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 宇宙音流瑜伽 ① 《生命的桂冠——瑜伽研究》第五章 专注音流瑜伽
圣.给乐葩.辛格(Sant Kirpal Singh,又译:基帕尔.辛)
编者按:从第五章开始,属于《生命的桂冠——瑜伽研究》一书的第二卷——“专注音流瑜伽的探讨”。
5.1 宇宙音流瑜伽 ① 《生命的桂冠——瑜伽研究》第五章 专注音流瑜伽
在这本书的前面章节中,我们已经看到印度圣贤自太初以来即告诉我们,每天生活中所察知的自我背后,有一个永恒的“自性”、“本我”。这个“自我”逃避痛苦、寻求逸乐,受制于时空,时时刻刻在改变。而自性则形成基本的真理、最后的物质、本质中的本质,存在于自身的光中。同样地,我们也看到印度神秘主义者对宇宙的分析。
从表面看,我们的世界似乎是由彼此矛盾的物质奇异的组合而成。面对这个矛盾,人类被迫找寻使此一相对力量维持平衡和代表永恒的造物者。但当深入再深入探索之后,会发现这个矛盾只是表象,并非真的。它绝非与自然相反,只是相同力量的不同呈现。甚至用“呈现”这个字眼也不恰当,它只是无知的头脑所产生的幻象。一个人一旦开始认知这个海洋虽然似乎在改变,其实是不变改的,了悟之光就会把这个幻象驱散。
这两个洞察是印度思想的根本,再仔细一点检视,可以看到他们并非分开的,而是一体的。这个对内在自我、自性的绝对认知,意味着对梵天、超我存在的认知。而对梵天、超我的认知意味着对自性的认知。如果在这个不断变改、受时间支配的自我背后有一个永恒、不改变、无始无终的太一;如果在通常我们所认知的不断更改的造化背后有一个完全不变的真理,那么两者必定是相关的,事实上,也必定是相同的。因为怎么能有两个绝对呢?自性怎么能与梵天不同?一切只是梵天的投射而已。
一旦了解有关自性和超我的真理,一个问题就不可避免地产生:为什么我们在每天的存在中体验的世界是二元性、多元性的,感觉到我们彼此分离,也与一般生命分离?什么是超越不必要的自我局限,融入觉知海洋中的方法?第一个问题的答案是,灵魂在往下坠落中,受到层层精神和物质的包覆,迫使它体验生命的局限性,一直到灵魂不再意识自身的本质为止。第二个问题的答案是,灵魂如果能剥除自己的局限性,就能自我见证。我们探讨过的许多不同形式瑜伽,只是解除灵性纷乱的不同方法而已。
伟大的吠陀仙人和神秘主义者在教理中反覆提出的一个主题是,他们的洞察不是以传承的学问、哲学沉思、逻辑推论为基础,而是根据直接的内在体验。他们的解释在表面上之所以有差异,不是因为说法有矛盾,而是人类资质本身就有很大的不同。对有教养、富学识的人可行,对单纯的农夫则不可行;反之亦然。不同的河流可能流经不同的平原,但万流归宗,全都流向大海。
附 第五章 专注音流瑜伽 目录
5、1 宇宙音流瑜伽
5、2 音流
5、3 基石
5、4 完美科学
5、5 明师
更多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