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⑦《天台宗纲要》第四章 圆教

静权法师 音流瑜伽研究
2024-09-02



编者按:静权法师,讳宽显,号实庵,籍贯浙江省仙居县工峻黄皮陈坑人,俗姓王,名寿安。一九〇五年师二十四岁丧父,悲恸厌世,投天台山国清寺,从师祖授能和尚座下,剃发为僧,受比丘戒。一九五七年静权法师当选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和上海市政协委员。由于自知年高,应天台国清寺两序大众一再请求而回山安养。静权法师五十余年来,上求下化、教演天台,行归净土,解行并进。一九六〇年十二月二十日(即农历十月二十二日)安详示寂西逝。春秋八十岁,僧夏五十六岁。造塔于该寺香光茅蓬侧。静权法师的佛教思想主要师从近代著名高僧谛闲法师,以弘扬天台宗教义著称。转载此文,仅供大家参考,不代表公众号观点。

 


 

二、名字即。

 

  闻解不思议理性。智者大师说:“如斯之理,佛若不说,无能知者。《法华》云:‘一百八十劫,空过无有佛,世尊未出时,十方常暗暝。’《涅槃》云:‘于无量世,亦不闻有如来出世大乘经名。’若佛出世,方能阐智慧日,识三宝之光明,开甘露门,知十号之妙味,因说生解,于宝适悦。故须达闻名,身毛皆竖,昏夜大朗,巨关自辟,此名字佛也。”这是解释名字即佛义。所谓三宝光明、十号妙味,正是指不思议理性。《涅槃经》中,须达多长者,初佛闻名,身毛皆竖,在昏夜中,忽见光明如昼,寻道而出,城门自开,见佛闻法,证须陀洹。智者大师引这段故事来说明名字即位的超胜。蕅益大师说:“了知一色一香,无非中道,理具事造,两重三千,同在一念。如一念,一切诸念,亦复如是;如心法,一切佛法及众生法,亦复如是”。这样,才叫做闻解不思议理性。若对于十如、因缘、四谛、三谛、二谛、一谛、无谛等道理,有一点不能明白通达,还是不能真正算做名字即佛的。

 

三、观行即。

 

  智者大师说:“观行佛者,观佛相好,如铸金像,心缘妙色,与眼作对,开眼闭目,若明若暗,常得不离见佛世尊,从大相海,流出小相,浩浩漾漾如大劫水,周眸遍览,无非佛界;念一佛与十方佛等,念现在佛与三世佛等,一身一智慧,力无畏亦然。念色身、念法门、念实相,常运念,无不念时,念念皆觉,是名观行佛也。”这是解释观行即佛义。不论念应身佛(色身)、念报身佛(法门)、念法身佛(实相),念念皆觉,便是观行即佛。观行即位,又分五品:一随喜品,二读诵品,三说法品,四兼行六度品,五正行六度品。

 

(一)随喜品。

 

  对于妙法,随顺欢喜,叫做随喜品。妙法,就是不思议理性,上文已经详述。对于不思议理性,能明白通达,生大欢喜,叫做随喜。《法华经》:“若闻是经,而不毁訾,起随喜心。”智者大师说:“若人宿植深厚,或值善知识,或从经卷,圆闻妙理,谓一法一切法,一切法一法,非一非一切,不可思议,如前所说,起圆信解,信一心中,具十法界,如一微尘,有大千经卷,欲开此心,而修圆行。圆行者,一行一切行,略言为十:

 

(1)谓识一念平等具足,不可思议;(2)伤己昏沉,慈及一切;(3)又知此心,常寂常照;(4)用寂照心,破一切法,即空即假即中;(5)又识一心诸心,若通若塞;(6)能于此心,具足道品,向菩提路;(7)又解此心,正助之法;(8)又识己心,及凡圣心;(9)又安心不动不堕,不退不散;(10)虽识一心,无量功德,不生染着;十心成就(这十心,便是十法成乘)。要言之,其心念念悉与诸波罗蜜相应,是名圆教初随喜品。”

 

  圆闻妙理,起圆信解,信一心中,具十法界,这是名字即位;从此进修,十心成就,便是观行即位初随喜品。在这时候,内以三观,观三谛境;外以五悔,勤加精进,助成理解。所言五悔,便是:一忏悔,二劝请,三随喜,四回向,五发愿。用十心开发妙心,五悔助成理解,这正是初随喜品。《法华经》中明:“以一切乐具,施于四百万亿阿僧祗世界,六趣众生,又令得阿罗汉果,所得功德,不如是第五十人,闻法华经一偈随喜功德,百分千分,百千万亿分,不及其一,乃至算数譬喻所不能知。”可见,随喜妙法功德的不可思议了。

 

(二)读诵品。

 

  读诵大乘,常念不失,叫做读诵。《法华经》:“何况读诵受持之者。”智者大师说:“行者圆信始生,善须将养,若涉事纷动,令道芽破败。唯得内修理观,外得受持读诵大乘经典,闻有助观之力。内外相籍,圆信转明,十心坚固。《金刚般若》云:‘一日三时,以恒河沙身布施,不如受持一句功德。’初品观智如目,次品读诵如日,日有光故,目见种种色。论云(弥勒论):‘于实名了因,于余名生因,福不趣菩提,二能趣菩提。’闻有巨益,意在于此,是名第二品位。”

 

  在这时候,内修理观,观于妙法;外加读诵,以助理观,以前十心(十法成乘),更加坚固,这是第二读诵品。如《金刚经》及《弥勒论》所说,可见读诵受持大乘经典功德的不可思议。

 

(三)说法品。

 

  讲说大乘经典,既能自利,亦能利他,彼此得益,叫做说法。《法华经》:“若有受持读诵,为他人说。”智者大师说:“行者内观转强,外资又著,圆解在怀,弘誓熏动,更加说法,如实演布。《安乐行》云:‘但以大乘法答。设以方便随宜,终令悟大。’《净名》云:‘说法净则智慧净。’《毗昙》云:‘说法解脱,听法解脱。’说法开导,是前人得道全因缘,化功归己,十心则三倍转明,是名第三品位。”

 

  在这时候,内修理观,辗转增盛,以大誓愿,更加说法,如实演布,利益他人。以前十心(十法成乘),更加明显,这是第三说法品。引《法华经安乐行品》、《净名经》、《阿毗昙》等,所以说明说法的意义。

 

(四)兼行六度品。

 

  随喜、读诵、说法以外,还能兼行六度,所谓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般若。以此六度,利益他人,理观为正,事行为傍,叫做兼行六度。《法华经》:“况复有人,能持是经,兼行布施等。”智者大师说:“上来前熟观心,未遑涉事;今正观稍明,即傍兼利物,能以少施,与虚空法界等,使一切法趣檀,檀为法界。《大品》云:‘菩萨少施,超过声闻辟支佛上,当学般若,’即此意也。余五亦如是,事相虽少,运怀甚大。此则理观为正,事行为傍,故言兼行布施。事福资理,则十心弥盛,是名第四品位。”

 

  在这时候,正观愈明,即兼行布施等六度,以少物施,能令功德与虚空法界同等,但仍以理观为正,六度等为傍,所以名为兼行六度。以前十心(十法成乘),更加增盛。这是第四兼行六度品。《大品》是摩诃般若经,经中广赞般若。般若即是妙法,即是不思议理性,即是大乘;学般若,即是修理观。

 

(五)正行六度品。

 

  从兼行六度品,进一步,到正行六度品。《法华经》:“若人读诵,为他人说,复能持戒等。”智者大师说:“行人圆观稍熟,事理欲融,涉事不妨理,在理不隔事,故具行六度。若布施时,无二边取着,十法界依正,一舍一切舍,财身及命,无畏等施;若持戒时,性重讥嫌,等无差别,五部重轻,无所触犯;若行忍时,生法寂灭,荷负安耐;若行精进,身心俱静,无间无退;若行禅时,游入诸禅,静散无妨;若修慧时,权实二智,究了通达;乃至世智治生产业,皆与实相不相违背。具足解释佛之知见,而于正观,如火益薪,此是第五品位。”

 

  在这时候,理观愈熟,便能涉事不妨理,在理不隔事,所以能正行六度。行六度时,能以实相融通,一一诸度,无非法界,这是第五正行六度品。

 

  这随喜、读诵、说法、兼行六度、正行六度五品位,是外凡位,圆伏五住烦恼,与别教十信位齐,而复大胜。从此进修,便登相似即位。

 

天台宗纲要》第四章 目录

 

第四章、圆教 目录

(一)立名的意义

(二)圆教的根性

(三)圆教的道理

    甲、无作四谛

    乙、不思议不生灭十二因缘

    丙、称性六度、十度

    丁、不思议二谛

    戊、圆妙三谛

(四)圆教的因果

(五)六即

1、理即

2、名字即

3、观行即

(1)随喜品

(2)读诵品

(3)说法品

(4)兼行六度品

(5)正行六度品

4、相似即

5、分证即

6、究竟即

(六)十乘观法

    第一、观不思议境

    第二、真正发菩提心

    第三、善巧安心止观

    第四、破法遍

1、从假入空破

(1)见假

(2)思假

2、从空入假破

3、两观为方便,得入中道破

    第五、识通塞

    第六、道品调适

    第七、对治助开

    第八、知位次

    第九、能安忍

    第十、离法爱


音流(Sant Mat)资讯整理

https://santmat.kuaizhan.com/

 

音流瑜伽(Sant Mat)简介

http://santmat.cc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音流瑜伽研究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