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陈老“所谓口诀不轻传”的原因
编者按:陈撄宁(1880~1969),中国近现代道教领袖人物,仙学创始人。原名元善、志祥,后改名撄宁,字子修,号撄宁子,安徽怀宁人。有“仙学巨子”之誉,道教界敬誉其为“当代的太上老君”。转载此文,仅供大家参考,不代表公众号观点。文中观点,行人自行甄别。
第一节 传口诀之慎重
道书丹经,所习用的口诀二字,其初盖出于《参同契》书中。其言曰:“三五与一,天地至精;可以口诀,难以书传。”据此可知魏伯阳真人之意,就是不愿把口诀写在书上,所以满纸都是引证。读《参同契》者,莫想在书中寻出一个法子来。他自己已经说过,其言曰:“窃为贤者谈,曷敢轻为书。若遂结舌喑,绝道获罪诛;写情著竹帛,又恐泄天符。犹豫增叹息,俯仰缀斯愚。陶冶有法度,安能悉陈敷?”照他的意思看起来,若完全写出,则恐泄天符;若闭口不谈,又恐绝道脉,弄得他说也不好,不说也不好,真是进退两难。到了结果,下两句断语,就是“天道无适莫兮,常传于贤者。”呜呼!魏祖之用心,亦良苦矣。
《参同契》既如此隐秘,试再求之于《黄庭经》。看其如何?《黄庭经》之言曰:“授者曰师受者盟,云锦凤罗金纽缠;以代割发肌肤全,携手登山歃液丹,金书玉景乃可宣。”据此可知黄庭一派传授,亦极端慎重,口诀亦不易得闻。
《参同》《黄庭》,皆如此其隐秘矣。试再求之于《抱朴子》,一则曰:“不得名师口诀,不可轻作。”(《黄白篇》第十六)再则曰:“此法乃真人口口相传,本不书也。”(《释滞篇》第八)三则曰:“至要之言,又多不书,登坛歃血,乃传口诀。苟非其人,虽裂地连城,金壁满堂,不妄以示之。”(《明本篇》第十一)诸如此类,不可胜数。考《抱朴子·内篇》,本专讲神仙之术者,其重视口诀也,较之《参同》《黄庭》,若出一辙。
以上三种古籍,如《参同契》,如《黄庭经》,如《抱朴子》,皆仙道门中最有价值之书。其作书时代,距今已在一千五百年以上。后来所出各种内外丹法,以及符咒禁术等类,大半是由此三部书脱化而出,纵偶有轶出范围之外者,其宗旨仍复相同。所以历代以来,凡传授丹经法术,莫不以口诀为重。盖千载如一日也。
音流(Sant Mat)资讯整理:
https://santmat.kuaizhan.com/
音流瑜伽(Sant Mat)简介
http://santmat.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