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为什么我们看《寄生虫》跟做贼一样......

艾飞 局外人看电影 2019-10-07


文| 艾飞

这些日子,我只要刷微博,就经常会看到这样一句话:“真是活久见,感觉在见证历史。”

见证历史是什么感觉我不知道,但历史书我是看过不少,大体感觉,历史就像个戏子,给谁演戏,就为谁化装。

我每天从家走到公司都会看到很多人和事。

比如一大早,我们小区就有阿姨在清理落叶和草屑,小区门口早餐店的夫妻热火朝天的给路过的上班族赶制早餐。

路上有一家医院,每次路过都是塞满了行人和车辆。

园区还有很多跟我一样的年轻人,虽然大家都是搬砖,但大早上看起来,一个个都面带希望......

成功并不算伟大,伟大的是那些默默承受生活的人,那需要更大的勇气。

我感觉,这才是我自己所见证的历史,不是那么情绪高涨,就平常努力的活着。

而且多年以后,再回首,所谓历史大事,不过都成了“一句话概括”的模棱两可,而这些亲身感受的人和事才是沉在我心底的景观。

就韩国电影《寄生虫》这两天在网上闹的动静,景观就堪比春晚。

不,这比春晚魔幻多了。

大家都知,这几年的韩国电影,在全世界范围内都是大放异彩。

2016年朴赞郁导演的《小姐》,2017年奉俊昊导演的《玉子》,2018年李沧东导演的《燃烧》都入围了戛纳金棕榈。

终于在2019年,奉俊昊凭这部《寄生虫》拿下来戛纳金棕榈。

成为韩国历史上首次拿下金棕榈的电影。

《寄生虫》目前豆瓣评分9.3分,可以说,但凡有那么一点点喜欢看电影的人,昨晚几乎都蹲在微博守着字幕组的翻译。

但有意思的是,几乎没有字幕组敢发,原来已经有人买下了这片的国内版权。

原本,这已经是个常识问题了,既然可以上映,那就等着就电影院看呗。

可问题是,在我们这,就算你买了正规版权,有关部门说不让你放就不让你放。

这也是为什么,自从2015年国内上映了《暗杀》后,尽管也买了不少韩国电影的版权,但国内院线始终没上过韩影。

上个月,我搭档就乐呵呵的跑去参加First电影节,那边说闭幕式影片是《寄生虫》。

结果我哥们刚一兴奋,组委会就浇来一盆凉水:由于“技术原因”,取消放映。

电影没那么可怕,我自己就是个看过几千部电影的人,我一直说电影看的愈多的人内心愈丰富,只是没人知道。

真的,影迷除了电影节抢票的时候气势如虹,平日里都是温和讲理,没啥攻击性。

当然,有关部门所谓的“技术原因”,他也不会跟你解释为什么,他们只管喂什么。

退一万步讲,就算《寄生虫》奇迹般的上映了,片子估计也会被剪的连奉俊昊自己都不认识。

那这种,还不如不看。

所以昨晚,广大的网友就在这种卑微中使出浑身解数。

有的字幕组,设置了一堆的考题,通过的人才有资格进群观摩电影;有的网友,把枪版的字幕拼到高清资源上看;还有的人,为了引流,把网友当傻子溜,又是加微信又是付费的......

这种景观简直是太魔幻了,为了看《寄生虫》,卑微的就跟条虫一样。

你哪怕是像网飞一样给个付费的平台,我们也不用像个傻子一样,小心翼翼的刷着微博,等什么中文资源。

这要是韩国朋友知道了,不得骄傲的说“中国影迷也是我们韩国的”。

去年李沧东导演的那部《燃烧》我很喜欢。

《燃烧》开头部分,惠美对李宗秀说:人有两种hunger,一种是little hunger,这是属于肉体的饥饿,吃饱饭就能解决。

另一种是great hunger,这是精神上的饥饿,追寻的是生活的意义,比如我们是为了什么活着?

我相信,会对《寄生虫》如饥似渴的人,大都属于great hunger。

看起来,缺了,好像也没什么大不了。

但反映在现实就是很多年轻人的日常:白天焦虑的为各种知识付费,想着一定要赚钱改变命运;夜里愤怒的拿着手机打手枪,心想他妈的再放纵一次。

谁也没有代表大家的权力,人都需要获得精神上的满足。

每个人只有权力代表自己,我们也只能代表我们自己,在我看来,这是解脱文化禁锢的第一步。

原本,早就跟搭档说好今年去台湾看电影,但估计也看不成了,上午国家电影局出了个政策,暂停大陆影片和人员参加2019金马影展。

这倒是见证历史了,但我已经不知道说什么好了......


往期文章:玩命催泪的《烈火英雄》,挺尬的


微信&微博:局外人看电影

顺手点下在看,谢~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