③《天台宗纲要》 三、别教
编者按:静权法师,讳宽显,号实庵,籍贯浙江省仙居县工峻黄皮陈坑人,俗姓王,名寿安。一九〇五年师二十四岁丧父,悲恸厌世,投天台山国清寺,从师祖授能和尚座下,剃发为僧,受比丘戒。一九五七年静权法师当选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和上海市政协委员。由于自知年高,应天台国清寺两序大众一再请求而回山安养。静权法师五十余年来,上求下化、教演天台,行归净土,解行并进。一九六〇年十二月二十日(即农历十月二十二日)安详示寂西逝。春秋八十岁,僧夏五十六岁。造塔于该寺香光茅蓬侧。静权法师的佛教思想主要师从近代著名高僧谛闲法师,以弘扬天台宗教义著称。转载此文,仅供大家参考,不代表公众号观点。
(二) 别教的道理
别教的道理:是无量四谛,不思议生灭十二因缘,不思议六度、十度。依七种二谛分别:是显中二谛,圆入别二谛。依五种三谛分别:是别三谛,圆入别三谛。
甲、无量四谛:
藏教明生灭四谛,通教明无生四谛,而这里所明的是无量四谛。四谛有无量相,是菩萨法,非是声闻、缘觉所知,叫做无量四谛。苦有无量相,如地狱一界,便有八寒八热、十六游增、一百八狱、乃至八万四千鬲子地狱,一一狱中,受苦形状,亦复多种。只是地狱一界,尚有无量苦痛,何况饿鬼、畜生十法界诸苦(诸佛无苦,以众生之苦为苦),所以说:“苦有无量相,十法界不同故。”集有无量相,但论见惑,便有单四见、复四见、具足四见、六十二见、一百八见,一一见皆有八十八使,只是见惑已自无量,何况思惑、和尘沙惑、无明惑,所以说:“集有无量相,五住烦恼(见一切住地为见惑,欲爱住地、色爱住地、无色爱住地为思惑,他人分上的见思惑,为尘沙惑,无明住地为无明惑,五住即是三惑,只开合不同而已)不同故。”道有无量相,如大小二乘,偏、圆、权、实,各有八万四千法门,一佛的法门,已如恒沙之多,何况十方诸佛的法门,所以说:“道有无量相,恒沙佛法不同故。”灭有无量相,法门既已无量,由法门所趣入的指归,也是无量,所以说:“灭有无量相,诸波罗蜜不同故。”这是无量四谛的道理。
乙、不思议生灭十二因缘:
藏教明思议生灭十二因缘,通教明思议不生灭十二因缘,而这里所明的是不思议生灭十二因缘。这种十二因缘,唯是三界外大菩萨境界,声闻、缘觉,尚且不知,何况其他,所以为不思议。虽离分段生死,犹有变易生死,所以称为不思议生灭十二因缘。这种十二因缘,共有两层意义:
一是迷于中道真实义谛,不了心外无法,厌苦、断集、证灭、修道,是根本无明(无明);因此根本无明,发起三界外偏真无漏行(行);因此偏真无漏行,引生方便有余土中变易生死的识种(识);因此识种,成无漏五阴(名色);因此而起慧眼、慧耳等(六入);因此而缘偏真谛理(触);因此而起无漏正受(受);因此而起涅槃法爱(爱);因此而取著涅槃(取);因此而润变易生死的识种,今生有芽(有);因此而招感方便有余土中不思议变易生死(生和老死)。这是第一层意义。
二是迷于中道真实义谛,不了心外无法,诃弃真空,别修万行,是根本无明(无明);因此根本无明,发起三界外入假神通行(行);因此入假神通行,引生实报庄严土中变易生死的识种(识);因此识种成亦有漏亦无漏五阴(名色);因此而起法眼、法耳等(六入);因此而缘三界外胜妙境界(触);因此而生乐无乐受(受);因此而起神通法爱(爱);因此而于神通法爱,深生取著(取);因此而润变易生死识种,令生有芽(有);因此而招感实报庄严土中不思议变易生死(生和老死)。这是第二层意义,这是不思议生灭十二因缘的道理。
丙、不思议六度、十度:
藏教明事六度行,通教明理六度行,而这里所明的是不思议六度、十度。这种六度、十度,唯是三界外大菩萨境界,不是声闻、缘觉所知,所以称为不思议。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般若(智慧),这是六度,再从般若一度中,开出四度,便是方便、愿、力、智(一说从禅定,开出愿、力二度,从般若开出方便、智二度),共成十度。教化众生,随其心乐,现身说法等,这是方便;成就一切众生,供养一切诸佛等,这是愿;具深心力,无有杂染等,这是力;知一切法真实,知一切如来力等,这是智。一一度中,摄一切法,生一切法,成一切法,浩如恒沙,这是不思议六度、十度。
丁、显中二谛:
七种二谛中,藏教所明有一种二谛,便是实有二谛;通教所明有三种二谛,便是幻有、空二谛,通含别二谛,通含圆二谛;这里所明有两种二谛,便是显中二谛、圆入别二谛。显中二谛:俗谛是幻有、幻有即空。指五阴、十二处、十八界等,非有似有,犹如幻事,譬如善于魔术的人,变出种种人物,这变出来的人物,无而忽有,并非真有,既非真有,便是幻有,幻有便是空,这是俗谛。十法界一切诸法,都是幻有,也都是空,都是俗谛所摄。真谛是不有不空,超出空、有以外,另有但中佛性。这但中佛性,既超出于生死,亦超出于涅槃,而为十法界迷悟所依,这是真谛。这真谛既是但中佛性,虽名真谛,真实即是中谛,所以称为显中二谛。
戊、圆入别二谛:
俗谛是幻有、幻有既空,和前面显中二谛中的俗谛相同。真谛是不有、不空,一切法趣不有、不空。不有、不空,具足一切法,一切法皆趣入于不有、不空,不有、不空之外,更无一法可得,这是圆教的中道佛性,名为真谛。这真谛比显中二谛中不有、不空的真谛,深入了一层,而成为圆教的中道佛性了,所以称为圆入别二谛。
已、别三谛:
五种三谛中,通教所明有两种三谛,便是别入通三谛,圆入通三谛;这里所明也有两种三, 谛,便是别三谛,圆入别三谛。别三谛:俗谛是幻有,真谛是幻有即空。这是把前面显中二谛中的俗谛,开为真、俗二谛,而以显中二谛中所明不有、不空的真谛,为这里的中谛。有是俗谛,空是真谛,但中佛性,超出空、有,别显一中,名为中谛。和显中二谛,但有开合的不同,这是别三谛。
庚、圆入别三谛:
俗谛是幻有,真谛是幻有即空。这是把前面圆入别二谛中的俗谛,开为真、俗二谛,而以圆入别二谛中所明不有、不空,一切法趣不有、不空的真谛,为这里的中谛。有是俗谛,空是真谛,中道佛性,具一切法,名为中谛,和圆入别二谛,但有开合的不同,这是圆入别三谛。
总括藏、通、别三教的六种二谛,四种三谛。若明俗谛,可成三种分别:一是实有,二是幻有,三是幻有、幻有即空。若明真谛,可成六种分别:一是实有灭;二是幻有即空;三是幻有即空、不空;四是不有、不空;五是幻有即空、不空,一切法趣空、不空;六是不有、不空,一切法趣不有、不空。若明中谛,可成四种分别:一是幻有即空、不空;二是不有、不空;三是幻有即空、不空,一切法趣空、不空;四是不有、不空,一切法趣不有、不空。
现在,再把藏、通、别、圆四教的七种二谛,五种三谛,总列一表:
藏教:
实有二谛——俗谛实有。真谛实有灭。
通教:
幻有、空二谛——俗谛幻有。真谛幻有即空。
通含别二谛——俗谛幻有。真谛幻有即空、不空。
通含圆二谛——俗谛幻有。真谛幻有即空、不空,空、不空。
别入通三谛——俗谛幻有。真谛幻有即空,中谛幻有即空、不空。
圆入通三谛——俗谛幻有。真谛幻有即空,中谛幻有即空、不空,一切法趣空、不空。
别教:
显中二谛——俗谛幻有,幻有即空。真谛不有、不空。
圆入别二谛——俗谛幻有,幻有即空。真谛不有、不空,一切法趣不有、不空。
别三谛——俗谛幻有。真谛幻有即空。中谛不有、不空。
圆入别三谛——俗谛幻有。真谛幻有即空。中谛不有、不空,一切法趣不有、不空。
圆教:
不思议二谛——俗谛幻有,幻有即空。真谛一切法趣有、趣空、趣不有、不空。
圆妙三谛——俗谛一切法趣俗。真谛一切法趣真。中谛一切法趣中。
附:《天台宗纲要》第三章 目录
第三章、别教
(一)立名的意义
(二)别教的根性
(三)别教的道理
甲、无量四谛
乙、不思议生灭十二因缘
丙、不思议六度、十度
丁、显中二谛
戊、圆入别二谛
己、别三谛
庚、圆入别三谛
(四)别教的因果
(五)六即
1、理即
2、名字即
3、观行即
4、相似即
(1)十住位
(2)十行位
(3)十回向位
5、分证即
(1)十地位
(2)等觉位
6、究竟即
(六)十乘观法
第一、观境
第二、真正发心
第三、善巧安心止观
第四、破法遍
第五、识通塞
第六、道品调适
第七、对治助开
第八、知位次
第九、能安忍
第十、离法爱
音流(Sant Mat)资讯整理:
https://santmat.kuaizhan.com/
音流瑜伽(Sant Mat)简介
http://santmat.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