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6、动中的修行-印顺导师与学员意味深长的对话
编者按:释印顺(1906年3月12日-2005年6月4日),又称印顺导师、印顺长老、印顺法师,俗名张鹿芹,浙江杭州府海宁人(今属嘉兴),为近代著名的佛教思想家,解行并重的大修行僧,被誉为“玄奘以来第一人”。曾以《中国禅宗史》一书,获颁日本大正大学的正式博士学位,为台湾省比丘界首位博士。毕生推行人间佛教,为佛教,为众生。他也是慈济证严法师的依止师。为了纪念印顺法师,台湾省新竹市政府将曲溪里的南松桥,改称为印顺桥。文中的“师”指的印顺法师,“生”指的是法师的弟子(或学员)。转载此文,供大家参考,不代表公众号同意文中观点。
师:最近学佛修行情况如何?
生:虽然也想不起烦恼,但总是有诸多事情烦心,比如说工作不顺利、人际关系不佳等。用佛法来解除烦恼,有时候有用,有时却没有用,学佛真是那么难吗?
师:什么时候有用?什么时候没用?
生:如果事情少,到道场听经、念佛,或在家里静坐、拜佛,觉得内心很平静;可是一碰到事情就「破功」了!不知是怎么回事?
师:修行是整体的,包括戒定慧叁学,不但是静中修,也要动中修,要修定也修慧。你的修行偏在修定,比较缺乏修慧,慧学也是只有闻慧,而欠缺思慧和修慧。
生:如何动中修?如何修智慧?
师:以「四念住」法门来说,就是一种很好的动中修的方式,其中的法念住更是修智慧的重要方法。
生:「四念住」我也知道一些,但或许是不得要领,后来就没学了。
师:你所知道的「四念住」重点在哪里?
生:不太有印象,大概是说要动作放慢,专注身体的变化,了解自己的情绪感受,分析苦的原因等等,可能是没有透彻了解,也没有按部就班地修,后来就中断了。四念住法门是否确实可以灭除烦恼?
师:『杂阿含经』说:若人修习四念住,当得解脱烦恼,问题是要正确无误地修习,精进地修习。
生:我想好好修四念住,该如何修?
师:四念住就是如实了知身、受、心、法,你可以详细研读经典和相关的开示,更重要的是,要把它用在实际的生活里,让自己感受到喜悦和自在。
生:在修持上有什么要领?
师:四念住法门的特色之一是可以动中对境修。譬如你在工作上遭遇到不顺心的事,开始不高兴,先不要将注意力放在到底是谁或什么事惹我不高兴,要找机会内观,愈快愈好,不要拖延,像录影带倒带一样,检视自己身、受、心的变化过程,例如:我在观念中认为扫地、倒水是卑贱的事,主管居然用命令的口气叫我扫地、倒水,我是大学毕业生,作这种事太丢人、太没出息了,所以心生不悦,身体紧绷,脸色难看。觉察这些身心的变化之后,就开始修法念住,体会整件事和身心的变化不外乎因缘和合、无常、无我的,「我是大学毕业生,扫地、倒水,太丢人、太没出息」这些观念是不符合缘起的知见,清除这些知见,随顺因缘,心中自然平静下来,不再起烦恼。
生:原来如此,以前总认为先把心「清净」了,心性光明以后就自然没有烦恼了。
师:理论上没有错,但忽略了心境相依、理事相应、动静交替的缘起现象,在修行上会陷入禅定、唯心的陷阱而不自觉。在面对境界、事相中观照自己的心态、观念,再以佛法的真理来自我净化,这是实际而有效的方式。
生:那么,静中修有用吗?
师:静中修还是需要的,在静坐修定时,若杂念来时,不要理它;但在修智慧时,杂念如滋养植物的粪肥,不要丢弃它,反而要利用它。面对杂念的正确态度是不迎不拒,进而如实观照它的真相,因为它的浮现正可以显示自己内在的渴望、忧虑和恐惧,这些都需要用智慧来化解,而不是仅凭定力以石压草式的处理。这就是定慧等持的修行。
音流(Sant Mat)资讯整理:
https://santmat.kuaizhan.com/
音流瑜伽(Sant Mat)简介
http://santmat.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