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蔡琰《蔡文姬诗集》

东汉末年女文学家 星期一诗社 2024-01-10

蔡琰(177~?)字文姬,陈留圉(今河南杞县)人。建安时期的女诗人。蔡邕之女。博学有才,通音律。初嫁卫氏,夫亡无子,归宁于家。兵乱中被掳,被胡兵辗转掳入南匈奴。身陷南匈奴十二年,生二子。后曹操遣使将她赎还,重嫁同郡董祀。今传《悲愤诗》二篇,另有《胡笳十八拍》一篇。




古风

悲愤诗二章

〖《后汉书》曰:琰归董祀后。感伤乱离。追怀悲愤。作诗二章。〗


汉季失权柄,董卓乱天常。志欲图篡弑,先害诸贤良。

逼迫迁旧邦,拥主以自强。海内兴义师,欲共讨不祥。

卓众来东下,金甲耀日光。平土人脆弱,来兵皆胡羌。

猎野围城邑,所向悉破亡。斩𢧵无孑遗,尸骸相掌拒。

马边县男头,马后载妇女。长驱西入关,回路险且阻。

还顾邈冥冥,肝脾为烂腐。所略有万计,不得令屯聚。

或有骨肉俱,欲言不敢语。失意几微间,辄言毙降虏。

要当以亭刃,我曹不活汝。岂复惜性命,不堪其詈骂。

或便加棰杖,毒痛参幷下。旦则号泣行,夜则悲吟坐。

欲死不能得,欲生无一可。彼苍者何辜,乃遭此厄祸。

边荒与华异,人俗少义理。处所多霜雪,胡风春夏起。

翩翩吹我衣,肃肃入我耳。感时念父母,哀叹无穷已。

有客从外来,闻之常欢喜。迎问其消息,辄复非乡里。

邂逅侥时愿,骨肉来迎己。己得自解免,当复弃儿子。

天属缀人心,念别无会期。存亡永乖隔,不忍与之辞。

儿前抱我颈,问母欲何之。人言母当去,岂复有还时。

阿母常仁恻,念何更不慈。我尚未成人,柰何不顾思。

见此崩五内,恍惚生狂痴。号泣手抚摩,当发复回疑。

兼有同时辈,相送告离别。慕我独得归,哀叫声摧裂。

马为立踟蹰,车为不转辙。观者皆歔欷,行路亦鸣咽。

去去割情恋,遄征日遐迈。悠悠三千里,何时复交会。

念我出腹子,胸臆为摧败。既至家人尽,又复无中外。

城郭为山林,庭宇生荆艾。白骨不知谁,从横莫覆盖。

出门无人声,豺狼号且吠。茕茕对孤景,怛咤糜肝肺。

登高远眺望,魂神忽飞逝。奄若寿命尽,旁人相宽大。

为复强视息,虽生何聊赖。托命于新人,竭心自勖厉。

流离成鄙贱,常恐复捐废。人生几何时,怀忧终年岁①。


按:①○《后汉书》蔡琰传。广《文选》九。《诗纪》四。又《文选》三十石门新营所住诗注引肺一韵。《御览》八百引两句。韵补四引外、艾二韵。



其二


嗟薄祜兮遭世患,宗族殄兮门户单。身执略兮入西关,历险阻兮之羌蛮。

山谷眇兮路漫漫,眷东愿兮但悲欢。冥当寝兮不能安,饥当食兮不能餐。

常流涕兮眦不干,薄志节兮念死难。虽苟活兮无形颜,惟彼方兮远阳精。

阴气凝兮雪夏零,沙漠壅兮尘冥冥。有草木兮春不荣,人似兽兮食臭腥。

言兜离兮状窈停,岁聿暮兮时迈征。夜悠长兮禁门扃,不能寝兮起屏营。

登明殿兮临广庭,玄云合兮翳月星。北风厉兮肃冷冷,胡笳动兮边马鸣。

孤雁归兮声嘤嘤,乐人兴兮弹琴筝。音相和兮悲且清,心吐思兮胸愤盈。

欲舒气兮恐彼惊,含哀咽兮涕沾颈。家既迎兮当归宁,临长路兮捐所生。

儿呼母兮啼失声,我掩耳兮不忍听。追持我兮走茕茕,顿复起兮毁颜形。

还顾之兮破人情,心恒绝兮死复生①。


按:①○《后汉书》蔡琰传。《诗纪》四。又《书钞》百十一、《类聚》四十四引鸣、嘤二韵。俱云出蔡琰别传。《文选》二十六赴洛诗注引一句。《御览》四百八十八引宁、声、听三韵。谓出蔡琰别传。

注释:
天常:天之常道。「乱天常」,犹言悖天理。
篡弑:言杀君夺位。董卓于公元189年以幷州牧应袁绍召入都,废汉少帝(刘辩)为弘农王,次年杀弘农王。
诸贤良:指被董卓杀害的丁原、周珌、任琼等。
旧邦:指长安。公元190年董卓焚烧洛阳,强迫君臣百姓西迁长安。
兴义师:指起兵讨董卓。初平元年(190年)关东州郡皆起兵讨董,以袁绍为盟主。
祥:善。「不祥」,指董卓。
卓众:指董卓部下李榷、郭汜等所带的军队。初平三年(192年)李、郭等出兵关东,大掠陈留、颍川诸县。蔡琰于此时被掳。
胡羌:指董卓军中的羌胡。董卓所部本多羌、氐族人(见《后汉书·董卓传》)。
李榷军中杂有羌胡(见《后汉纪·献帝纪》记载)。
截:斩断。
孑:独。这句是说杀得不剩一个。
相撑拒:互相支拄。这句是说尸体众多堆积杂乱。
西入关:指入函谷关。卓众本从关内东下,大掠后还入关。
迥:遥远。
邈冥冥:渺远迷茫貌。
弊:即「毙」,詈骂之词。「弊降虏」,犹言「死囚」。
亭:古通「停」。「停刃」犹言加刃。
我曹:犹我辈,兵士自称。以上四句是说兵土对于被虏者不满意就说:「杀了你这死囚,让你吃刀子,我们不养活你了。」
毒:恨。
参:兼。这句是说毒恨和痛苦交幷。
彼苍者:指天。这句是呼天而问,问这些被难者犯了什么罪。
边荒:边远之地,指南匈奴,其地在河东平阳(今山西省临汾附近)。蔡琰如何入南匈奴人之手,本诗略而不叙,史传也不曾明载。《后汉书》本传只言其时在兴平二年(195年)。是年十一月李榷、郭汜等军为南匈奴左贤王所破,疑蔡琰就在这次战争中由李、郭军转入南匈奴军。
少义理:言其地风俗野蛮。这句隐括自己被蹂躏被侮辱的种种遭遇。
邂逅:不期而遇。
徼:侥幸。这句是说平时所觊望的事情意外地实现了。
骨肉:喻至亲。作者苦念故乡,见使者来迎,如见亲人,所以称之为骨肉。
或谓曹操遣使赎蔡琰或许假托其亲属的名义,所以诗中说「骨肉来迎」。
天属:天然的亲属,如父母、于女、兄弟、姐妹。
缀:联系。
五内:五脏。
恍惚:精神迷糊。
生狂痴:发狂。
遄征:疾行。
日遐迈:一天一天地走远了。
中外:犹中表,「中」指舅父的子女,为内兄弟,「外」指姑母的子女,为外兄弟。以上二句是说到家后才知道家属已死尽,又无中表近亲。
茕茕:孤独貌。
景:同「影」。
怛咤:惊痛而发声。
相宽大:劝她宽心。
息:呼息。这句是说又勉强活下去。
何聊赖:言无聊赖,就是无依靠,无乐趣。
新人:指作者重嫁的丈夫董祀。
勖:勉励。
捐废:弃置不顾。以上二句是说自己经过一番流离,成为被人轻视的女人,
常常怕被新人抛弃。

简析:
《后汉书·董祀妻传》说蔡琰「感伤乱离,追怀悲愤,作诗二章」。第二章是骚体,凡三十八句。第一章是五言诗,凡一百零八句,就是本篇。这诗开头四十句叙遭祸被虏的原由和被虏入关途中的苦楚。次四十句叙在南匈奴的生活和听到被赎消息悲喜交集以及和「胡子」分别时的惨痛。最后二十八句叙归途和到家后所见所感。
初识蔡文姬,缘于焦尾琴的故事;对她坎坷悲哀的一生产生共鸣,则缘于《悲愤诗》。
蔡琰,字文姬,陈留圉(河南杞县)人。生长在汉代,是蔡邕之女,曾在汉末董卓之乱时被俘虏到南匈奴,十二年后被曹操赎回。郭沫若有部历史剧讲文姬归汉,里面有文姬唱《胡笳十八拍》,据一般考证认为,文姬仅留有一首五言《悲愤诗》传世。
她的作品,《后汉书》载其《悲愤诗》二章,一为五言体,一为楚辞体。《悲愤诗》共百另八句,诗人用真切的笔法历述汉末战乱之苦,战争的罪恶,社会的混乱,百姓的颠沛流离,以及封建礼教的罪恶:
[汉季失权时,董卓乱天常,志欲图篡弑,先害诸贤良。
逼迫迁旧邦,拥主以自强。海内兴义师,欲共计不详。卓众来东下,金甲耀日光。平土人脆弱,来兵皆胡羌。猎野围城邑,所向悉破亡。斩截无孑遗,尸骸相撑拒。马边悬男头,马后载妇女。长驱西入关,迥路险且阻。不顾邈冥冥,肝胆为烂腐。所略有万计,不得令囤聚。或有骨肉俱,欲言不敢语。失意几微间,辄言「毙降虏!要当以亭刃,我曹不活汝!」岂敢惜性命,不
堪其詈骂。或便加棰杖,毒痛参幷下。旦则号泣行,夜则悲吟坐,欲死不能得,欲生无一可。彼苍者何辜?乃遭此厄祸。]
这种现实主义,史诗般地描述,既具汉魏古风而又过之。汉末诗歌中写的「铠甲生虮虱,万姓以死亡。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鶏鸣」(曹操《蒿里行》),「出门无所见,白骨蔽平原」(王粲《七哀诗》),一样读来让人扼腕。紧接着诗人叙说没入匈奴后的思乡之情,以及全诗的主题部分,骨肉分离和自己是不是该归汉的犹疑:
[边荒与华异,人俗少义理。处所多霜雪,胡风春夏起,翩翩吹我衣,肃肃入我耳。感时念父母,哀叹无终已。有客从外来,闻之常欢喜。迎问其消息,辄复非乡里。邂逅缴时愿,骨肉来迎己。己得自解免,当复弃儿子。天属缀人心,念别无会期。存亡永乖隔,不忍与之辞。儿前抱我颈,问母欲何之?
人言「母当去,岂复有还时?」「阿母常仁恻,今何更不慈?我尚未成人,奈何不顾思!」见此崩五内,恍惚生狂痴。号泣手抚摩,当发复回疑。兼有同时辈,相送告离别。慕我独得归,哀叫声摧裂。马为立踟蹰,车为不转辙。
观着皆嘘欷,行路亦呜咽。]
思乡之情溢于言表,拳拳的赤子心,但诗人还沉醉在重返故里的喜悦时,笔锋一转,「己得自解免,当复弃儿子」,又陷入骨肉分离的悲痛境地,十二年的屈辱之路铺成的怨情,结下的苦果:她想到自己生还之日,也是与两个亲生儿子诀别之时。
诗人将发自内心的恋子之情喷薄纸上,读来让人唏嘘,感人肺腑。最后一段,诗人倾诉了归汉后的感受和遭遇:[去去割情恋,遄征日遐迈。悠悠三千里,
何时复交会?念我出腹子,胸臆为摧败。既至家人尽,又复无中外。城郭为山林,庭宇生荆艾。白骨不知谁,从横莫覆盖。出门无人声,豺狼号且吠。
茕茕对孤景,怛咤糜肝肺。登高远眺望,魂神忽飞逝。奄若寿命尽,旁人相宽大。为复强视息,虽生何聊赖!托命于新人,竭心自勖励。流离成鄙贱,常恐复捐废。人生几何时,怀忧终年岁!]
归汉后,诗人幷没有感受应有的快乐,曹操幷没有给文姬新的安置,而是将其重嫁于屯田都尉董祀。史载,《后汉书》蔡文姬「博学有才辩,又妙于音律」,「兴平中,天下丧乱,文姬为胡骑所获,没于南匈奴左贤王,在胡中12年,生2子。曹操素与邕善,痛其无嗣,乃遣使者以金壁赎之,而重嫁祀」。
不久,董祀犯法,曹操要将其处死,文姬面临再寡,顾不得许多,蓬首徒行,向操求情。史载,「祀为屯田都尉,犯法当死,文姬诣曹操请之。时公卿名士及远方使驿坐着满堂,操谓宾客曰:‘蔡伯喈女在外,今为诸君见之。’
及文姬进,蓬首徒行,叩头请罪,言辞清辩,旨甚酸哀,众皆为之动容。」曹操也被文姬的言辞感动,赦免了董祀。
作为弱女子,生在乱世,她精神上受到了双重的打击,一是作为汉人,被胡人所掳;二是作为女人,被迫嫁给胡人为妻。在封建礼教的歧视下,归汉后,文姬不仅没有得到人们同情和理解,而且还因在流离中失节于胡人而受人鄙视轻贱的担忧。
《悲愤诗》熔个人的痛苦遭遇,人民的苦难,异域的生活感受,母子分离的切肤之痛于一炉,言语质朴,全篇贯穿着「悲愤」之情绪,没有过亲身经历的人,是无法写出如此感人肺腑的的诗的。



胡笳十八拍(文姬归汉)


〖盛唐以后。率谓胡笳十八拍为蔡琰作。实则无论曲辞均是后人假托。证据有五。一。隋唐类书引蔡琰别传云。琰为胡骑所获。在右贤王部伍中。春日登胡殿。感笳之音。作诗言志曰:胡笳动兮边马鸣。孤雁归兮声嘤嘤。可见感笳作诗。即所赋悲愤诗。其时尚无胡笳十八拍。二。《宋书》乐志䈔下云。胡笳。汉旧筝笛录有其曲。不记所出本末。知刘宋以前。胡笳曲尚谱之认琴。今言笳一会兮琴一拍。亦不合。三。十八拍言戎羯逼我兮为室家。据韵会。晋匈奴别部入居羯室之后。因号为羯。匈奴别部称羯既始于晋。蔡琰汉人。自无由言戎羯。四。汉魏骚体诗、七言诗皆句句用韵。今十八拍间句押韵。体裁与汉不侔。五。十八拍押韵。已严守唐人官韵规范。今姑从《诗纪》。附此备查。〗


我生之初尚无为,我生之后汉祚衰。天不仁兮降乱离,地不仁兮使我逢此时。

干戈日寻兮道路危,民卒流亡兮共哀悲。烟尘蔽野兮胡虏盛,志意乖兮节义

污。

对殊俗兮非我宜,遭恶辱兮当告谁?笳一会兮琴一拍,心愤怨兮无人知。


戎羯逼我兮为室家,将我行兮向天涯。云山万重兮归路遐,

疾风千里兮扬尘沙。人多暴猛兮如虺蛇,控弦被甲兮为骄奢。

两拍张弦兮弦欲绝,志摧心折兮自悲嗟。


越汉国兮入胡城,亡家失身兮不如无生。毡裘为裳兮骨肉震惊,

羯膻为味兮枉遏我情。鼙鼓喧兮从夜达明。胡风浩浩兮暗塞营。

伤今感昔兮三拍成,衔悲畜恨兮何时平。


无日无夜兮不思我乡土,凛气含生兮莫过我最苦。天灾国乱分人无主,

唯我薄命兮没戎虏。殊俗心异兮身难处,嗜欲不同兮谁可与语。

寻思涉历兮多艰阻,四拍成兮益凄楚。


雁南征兮欲寄边声,雁北归兮为得汉音。雁飞高兮邈难寻,空断肠兮思愔愔。

攒眉向月兮抚雅琴,五拍冷冷兮意弥深。


冰霜凛凛兮身苦寒,饥对肉酪兮不能餐。夜间陇水兮声鸣咽,

朝见长城兮路杏漫。追思往日兮行李难,六拍悲来兮欲罢弹。


日暮风悲兮边声四起,不知愁心兮说向谁是!原野萧条兮烽戍万里,

俗贱老弱兮少壮为美。逐有水草兮安家茸迭,牛羊满野兮聚如蜂蚁。

草尽水竭兮羊马皆徙,七拍流恨兮恶居于此。


为天有眼兮何不见我独漂流?为神有灵兮何事处我天南海北头?

我不负天兮天何使我殊配俦?我不负神兮神何殛我越荒洲。

制兹八拍兮御拟排懮。何知曲成兮心转愁。


天无涯兮地无边,我心愁兮亦复然。人生倏忽兮如白驹之过隙,

然不得欢乐兮当我之盛年。怨兮欲问天,天苍苍兮上无缘,

举头仰望兮空云烟,九拍怀情兮谁与传。


城头烽火不曾灭,疆场征战何时歇?杀气朝朝冲塞门,

胡风夜夜吹边月。故乡隔兮音尘绝,哭无声兮气将咽,

一生辛苦兮缘别离,十拍悲深兮泪血成。


十一

我非贪生而恶死,不能捐身兮心有以。生仍冀得兮归桑梓,

死当埋骨兮长已矣。日居月诸兮在戎迭,胡人宠我有二子。

鞠之育之兮不羞耻。愍之念之兮生长边鄙,十有一拍兮因兹起,

哀缠绵兮彻心髓。


十二

东风应律兮暖气多,知是汉家天子兮布阳和。羌虏蹈舞兮共讴歌,

两国交欢兮罢兵戎。忽遇汉使兮称近诏,

遗千金兮赎妾身。喜得生还兮逢圣君,嗟别稚子兮会无因。

十有二拍兮哀乐均,去住两情兮难具陈。


十三

不谓残生兮却得旋归,抚抱胡儿兮泣下沾衣。汉使迎我兮四牡騑騑,

唬失声兮谁得知?与我生死兮逢此时,

愁为子兮日无光辉,焉得羽翼兮将汝归。一步一还兮足难移,

魂消影绝兮恩爱遗。十有三拍兮弦急调悲,肝肠搅刺兮人莫我知。


十四

身归国兮儿莫之随,心悬悬兮长如饥。四时万物兮有盛衰,

唯我愁苦兮不暂移。山高地阔兮见汝无期,更深夜阑兮梦汝来斯。

梦中执手兮一喜一悲,觉后痛吾心兮无休歇时。

十有四拍兮涕泪交垂,河水东流兮心是思。


十五

十五拍兮节调促,气填胸兮谁识曲?处穷庐兮偶殊俗。

愿得归来兮天从欲,再还汉国兮欢心足。心有怀兮愁转深,

日明无私兮曾不照临。子母分离兮意难任。

同天隔月兮如商参,生死不相知兮何处寻。


十六

十六拍兮思茫茫,我与儿兮各一方。日东月西兮徒相望,

不得相随兮空断肠。对萱草兮忧不忘,弹鸣琴兮情何伤。

今别子兮归故乡,旧怨平兮新怨长。泣血仰头兮诉苍苍,

胡为生我兮独罹此殃。


十七

十七拍兮心鼻酸,关山阻修兮行路难。去时怀土兮心无绪,

来时别儿兮思漫漫。塞上黄蒿兮枝枯叶干,沙场白骨兮刀痕箭瘢。

风霜凛凛兮春夏寒,人马饥虺兮筋力单。

岂知重得兮入长安,叹息欲绝兮泪栏杆。


十八

胡笳本自出胡中,缘琴翻出音律同。十八拍兮曲虽终,响有余兮思无穷。

是知丝竹微妙兮均造化之功,哀乐各随人心兮有变则通。

胡与汉兮异域殊风,天与地隔兮子西母东。

苦我怨气兮浩于长空,六合虽广兮受之应不容。




诗(汉•蔡琰)

长笛声奏苦①。

按:①○草堂诗笺十五秋笛诗注。




推荐阅读:

杜本《谷音》

诗家鼎脔

郭则澐:十朝诗乘⑴

郭则澐:十朝诗乘⑵

郭则澐:十朝诗乘⑶

郭则澐:十朝诗乘⑷

郭则澐:十朝诗乘⑸

郭则澐:十朝诗乘⑹

郭则澐:十朝诗乘⑺

郭则澐:十朝诗乘⑻

郭则澐:十朝诗乘⑼

郭则澐:十朝诗乘⑽

郭则澐:十朝诗乘⑾

郭则澐:十朝诗乘⑿

郭则澐:十朝诗乘⒀

郭则澐:十朝诗乘⒁

王闿运《湘绮楼词钞》

陈与义《无住词》

李佳《左庵词话》

刘悟元《无根树词注解》

台湾杂咏合刻

孙麟趾《词径》

韦居安《梅磵诗话》

丰坊《申培诗说》

杨慎《古今风谣》

孙鼎臣《苍筤词钞》

陈起:江湖后集⑴

陈起:江湖后集⑵

陈起:江湖后集⑶

李清照《漱玉词》

丁仪:诗学渊源⑴

丁仪:诗学渊源⑵

丁仪:诗学渊源⑶

林表民:赤城集⑴

林表民:赤城集⑵

柳永词全集

台湾诗钞⑴

台湾诗钞⑵

台湾诗钞⑶

台湾诗钞⑷

台湾诗钞⑸

胡怀琛《海天诗话》

冯金伯:词苑萃编⑴

冯金伯:词苑萃编⑵

冯金伯:词苑萃编⑶

冯金伯:词苑萃编⑷

冯金伯:词苑萃编⑸

李白诗120首

吴梅颠《徽城竹枝词》

曾慥:乐府雅词⑴

曾慥:乐府雅词⑵

谢元淮《填词浅说》

孙绍远:声画集⑴

孙绍远:声画集⑵

毛幵《樵隐词》

刘熙载《词概》

魏庆之《魏庆之词话》

朱熹《南岳倡酬集》

洪亮吉《拟两晋南北史乐府》

刘元髙《三刘家集》

谢翱《楚辞芳草谱》

李清照《词论》

朱祖谋《彊村老人评词》

周寿昌《思益堂词钞》

御定千叟宴诗

周弼《三体唐诗》

周济《介存斋论词杂著》

万树:词律⑴

万树:词律⑵

万树:词律⑶

万树:词律⑷

万树:词律⑸


浓抹淡妆 丰韵天然 其谁与侔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