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章 奇迹的法则(上)《一个瑜伽行者的自传》
编者按:尤迦南达·帕拉宏撒一八九三年一月五日出生于印度戈勒克浦尔,一九一五年取得加尔各答大学文学士学位,同年正式加入僧团。一九二零年起旅居美国,展开为期约三十年的西方弘法生涯。一九五二年三月七日在加州洛杉矶毕尔特摩尔(Biltmore)饭店欢迎印度大使毕内·山(H.E. Binay R. Sen)的宴会致词完毕后,进入最终涅盘。本书是作者的自传(1946年第一版)。
伟大的小说家利奥·托尔斯泰(Leo Tolstoy)写了一则很有意思「三个隐士」的故事。他的朋友尼古拉斯·罗瑞克(Nicholas Roerich)(注1)总结了这个故事如下﹕
「在一个岛上住了三位年老的隐士。他们是这么的单纯,他们唯一使用的祷词是:『我们三位﹔您是三位一体-怜悯我们吧!』在这个纯真的祷告中显出了伟大的奇迹。
「当地的主教(注2)听到这三位隐士及他们没有被认可的的祷告后,决定去拜访他们,教他们正确的祷告方式。他到岛上去,告诉那些隐士他们天国的请愿是不庄重的,并教导了他们许多常用的祷词。主教随后就坐船离开了。跟在船后他看到了一道耀眼的光芒。当它靠近时,他认出是那三位隐士,手牵着手跑在海浪上,努力地追上他的船。
「『我们忘记你教我们的祷文了,』当他们见到主教时叫喊道,『所以我们赶来,请求您再重述一次。』惊叹的主教摇着他的头。
「『亲爱的,』他谦卑地回答道,『继续沿用你们以前的祷告吧!』」
那三个圣人是如何走在水上的?
基督是如何复活钉死在十字架上的身体?
拿希里·玛哈赛和圣尤地斯瓦尔是如何行使奇迹的?
现代科学尚未有答案﹔不过随着原子弹和令人惊异雷达的出现,心智世界的范围突然变大了。「不可能」一词在科学的词汇中变得愈来愈不起眼了。
古代吠陀的经典认为物质世界是在马雅一个基本的原则下运作的,也就是相对性与二元性。上帝「唯一的生命」,是「一个绝对的整体」﹔除非是在虚妄或不真实的帷幂下,衪是无法显示成个别多变性的万物。宇宙的幻象就是马雅。近代每个伟大的科学发现都证实了先知这个简单看法。
牛顿的运动定律是马雅的法则:「每一作用力必有一相等的反作用力;任何两个物体相互的作用力必定相等且方向相反。」因此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是完全相等的。「单一的力是不可能的。作用力必须而且永远是成对的,他们大小相等且方向相反。」
自然基本的活动都显示出他们马雅的根源。例如,电是种斥力和引力的现象;它电子和质子带着相反的电性。另一个例子:物质中的原子或是终极的粒子,与地球相同,是一块带着正负极的磁铁。整个现象的世界都处在不能改变的极性振荡下﹔从来没有物理、化学或任何其它的科学能免于固有相对或对比的原则。
所以物理学不可能自外于构成万物本质的马雅而能形成公式。自然界本身就是马雅﹔自然科学一定要处理她无可避免的本质。在自己的领域里,她是永恒而无穷尽的﹔将来的科学家也只能探索她一个接着一个无穷多变的外在。科学因此停留在无休止的变迁中,无法达到终极;它实际上适合于系统地阐述已经存在运行的宇宙法则,但无法侦测到此「法则的组成者」与「唯一的操作者」。万有引力与电力壮观的表现众所周知,但万有引力和电力究竟是什么,没有人知道。(注3)
超越马雅(译注:指自然界二元性的幻象)是千年以来先知们所指派给人类的任务。人类最高的目的就是超越创造的二元性,意识到造物者的一体性。那些执着于宇宙幻相的人必须接受它基本的两极法则﹕涨潮与退潮、上升与下降、日夜、苦乐、善恶、生死。在人类经历了数千次的诞生后,这个循环的方式显现出某种极度痛苦的单调性﹔他开始对马雅强制性的冲动之外,投出充满希望的目光。
撕裂马雅的面纱就是洞察造化的奥秘。那些将宇宙如此地裸露出来的瑜伽行者是真正仅有的一神论者。其它所有的人都只是崇拜偶像而已。只要人还停留在臣服于自然界二元的幻相中,双面的马雅依然是他的女神﹔他无法认识真正唯一的上帝。
这个世界的幻象马雅,独特地称之为「无明」(avidya),字义是「非知识性的」,无明,妄想。马雅或无明是不可能用理智的信念或是分析摧毁的,只能经由内在「涅比卡帕三摩地」的境界达成。旧约中的预言家及所有地方、所有时代的先知们都是在这种境界下预示事情。以西结(Ezekiel)说道(第四十三章第1-2节):「之后,衪带我到门口去,即使是那道门也是朝向东方﹕并且,看着,以色列上帝的荣耀从东方而来﹕衪的声音如同众多的海潮声﹕陆地闪耀着衪的光辉。」瑜伽行者的意识经由额头(东方)天国的眼睛驶入了无所不在的境界,倾听着圣音或是嗡(Aum),天国海潮声或是震动声,造化唯一的真理。
在宇宙百万兆的奥秘中,最显著的就是光。不像音波的传导需要空气或其它的物质当媒介,光波自由地穿过星际之间的真空。即使是在波动的理论中,假设星球之间存在着光的介质以太,根据爱因斯坦的理论,空间的几何性质使得以太的理论是没有必要而可以拋弃的。在两种假说中,光是自然界表现的形式中最微细的,最不受限于物质形式的。
在爱因斯坦(Einstein)广阔的观念中,光速-每秒186000英里-在整个相对论中占有重要的位置。他用数学证明了光速是到目前为止在变迁流动的宇宙中,人类有限的心智所能想到的唯一常数。光速独特的绝对值是取决于所有人类时间和空间的标准。时间与空间是相对而且是有限的因素,他们实际的测量值是由光速的标准而来,并不是迄今所认为是抽象永恒的。在加入空间成为一个相对性的次元中,时间放弃了由来已久的认知,变成了一个确定的数值。时间现在被裸露显示出它正确的本质-一个简单模棱两可的要素!爱因斯坦大笔挥下了几个公式,除光之外,排除了宇宙中每个不变的事实。
这位伟大的物理学家之后发展的「统一场理论」,用一个数学方程式包含了万有引力与电磁力。把宇宙的结构归纳为单一法则的变异,爱因斯坦(注4)跨越到先知们声称千变万化的马雅是造化唯一组成的时代。
在相对论划时代的理论中,发展出以数学探测最终原子的可能性。伟大的科学家们现在不仅大胆地主张原子是能量而非物质,并且原子的能量实际上是心智性质的材料。
「明白地了解到自然科学是有关于幻影的世界可说是最有意义的进展之一。」亚瑟·史坦利·艾丁顿(Sir Arthur Stanley Eddington)在「自然界的本质」(The Nature of the Physical World)中写到:「在物理学的世界中我们观看着日常生活戏剧影子的演出。我手肘的影子靠在幻影的桌上,幻影的墨水流动在幻影的纸上。这些全都是象征性的,物理学家把它们当做记号留下来。接着到来的是炼金术士的心智,转变这些记号...粗略的结论就是说世界的材料是心智性质的原料...先前物理实际物质和力场的理论是全然不合用的,除了这些在心智材料自己编织成的影像上,... 外在的世界是如此地变成幻影的世界。当我们移去幻觉时,也移除了物质,而实际上我们已经知道物质是我们最大的幻想之一。」
最近发明的电子显微镜确切地证明了原子光的本质及自然界无可避免的二元性。纽约时报对一九三七年在美国科学促进会的会议上所展示的电子显微镜,报导如下﹕
「先前只能用X射线间接的方式了解的钨的晶体结构,现在可以轮廓分明地显示在萤光幕上,有九个原子正确地位在立方晶格的位子上,每个角落及中间各有一个原子。钨结晶格中的原子在萤光幕上看起来像是排列成几何图形的光点。在这个光的晶格上,可以看到高能空气分子的冲击,就好象太阳光在波动的水面上闪烁着的跳动着光点....
「电子显微镜的原理最早是在一九二七年由纽约市贝尔电话实验室的克林顿·大卫森(Clinton J. Davison)和利斯特尔·德莫尔(Lester H. Germer)博士发现。他们发现了电子同时带有波及粒子双重的特性。波的性质赋予电子光的特质,因此一项设计如何使用如同透镜聚光的方式去集中电子束方法的研究就展开了。
「大卫森博士发现了电子双重的本质,证实了法国诺贝尔奖得主物理学家德布洛伊(De Broglie)在一九二四年所做的预测,并且显示了整个自然界的本质是二元性的,他也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奖。」
詹姆斯·金斯(Sir James Jeans)在「神秘宇宙」(The Mysterious Universe) 中写道,「知识的潮流朝向非机械性的事实发展﹔宇宙开始看起来比较像是一个巨大的思想,而不是一个巨大的机器。」二十世纪的科学因此听起来很像是古老吠陀经中的一页。
如果必要的话,人类会从科学中学到事实上是没有所谓物质宇宙的哲学真理;它经纬交织的线是马雅,幻象。事实的幻象在分析下瓦解了。当自然界宇宙所依靠的柱子一根接着一根在他的下面倒下去时,人类隐约地觉察到他盲目崇拜的依赖,他过去违反了神谕的错误:「你们在我的面前将不会有其它的神。」
爱因斯坦在他著名质能互变的方程式中,证明任何物质粒子的能量等于质量或重量乘以光速的平方。物质粒子的消灭释放出原子的能量。物质的「死亡」也是原子时代的「诞生」。
光速是一个数学的标准或是常数,不是因为每秒186000英里的绝对值,而是因为当质量随着速度的增加而加大时,没有物体能够达到光速。换句话说:只有质量是无限的物体才可能相等于光速。
这个观念带给了我们「奇迹的法则」。
注1:这个著名的俄国艺术家和哲学家曾在印度靠近喜马拉雅山的地方住过很多年。他写道。「启示从山峰降临,先知们住在洞穴和峰顶上。在喜马拉雅雪白的山顶上,明亮地照耀的光辉,比星星及惊人的闪电都要光亮。」
注2:这个故事也许有史实上的根据,一位编辑写信告诉我们,主教是从阿尔汉格尔斯克(Archangel)到斯洛维斯比(Slovetsby)修道院航程中的杜味拿(Dvina)河口遇到那三位僧侣的。
注3:伟大的发明家马可尼(Marconi)在最后做了以下的叙述,承认科学的不完全性:「科学无法阐明生命是无庸置疑的。如果不是信仰的话,这个事实实在是很吓人的。生命的奥秘无疑地是曾经摆在人类思想面前最特久的课题。」
注4:爱因斯坦是伟大哲学家史宾诺沙(Spinoza)终身信徒的事实,给了有关他天才所导至方向的线索,史宾诺沙最有名的著作是「显示在几何次序上的伦理」(Ethics Demonstrated in Geometrical Order)。
附:《一个瑜伽行者的自传》目录
第 1 章 我的父母及早年生活
第 2 章 母亲之死及神秘的护身符
第 3 章 分身的圣人
第 4 章 中断的喜玛拉亚山之旅
第 5 章 芳香圣人显示奇迹
第 6 章 老虎尊者
第 7 章 凌空飘浮的圣人
第 8 章 印度大科学家博斯
第 9 章 极乐的虔信者和他的宇宙传奇
第 10 章 与上师圣尤地斯瓦尔的相遇
第 11 章 两个身无分文的男孩在布伦德本
第 12 章 与上师在修道院的日子
第 13 章 不眠的圣人
第 14 章 宇宙意识的体验
第 15 章 花椰菜窃盗案
第 16 章 智胜星象
第 17 章 萨西和三块蓝宝石
第 18 章 神奇的回教术士
第 19 章 在加尔各答的上师同时出现在塞伦波尔
第 20 章 未能成行的喀什米尔之旅
第 21 章 喀什米尔之旅
第 22 章 石雕圣像的心
第 23 章 取得学士学位
第 24 章 成为僧团中的和尚
第 25 章 哥哥阿南达与妹妹娜里尼
第 26 章 克利亚瑜伽科学
第 27 章 在兰契创办一所瑜伽学校
第 28 章 卡西的再生与发现
第 29 章 泰戈尔和我比较我们创办的学校
第 30 章 奇迹的法则(上)(下)
第 31 章 拜会神圣的师母
第 32 章 死里复活的罗摩
第 33 章 近代印度的瑜伽基督 巴巴吉
第 34 章 在喜玛拉雅山变化出一座宫殿
第 35 章 拿希里·玛哈赛基督般的生活
第 36 章 巴巴吉对西方的兴趣
第 37 章 到美国去
第 38 章 玫瑰花中的圣人 路德·柏尔本
第 39 章 有圣伤痕的天主教徒 泰瑞莎·诺伊曼
第 40 章 回到印度
第 41 章 南印度的田园风景
第 42 章 与古鲁在一起最后的日子
第 43 章 圣尤地斯瓦尔的复活
第 44 章 与圣雄甘地在瓦尔达
第 45 章 孟加拉「喜悦」之母
第 46 章 从不进食的女瑜伽行者
第 47 章 回到西方
第 48 章 在加州的安西尼塔斯
音流(Sant Mat)资讯整理:
https://santmat.kuaizhan.com/
音流瑜伽(Sant Mat)简介
http://m.santmat.bi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