云:公自金光门出,西归凤翔,不应走华阴道,当依赵次公作连山为是。谢眺诗:“遥树匝清阴,连山周远净。”

⑥《汉书注》:所亲,素所亲任也。曹植诗:“果得心所亲。”

⑦李陵书:“不顾流离辛苦。”

 

 

其二

 

愁思胡茄夕①,凄凉汉苑春②。生还今日事③,间道暂时人④。司隶章初睹⑤,南阳气已新⑥。喜心翻倒极⑦,呜咽泪沾巾⑧。

 

(下二章,喜达行在所。此承上贼中来,故接以“愁思胡前夕”。今日生还,得睹中兴气象。间道暂免,尚觉呜咽伤心。三四分领,下段说出喜极而悲。苑中花木之地,春尚凄凉,以胡骑蹂躏其中也。暂时人,谓生死悬于顷刻。)

 

①秦嘉诗:“愁思难为数。”蔡琰诗:“胡笳动兮边马鸣。”

②沈约诗:“凄凉霜野。”《三辅黄图》:汉有三十六苑。《通鉴》:禄山使安忠顺将兵屯苑中,以镇关中。

③《后汉书》:班昭上书,乞超生还,复见阙庭。

④又:“班超从间道至疏勒。”注:“间道,伺其间隙之道而行。”

⑤《光武纪》:更始以帝行司隶校尉,置官属,作文移,一如旧章。傅亮《进宋元帝诏》:“东京父老,重睹司隶之章。”

⑥《光武纪》:望气者苏伯阿为王莽使,至南阳,遥望见春陵郭,唶曰:“气佳哉!郁郁葱葱。”

⑦翻倒,翻喜为悲也。《木兰诗》:“喜极成悲伤。”

⑧蔡琰诗:“行路亦呜咽。”曹植《哀词》:“泪流射而沾巾。”《世说》:桓玄以手巾掩泪。

 

 

其三

 

死去凭谁报①,归来始自怜②。犹瞻太白雪②,喜遇武功天④。影静千官里⑤,心苏七校前⑥。今朝汉社稷⑦,新数中兴年⑧。

 

(此承上“暂时人”,故接以“死去凭谁报”。瞻雪遇天,幸依行在矣。千官七校,亲睹朝班矣。新数中兴,从此治安矣。皆写出破愁为喜。【赵访注】脱一生于万死,在道时犹不觉,及归乃自怜耳,起语悲痛。奔波初定,故曰影静。精神顿爽,有似心苏。官指文臣,校乃武卫。)

 

①陶潜诗:“死去何所道。”报,报信也。

②陶诗:“归来夜未央。”【顾注】前曰生还,此曰归来,总以君之所在为归耳。魏文帝诗:“私自怜兮孤栖。”

③《地图记》:太白山甚高,上常积雪,无草木。《辛氏三秦记》:太白山,在武功县南,去长安三百里。《录异记》:金星之精,坠于终南,号为太白。其精化为白石,状如美玉,常有紫气覆之。《唐书》:凤翔府郿县有太白山。

④《长安志》:京兆武功县,以武功山得名。《三秦记》:“武功太白,去天三百。”曰武功天,至此得见天日也。

⑤《荀子》:古者天子千官。《汉书·严助传》:“奉千官之供。”

⑥苏,苏醒也。《汉书》:京师有南北军屯,至武帝平百越,内增七校。注:中垒、屯骑、步兵、越骑、长水、胡骑、射声、虎贲,凡八校尉。胡骑不常置,故言七校。

⑦《诗》:“以永今朝。”

⑧《东皋杂录》:毛公《诗序》:“《烝民》,任贤使能,使周室中兴焉。”陆德明《释文》读去声。故云“新数中兴年”,又“百年垂死中兴时”。

 

黄生曰:公若潜身晦迹,可徐待王师之至,必履危蹈险,归命朝廷,以素负匡时报主之志,不欲碌碌浮沉也。赵汸注:题曰“喜达行在所”,而诗多追说脱身归顺,间关跋涉之情状,所谓痛定思痛,愈于在痛时也。今按:首章曰心死,次章曰喜心,未章曰心苏,脉络自相照应。首章见亲知,次章至行在,未章对朝官,次第又有浅深。

 

 

 

送樊二十三侍御赴汉中判官

 

此是至德二载,初赴行在时作。肃宗在凤翔,两京未恢复,故有顿兵岐梁、二京未收之句,公尚未拜拾遗,故云:“我无匡复资。”《唐书》:汉中郡,属山南道,本梁州汉川郡。天宝元年改汉中郡,兴元元年升为兴元府。

 

威弧不能弦①,自尔无宁岁②。川谷血横流③,豺狼沸相噬④。

 

(首叹天宝致乱之由。明皇不能早除禄山,以致祸乱连年,故云:“威弧不能弦,自尔无宁岁”。)

 

①《易》:“弦木为弧,剡木为矢,弧矢之利,以威天下。”扬雄《河东赋》:“彏天狼之威弧。”【钱笺】《天官书》:西宫七宿觜星,东有大星曰狼,狼下四星曰弧,弧属矢,拟射于狼,弧不直狼,则盗贼起,所谓不能弦也,下故有“豺狼沸相噬”之句。

②《国语》:“自子之行,晋无宁岁。”

③《法言》:“原野厌人之肉,川谷流人之血。”《孟子》:“洪水横流。”

④后汉张纲曰:“豺狼当道。”

 

天子从北来,长驱振调敝①。顿兵歧梁下②,却跨沙漠裔③。二京陷未收④。四极我得制⑤。萧索汉水清⑥,缅通淮湖税⑦。

 

(此言肃宗兴复之势。灵武在凤翔之北,故曰北来。岐、梁二山,在凤翔境内,王师在焉。沙漠裔,回绝方许助兵也。四极制,四方犹奉唐朔也。汉水连接淮湖,当时贡赋,得以不绝矣。二句切汉中)

 

①陈琳书:“长驱山河,朝至暮捷。”《汉书·酷吏传》“吏民益凋敝。”

②诸葛武侯《遣陈震往吴论》:“顿兵相持。”杜笃《论都赋》:“衍陈于岐梁。”

③李陵诗:“经万里兮度沙漠。”中国之有外夷,犹衣之有裔也。

④《晋书·儒林传》:二京继踵以沦胥。

⑤《尔雅》:“东至于泰远,西至于邠国,南至于濮鈆,北至于祝栗,谓之四极。”《汉·礼乐志》:“四极爰辏。”师古曰:“四方极远之处也。”

⑥阮籍诗:“萧索人所悲。”《汉书注》:“索,尽也。”汉水在汉中。

⑦缅,远也。《西都赋》:“东郊则有通沟大漕,溃渭洞河,泛舟山东,控引淮胡。”《通鉴》:至德元载十月,第五琦请以江淮租庸,市轻货,泝江汉而上,至洋州,令汉中王璃陆运至扶风以助军,上从之。

 

使者纷星散①,王纲尚旒缀②。南伯从事贤③,君行立谈际④。坐知七曜历⑤,手画三军势⑥。冰雪净聪明⑦,雷霆走精锐⑧。

 

(此言侍御才堪经世。使者星散、经营边事也。王纲旒缀,人心系属也。南伯,指汉中王瑀。从事,指府中幕僚。立谈,起下四句。聪明,承七曜。精锐,承三军。此称其智勇过人。《杜臆》:冰雪雷霆一联,篇中警语,言明而且断,方能济世也。)

 

①古诗:“星使日夜驰。”《春秋运斗枢》:“璇玑星散。”

②曹冏《六代论》:“王纲弛而复张。”《诗》:“为下国缀旒。”注:“缀,结也。旒,旗之垂者,言天子为诸侯所系属,如旗之旒,为硫所缀也。”《公羊传》:“君若缀旒然。”刘垠《劝进书》:“国家之危,有若缀旒。”

③《通鉴》:至德元载七月,玄宗以陇西公瑀为汉中王、梁少都督、山南西道采访防御使。

④《史记》:虞卿立谈而取卿相。

⑤《唐·艺文志》:吴伯善《陈七曜历》五卷。《何承天集》有《既往七曜历》,每记其得失。《通志》:日、月、岁星、荧惑、填星、太白、辰星也。《北史》:刘焯博学洽闻,如《九章算术》、《周髀七曜书》,莫不覆其本根,穷其秘要。

⑥《李德林集》:“口授兵书,手画行阵。”《汉书》:张干秋击乌桓还,霍光问战斗方略、山川形势,千秋口对兵事,画地成图,无所忘失。

⑦江总诗,“净心抱冰雪。”

⑧《左传》:“畏之如雷霆。”晋刘弘表:“奋扬雷霆,折冲万里。”《通鉴》。刘牢之为参军,领精锐为前锋。

 

幕府辍谏官,朝廷无此例。至尊方吁食①,仗尔布嘉惠②。补阙暮征入③,柱史晨征憩④。正当艰难时⑤,实藉长久计。

 

(此言朝廷倚侍御以为重。谏官作判,此乃破例用人,正以边防警急,故暮入晨征耳。有久长计,则可以布嘉惠矣。)

 

①《左传》:伍奢曰:“楚君大夫其吁食乎。”注:“吁,晏也。”

②贾谊赋,“恭承嘉惠兮。”

③【张綖注】补阙,谏官也。萧望之愿在朝补阙。

④鹤曰:御史在殿柱之间,亦谓之柱下中,秦改为侍御史。张苍自秦时为御史,主柱下方书,即其任也。《通典》:侍御史于周为柱下史,一名柱后史。征憩,征行不遑少憩也。

⑤《诗》,“天步艰难。”

 

回风吹独树①,白日照执袂。恸哭苍烟根,山门万重闭②。居人莽牢落③,游子方迢递④。徘徊悲生离⑤,局促老一世⑥。

 

(此叙送别情景。独树,比居者。执袂,送行者。苍烟暮凝,山门夕闭,说得临别凄凉。居人,公自谓。游子,指侍御。生离,顶游子。局促,顶居人。)

 

①古诗:“回风动地。”何逊诗:“天边看独树。”

②隋萧子隆诗:“山门一已绝。”

③《诗》:“巷无居人。”《上林赋》:“牢落陆离。”牢落,寥落也。

④魏文帝诗:“游子恋所生。”何逊诗:“迢递封畿外。”

⑤前汉《天马歌》:“神裴回,若流放。”此徘徊所出。吴迈远诗:“生离不可闻。”

⑥《前汉·灌夫传》:“今日廷论,局促效辕下驹。”刘桢诗:“天地无期竟,民生甚局促。”

 

陶唐歌遗民①,后汉更列帝②。我无匡复资③,聊欲从此逝④。

 

(未以自叙作结。唐柞中兴,故比之后汉列帝。公未授官,故自言遗民欲逝。此章首尾各四句,中四段各八句。)

 

①《左传》:季札请观周乐,为之歌唐。曰:“思深哉,其有陶唐氏之遗民乎?”

②后汉自光武以下凡十二帝。

③殷仲文表:“匡复社稷,大弘善类。”

④《汉书》:高帝曰:“公等皆去,吾亦从此逝矣。”阮籍诗:“吾将从此逝。”逝,谓隐去也。胡夏客曰:公《送樊侍御》、《送从弟亚》、《送韦评事》三诗,感慨悲壮,使人懦气亦奋,宜其躬遇中兴,此声音之通乎时命者也。

 

 

送韦十六评事充同谷防御判官

 

【鹤注】此至德二载作,故诗中有行在凤翔等句。鲍曰:旧注以为韦宙。宙乃宣宗时人,误矣。《旧唐书》:成州同谷郡,属山南西道,秦置陇西郡。天宝元年,改为同谷郡。乾元元年,复为成州。《通鉴》:天宝十四载冬,安禄山反,郡当贼冲者始置防御使。

 

昔没贼中时,潜与予同游①。今归行在所,王事有去留②。

 

(从交情聚散叙起。去,指韦留自谓。)

 

①《庄子》:“庄子与惠子同游濠梁之上。”

②《诗》:“王事靡盬。”顾欢诗:“达生任去留。”

 

逼侧兵马间①,主忧急良筹②。子虽躯干小③,老气横九州④。挺身艰难际⑤,张自视寇雠⑥。朝廷壮其节,特诏令参谋⑦。

 

(此言评事忠勇,故朝廷命判边方。)

 

①《西京赋》:“骈阗逼侧。”《后汉·冯异传》:“夜勒兵马。”

②《范睢传》:“主忧臣辱。”

③《晋·载记》:刘曜讨陈安于陇城,安死,人歌曰:“陇上健儿有陈安,躯干虽小腹中宽,爱养将士同心肝。”

④《北山移文》:“霜气横秋。”

⑤《杜臆》:挺身张目句,读之令人发指。《谷永传》:“挺身晨夜,与群小为随。”颜注:“挺,引也。”

⑥曹植《冬猎篇》:“张目决皆。”杜修可曰:视寇雠,借用孟子语。

⑦壮其节,令参谋,皆就朝廷言。奉诏二字,当作特诏,语气方顺,且与下文受辞不犯重。

 

銮舆驻凤翔①,同谷为咽喉②。西扼弱水道③,南镇袍罕陬④。此邦承平日⑤,剽劫吏所羞。况乃胡未灭,控带莽悠悠⑥

 

(此言同谷重地,故控驭必须得人。)

 

①《西都赋》:“乘銮舆。”《晋书》刘暾表:“人想銮舆之声。”

②三国杨洪曰:汉中,益州咽喉。

③《禹贡》:“弱水既西。”《寰宇记》:弱水自甘州删丹县界,流入张掖县北。

④《汉书》:金城郡有枹罕县。《唐书》:河州治枹罕县。《唐志》:安昌郡,本枹罕郡,又有枹罕县,在陇右道,与弱水同道。

⑤《诗》:“此邦之人。”《汉·食货志》:“时据承平之世。”

⑥周崔猷书:“控带京洛。”

 

府中韦使君①,道足示怀柔②。令侄才俊茂③,二美又何求?

 

(此言幕府同事之贤。韦使君,盖指防御使,必评事之叔也。)

 

①《前出师表》:“宫中府中,俱为一体。”府中,幕府之中也。《前汉·王.传》:“使君颛生杀之柄。”颜师古注:“为使者故谓之使君。”

②《汉书·段会宗传》:“总领百蛮,怀柔殊俗。”

③扬雄《蜀都赋》:“宗生族攒,俊茂丰美。”

 

受词太白脚①,走马仇池头②。古色沙土裂③,积阴云雪稠④。羌父豪猪靴⑤,羌儿青兕裘⑥。吹角向月窟⑦,苍山施筛愁⑧。鸟惊出死树⑨,龙怒拔老揪⑩。古来无人境(11),今代横戈矛(12)。

 

(此言同谷凄凉之景。上六记风土,下六记屯兵。旌旆愁,谓带愁惨之容。鸟惊龙怒,兵马震动故也。)

 

①太白,注见前。

②曹植诗:“走马长楸间。”《旧唐书》:成州上禄县,白马羌所处,州南八十里有仇池山。《辛氏三秦记》:仇池山上广百顷,地平如砥。其南北有山路,东西绝壁万切,上有数万家。一人守道,万夫莫向。山势自然有楼橹却敌之状。东西二门,盘道可七里,上多冈阜泉源。

③《前汉书音义》:“沙土曰漠,即今碛也。”

④陆机《苦寒行》:“凝冰结重涧,积雪披长峦。阴云兴岩侧,悲风鸣树端。”

⑤《长杨赋》:“搤熊罴,拖豪猪。”《山海经》:“豪彘,状如豚而白毛。”注:“能以脊上豪射物,江东呼为豪猪。”

⑥宋玉《招魂》:“君王亲发兮惮青兕。”《说文》:“兕如野牛,青色,皮厚,可为铠。”

⑦吹角,注见《遣兴诗》。月窟,西极之地。《长杨赋》:“西压月崛。”

⑧扬雄《蜀都赋》:“苍山隐天。”

⑨后汉唐羌疏:“鸟惊风发。”何逊诗:“百年积死树。”赵曰:吴平为句章州,门前忽生一侏青桐树,上有歌谣之声,平恶而斫之。平随军三年,死树欻自还立于故根上,树头空中歌曰:“死树今更青,吴平寻当归。”

⑩《水经注》:龙怒当时大雨。洙曰:湫水在泾州界,兴云雨土俗亢旱,每于此求之,相传云龙之所居,天下山川限曲有之。

(11)《天台赋》:“卒践无人之境。”

(12)《诗》:“修我戈矛。”

 

伤哉文儒士①,愤激驰林丘②。中原正格斗③,后会何缘由④。百年赋命定⑤,岂料沉与浮⑥。且复恋良友,握手步道周⑦。论兵远壑静⑧,亦可纵冥搜。题诗得秀句⑨,札翰时相投⑩。

 

(未叙临别缱绪之情。上八送韦,下四望韦。文士驰林,公未受职也,故云浮沉难料。吴论:论兵既定,使远壑清静,亦可冥搜得句,投寄相慰也。此章,起首中腰皆四句,前二段各八句,后二段各十二句。)

 

①《论衡》:“上书白记者,文儒也。”《晋·儒林传》:“迄于考武,蔚为文儒。”

②谢安诗:“寄傲林丘。”

③《汉书·武五子传》:“主人遂格斗死。”注:“相抱而杀之曰格。”

④《孔丛子》:“后会何期。”

⑤王粲《伤夭赋》:“惟皇天之赋命。”《抱朴子》:“赋命宜均。”

⑥浮沉,谓此后遭际难知。司马迁书:“从俗浮沉,与时俯仰。”

⑦《诗》:“有杕之杜,生于道周。”师氏曰:道,边也。

⑧《吴越春秋》:孙子一旦与吴王论兵。江淹诗:“夙龄爱远壑。”

⑨钟嵘《诗品》:“奇章秀句,往往遒警。”

⑩刘桢诗:“投翰长叹息。”

 

 

述怀

 

【鹤注】此当是至德二载夏,拜拾遗后作。王彦辅曰:阮籍有《述怀》诗。

 

去年潼关破①,妻于隔绝久②。今夏草木长③,脱身得西走。麻鞋见天子④,衣袖见两肘⑤。进行慜生还,亲故伤老丑⑥。涕泪受拾遗⑦,流离主恩厚⑧。柴门虽得去⑨,未忍即开口⑩。

 

(此受职行在,而回念室家也。《杜臆》:草木丛长,故可潜身西走,挥涕受官,以流离而感主恩也,故不忍开口言归。)

 

①杜氏《通典》:潼关,本名冲关,言河流所冲也。

②《洛阳伽蓝记》:土风隔绝。

③陶潜诗:“孟夏草木长。”

④王睿《炙毂子》:夏商以草为屩。左氏曰:扉,屨也。至周以麻为,谓之麻鞋,贵贱通著。《颜氏家训》:“麻鞋一屋。”

⑤《庄子》:原宪捉襟而肘见。

⑥魏文帝《与吴质书》:“亲故多离。”阮籍诗:“夕暮成老丑。”

⑦蔡琰《笳曲》:“涕泪交垂。”《通典》:武后置左右拾遗二人,掌拱奉讽谏。公本传:至德二年,亡走凤翔,谒上,拜左拾遗。【钱笺】甫拜拾遗。在至德二载五月十六日,命中书侍郎张镐赍符告谕。今湖广岳州平江县裔孙杜富家,尚藏此敕。敕用黄纸,高广皆可四尺,字大二寸许,年月有御宝,宝方五寸许。

⑧《诗》:“流离之子。”王褒《讲德论》:“主恩满溢。”

⑨陶潜诗:“长吟掩柴门。”

⑩《南史》:郑灼梦与皇侃遇于途,侃谓曰:“郑郎开口。”

 

寄书问三川①,不知家在否?比闻同罹祸,杀戮到鸡狗②。山中漏茅屋③,谁复依户牖④。摧颓苍松根⑤,地冷骨未朽⑥。几人全性命⑦,尽室岂相偶⑧。嶔岑猛虎场⑨,郁结回我首⑩。

 

(此寄书至家,恐其遭乱难保也。【朱注】《通鉴》:禄山初反,自京畿、廊坊至于岐陇皆附之。时所在寇夺,故以家之罹祸为忧。破屋谁依,室无人矣。摧颓骨冷,死者久矣。居民稀少,故猛虎纵横。)

 

①魏文帝诗:“寄书浮云往不还。”旧注:“三川在鄜州南,公之家寓焉。”

②《淮南子》:“赋敛无度,杀戮不止。”《汉·献帝纪》:董卓悉烧长安宫庙、官府,,二百里内室屋荡尽,无复鸡犬。

③庾信《小园赋》:“穿漏茅茨。”

④鲍照诗:“开轩当户牖。”

⑤曹植诗:“何意念摧颓。”

⑥江淹《去故乡赋》:“宁归骨干松柏。”

⑦《出师表》:“苟全性命于乱世。”

⑧《左传》:“尽室以行。”

⑨陆厥诗:“嶔岑郁上干。”

⑩《楚辞》:“独郁结其谁语。”

 

自寄一封书①,今已十月后②。反畏消息来,寸心亦何有③。汉运初中兴,生平老耽酒④。沉思欢会处⑤,恐作穷独叟。

 

(末伤家信杳然,又恐存亡莫必也。书断则疑,书来则畏,正恐家室尽亡,将来欢会之处,反成穷独之人耳。此章前二段各十二句,末段八句收。)

 

①《越世家》:陶朱公为一封书,遗故所善庄生。

②赵次公曰:十月,谓自去年寄书已经十月,非指孟冬之十月。公往问家室,在闰八月初吉,此诗尚在闰月之前。

③谢灵运诗:“寸心若不亮。”

④《晋书》:阮咸耽酒浮虚。

⑤曹植诗:“欢会难再遇。”

 

申涵光曰:“麻鞋见天子,衣初露两肘”,一时君臣草草,狼籍在目。“反畏消息来,寸心亦何有”,非身经丧乱,不知此语之真。此等诗,无一语空闲,只平平说去,有声有泪,真三百篇嫡派,人疑杜古铺叙太实,不知其淋漓慷慨耳。

 

 

得家书

 

【鹤注】此是至德二载秋,在凤翔作。

 

去凭游客寄①,来为附家书。今日知消息,他乡且旧居②。熊儿幸无恙③,骥子最怜渠。临老羇孤极,伤时会合疏③。

 

(此喜得家书,犹伤父子相隔也。)

 

①颜延之诗:“易为久游客。”

②《杜臆》:家在他乡之旧居,幸无转徒也。他乡,指鄜州。古乐府:“他乡各异县。”陶潜诗:“相将还旧居。”

③旧注:“骥子、熊儿,二子小字。”胡夏客曰:骥,当是宗文。熊,当是宗武。李陵《答苏武书》:“足下胤子无恙。”《风俗通》:噬虫曰恙,古者人多露宿,为恙所啮,故早相见必相劳问曰:无恙乎?

④《月赋》:“羇孤递进。”

⑤曹植诗:“会合何时谐。”

 

二毛趋帐殿①,一命侍鸾舆②。北阙妖氛满③,西郊白露初④。凉风新过雁⑤,秋雨欲生鱼。农事空山里⑥,眷言终荷锄⑦。

 

(此感时抚事,意在聚首山中也。趋帐殿,时为拾遗矣。此章二段,各八句。)

 

①《左传》:“不禽二毛。”注:“鬓毛斑白二色也。”庾肩吾《曲水诗》:“回川入帐殿。”《唐六典》:尚舍奉御,凡大驾行幸,预设三部帐幕,皆乌毡为表,朱绫为覆,下有紫帷方座,金铜行床,覆以帘,其外置排城以为蔽捍。

②《王制》:小国之卿与下大夫,一命。鸾舆,注见前。

③《汉·高帝纪》:萧何治未央宫,立东阙北阙。注:未央殿虽南向,而上书奏事、谒见之徒,皆诣北阙。魏文帝书:“用给左右以除妖氛。”时安庆绪方炽也。

④《五经通义》:立秋礼西郊。《续汉书》:立秋迎气西郊。

⑤《月令》:“孟秋之月,凉风至,白露降。”又:“仲秋行春令,则秋雨不降。”又:“季秋之月,鸿雁来宾。”

⑥《管子》:“视其耕芸,计其农事。”陶弘景诗:“空山霜满高烟平。”

⑦陆机诗:“眷言怀桑梓。”陶潜诗:“带月荷锄归。”

 

 

送长孙九侍御赴武威判官

 

【鹤注】此是至德二载,公既为拾遗时作。故诗云:“夺我同官良。”凉州武威郡,唐属陇右,乃河西节度所治。

 

骢马新凿蹄①,银鞍被来好②。绣衣黄白郎③,骑向交河道④。问君适万里⑤,取别何草草⑥。

 

(首叙侍御赴武威。)

 

①《汉书》:桓典为御史,常乘骢马,语曰:“行行且止,避骢马御史。”《周礼》:颁马攻特。注:牡马蹄齧,不可乘用,故因夏乘马而攻凿其蹄。

②祖孙登诗:“飞尘暗金勒,落泪洒银鞍。”

③《汉书》:武帝遣直指使者,衣绣衣,杖斧,分部逐捕群盗。【朱注】或曰:黄白,即汉书银黄。颜师古注:银,银印也。黄,金印也。北齐乐曲:“怀黄绾白,鵷鹭成行。”

④交河,注见二卷。

⑤应玚诗:“远适万里道,归来未有由。”

⑥《诗》:“劳人草草。”

 

天子忧凉州,严程到须早①。去秋群胡反,不得无电扫②。此行收遗旷③,风俗方再造④。

 

(此申奉命急赴之故。)

 

①宋之问诗:“严程无休隙。”

②《后汉·皇甫嵩传》:“旬月之间,神兵电扫。”

③收是平定安集之意。颜延之诗:“留滞感遗民。”

④宋武帝诏:“弘济朕躬,再造王室。”

 

族父领元戎①,名声国中老②。夺我同官良③,飘飖按城堡④。使我不能餐⑤,令我恶怀抱⑥。

 

(此述同僚缱绻之情。夺我同官,盖杜鸿渐题为判官也。)

 

①父之从祖昆弟为族父。《唐书》:至德二载五月,以武部侍郎杜鸿渐为河西节度使。《诗》:“元戎十乘,以先启行。”谢朓《恩教》:“任总侯怕,受钺元戎。”洙曰:元戎,元帅也。

②《荀子》:“彼贵我名声。”《记》:“有虞氏养国老于上库。”

③《左传》:“同官为僚。”

④《通鉴注》:武威郡治姑臧,旧城匈奴所筑,张氏据河西,又增筑四城厢,并旧城为五,又二城未知谁所筑。

⑤蔡琰《悲愤诗》:“饥当食兮不能餐。”

⑥孙楚诗:“惆怅盈怀抱。”

 

若人才思阔,溟涨浸绝岛①。樽前失诗流②,塞上得国宝③。皇天悲送远,云雨白浩浩④。

 

(此叙怜才借别之意。)

 

①沈约诗:“溟涨无端倪。”

②杨修书:“古诗之流。”

③《左传》:“亲仁善邻,国之宝也。”《北史·文苑传》:“江汉英灵,燕赵奇俊,并该天网之中,俱为大国之宝。”

④鲍照诗:“暂交金石心,须臾云雨隔。”

 

东郊尚烽火①,朝野色枯槁②。西极柱亦倾③,如何正穹昊④。

 

(末伤边境未宁,望其力为匡救。此章前四段各六句,后段四句收。)

 

①《书》:“保釐东郊,烽火,见四卷。”

②《楚辞》:“形枯槁而独留。”

③《列子》“常怒流于西极。”又:“折天柱。”

④傅昭诗:“皇猷属穹昊。”

 

朱鹤龄曰:去秋群胡反,赵次公、黄希诸注,皆指吐蕃,非也。《唐书》:至德元载,吐蕃陷威戎等诸军,入屯石堡,此在右河鄯等州,而河西凉州未尝陷。《通鉴》:至德二载,河西兵马使盖庭伦,与武威九姓商胡安门物等,杀节度使周泌,聚众六万,武威大城之中,小城有七,赋据其五,二城坚守。度支判官崔称与中使刘日新,以二城兵攻之,旬有七日,平之。此云群胡反,正指其事。曰去秋者,讨平在正月,而发难则在去秋,是时武威虽复,而余乱尚有未戢者,故欲早到凉州,安黎甿而按城堡也。

 

 

送从弟亚赴河西判官

 

【鹤注】此至德二载夏,在凤翔作。是时京师未复,故云“宗庙尚成灰”。《旧唐书》:杜亚,字次公,自云京兆人。少涉学,善言物理及历代成败事。肃宗在灵武,上书论时政,擢校书郎。其年杜鸿渐节度河西,辟为从事,累授评事御史,终东都留守。贞观元年,分陇坻以西为陇右道,景云二年,自黄河以西,分为河西道。

 

南风作秋声①,杀气薄炎炽②。盛夏鹰隼击③,时危异人至④。

 

(起处感时托兴,时危异人至,乃一篇之主。惟南风先作秋声,故鹰隼当夏而击,此杀气之见于造物者。)

 

①南风,夏风也。《薰风歌》:“南风之薰兮。”庾信诗:“南风多死声。”周弘让《立秋》诗:“木叶动秋声。”

②《月令》:“仲秋之月,杀气浸盛。”薄,迫也。《易》:“雷风相薄。”《射雉赋》:“时暑忽隆炽。”

③王充《论衡》:“盛夏之时,太阳用事。”《记》:“立秋之日,鹰乃击。”汉孙宝为京兆尹,敕曰:“今鹰隼始击,当从天气。”

④鲍照诗:“时危见臣节,世乱识忠良。”《辩亡论》:“异人辐辏。”

 

令弟草中来①,苍然请论事②。诏书引上殿③,奋舌动天意。兵法五十家④,尔腹为筐笥⑤。应对如转丸⑥,疏通略文字⑦。经纶皆新语⑧,足以正神器⑨。

 

(此言亚之才辩,足动天听,所谓异人也。《杜臆》:略文字而皆新意。知其谈兵非徒读父书者比。胡夏客曰:考亚本传,知此段所言,皆其实录。)

 

①汉应亨诗:“济济四令弟。”

②谢朓诗:“平楚正苍然。”《吴越春秋》:诸大夫论事。

③《萧何传》:“带剑履上殿。”

④《霍去病传》:天子常欲教之孙吴兵法。《汉书·艺文志》:兵权谋十三家,兵形势十一家,阴阳十六家,兵技巧十三家,凡兵书五十三家,七百九十篇。

⑤《后汉·边韶传》:“边为姓,韶为字,腹便便,五经笥。”魏文帝诗:“缄藏筐笥里。”

⑥《庄子》:“蜣螂之智,在于转丸。”《梅福传》:高祖从谏如转圜。

⑦《记》:“疏通知远,书教也。”《世说》:山简疏通高素。

⑧《易》:“君子以经纶。”《陆贾传》:粗述存亡之征,凡著十二篇,奏之,帝称善,号曰《新语》。

⑨《老子》:“天下神器,不可为也。”《汉书注》:神器,政令也。

 

宗庙尚为灰①,君臣俱下泪。崆峒地无轴②,青海天轩轾③。西极最疮痍④,连山暗烽燧⑤。

 

(此言世乱倥偬,须人以济,所谓时危也。)

 

①《唐书》:禄山陷京师,九庙皆为所焚。曹冏《六代论》:“宗庙焚为灰烬。”

②鹤曰:崆峒、青海,皆河西节度统之。《唐书》:瀚海军西七百里,有青海军,本青海镇,天宝中为军,隶北庭都护府。

③《诗》:“如轾如轩。”注:“车后顿曰轾,前顿曰轩。”《后汉·马援传》:“居前不能令人轾,居后不能令人轩。”

④《上林赋》:“左苍梧,右西极。”《季布传》:“疮痍未瘳。”

⑤梁武帝诗:“连山去无限。”《汉书音义》:“昼则燔燧,夜则举烽。”

 

帝曰大布衣①,藉卿佐元帅②。坐看清流沙③,所以子奉使④。归当再前席⑤,适远非历试⑥,须存武威郡,为画长久利⑦。

 

(此言命亚西行,以救武威,盖时危而用异人也。神京未复,边陲多故,此正英雄见才之时。帝曰数句,述天语丁宁,如古诏诰体。【朱注】武威郡,地势西北斜出,隔断羌戎,乃控扼要地。河西有事,则陇右朔方皆扰,是时有九姓商胡之叛,故曰:“须存武威郡,为画长久利。”)

 

①《左传》:“卫文公衣大布之衣。”

②《晋书·王衷传》:责在元帅。布衣,谓杜亚。元帅,谓杜鸿渐。

③《书》:“被于流沙。”

④《苏武传》:“丁年奉使。”

⑤《贾谊传》:“文帝思谊,征之,至入见,上方受釐宣室。上因感鬼神而问,谊具道所以然之故。至夜半,文帝前席。”

⑥《书序》:“历试诸艰。”

⑦孔融书:“文武并用,成久长之计。”

 

孤峰石戴驿①,快马金缠辔②。黄羊饫不羶③,芦酒多还醉。踊跃常人情④,惨澹苦士志⑤。安边敌何有⑥,反正计始遂⑦。

 

(此送别而勉其立功。上四言西土景物,下四言济时筹略。《杜臆》:踊跃惨澹数语,深致规讽之意。【綖注】安边,应上佐元帅。反正,应上正神器。)

 

①王僧达书:“介于孤峰绝顶者,积数十载。”《尔雅》:“石戴土,谓之崔嵬。土戴石,谓之砠。”石戴驿,谓驿路在石岩之上。

②古乐府:“健儿须快马。”

③【钱笺】庄绰《鸡肋编》:关右塞上有黄羊,无角,色同麝鹿,人取其皮为衾褥。土人造噆酒,以芦管吸于瓶中,杜诗黄羊、芦酒,盖谓此也。蔡曰:大观三年,郭随出使,虏举黄丰、芦酒,问外使时立爱。立爱云:黄羊野物,可猎取,食之不羶。芦酒,縻谷酝成,可醱醅,取不酵也,但力微,饮多则醉。子美之言信验。杨慎曰:芦酒以芦为筒,吸而饮之,今之咂酒也,又名钓藤酒,此见《溪蛮丛笑》。【朱注】蔡肇本芦作虏,引高适“虏酒千钟不醉人”,当而存之。羶,羊臭也。

④《诗》:“踊跃用兵。”

⑤《世说》:道壹道人曰:“先集其惨澹。”

⑥《赵充国传》:全师保胜,安边之策。

⑦《汉·高祖纪》:帝起微细,拨乱世反之正。

 

吾闻驾鼓车①,不合用骐骥②。龙吟回其头,夹辅待所致③。

 

(末以归朝大用望之。《博议》:骐骥驾鼓车,比亚不当为判官。龙马长吟,回首京阙,思成夹辅之功,喻亚虽在河西,乃心不忘朝廷也。旧解都愦愦。【綖注】末二句,应上归再前席意。《杜臆》:夜结皆用比兴,英矫不凡。起结各四句,中段十句又六句,后二段各八句。)

 

①【卢注】亚于大历年间为谏议大夫,使魏州宣慰,继又为江西观察使,足见其能。《后汉书》:建武十二年,异国有献名马者,日行千里,诏以马驾鼓车。《南史》:王融谓宋弁曰:“若千里马斯至,圣上当驾鼓车。”

②《楚辞》:“乘骐骥以驰骋兮。

③《左传》:“夹辅周室。”

 

卢世..曰:送三判官诗,绝有关系,别出机杼。于威弧振敝,制极收京,布嘉惠,藉长计,清流沙,存武威,反复谆托,即愤激林丘,论兵远壑,穆然有无穷之思,与寻常赠送迥别。故特表而出之。要三判官,定自可人。于樊曰:“冰雪净聪明,雷霆走精锐。”于亚曰:“奋舌动天意,疏通略文字。”于韦曰:“老气横九州,张目视寇雠。”夫所冀安边反正,舍若人谁属乎?

 

申涵光曰:“疏通略文字”,便是英雄本色,若两脚书厨,济得甚事?

 

 

送灵州李判官

 

黄鹤及朱、顾诸家,俱编在乾元二年。玩诗中羯胡血战等语,及近贺中兴一句,当是安史正猖獗,灵武初即位时,盖至德二载,在凤翔时所作。当从《杜臆》。《唐书·地理志》:灵州,灵武郡。夏州,朔方郡。

 

羯胡腥四海,回首一茫茫①。血战乾坤赤,氛迷日月黄。将军专策略②,幕府盛才良。近贺中兴主,神兵动朔方。

 

(上四记当时之乱,下望其乘时建功也。血战氛迷,正言四海腥膻。策略称其主将,才良美李判官。兵动朔方,盖将大举兴复也。按《唐书》:禄山反,以郭子仪为灵武太守,充朔方军节度使。陈涛斜之败,帝惟倚朔方军为根本。此章言“专策略”,又言“动朔方”,当指郭子仪。黄鹤谓王思礼,恐误。)

 

①古诗:“四顾何茫茫。”

②《后汉·袁绍传》:“参咨策略。”曹植《征蜀论》:“以谟谋为剑戟,以策略为旌旂。”

③张协《七命》:“希代之神兵。”北齐裴让之诗:“皇威奋武略,上将总神兵。”




推荐阅读:

咏花诗词千首⑴

咏花诗词千首⑵

咏花诗词千首⑶

[北宋]范仲淹诗集

[北宋]柳永词33首鉴赏

[明]刘仔肩《雅颂正音》

[南宋]王灼《碧鸡漫志》

[清]李符《耒边词》

[元]蒲道源词34首

[元]明本词9首

[东汉]曹操《曹孟德诗集》

[东汉]班固《班孟坚诗集》

[东汉]蔡琰《[东汉]蔡文姬诗集》

[东汉]孔融《孔北海诗集》

[元]倪瓒词17首

[元]欧阳玄词12首

[清]周诒蘩《静一斋诗馀》

[南宋]程垓《书舟词》

[唐]徐寅辞赋集

[金]马钰-词880首⑴

[金]马钰-词880首⑵

[清]吴藻《花帘词》

[清]薛时雨《藤香馆词》

[南宋]侯寘《孏窟词》

[清]沈善宝《鸿雪楼词》

[清]曹慎仪《玉雨词》

[清]杨继端《古雪诗馀》

[清]钟蕴《梅花园诗馀》

[清]葛宜《玉窗诗馀》

[清]唐蕴贞《秋瘦阁词》

[清]席佩兰《长春阁诗余》

[清]许德萍《和漱玉词》

[清]赵芬《滤月轩诗余》

[清]萧恒贞《月楼琴语》

[清]吴藻《香南雪北词》

[清]吴尚熹《写韵楼词》

[清]吕采芝《秋茄词》

[清]孙云鹤《听雨楼词》

[金]韩玉《东浦词》

[元]马熙词18首

[元]陆文圭词28首

[唐]皇甫冉《二皇甫集》

[唐]韦庄诗全集

[清]彭孫遹《延露词》

[清]沈谦《东江词》

[元]马需庵词12首

[元]牧常晁词22首

[清]沈岸登《黑蝶斋词》

[清]张令仪《蠹窗诗馀》

[清]钱谦益《投笔集》

[清]冯舒《诗纪匡谬》

[金]刘仲尹词11首

[元]卢挚词22首

[北宋]杨亿《西昆酬唱集》

[南宋]柴望《柴氏四隐集》

长篇二十韵宋诗集87首

[元]刘因词35首

[金]刘志渊词56首

[清]宋徵舆《海闾倡和香词》


浮湘沿迅湍 逗浦凝远盼 渐见江势阔 行嗟水流漫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