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60、清净心与无我智-印顺导师与学员意味深长的对话



编者按:释印顺(1906年3月12日-2005年6月4日),又称印顺导师、印顺长老、印顺法师,俗名张鹿芹,浙江杭州府海宁人(今属嘉兴),为近代著名的佛教思想家,解行并重的大修行僧,被誉为“玄奘以来第一人”。曾以《中国禅宗史》一书,获颁日本大正大学的正式博士学位,为台湾比丘界首位博士。毕生推行人间佛教,为佛教,为众生。他也是慈济证严法师的依止师。为了纪念印顺法师,台湾省新竹市政府将曲溪里的南松桥,改称为印顺桥。文中的“师”指的印顺法师,“生”指的是法师的弟子(或学员)。转载此文,供大家参考,不代表公众号同意文中观点。

 

 

师:最近学佛修行情况如何?

 

生:修心!

 

师:怎么修?

 

生:观照起心动念,发现不好、不清净的念头立即把它排除掉。

 

师:什么是不好、不清净的念头?

 

生:只要是有害于人的,或让心不安的念头,比方说恶念、贪心、生气、嫉妒、傲慢心都要把它排除掉。

 

师:如何排除?

 

生:不要再去想它!

 

师:这样虽然很好,但是仍然不够

 

生:哪里不够?

 

师:如果没有智慧,那是不够的!

 

生:为什么

 

师:因为心中有迷、有不明白的地方,这些不好、不清净的念头就不能彻底断根,去了还会再来,没完没了。

 

生:可不可以说得更详诤细一些?

 

师:贪心、生气、嫉妒、傲慢心其实和我执、我见有关。贪心是为了满足自我的希望,生气是因为别人不听我的,或事情不顺我的意思,嫉妒是由于别人比我好,心里不甘心,傲慢心是由于以为自己比别人优越。实际上是无我、人我平等的,如果真正明白无我、人我平等,贪心、生气、嫉妒、傲慢心就没有立足之地,久而久之就可以彻底消除!

 

生:怎样才能把我执、我见从心中排除?

 

师:我们很难把我执、我见从心中排除,因为「想要排除」的念头仍然离不开我!

 

生:那该怎么办?

 

师:智慧生起,我执我见就会被融化,就如太阳升起,黑夜就消失了,又如把冰块投入滚烫的水中,冰块就会被溶化。

 

生:智慧如何生起?

 

师:放开我们对于身、心、外境的固定概念、思想、预设立场。当内心空寂、清新,所看到的、听到的、感觉到的、想到的,一切都是它的原貌,内心不加一丝一毫的知见投射进去,当下就照见实相,这就是智慧。

 

生:拿掉概念、思想,我们怎么去认识事物?

 

师:其实所有的知见,包括概念、思想都是外加的,它有区隔事物的功能,却不是它的本来面目,反而会阻碍我们的智慧!

 

生:如何以智慧观照无我?

 

师:「自我感」其实只是对于身体、感受、思想、心念、知觉所生的综合体和统合作用所外加的实在感,觉得有一个「我」的主体在活动、承受痛苦和快乐,其实这个综合体的界限是人为的区隔,离开外在的空气、食物无法存活,身心的统合作用也只是活动的功能而不是实体,自我只是内外、身心因缘和合而映现在心里的一个影像而已,再经过概念、思想的附加,比方说认为我是华人,我是佛教徒,我是一个有教养、有学识的人,我是一个和蔼可亲的人,等等,偐然有一个「自我」的实体。其实这些都是不真实、不存在的。

 

生:难道连「我」的出身、个性、能力、知识、感情这些基本的个人特质也不能算是我,那么,这些又是什么呢?

 

师:这只是「假名」,方便区别而施设的代名词,将一些身心现象设定范围、然后予以命名而已,究竟的真实是「无我」的。

 

生:明白无我,内心就会清净吗?

 

师:如果真切体认到没有自我,那么就不需要维持自我的永存和毫无限度的发展,这些都是违反缘起的事实的染污心。贪求、生气、嫉妒、傲慢、恐惧、忧伤等等心念便得到净化,唯有慈悲喜舍,安详宁静地活在当下的因缘,用爱心付出自己所能付出的,并且欢喜地接受他人、社会和大自然给予的恩赐,放下爱憎、取舍心,坦然自得,这就是清净心了!

 

音流(Sant Mat)资讯整理

https://santmat.kuaizhan.com/

 

音流瑜伽(Sant Mat)简介

http://santmat.cc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音流瑜伽研究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