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观局 | 陈安庆: 妈宝男、塑料姐妹、猪精女孩、低龄秃、中危病…90后E标签背后的时代病殇

2017-12-27 陈安庆 南方传媒书院


今日提要:


     ■ 据说90后族群中,也流行很多自贴标签。有哪些呢? 妈宝男、猪精女孩、塑料姐妹、低龄秃、中危病…


     ■  6个大人宠溺一个男孩,妈宝是家庭的中心,90后中,巨婴女、妈宝男,在人群中占比比较高,亲,要当心好好鉴别一下!


     ■   塑料花姐妹来自于2017年3月份微博上的一个段子“好姐妹的感情就像塑料花,特别假,但是却永不凋谢”。  


     ■   其实吧,好看的皮囊不太多,有趣的灵魂更少,倒是长得难看又无聊的猪精遍地走,也蛮可爱!


     ■  每个中国人欲壑难平地拼命地去占有、掠夺、囤积、挥霍、炫耀财富,全民陷入癫狂之中。


     ■  在丰裕得过剩的物质面前,与过去相比,90后感受到并没太多幸福和尊严而是焦虑和不安。


     ■90后进入职场,忽然发现中国最惊人而无度的行业暴富机会已消退。


     ■ 对于90后来说,他们的压力和焦虑却是显而易见的,身上承载着太多希望,他们不敢放弃,不敢倒下,甚至不敢生病,怕稍不努力一切东西都会消失不见。


     ■从小在花房温室长大的90后,公主帝王般宠溺,到社会上才发现,他们只是蝼蚁般存在。每天都生活在金钱、职场和家庭的压力中,特别焦虑心慌。


       

01


2017年还有几天就over了,但互联网的标签化热潮,仍是一浪高过一浪。 


经常刷朋友圈的,估计都会有个深刻的错觉:好像这届90后的中国年轻人,貌似处于一种快要完蛋了的状态啦。


第一批90后已经出家了,第一批90后已经秃了,第一批90后已经离婚了、第一批90后胃已经垮了,第一批90后眼睛已经瞎了,第一批90后已经阳痿了、第一批90后卵巢已经衰退了……实际上呢,尼玛,第一批90后,已经被自媒体写“死了”!


好吧!我阳痿、我瞎、我出家、我油腻、我秃顶? 你开心就好!你们都是坏淫! 


90后只想情深意切地大吼一声:余生不用你们指教了!尼玛,我们都废柴了,就让我自己瞎过吧!


别人贴标签不说,据说90后族群中,也流行很多自贴标签。有哪些呢? 妈宝男、猪精女孩、塑料姐妹、低龄秃、中危病…


90后为何捣鼓出这么多E标签?


先说妈宝男吧!据说,90后人群中流传着一个神存在——妈宝男


让我们看看90后的爱情观:1、暧昧靠边站,劈腿”零"容忍。 2、处女诚可贵,同志亦凡人。  3、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 。4、拒绝渣女拒绝妈宝男!


妈宝男,顾名思义就是什么都听妈妈的,什么都以妈妈是对的,什么都以妈妈为中心。说白了就是没主见,没原则,没责任感,什么都是妈妈说了算的90后男人。


妈宝男一般缺乏主见,他们的人生线路,基本由妈妈设计,这样的妈宝90后只要自己不自讨苦吃,那么通常不用吃太多苦,就能生活得不错。


如果你不幸遇到,恭喜你中奖啦!


生活中的妈宝男,就像父母手中的提线木偶,当与女朋友到了谈婚论嫁的时候,问题就来了。


“我们什么时候结婚呢?”“我得问问我妈妈。”“我们以后单独住吗?”“我妈妈说还是住一起好。”“你喜欢我哪一点呢”“我妈妈说你性格温、懂事”……


妈宝男会像个小孩子一样,娇滴滴萌兮兮地撒娇,在妈妈面前。甚至会当着女友面与母亲互相亲脸,更有甚者,奔三了,还与母亲睡在一起!恐怖吧 ,画风有点污,哈哈!

   

妈宝男式90后中的一支奇葩,对女人要求高。


经过妈妈调教后的妈宝男,总是希望自己女友温柔贤惠,上的厅堂下的厨房,不仅主外还能主内,可能是在找另一个小妈妈和保姆。


妈宝男一般没有事业心,总是为自己没有能力找借口。 


劈腿时,妈宝男每次都说“对不起,我妈要我陪她”。所有劈腿对象的来电显示都是“妈妈”,你以为他们母子俩感情好,其实你也只不过是他另—个小妈妈。


亲,千万别误把“妈宝”当孝。


再让我们看看90后的家庭观:爹妈大过天。


90年代中国实行严格的计划生育政策,90后普遍为独生子女。6个大人宠溺一个男孩,妈宝是家庭的中心,一个强势的、事事为儿子包办代替的妈妈,才是“妈宝男”产生的根源。90后中,巨婴女、妈宝男,在人群中占比比较高,亲,要当心好好鉴别一下!



           

02


由于时代变迁,国家经济转型,“90后”的父母们当他们刚刚成家立业,就遇到了体制改革——多年沿袭的“铁饭碗”被打破了,一大批90后的父母成为下岗工人,他们需要重新选择职业,需要靠自己奋斗,许多人被卷入了下海的大潮,巨大的压力使他们绝大部分时间都放在了工作上。


90后在巨大的竞争压力下,不少人丧失了很多本应该拥有的快乐了,与父母之间有代沟。


90后平均智商超过了以前的同龄人,好奇心强、接受新生事物能力强,这是优点,但缺点在于自信又脆弱,敏感而自私,他们往往具有80后、70后很难理解的古怪爱好,内心世界从童年就开始变“老”,更加早熟,通晓外界社会的规则。


他们市场消费观念强烈,但名利作用被过分强化,张扬自我个性,但又缺乏团队忠诚感。


90后生长在网络时代的广阔世界中,信息和知识丰富,但内心有时较为空虚。内心比较孤独,渴望得到更多的朋友,却又怕伤害!即使他们认为靠谱的好闺蜜,也有心理戒备。


在90后族群中有一个网络热词叫塑料姐妹花。


塑料花姐妹来自于2017年3月份微博上的一个段子“好姐妹的感情就像塑料花,特别假,但是却永不凋谢”。  


随后微博上又出现的两则关于组合by2的采访视频,作为双胞胎姐妹的台上二人互损互怼,互相拆台,暗流涌动,被网友们吐槽为“虚假de姐妹情谊”,“塑料花姐妹情”...使得该词再次火爆网络。


都说三个90后女生是一台戏,五个90后女生能建六个微信群(其实最多可以建26个群,其中:5人群1个,4人群5个,3人2人群各10个,共计26个),因此作为网络语产生的“塑料姐妹花”一词常常用来形容一些90后女生之间勾心斗角,虚与委蛇的面子社交,特别虚假不走心。


塑料花姐妹还不算劲爆,90后女生中流行着另一个热词“猪精女孩”,这个就更好玩了!


我们知道“猪”通常是吐槽别人外貌的常用词汇,“猪”指的是像猪一样吃得多、胖,而“精”就是指戏多、自我感觉良好。一旦有这样的女生出现,微博评论里的人就会称呼她们为“猪精女孩”。


“猪精女孩”最早出自粉丝圈子,最早流行起来也是在2017年。


通俗地说。猪精女孩就是用来形容不喜欢的姑娘,是外貌攻击中的一种。这个词杀伤力极大,具有很强的侮辱性,一般骂别人“猪精”二字,首先就在外貌上贬低了对方,毕竟在这个以瘦为美的时代被叫作猪实在是非常扎心了。


其实吧,好看的皮囊不太多,有趣的灵魂更少,倒是长得难看又无聊的猪精遍地走,也蛮可爱!


               

03

 

90后生长在中国信息飞速发展的年代,他们面临的生活压力和精神压力也大。


90后人群中充满自嘲地出现了一个网络流行词——低龄秃! 


发际线后移,头顶变得稀疏,甚至发旋部位已经能看到头皮。


秃顶,一个似乎和年轻没有什么关系的词突然就砸在了90后的头上,让人猝不及防。


很多90后小伙伴们都纷纷表示,已提前进入了老年人行列。


为什么会出现未老先衰的脱发现象呢?


这和90后的生活方式有关——他们爱“逛吃”、爱捯饬、爱买鞋,睡眠不足、学业压力、心理压力大脱发主要原因。


2017年11月,一名90后在微博上晒出自己的双11购物车,第一个要买的产品居然是防脱发产品:“我,堂堂一个花季少女,双11付的第一笔订金竟然是xx防脱洗发水和生发液,我又去抢了个帽子。心好痛……90后和00后真的开始秃了。”


更可怕的是,跟她有一样烦恼的90后网友还有很多:“我的首页双11买的最多的是xx防脱。”“双11唯一想买的就是xx育发液,听说已经售空了,谁来拯救一个快秃头的花季少年,不想年纪轻轻顶着地中海。”


据说90后人群为避免中年油腻,认为发量很重要。


头发要超过8万根才能入围“中年不油腻”名单。现实情况是——“发际线越来越高”、“地方包围中央”。


在某电商平台购买植发、护发用品的人群中,90后占了36.1%,即将超过80后。


脱发,已然成为现在社会中年轻人的常态。“头顶危机”成了火热话题。


从年龄上看,新近一波刚刚迈出校园、初入职场的90后“小鲜肉”,和已经成为职场中坚力量的80后青年,是最被脱发问题困扰的群体。


             

04

对中国来说,在短短几十年,发生了沧桑巨变,进入了一个史无前例的财富掘金时代。


对于90后来说万元户已作古,赚他一个亿小目标才有些气魄。


不仅仅是90后,在这个社会几乎所有的个人都希望自己迅疾改变。


这种深切的期待,以及因此形成的巨大的超越他人或怕被他人超越的精神压力,日积月累,慢慢演化成一种四处蔓延的“全民焦虑”,成为一种波及全社会的时代症候。


在这场全民追逐暴富的狂欢运动中,发财成了唯一硬道理。


每个中国人欲壑难平地拼命地去占有、掠夺、囤积、挥霍、炫耀财富,全民陷入癫狂之中。


在丰裕得过剩的物质面前,与过去相比,90后感受到并没太多幸福和尊严而是焦虑和不安。


中国已经由倒“丁”字型社会逐渐向“土”字形社会转变。


90后进入职场,忽然发现中国最惊人而无度的行业暴富机会已消退。


他们发现做实业的投资回报率在中国迅速走低,2012年之前,中国投资回报率ROE估计在12%-18%之间,而当下扣除金融业之外,中国实体经济的ROE约为7%。


不仅如此,在政策刺激的高科技行业,也蕴藏了巨大泡沫,这些泡沫有待破灭和深度破灭之中。


2018年即将来临,如今中国进入了低利率时期的优质资产荒困境。


90后很难指望中国还会涌现凭胆气耍流氓拉关系就能搞定的暴利行业。

                      

他们忽然意识到最显著的收入增长期似乎也已远去,一夜暴富越来越难了。


  

             

05


中国人口红利的远去和劳动力成本的不断攀升,使得收入增长随着经济成长回落的大势不再汹涌。


最蔚为壮观的资产价格膨胀可能也已接近巅峰。


90后出生时的1997年,中国还无所谓房地产市场,2000年前后,京沪市区的商品房价也就在每平米四五千,现在则动辄10万。


中国一线城市房价足足涨了15-20倍,全国房价的普遍涨幅也不会少于10倍。


90后一代大多接受过或正在接受高等教育,但是尽管中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已达大众化,教育公平造就财富英雄潮在弱化,阶层逆袭的希望渺茫。


对于90后来说,他们的压力和焦虑却是显而易见的,身上承载着太多希望,他们不敢放弃,不敢倒下,甚至不敢生病,怕稍不努力一切东西都会消失不见。


这个根植于功利主义和消费主义的经济模式叫做焦虑经济。 


在中国社会阶层固化、中产危机、上升通道闭合的现实中,很多90后面临着成为“新穷人”的窘境。


大都市中存在着极为丰富的物质诱惑,人的各种欲望被不断地刺激起来,而在现实中人的欲望又是难以完全满足的,这样欲望一方面要求宣泄满足,一方面又无法升华,只能暂时压抑自我。


压抑的心理冲动不能痛快地宣泄。如果宣泄没有出口,整个人就像《芳华》里的何小萍一样,就像一棵冬天的大白菜,忽然遇见温暖就蔫了,崩了。


               

06


剧烈变迁的时代给90后群体带来内心的焦灼与沧桑。


90后的一大困惑是,工作几年来一直在拼命攒钱,可怎么攒也赶不上房价上涨的速度,特别是北上广深一线挣扎的90后。


90后父母从小把希望寄托于教育改变人生、户口改变人生、房子改变人生,甚至移民改变人生、婚姻改变人生。

   

但到最后才发现,这些通关游戏。重点高中、重点班、名牌大学、北京户口、知名企业、中高层职位、房产证、结婚证、绿卡……都是一道一道需要拼尽全力才能通过的关卡。


对于90后来说,人生一如逆旅。


90后小时候拼出身、拼父母素质和眼光,90后上学后不仅拼成绩,90后工作后还要拼爹的人脉,找工作要从招聘会上突围,入职后要从职场厮杀,面对婚姻这样的人生大事,还要拼老公,拼丈母娘。


有时候,哪怕只有一字落败,都会前功尽弃。


从小在花房温室长大的90后,公主帝王般宠溺,到社会上才发现,他们只是蝼蚁般存在。每天都生活在金钱、职场和家庭的压力中,特别焦虑心慌。在体面的社会声望背后,隐藏着患得患失的身份焦虑。


20年前,100个中国人当中只有1个人患有精神障碍,而这个数据到2005年的时候已经达到了17.5%。


中国人精神障碍背后主要是焦虑症抑郁症越来越多。


焦虑症的发病率,上世纪八十年代大概1%到2%,现在是13%,至少每100个中国人当中有13个人是焦虑障碍患者。


更糟糕的是抑郁症。20年前,中国人抑郁症发病率是0.05%,现在是6%,增加了120倍。这是个爆炸式的增长。


 

07


一个连续30年GDP 以10%的速度狂飙突进的国家,有由此产生全民性的焦虑。


社会和时代变化太快,社会演进和信息爆炸让我们产生了危机感与焦灼感。


90后大学生处在人生第二次“断乳期”,在生理和心理层面都会发生很大的变化。一旦处理欠妥,就会引起不可忽视的社会危机。


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信息化的生存方式,让90后个体孤立孱弱感,空前凸显。


对于90后来说,身体的快感永远无法取代精神的充实与满足,欲望的满足会让人更加失落不安。


爱的缺失会造成灵魂的孤独不安,内心焦灼痛苦。


这种焦虑的解决途径之一就是放弃自我的权力,臣服于外在的权力秩序。


在面对现实牢不可破的秩序面前,90后选择了服从与依附,佛系也罢、道系也好,墨系也好,都说90后已经进入诸子百家的沉浸世界。


这样固然失去了独立的精神和批判的能力,然而却获得了精神的归宿感和价值感,取代了无所依附的飘泊感。


现实困境,从而使人们陷入彷徨和困惑,导致今天90后精神提前老化。


低龄秃、中危病…90后E标签背后的时代病殇,确实令人小忧伤!



注:本文系南方传媒书院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作者为国内知名媒体人——南方传媒书院创始人、院长陈安庆、中国第一代调查记者代表性人物)


               2017年12月27日 长沙退步斋 

陈安庆

国内首家新闻私塾——南方传媒书院创始人,院长,长沙理工大学客座教授,国内资深媒体人。




曾任职新华社、人民日报、

湖南卫视、经济观察报、法制周报创刊元老、银川晚报副总编辑、

新华社新华网湖南频道副总编辑、

中国新闻社

江西分社采编中心主任。


潇湘晨报社特稿部黄金一代记者,职业媒体人,擅长财经报道,

调查性报道,时政报道。

15年一线职业媒体经历,

11年传媒教育经验。

中国第一代调查记者,从业15年来,发表各种文章800多万字,

南方传媒书院5本系列

专业新闻采写教材出品人。



观局|陈安庆:抵制圣诞节的网络暴民们,让年轻人过这个节吧,天塌不下来!

观局 | 陈安庆:从东莞“肉痛”折射生猪市场多种利益纠葛看调查报道如何深入?

观局 | 陈安庆:哈尔滨醉驾案—5死2伤的城市环卫工悲剧,你们真的在乎了吗?

观局 |  最感人电影《芳华》看哭了你……知道原著在人物命运上哪些不同吗?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