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61、觉察与现观-印顺导师与学员意味深长的对话



编者按:释印顺(1906年3月12日-2005年6月4日),又称印顺导师、印顺长老、印顺法师,俗名张鹿芹,浙江杭州府海宁人(今属嘉兴),为近代著名的佛教思想家,解行并重的大修行僧,被誉为“玄奘以来第一人”。曾以《中国禅宗史》一书,获颁日本大正大学的正式博士学位,为台湾比丘界首位博士。毕生推行人间佛教,为佛教,为众生。他也是慈济证严法师的依止师。为了纪念印顺法师,台湾省新竹市政府将曲溪里的南松桥,改称为印顺桥。文中的“师”指的印顺法师,“生”指的是法师的弟子(或学员)。转载此文,供大家参考,不代表公众号同意文中观点。

 


 

生: 我对「缘起性空」完全能够理解,可是面对境界的时候,依然有烦恼。有时也会用「缘起性空」来剖析,可是不太灵光,还是无法消除烦恼,为什么呢?

 

师:当你起烦恼的时候,有没有觉察到?

 

生:大部份的情况是,起了烦恼以后才觉察到。

 

师:烦恼一生起就察觉到,修行才能得力!

 

生:怎样才能在烦恼一生起就察觉到?

 

师:平时就要培养觉察力!

 

生:怎样培养觉察力?

 

师: 觉察力是定力的一部份,也是四念处的功夫。只要心不散乱、不昏,即使在日常活动中,都可以修定。虽然这不是四禅八定那样深的定力,却是活定,不是枯定。它可以让人看清自己的行为、举止、说话、感觉、思想和外在的境界,保持超然而不会陷溺其中。

 

生:要怎么训练?

 

师: 无论处在那一种情况下:休息、说话、做事、行走或思考,都要经常地回到当下,轻松、自然地安住,觉察力就会增强。如果发现心向外攀缘,漫无边际地联想,可以先把注意力放在呼吸上,把心收回来,工夫纯熟以后就很容易回到当下,身心平静、纯净。这时稍有烦恼生起,会自动发现它,就像平静无波的水,稍有波动,就可以感觉到。又像一张白纸,滴了一滴墨水上去,马上就会被发觉,生活中的禅修也是这样的!

 

生: 有时候,虽然发觉有情绪,就算用「缘起性空」努力观照,好像也不太有用,为什么?

 

师:在情绪中,事实上心思混乱,观察的品质不良,效果自然有限。

 

生: 那怎么办?

 

师:远离,暂时不要接触引起情绪的境界,等情绪平复之后再来观察比较好。

 

生: 怎么观察?

 

师: 以「缘起性空」观察,可分「思惟」和「现观」两种:思惟的力量弱,现观的力量强。

 

生:怎么「现观」?

 

师: 先让自己回到平静、明觉的状态,在觉察身心事物的当下,照见到因缘的相依、和合而没有实体性,自然而然放下执取,随顺因缘,不再挂碍。

 

生:思惟的力量弱,还需要用吗?

 

师:当内心仍在散乱中,或现观不纯熟而有困难时,思惟是必要的!

 

生:是不是要等到烦恼生起,才用「缘起性空」来观照?

 

师: 事先观照,当然比烦恼生起才观照,更根本、更底。烦恼是果,尘境是缘,内心对尘境错误的认知和执取才是因。尘境是来来去去的,当引发烦恼的尘境,也就是我们认为惹起我们苦恼的人或事物,还没有出现,或事过境迁时,烦恼的因一直都潜伏在我们内心。所以平时就要发掘它,用智慧观照来化解错误的认知和执取心,等到遇到事情的时候,虽有外缘,没有内因,因缘不和合,烦恼也就无从生起了!

 

生:比方说,我有一位同事,常常找我麻烦,看到他就讨厌,怎么观照?

 

师: 先静下来,再进行观照。找麻烦一定有因缘,你要试着站在他的立场,模拟他的想法和个性、作风来看事情,也许你会有所发现,领悟到他这样做是合理、正常的。他并没有「故意」「找麻烦」,我认定他在「找麻烦」,那是我自己对他说话的语气、时间、场所的主观认知,而那是「错误的认知和执取」。真相是「缘起性空」;内空寂,才能真正释怀,看到他不再觉得讨厌!

 

生:谢谢老师的指导,我会试试看

 

师:多用一分心,很快就会有进步的!

 

音流(Sant Mat)资讯整理

https://santmat.kuaizhan.com/

 

音流瑜伽(Sant Mat)简介

http://santmat.cc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音流瑜伽研究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