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17节 应观自心鬼画符 18节 寻寻觅觅《禅观正脉研究(白骨观)》

#南#怀#瑾# 音流瑜伽研究
2024-09-02

十六罗汉图 迦诺迦•伐蹉 唐代•贯休



17节 应观自心鬼画符 18节 寻寻觅觅《禅观正脉研究(白骨观)》

 

17节 应观自心鬼画符

 

看到了这么多恐怖、要打人的夜叉,怎么办呢?释迦牟尼佛说:

 

“此想成时,复当更教,汝莫惊怖,如此夜叉是汝恶心猛毒境界,从六大起,六大所成。”

如前面所说,这些可怕的夜叉只是我们身心罪业的反影。再进一步分析,是从“六大”而有。讲到这里,使我们想起《楞严经》上也有类似的记载。

 

后世许多人瞧不起这个白骨观,认为它是小乘的修法,那么《楞严经》总是部大经啰!古人说过“自从一读楞严后,不看人间糟粕书。”我们看,佛在《楞严经》上对阿难说:“一切众生从无始来,种种颠倒,业种自然,如恶叉聚。”大家都号称学佛的,《楞严经》应该看过的吧。

 

什么是“六大”?释迦牟尼佛继续开示:

 

“汝今应当谛观六大,此六大者:地、水、火、风、空、识。”

地、水、火、风、空这五大是属于生理部分。譬如骨骼是地大,血液是水大,热能是火大,呼吸是风大,空间就是空大。至于第六个“识大”,是属于心理部分,指心识而言。用现代话来说,我们人是由心理、生理两大部分组合而成;用佛学专有名词说,就是六大和合而成。

 

好,下面紧接着,禅机又来了。喜欢禅宗的朋友们注意了。

 

18节 寻寻觅觅

 

“如此一一,汝当谛推汝身为是地耶?为是水耶?为是火耶?为是风耶?为是识耶?为是空耶?”

 

“如是一一谛观此身从何大起?从何大散?”

 

你们看这是不是禅宗的话头——“我是谁”?“生从何处来,死向何处去”?找来找去,结果是“本来一片闲田地,过去过来问主公,几度买来还自卖,可怜疏竹引清风。”这首诗懂不懂?不懂。不懂算了,讲清楚就没得禅味了(一笑)。让我们看看“禅秘要法”上怎么说。

 

“六大无主,身亦无我。汝今云何畏于夜叉?如汝心想,来无所从,去无所至,想见夜叉亦复如是。”

 

当然,只要有点常识的人就知道,我们的生理部分,是瞬息万变的。不要说明年的我已经不是今年的我,又老了一年——庄子说的好:“方生方死,方死方生。”从生理方面讲,我们的细胞是每分每秒不断地在新陈代谢。所以严格说来,下一秒的我已经不是前一秒的我。再说心理部分吧,变化起伏就更明显了。女朋友不理你了,哎呀!人生乏味啊!苦啊。过几天女朋友和你讲话了,噢!人生充满了希望!这是举明显的情绪变化来说,至于我们满脑子的游丝妄想,那更是来无踪去无影的变化万千了。因此说“六大无主,身亦无我”。在这里面找不出一个永恒不变的实体。  那么,我们第八阿赖耶识所显现的夜叉不也是如此?我们又何必害怕呢?它们也终归要变去的。

 

在这一段里,衔接得快了些。因为很多人都知道“六大无主”,也知道“身亦无我”,但是看到夜叉还是会害怕。所以我们再引用一段《心经》,来作个补充说明。一般学佛的人都认为《心经》是谈空的,告诉你们,错了。

 

《心经》一开始就是“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以“行深般若波罗蜜多”开端(这不是空)。接着“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之后,谈了一路的空,又说了一连串的无,说什么“无眼耳鼻舌身意,无……”然后“以无所得故,菩提萨埵”。“无”到最后,“菩提萨埵”——大彻大悟(这也不是空)。然后才“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心无挂碍”,“无挂碍故,无有恐怖”。(“无有恐怖”之后,“远离颠倒梦想,究竟涅槃”——也不是空)。

 

所以光是“六大无主,身亦无我”,还只见到了空性的一面,还不够,必须再转个身,所谓“悬崖撒手,自肯承当”。透过“无”,在“空”相外,为自己找个安身立命之处,然后才好归家稳坐。

 

因此释迦牟尼佛接着说:

 

“但安意坐。设使夜叉来打汝者,欢喜忍受,谛观无我;无我法中,无惊怖想。”

 

说了半天,这个快速成就的修持捷径——白骨观,可也不简单啊!所以,好好用功,千万不要再敷衍了啊!

 

“但当正心,结跏趺坐,谛观不净及与夜叉。作一成已,复当作二。如是渐渐乃至无量,一一谛观,皆令分明。”

 

这“第五薄皮观”到这里介绍完了,释迦牟尼佛一本惯例,又再殷殷叮嘱:“佛告阿难,汝好受持,观薄皮不净法,慎莫忘失。尔时阿难闻佛所说,欢喜奉行。此想成时,名第五观薄皮竟。”

 

又有人问白骨观如何观起,这是重复又重复的问题。首先要知道,所谓“观想”,是包含了“观”和“想”两种不同的概念。先“想”,想专一后,自然就“观”出来。

 

就五阴来说:是先利用“色、受、想、行、识”中第三个“想”阴的功能,想纯熟了,在第六“识”的带质境中呈现出“观”的境界。功力再深,融通于第八“识”之大圆镜智,则就不观而观,观而不观了。

 

就五遍行来看:先藉“作意、触受、想、思”中的“作意”和“想”,想念专一,达到“心一境性”时,即达“精思入神”的境界,则“观”境现前,意根中的概念,就呈现出影像。

 

《瑜伽师地论》中曾经对观想和修持方法作了两种归纳:一为“有分别影像”,一为“无分别影像”。譬如密宗的各种观想,以及白骨观的修法,都是先藉意识的“有分别影像”起修,也就是先经过“作意”,和“想”的专一修持,等到“观”想境界现前时,就是“无分别影像”的境界了。

 

现在以“白骨观”作例子,我们先想象自己大脚指的白骨,或者把自己想成一整幅白骨架子。轻轻松松地想,不要太用心地想把它看出来,不是用眼睛盯着看,而是经过心理的“作意”,“想”象这个白骨的样子。在思想的意境上有了这个模糊的影像后,就让它持续在那里。这当中,还是有许多杂念妄想不断的来来去去。没有关系,不要管它,你只要心理上记着,要一直“想”这个白骨,让这模糊的影像持续下去,也就是把白骨“止”住。慢慢的,杂念越来越少。到后来只剩下白骨一念,其他妄想不起了。这时候,突然之间,白骨的影像就会显现,也就是达到了“止观”的境界。

 

初步止观效果,白骨可能在身子外面。此时只须稍加“作意”,让白骨回转到自己身上来,很快,“白骨观”就现前了。


15节 颠倒净秽本来人 16节 夜叉的故事《禅观正脉研究(白骨观)》


14节 白骨观和系心一缘《禅观正脉研究(白骨观)》


12节 白骨观和净土 13节 薄皮观《禅观正脉研究(白骨观)》


11节 白骨观和禅《禅观正脉研究(白骨观)》


09节 白骨观和果位 10节 化朽腐为神奇《禅观正脉研究(白骨观)》


07节 白骨第二观法与火光三昧 08节 惭愧自责第三观法《禅观正脉研究(白骨观)》


06节 度凡夫心海生死境界相《禅观正脉研究(白骨观)》 


05节 化朽腐为神奇的不净观《禅观正脉研究(白骨观)》


03节 初修专一系念法 04节 白骨观想法《禅观正脉研究(白骨观)》


01节 公案三生白骨禅 02节 实修禅观的证验公案《禅观正脉研究(白骨观)》


附《禅观正脉研究(白骨观)》目录

 

01、公案三生白骨禅

02、实修禅观的验证公案

03、初修专一系念法

04、白骨观想法

05、化腐朽为神奇的不净观

06、度凡夫心海生死境界相

07、白骨第二观法与火光三昧

08、惭愧自责第三观法

09、白骨观和果位

10、化朽腐为神奇

11、白骨观和禅

12、白骨观和净土

13、薄皮观

14、白骨观和和系心一缘

15、颠倒净秽本来人

16、夜叉的故事

17、应观自心鬼画符

18、寻寻觅觅

19、厚皮虫聚观

20、极赤淤泥浊水洗皮杂想观

21、新死想观

22、具身想观

23、节节解脱观

24、白骨流光观

25、四大观与九十八结使境界观

26、四大第二观、结使根本观

27、见五阴粗相观

28、转入思惟修的另一层境界

29、九十八结使的影事重现


音流(Sant Mat)资讯整理

https://santmat.kuaizhan.com/

 

音流瑜伽(Sant Mat)简介

http://m.santmat.biz/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音流瑜伽研究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