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学典故:一门深入
五百罗汉·洞中入定,南宋•周季常,林庭硅
画面上方几位罗汉漫步山涧,洞中罗汉全跏趺坐闭目入定,似乎已进入一种参禅的高妙之境。身旁是汹涌的波涛,一位不速之客--大蟒蛇正张开巨口盯着罗汉,罗汉早已蟒我两忘,浑然不觉。
佛学典故:一门深入
佛陀用各种方式教化众生,诱导入门,如小乘、大乘,空宗,有宗、渐教、顿教、权教、实教等,称为种种“法门”,乃至“八万四千法门”。“法门”有深浅、难易等差别,这是依据时节因缘和众生种类,根机等不同而设立的。只要应时对机,无论修持哪一种“法门”,据说都能够出离烦恼,趋入觉悟之道,直至涅槃之域。此外,对于初学者来说,门户繁多,反而心烦意乱,无所适从。佛家重视定力,强调“固定发慧”。只有专心“一门”,才能有条不素地精进,才能深入智慧的宝藏。唐·善导指出:“教门非一,但为我等倒见凡夫,若能依教修行,则门门见佛,得生净土。”(《般舟赞》)这是“一门深入”的一般意义。
“一门”,或又称为“一道"。“一道者,谓大乘也。”(《涅槃经》卷二五)《法华经》称为“一乘法门”。从大乘或一乘的法门而入,超出生死,亦谓之“一门深入”。此外,根据华严宗“一即一切,一切即一”,“一得一切得”,“一断一切断”的教义,“一门”也就是“普门”(一切法门)。参阅唐•法藏《华严五教章》卷三。法藏又说:“入缘起陀罗尼,一门中即摄圆融法界,故云普门,……一门有一切门,名普门。"(《华严探玄记》卷二)唐•善无畏《大日经疏》卷一也认为:“从此一门得入法界,即是普入一切法界门也。”密宗还称"阿字门"为“一道法门”。“阿”(A)的意思是“无”,也就是观察诸法性空。因此,“一门”即是“普门”,又是“无门”。如禅宗亦名“无门宗”,以“无门为法门"。(见宋•延寿《宗镜录))再如明代净土宗大师莲池,结庐于云栖山,"专以净土一门普摄三根,著述甚多,诸方尊为法门周、孔"。(明·张岱《夜航船》卷十四)。
《楞严经》特别注重修持上的“一门深入”,而且有其特殊的发挥。其卷一说:“十方如来一门超出妙庄严路。”卷四说“令汝但于一门深入,入一无妄,彼六知根一时清净。”卷六又说:“一根既返源,六根成解脱。”释迦牟尼在楞严会上询问二十五位苦萨、罗汉,各从何门得入而证到“圆通”?二十五圣便分别介绍了自己“一门深入”的成道体会,至观世音菩萨的“耳根圆通”为止,其中包括六尘、六根、六识和七大。《楞严经)调之“二十五圆通"。(见卷五,卷六)
本文摘录自《佛学典故汇释》,作者:李明权
音流(Sant Mat)资讯整理:
https://santmat.kuaizhan.com/
音流瑜伽(Sant Mat)简介
http://m.santmat.bi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