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配得上热搜
对内地人而言,香港文化最吸引大家的。
一个是戏,一个是食。
香港电影,可以说是华语电影产业的发源地,更是华语电影能在世界影坛位居一席之地的核心力量。
多少人至今,还怀念着那个香港影人影响力覆盖整个亚洲、一套人马一年开三五部片,依然能诞生时代经典的岁月。
香港味道,始终是香港城市文化最引人瞩目的,从街头奶茶店、到茶餐厅、到街头排挡、再到茶楼酒楼,以及各式高级粤菜。
香港的饮食,源出于广东,又添上自己城市发展独特的一道韵味。
然而,当大陆电影市场打开,香港影人逐渐北上发展,本土电影业也随之日薄西山。
如今,港片已亡,已成为每个曾经爱着港片的人,心中不忍却不争的事实。
即便是香港影人团队在大陆制作的影片,也早已没有当年的风韵。
更不要说现如今,大部分香港影人的作品,连上院线的勇气都无,只能通过网络发行。
香港的餐饮业,现在也因为局势的动荡、旅游业的紧缩,也开始摇摇欲坠。
这几年内,我们看到香港,小至街边只占一个门脸的店面,大到连锁酒楼,一个个关店、撤摊、转卖。
甚至曾经在米其林榜单上连年摘星的知名餐厅,也不乏黯然退市、辉煌难再的。
珍宝海鲜舫的结局,无疑是这一众食肆中,最令人心疼的。
赌王家族把控的珍宝海鲜舫、太白海鲜舫、海角皇宫,三艘大船,雄踞于深湾,仿佛三座仙宫从水中升起。
不仅是“在海上吃海鲜”最具代表性的船舫,也是香港歌堂趸文化最后的辉煌。
30年代兴起、在海边即捞即食新鲜海货、开歌舞酒宴的歌堂趸,曾是香港富人最爱的摆阔方式,繁盛时一条湾能泊数十艘这样的海鲜舫。
赌王本人生前,每年生辰,也要在珍宝海鲜舫摆酒。
珍宝海鲜坊起势时,这种歌堂趸文化已然末路。船湾里曾夜夜欢宴不衰的船只艘艘移走,甚至珍宝王国的海角皇宫,也早早卖去青岛。
直到只剩下珍宝与太白两艘船。
长期以来,珍宝海鲜舫作为歌堂趸有史最大的一艘船,凭借华丽环境与精品海鲜、高级粤菜,仍吸引着海内外名流富豪、广大游客。
早已是香港“名片”之一。
直到这两年,赌王家族也无法再负担这艘巨大且上了年纪的大船,每年数百万的维修保养费用。
今年,海事牌照到期后,赌王家族找不到香港能接住这艘巨船的企业,只得将其拖离香港。
在香港驻泊近五十年,承载了数代港人记忆的海鲜舫,最终无可奈何地黯然退场。
然而船拖出深湾不过四天,就在西沙群岛处倾覆,虽然仍有部分船底浮于海面,想来也是回天乏术。
从此,一代繁华,堕入深渊。
但还好有电影,可以让我们回味,在戏中,珍宝海鲜坊最具风头的一次,是在周星驰的电影:
《食神》。
电影《食神》最终史蒂芬周与唐牛的“食神大赛”,就是在海鲜舫取景拍摄的。
水上的珍宝海鲜舫,古典的雕梁画栋、亭台楼阁被现代的霓虹灯带环绕。
将周遭的一切遮盖得漆黑,远远望去,只有奢丽的船、与船在海面上斑斓的倒影。
史蒂芬周翻身上船,船内,依然如皇宫般的金装玉裹。正中大厅吊顶上,是敦煌飞天,大厅中央,是清宫龙椅。
食客仿佛在仙宫用餐。
本来史蒂芬周和唐牛都准备做一道大菜“佛跳墙”,然而就在比赛时间即将结束之时,史蒂芬周却遭暗算,整道盅炸掉。
无奈,史蒂芬周只得重新献上一道“黯然销魂饭”。
就是这道“黯然销魂饭”,拿下了评委薛家燕的心。
吃得她欲仙欲死。
硬生生赢过填满山珍海味的“佛跳墙”,让史蒂芬周重回食神之位。
这“黯然销魂饭”,其实就是叉烧饭,港式茶餐厅最简单的基础餐。
半例切叉烧、两条青菜、搭片荷包蛋,平平无奇一客叉烧饭,却让无数看过《食神》的观众,黯然销魂了无数年。
直到现在,不少港式茶餐厅,都会把“叉烧饭”的菜牌写成“黯然销魂饭”。
电影的拍摄手法和薛家燕的夸张表演,以及珍宝海鲜舫整个富丽堂皇的气氛,都成了周星驰端上的“叉烧饭”如此黯然销魂的独门配料。
《食神》里史蒂芬周,从一代食神跌落神坛、流落巷口,却凭借街头小吃,爬回神位,其实也暗含了对香港餐饮业的讽刺。
史蒂芬周一开始的“食神”称号,名不符实。
实际上,他是依靠辣评一些名厨的菜色,再让这些被贬低的厨师,表演出他做的炫花活菜式很好吃。
靠噱头、靠博眼球、靠做戏。
其实他自己根本连菜刀都不怎么会拿,他不过是背后的公司老板捧出来的一个餐厅“形象代言人”。
如同今日资本捧一些流量艺人,再推出这些艺人主演的作品。
投钱的不知道什么是演戏、演出的不知道什么是演戏,但反正我们的流量就是招牌、就有人来看、就有的钱赚。
于是,当史蒂芬周开始不符合幕后老板需求的时候,他那些靠噱头卖高价低配套餐的方式被设计踢爆,他从此被踢出这个圈子。
老板和新“食神”继续赚得盆满钵满,而他则身败名裂。
最搞笑的是,这个日常点评鲍鱼海参烧鹅的“食神”,却是栽在一碗最不起眼的杂碎面上。
当他沦为最不起眼的小人物后,他过去用来赚钱的那些“毒舌辣评”,成了招灾惹祸的因由,被当成找事遭人暴打扔在街边。
而他的翻身,也跟往常不入大人物眼的小食息息相关:
撒尿牛丸。
结识街头卖杂碎面的女子火鸡后,史蒂芬周发明了一种需要千锤百炼才能成型的牛肉丸,在里面加上虾浆形成撒尿牛丸。
虽不起眼,但依然需要真功夫才能锤炼到位。
撒尿牛丸的名气传开后,史蒂芬周又迅速拓展开他的牛丸生意,从街边摊,推广到工厂量产。
从山顶滑到谷底、再从落魄重翻风光,也是港人最爱的传奇故事。
旧日“食神”回归当然是众目聚焦之事。
本来史蒂芬周在尝到甜头后,又恢复了往日的自得意满,但这始终无法让他真正赢回“食神”之名。
重塑史蒂芬周的关隘,依然逃不开周星驰电影里,最感动人的,“真心”二字。
得知“食神”史蒂芬周的形象,在火鸡心中胜过生命般重要后,史蒂芬周决心上内地学艺。火鸡在途中,还为他挡了一枪。
在少林,史蒂芬周终于悟透做菜好吃的秘诀,也是他在片头教育被他狠批的那些厨师的:
真心。
当然,这次不是为了搞什么噱头,是他真的误到了。
至于那些什么十八铜人武功、内力催火,无非是导演摄影,用种直观明了的方式,来让观众体会到什么是用心。
毕竟内力,其实也就是内心的力量。
在“无比用心”的操作下,史蒂芬周端上了一份满含厨人真心的“黯然销魂饭”,得到了现实的评委、天上的菩萨共通的认可。
于是乎,“食神”归位,史蒂芬周懂得了做菜的真谛,也抱得了美人归。
吃饭吃饭,大家最后要吃到嘴里的还是那口饭,而不是你装饭的那只名贵的碗。
现实中的餐饮也是这样。
珍宝海鲜舫以及珍宝王国,无论大家怎么怀念他,都是提到他的地标意义、历史价值。
提到那些曾经的辉煌,曾经在船上摆酒的人如何奢靡挥霍,以及承载这些皇孙贵族的船只如何富贵繁华。
而船上做的菜口味如何,好像鲜少再被人忆起。
当珍宝海鲜舫被拖离深湾时,无数香港市民到码头去送别这份城市记忆。
倘或这些市民真在船宴开时,去登船吃饭,也不会有歌堂趸艘艘离港、不会有海角皇宫卖出青岛、不会有太白海鲜舫的歇业、不会有珍宝海鲜舫的沉没。
于是一艘饭馆,最后真的成了地标、成了景点,甚至也不是旅游必去的热门景点。
最后大家不过感叹句“这艘船及一切美丽旧年华,明日同步拆下”。
不过遗憾下“这一艘,曾经称得上美满甲天下,但霎眼,全船的舱位,快要住满鱼虾”。
当然,幸好因为珍宝王国曾经的名气足够响亮,成为诸多港片的取景地。
我们还能在《无间道2》里看到珍宝内部的富丽堂皇、我们还能在《食神》里看到,曾经珍宝三艘船排开的盛景。
电影,永远记下这些已无法挽留的地方,曾经美好的样子。
可是现在,电影又能比餐饮好多少呢?
船外,精美仍存;船内,早已朽烂。
前些天,正值周星驰六十大寿,到了耳顺之年,好像也再看不见那个曾创造无数经典的周星星了。
近十年间,没有往日熟悉的合作团队、没有他亲任主演的周星驰新作,口碑也再没有上乘的。
特别是《美人鱼》和《新喜剧之王》,就像是残存着经典周星驰影片余韵的低劣仿品,观众看完只好安慰自己:
这是在给当年的经典补电影票。
可这份残存的情怀,又还能支撑还再继续拍片的香港影人、还在继续拍片的周星驰们多久呢?
虽然指望不大,但多少人还是不希望《美人鱼2》,会跟海鲜舫一样,扑入大海。
也希望周星驰,能像史蒂芬周一样,找回曾才华横溢的自己。
而对彻底无法挽回的,盛时的港片与珍宝王国。
我们唯有道声,后会无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