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思惟与直观-印顺导师与学员意味深长的对话
编者按:释印顺(1906年3月12日-2005年6月4日),又称印顺导师、印顺长老、印顺法师,俗名张鹿芹,浙江杭州府海宁人(今属嘉兴),为近代著名的佛教思想家,解行并重的大修行僧,被誉为“玄奘以来第一人”。曾以《中国禅宗史》一书,获颁日本大正大学的正式博士学位,为台湾省比丘界首位博士。毕生推行人间佛教,为佛教,为众生。他也是慈济证严法师的依止师。为了纪念印顺法师,台湾省新竹市政府将曲溪里的南松桥,改称为印顺桥。文中的“师”指的印顺法师,“生”指的是法师的弟子(或学员)。转载此文,供大家参考,不代表公众号同意文中观点。
生: 我最近上了一些课,觉得很有收后获,以前我处理情绪,总是用一些佛教的观念,例如:「这些都是业障」,「一切都是无常」,但是心中依然不平。现在,我什么都不想,只是看着它, 陪着它,它就自然消失了。可是还有问题,烦恼去了又再来,来来去去,没完没了,请问老师,到底有没有彻底解决之道?
师: 我想先了解你这两种处理方式不同在哪里?
生: 一种是思想分析,另一种是顺其自然。
师: 你知道它们的根本差别在哪里,您才会知道它们的局限性。
生: 我用思想来分析事情是无常的,告诉自己情绪是没有用的,这样我就会变得很理性,甚至有点 无情,而事实上心中并没有接纳它,好像头脑和感觉是分裂的。而当我只是顺其自然,就没有 这个对立的情况,让情绪发出来,不去压制它,事过境迁,情绪就没有了!
师: 好!那么,你有没有发现其中问题出在哪里吗?
生: 我并没有真正面对自己的情绪,只是用思想来解释事情,或是虽然面对自己的情绪,却没有触 及真相。
师: 是的!那么你认为如何才能触及真相?
生: 我也曾经思考过这点,是否因为缺乏禅修?
师: 你说的禅修指的是什么?
生: 就是止观、定慧的修练。
师: 正是!
生: 禅修就可以彻底消除情绪吗?
师: 禅修功夫成熟确实可以消除情绪。
生: 禅修到底是怎样消除情绪的?
师: 你举实在的例子来模拟一下吧!
生: 譬如我在参加读书会时,有一位同修喋喋不休地说了一大堆他的工作多么辛苦,同事如何欺负他,他很想离职,却又不甘心。我认为他听了那么多佛法,烦恼还是那么多,还是一样优柔寡断,看不破、放不下,一点也没长进,这么熟的朋友,恨不得骂他一顿,让他清醒一点。可是,猛然发现自己起了瞋心、不够慈悲,真是惭愧,其实自己又何曾没有烦恼,只是不同类型罢了!
师: 在这件事情上,你可以看到自己失去正念,事后用理智分析自己或接纳自己的瞋念都没有触及 真相。因为没有看到从他的种种表现,到自己对他的观点,一直到引发不耐烦的情绪,这当中 是一整组的缘起,是连锁反应,如果没有这些观点,就不会有情绪!所以没有绝对性。
生: 怎样修改观点?
师: 譬如你以自己的经验判定他修行太差,这固然有部份道理,但这只是局限、片断的认知,而不 是全然的、不增不减的如实观照,所以没有柔软心,没有智慧,不知道对方的因缘,才会不耐烦!
生: 丢弃狭隘、局限的观点性就是禅修吗?
师: 当下如实观照因缘的相依、相对、无常、无我,没有实体性、绝对性,这就是真实禅、随缘止观,不限于打坐、参禅。所谓当体即空的般若观照,就是要在当前一念下功夫,不必等到坐上蒲团才开始用功。
生: 那么打坐不重要吗?
师: 静中止观是基础,动中止观是活用,两种功夫都是必要,缺一不可。
音流(Sant Mat)资讯整理:
https://santmat.kuaizhan.com/
音流瑜伽(Sant Mat)简介
http://santmat.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