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荐读 | 南方传媒书院中国新闻奖推荐之《 36年“捡”出一座图书馆》

2017-09-23 南方传媒书院 南方传媒书院


面对喧嚣的社会,巴中拾荒老人坚持做“傻”事,36年“捡”出一座图书馆


12月16日上午,四川省图书馆三楼。69岁的巴中老人陈光伟再次摸摸手中的古籍,脸上满是欣慰的笑容。这天,他把收藏多年的1000余册明清古籍,无偿捐献给省图书馆。这些包括字典、医书等珍贵文献的泛黄图书,饱含着他的心血,也承载着他的心愿。“我想让人知道,无论这个社会怎样喧嚣,也还有我愿意做‘傻’事。”

戴着眼镜的陈光伟是巴中市恩阳区的一名拾荒老人,他做了怎样的“傻”事?陈光伟只有小学文化,他身边的庄稼人大多目不识丁。出于对知识的渴求,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在走乡串户收荒的过程中,陈光伟便有意识地将他认为有价值的废旧书报留下。白天,他收荒养家糊口;晚上,便捧着淘来的书报学习。日积月累,仅读书笔记就记了几十本,在床头堆了1尺多高。渐渐地,陈光伟成了乡邻眼里有名的“文化人”。

30多年来,陈光伟凭借一己之力收藏了5万余册图书。而随着自己知识的增加,陈光伟也常常想,“最好能建个图书馆,让更多的人有书看。”1997年,他将开在恩阳场镇上的废品收购站挤出一间门面,建起“光伟图书馆”,供居民免费借阅。附近恩阳中学的师生和街上的邻居,时常来图书馆畅游书海,打开观察世界的另一扇窗口。

为办好图书馆,陈光伟下了大本钱。他一件棉服可穿十几年,如今租住的阁楼只有十几平方米,夏热冬冷。30多年来,收荒赚来的钱除养活一家老小外,几乎全用于收集和购买图书。此次捐赠的清代典籍等书籍,是他专门到仪陇等邻近县,多次找藏书人求购的。“30多年花在买书、建图书馆上的钱,有上百万元。”

 然而,包括家人在内的很多人不理解他的行为,说他“不晓得图个啥子”。有一年,他的一个儿子见劝说无效,一时气急提起汽油桶扬言要烧掉图书馆。随着时光流逝,孩子们渐渐接受了父亲的选择。一些曾在图书馆受益的学生和被陈光伟感动的社会人士也先后捐赠图书,充实馆藏。

 2014年,因为房租涨价,陈光伟的废品收购站关门,5万余册图书只能堆积在儿子家的阁楼里。即使如此,他仍从每月1100元的社保金中挤出钱来继续添置图书。今年11月,为购买《20世纪四川全纪录》等书,陈光伟又向其兄借款1000元。

陈光伟还在期待着把图书馆重新开起的那一天,在他心里,“图书馆开起,知识才能继续传递。”

 

作品标题:36年“捡”出一座图书馆

获奖情况:第26届中国新闻奖三等奖

作者(主创人员):吴晓铃

编辑:刘骞,陈四四

刊播单位:四川日报

刊播版面(名称和版次):要闻   3

首发日期:2016-12-17

参评项目:文字消息

题材:消息

作品字数:884

语种:中文

作品简介:

这是一篇从平凡中发现不凡、以小人物传播大能量、用生动故事塑造可亲典型的及时报道,也是一篇彰显记者扎实采写作风和媒体社会责任感的“走转改”之作。

与文中写到的主角儿子从想烧掉图书馆转为支持父亲这个情节相似,本文的采编刊发,也经历了一个由不解到理解,从受感动到行动、推动的过程。

记者在走基层时获悉,拾荒老人陈光伟自掏腰包“捡”出一座图书馆,滋养教化了当地无数人,眼下却难以为继。

好奇的记者走近了老人并深受触动,在四川日报刊发系列独家报道,呼吁为老人收藏的古籍寻“新家”。

记者借助报社广泛的社会联系积极奔走,最终促成四川省图书馆收藏了这批同时凝聚了文物价值和精神价值的古籍。

本文在收藏仪式次日见报,让持续一个月的追踪报道达到了高潮,追出了圆满的结果。引题中一个带引号的“傻”事,巧妙地点活文眼,蕴“崇文尚善”的教化于无声。

 

社会效果:

本文在四川日报要闻版头条位置刊发以后,引发了中央电视台等多家全国性媒体跟进报道,众多网络自媒体也自发转载,反响热烈。

报道引发了政府相关部门和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专门为老人举办了一个捐书仪式。看到报道后,四川省委常委、省委宣传部部长亲自前往为老人颁发收藏证书,四川省图书馆开辟专门展柜陈列书籍。

老人因场租问题而关闭的图书馆,即将以四川省图书馆恩阳分馆的名义重新开启,每年还将从省图书馆获得新书补充,让当地群众继续在此尽享书香。

2017年3月,中央文明办把陈光伟老人评为“中国好人”。

 

推荐理由:

该报道用极具反差感冲突性的情节,写好了故事。消息虽不足千字,却有细节、有冲突、有转折、有成效,情节层层递进,具有高远的立意和生动的表达,传播效果好,示范意义强,社会带动作用大。

文章用笔精炼,语言质朴,尤其善于通过抓取真实感人的细节,注重用直接引语表现人物的内心世界,勾勒出一个真实、有个性、有温度的人物形象,没有刻意地“高大上”式拔高,避免了典型人物报道常见的“千人一面”弊端。不需要多余的描摹与评价,一个可亲可敬的人物形象跃然纸上、悄驻心底。

该报道通过独家发掘并跟踪报道、引发关注、主动推动,媒体促成了老人心愿的达成,更以此向社会清晰地传递出尊重知识、致敬奉献的价值观。


鉴读  |  南方传媒书院中国新闻奖推荐之《要帮进城农民算好三笔账》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