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27、一切从缘起-印顺导师与学员意味深长的对话


编者按:释印顺(1906年3月12日-2005年6月4日),又称印顺导师、印顺长老、印顺法师,俗名张鹿芹,浙江杭州府海宁人(今属嘉兴),为近代著名的佛教思想家,解行并重的大修行僧,被誉为“玄奘以来第一人”。曾以《中国禅宗史》一书,获颁日本大正大学的正式博士学位,为台湾比丘界首位博士。毕生推行人间佛教,为佛教,为众生。他也是慈济证严法师的依止师。为了纪念印顺法师,台湾省新竹市政府将曲溪里的南松桥,改称为印顺桥。文中的“师”指的印顺法师,“生”指的是法师的弟子(或学员)。转载此文,供大家参考,不代表公众号同意文中观点。

 




生:缘起既然深广,有狠多未知的部份,不是很难观察吗?

 

师:你不须要立即知道全部的因缘,你只要保持虚心的态度,不要急着作评断,内心有空间,就有机会看得更细微、更完整,眼光清澈视野宽广,对人就更为包容、心胸也更为开阔了!

 

生:这是不是「空」?

 

师:空就是任何事物都不是孤立、固定的实体。因此,不带任何局限的、僵化的、预设的观点来看事物,就是空的智慧,也就是般若。

 

生:不要被自己的想法绑死,不要抓着「我不受尊重」的想法,确实轻松多了。如果我对任何事都不作解读,这样就可以解脱了吗?

 

师:这只是般若智慧的开始而已!

 

生:为什么对任何事都不作解读,还没有解脱

 

师:还有感情上、意志上的惯性力量存在,如:贪、瞋、慢、掉举、无明,这些需要加上定力,才能逐渐清除,所有烦恼完全止息,才算究竟解脱。

 

生:那么,智慧有什么用?

 

师:若是智慧没有打开,解脱是不可能的!

 

生:为什么?

 

师:贪瞋等烦恼是由于没有看见真相所引发的,没有智慧,只有禅定,只能用转移注意到定境的方式,不接触、不作意,暂时不引发贪瞋而已。有了智慧,即使接触可意、不可意境,也能透视它的可意、不可意不是真实的、绝对的、永远的,明白可意、不可意只是一时的、有限的感觉,因此不再对可意境生贪心、不可意境生瞋心,因此有能力从根本上断贪瞋。

 

生:原来如此!


音流(Sant Mat)资讯整理

https://santmat.kuaizhan.com/

 

音流瑜伽(Sant Mat)简介

http://santmat.cc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音流瑜伽研究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