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荐读 | 中国新闻奖推荐之《魏则西事件下的污名化狂欢要不得》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y1317ntf5cg&width=500&height=375&auto=0

魏则西事件下的污名化狂欢要不得


最近几天,一些网站、社交媒体、朋友圈等,被铺天盖地而来的魏则西事件所占据。以此事件为导火索,众多有关或者无关、有错抑或无辜的对象纷纷“躺枪”,无可奈何地被裹挟进几乎一边倒的舆论漩涡:先是涉事医院,继而莆田系,进而整个民营医院产业,时至今日矛头甚至已然指向了莆田人乃至福建人、乃至整个民营经济……


好一副“洪洞县里无好人”的架势。在此情势下,虽然明知可能会招来骂声一片,但笔者还是不得不说:即使是由一个年轻生命的伤逝所引出的悲情话题,这种逮谁骂谁过度情绪化的舆论宣泄,缺乏必要的理性和冷静,于事无补。魏则西事件下的污名化狂欢要不得。


生命诚可贵,何况陨落在人生花样年华的鲜活生命。21岁大学生魏则西之死的确令人扼腕,向他致以深切的哀悼,对他的家人表示深切的同情,再多也不为过,这是对生命最起码的尊重。


然而,当舆论场开始过度“消费”这个已逝的生命之时,风向就开始转了,且与尊重生命毫无瓜葛:对一家医院的责任人痛骂或鞭挞也就罢了,毕竟事情发端于此,即使骂得有些激烈、偏颇,也基本都属于人之常情可以理解。


但由骂一家医院而起底医院的合作方,乃至整个莆田系、整个民营医院产业,甚至骂到和骂人者并无不同的莆田人甚至福建人,就不是一种可以理解的正常情绪宣泄了,而是一种以偏概全、一棍子打死、生拉硬扯找联系的污名化举动。在这种“奋臂一呼人尽墨”的非理性舆论狂欢背后,模糊的是事件本身,损害的只能是中国民营经济的形象和发展基础,最终毒化的是整个社会氛围,包括正在努力修复的医患关系——而这,同样关系到包括义愤填膺痛骂者自己的切身利益。


可能有人会问,你是不是在为民营医院辩护,你怎么证明民营医院不是骗子?实话实说,作为非医学专业人士,自然无法证明什么。不过,有权威部门提供了这样一组数字:截至2014年年底,我国拥有民营医院1.22万家,数量占全国医院总数的47%,每年医疗产值保守估计在数千亿元乃至上万亿。


所以我就纳闷了:如果民营医院真的都是有些人口中所谓的骗子,那恕我孤陋寡闻,还真没见过折腾出这么大动静、“骗”术如此高明的“骗子”。至于把矛头指向莆田人、福建人,面对如此低智商的伪命题我只能一笑了之:哪个省份的人没有被“黑”过?这些年,类似的事情还少见吗?


当然,话说回来,魏则西事件也以一个年轻生命为代价给我们提了个醒:民营医院行业乃至整个医院行业确实存在着害群之马。对于这样的害群之马,最好的解决办法就是交由相关部门依规依法处理(实际上,魏则西事件发生后,相关部门已经介入调查)。


而对于时下正处在风口浪尖的民营医院来说,更应该抱着“有则改之,无则加勉”的态度,以魏则西事件为契机,为自己认真地号号脉,对照、检视自己可能存在的问题,找出病灶,去除沉疴顽疾。切实把患者的生命健康和切身利益放在第一位,这才是今后发展壮大的根本之道。


逝者已去,生活还将继续。不让悲剧重演,同胞间多些理解、多些关爱,将是对逝者最好的告慰。我们这个社会,经不起撕裂,经不起折腾,污名下的狂欢和舆论暴力,摧毁的正是你我不可忽缺的爱的阳光与空气,是和谐与梦想。



作品标题:

魏则西事件下的污名化狂欢要不得

参评项目:文字评论  

体裁:评论

语种中文

作 者(主创人员):  张杰

编辑:蔡小伟,谢宗贵

刊播单位:福建日报 

首发日期:2016-05-08

刊播版面(名称和版次):要闻   1 

作品字数:1244

   

︵ 
采 作 
编 品 
过 简 
程 介 

   

2016年4月中旬,21岁大学生魏则西因病不幸去世。随后,其长达两年的求医过程被翻出并迅速通过网络、社交媒体等渠道发酵成为网络热点舆论事件。


到5月初,网络、社交媒体出现了借此事大肆“讨伐”、全盘否定莆田系医院甚至整个福建、福建人的非理性声音。


面对一边倒的舆论,作者临危受命,从午夜12点开始加班到凌晨1点半,在不到一个半小时时间里写出了这篇评论。


作品没有过多纠结于莆田系医院是否有错这一问题,而是着重论述了这种非理性的舆论狂欢对整个社会造成的撕裂、危害,立意巧妙、语言活波老练,在集体非理性的舆论狂欢中发出了党报理性的声音,体现了作者的冷静思考和党报面对社会舆论热点时的主动作为与担当。

   

社 
会 
效 

   

作为全国首家就魏则西事件发声的主流媒体,此文章在《福建日报》刊登以后,福建省内主要新闻网站、微信公号以及人民网、新华网、凤凰网等都给予了转载,百度搜索网络转载数量超过20万次,取得了良好的传播效果和引导舆论的作用。

   

推 
荐 
理 

   

  1. 在魏则西事件非理性网络舆论一边倒的情况下,该文章在全国主流媒体当中首个发声,既彰显了党报面对舆论热点的不缺位、不失声以及作者的冷静思考和责任担当;

  2. 文章在《福建日报》刊登以后,福建省内主要新闻网站、微信公号以及人民网、新华网、凤凰网等都给予了转载,百度搜索网络转载数量超过20万次,取得了良好的传播效果和引导舆论的作用。

  3. 文章立意巧妙,语言老练活泼,不失为一篇时评佳作。

   



荐读 | 南方传媒书院中国新闻奖推荐之《投桃报李》

荐读 | 南方传媒书院中国新闻奖推荐之《环境执法“牙齿”越来越硬》

荐读|2017中国新闻奖推荐之《巡视组长——追记李泉新》

荐读 | 2017中国新闻奖之《折翼海天,用生命为航母事业铺路》

荐读 | 中新奖之《“不怕敏感问题”正是解决问题的开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