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十空性论今诠——本颂诠释(25)
《荷花图》明代·周之冕
编者按:赵跃辰居士显密兼修,有著作《花出青嶂》等,在网络佛学界颇负盛名。显密均有关于空性的讨论,虽然实修是证悟空性的唯一途径,但是关于空性理论的学习对实修也有一定的帮助。转载此文,仅供大家参考,不代表公众号观点。
第二节 根、境
第一条 直约能见、所见义破
第一款 约不自见义破
问:眼等诸处是有,眼所见等亦有,谓眼见色、耳闻声等。
答:若眼不自见,云何能见色,故眼色无我,余处亦同尔。(五二)
若眼不见自性,云何能见于色?由不自见,亦不见色,故说眼无我,即无自性。又色亦无我,如不可见,即非是色。余处亦尔。以此次第,则余诸处皆成无我,即无自性。
摄曰:眼不自见宁见色,故知眼处无有我。色非可见亦无我。余处无我例亦尔。
本颂五十二: 若眼不自见,云何能见色,
故眼色无我,余处亦同尔。
[分析]
眼无自性也可由依赖外缘才能显现,眼与眼外部不能割裂来说明,而不必从见自、见它处去推敲。同理可用于耳、鼻、舌、身等其余四根。
第二款 约自性他性空义破
问:眼能自见,非是识见。何以故?识是能取故。由能取细色等,故名曰识。眼能自见,眼以清净大种为体,此即眼之自性。能取此者,是识;如是能见显色、形色等诸色差别者亦唯是识。是故汝说若眼不自见云何能见色,不应正理。答:是事不然。何以故?
眼由自性空,复由他性空。色亦如是空。余处空亦尔。(五三)
眼由依他起故名空,即眼是依他而成,凡依他成者即自性不成,故眼是自性空;眼由自性空者,自性即自体也。若许有他性,亦非正理。何以故?自性若无,岂复有他性?他性亦无,故是他性空。又言他性空者,他即是识,即是眼由识空之异名。何以故?以眼无知故,若无知者,则不应有识性,故亦是他性空。又识亦即是空也。由何知空?以识是依他起故。云何依他?谓识依所知等而有。凡是依他有者即无自性,故识无自性;是故说识能取细色等,不应正理。
色亦如是者,谓与彼相同。如眼是自性、他性空,色亦是自性、他性空。云何色是自性、他性空耶?如前已说一切法自性于一切非有;若审观察, 一切法皆非有,即是一切诸法皆无自性之异名。空者,即不可得之异名也。又由缘起故,亦说名空。如色由大种为因而成,是依他成,凡依他成者,则非自性成,故色是自性空。亦是他性空:色之他为眼及识,眼与识是有境,色即是境,境非有境,故他性空。又识属内,色是所行是外非内,故亦是他性空。亦尔者,谓如色由自性、他性空,如是余处亦由自性、他性空。
摄曰:净种眼性自能见、识唯能取亦不然。眼、色及识自、他无。余处亦同无自、他。因缘生故自性空。自性无故他性无。
本颂五十三: 眼由自性空,复由他性空。
色亦如是空。余处空亦尔。
[分析]
此颂总结,眼,色尘及眼识均性空,无自体自相。眼因依赖外缘,依他而成,故无自性。所依的“他”等因缘也都各自依赖其他因缘而成,也都无自性。同理,色尘,眼识均无自性。
[小结]
一切法性空。
第二条 由就触俱、不俱义破
复次:若触俱一起,则余者皆空,空不依不空,不空不依空。(五四)
若时一处与触俱起,则余者皆空。是空则不依不空,不空亦不依空。
摄曰:一处触俱余处空,空与不空不相依。
第三节 触、受、识、识者
复次:三非有自性,不住无和合,则无彼性触,是故受亦无。(五五)
三非有者,谓彼无。于不住自性中则无和合。和合无故,则无彼性触,谓无从彼所生之触。由无触故,受亦无。
复次:依止内外处,而有心识生,是故识非有,如幻如焰空。(五六)
由依内外处而有识生,故识非有。如幻事、如阳焰,其性本空。若作是念:有识、有识者。亦不应理。何以故?
由依所识生,是故识非有,识所识无故,亦无有识者。(五七)
识依所识而生,故识非有。由所识、能识俱非有故,识者亦无。
摄曰:根、境、识三无和合,彼等不住自性故;三和无故性触无。性触无故受非有。识生依止内外处,即是无性如幻等,又依所识故无识。识、所识空识者空。
本颂五十四: 若触俱一起,则余者皆空,
空不依不空,不空不依空。
本颂五十五: 三非有自性,不住无和合,
则无彼性触,是故受亦无。
本颂五十六: 依止内外处,而有心识生,
是故识非有,如幻如焰空。
本颂五十七: 由依所识生,是故识非有,
识所识无故,亦无有识者。
[释名]
触:佛教里,触有二义。一者,六根缘六尘中的身根缘触尘,对应通义之触觉。二者,为十二支因缘中之触支:六入缘触、触缘受。
六入:根尘和合现起了别之识,继而是名色,触,然后进入意识,称入,因有六根六尘六识,故称六入。
[分析]
引用预备部分所建立的引理,容易说明十二支因缘中任何一支,六根、六尘、六识等十八界中任何一界均无自性。特别是意根、法尘、意识非实有无自性。这四颂的结论成立,破斥所用的推理颇为曲折,不必推敲。
六入产生触。注意,入虽有六,触只有一。前五根对应之入,同交意根处理。然而虽交意根,此时明确的主观觉受还未生起。比如工作很专心时额上流汗而不知,此时触支已经生起,但受支还没生起。受是领纳意,当感觉到流汗时,就是受支已经生起了。所以说,受明显有我相,是明确有主观感觉的触,而触是尚未明显形成主观感觉之受。如此等等,十二支之间都是不可割裂的逐渐过渡的过程,相互依赖,而且依赖内心外境,所以都无自性,非实有。
[小结]
十二支皆无自体,如幻非实,其中无能无所无主宰者。十二支之间是不可割裂的逐渐过渡,相互依赖,而且依赖内心外境,所以都无自性,非实有。
音流(Sant Mat)资讯整理:
https://santmat.kuaizhan.com/
音流瑜伽(Sant Mat)简介
http://santmat.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