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飞最大尺度,浪费了...
玛丽莲·梦露,美国影视与文化圈永远的流量密码。
虽然不至于几年就翻出来编排一次,起码关于她的二度创作就没有停止过。
今年正逢她逝世六十年,于是,从她穿过的衣服、未公开的录音、跌宕起伏的传奇人生各个方面,各路人马纷纷表示:
我们从来没有忘记你。
大家确实从未忘记玛丽莲,大家忘记的,是“梦露”之下,有一个真实、鲜活的女子,叫诺玛·简·贝克(原名)。
网飞今年的冲奥力作,《金发美人》,就是想告诉大家:
诺玛·简是个被“梦露”毁掉的女孩。
影片正式首映前,大部分人比较震惊的,是NC-17的评级,与传闻中震惊网飞高层的大尺度场面。
而影片首映后,更多人惊奇的是,影片口碑呈现出近年最两级的数据,要么是五星,要么是零分。
喜欢的人称这是本年代最好的电影,厌恶的人认为这部电影是马桶里的屎。
所以这不可能是部简单的烂片,也不可能是部完美无缺的佳作。
对我而言,观看《金发美人》的过程,和影片口碑一样两极,上一秒正觉得导演牛逼,下一秒就想冲去呕吐。
看完后想想,其实影片并不如传言般有大尺度情欲戏。
实际本片相比拿到同等评级的电影,甚至有些清汤寡水,那些耸人听闻的场景呈现出的,也并非猎奇式剥削。
影片令人感到不适的,是全程都用精巧、华美的视听,让观众一直处于不安与焦虑的恐惧中。
一场漫长、折磨、悲愤的,诺玛·简关于“玛丽莲·梦露”的噩梦。
在观看《金发美人》前,一定要特别谨记,这并非纪实传记,而是改编自乔伊斯·卡罗尔·欧茨的普利策奖小说。
因此,影片中的“梦露”,既有真实历史中的经历、也有八卦流言中的记录、也有创作者完全的虚构。
影片从诺玛的童年讲起,她出生在洛杉矶的一间小公寓房中,母亲在制片厂工作,不知道父亲是谁。
直到某天,母亲指给她墙上的一张照片,说那个男人,就是她父亲。
诺玛的母亲有严重的精神疾病,在试图淹死诺玛后,被送进精神病院,而诺玛也被迫进了孤儿院。
直到她长大成人,拥有出色容貌的她,顺利进入演艺圈。
可无论做模特还是演员,诺玛从没得到过尊重,好莱坞的男人们并不关心她是不是有天赋与才能,只关注她傲人的美丽与身材。
她沉浸在初步的成功、与一个个在电影中串场时间越来越多的性感角色中,跟卓别林的两个儿子的交往时,她挖掘出自己妖冶性感的一面。
或许可以称为,“玛丽莲”人格。
第一个意外接踵而至,她怀上孩子,本来充满希望的她,突然意识到母亲的疾病可能带有遗传性。
在停工待产和拍摄新片中,她选择了后者。
银幕上,“玛丽莲·梦露”扮演的《绅士爱金发美人》中的女二号“金发美人”萝莉拉,性感、天真,赢得所有观众的喜爱与掌声。
整个电影院里,只有诺玛·简憎恨着这个穿着粉色礼服、唱着“钻石是女孩最好朋友”的拜金女。
于是她又投入另一段感情,指望着看起来像父亲般的人,能填补她缺失父亲的情感黑洞。
然而,她又失败了,运动员丈夫根本不支持她的表演,也不关心她想什么、有什么样的苦恼和学识。
他只当她是自己独占的性感美人,他的家人当她是没有生活能力的花瓶明星。
直到她遇到了剧作家,剧作家本来也当“梦露”是个无脑、无能力的花瓶,却没想到诺玛完美理解、呈现了剧作家笔下的人物。
这一次,剧场里响起的掌声,是为有才华的演员诺玛。
而不是电影院外张贴的、捂着裙子、扭出完美腰线的大明星“梦露”。
和剧作家的婚姻,是诺玛人生少见的,温馨、愉悦的时段,她似乎找到了可以给她美好生活的人。
然而,不幸没有放过她,她再度怀孕、又意外流产,这彻底催垮了她的精神。
她开始变得越发沉迷药物与酒精,在《热情似火》的片场被讥讽刺激、忘记台词、辱骂导演。
而与总统相关的流言、传闻,死亡的威胁更像噩梦般,时刻纠缠着她。
最终,在知晓了一直以为给她寄信的父亲,其实是卓别林的儿子之一后,她在绝望与对下世生活的希望中,走向死亡......
导演多米尼克非常擅长使用各种各样的视听技巧,让观众游走在诺玛和她所处的环境中。
影片频繁变化、变换着色调、色彩与画幅,让观众游离在噩梦幻觉、电影幻境、现实场景中,逐渐迷失、逐渐困惑,就和诺玛一样。
影片最华彩的段落,无疑是还原电影片场的几个桥段。
在这些桥段里,我们能看到她的才华与痛苦,那些经典形象背后的灾难。
镜头的视点,时而是审视、凝视、剥削“梦露”的人,在她生命的每一刻贪婪地啃噬。
而更多的时间,会作为梦露本人的眼睛,反过来凝视着这些剥削她、凝望她、啃噬她的一张张丑恶嘴脸。
影片频繁出现老式闪光灯的灯泡,在按下快门那一刻眩起亮光,直对观众闪来,使观众晕眩、恍惚。
而诺玛的人生里,无时无刻要面对这样的闪烁。
导演并不畏惧冒犯观众,甚至直接让诺玛对着镜头呕吐、讽刺、挖苦、倾诉。
毕竟镜头外的观者,无一例外,也是参与剥削“梦露”形象的一份子。
影片中有一幕,诺玛在精神失常的状态下,对着镜头痛骂:
我的生活,关你屁事。
特别是那些广为流传的艳闻八卦。
比如她献身换角。
比如与肯尼迪的绯闻和遭到政治暗杀的传说等等。
导演并不回避,反而处理为她的噩梦与痛苦回忆。
特别是有关肯尼迪的场景里,逼人恶心的画面逐步拉开,变成电影院放映的场景,无疑是讽刺大众对“梦露”这个性感形象的窥私欲。
而仿造梦露死亡场景照片的一幕,也让诺玛最后起身,吐槽了一句:
多么丑陋的噩梦。
正是这些噩梦般的恐怖场景极具代入感,让观众的不适感越发强烈。
从而会将这些感官的不适,替换为对影片质量、主题的感受,因此一些表达不适的差评。
但无论观感如何,扮演诺玛的演员安娜·德·阿玛斯,绝对为我们贡献了今年最感动人心的精湛表演。
她的泪水、欢笑、崩溃,无时无刻加强观众对诺玛内心的感受,细腻地掌控着肢体与声音,让无数瞬间都有种“梦露上身”的神迹感。
而多米尼克与安娜联手打造的“梦露”角色,也可以说是以此形象为原型的创作中,最立体、饱满的一个。
她风趣又幽默、畏惧又痛苦、她充满光彩与成就、向往着对真挚情感和温馨家庭。
她对“金发美人”形象无比反感、对被视为性幻想对象更加厌恶,甚至对性充满抗拒。
展现了她想成为严肃演员、认真研究剧本、喜欢读书有丰富积累的一面。
她会在试镜前通读剧本,对陀思妥耶夫斯基、契诃夫到当代文学都有研究。
但,没有人在乎,运动员丈夫只觉得无聊、试镜导演只惦记着翘臀。
即便是剧作家和朋友聊起她读书,也是拿来取笑,原来花瓶还长了脑子呢。
当然,影片面对诸多骂名,也是应该的。
原著中大量篇幅描写诺玛与母亲的畸形关系,糟糕而扭曲的童年生活,因此“父亲”,是她对宁静、平和生活向往的投射。
电影将童年浓缩在十分钟内,“父亲”也被简化为具象的恋父情结,反而造成影片最后有关父亲的桥段。
相当出戏。
影片对艳史绮情的呈现也显多余。
关于“双子三人行”的一节,讲述得过于浪漫、风流,冲淡了影片对她个人意志与公众形象间矛盾的真正内核。
而且,过多的特效胎儿画面、不必要的裸露镜头,部分冗杂、混乱的叙事,也动摇了观众对主题的理解。
无论等待着影片大尺度性场面来享受,还是批评指责影片性场面的剥削,都只关注到了“性”这一个点。
就像影片中读粉丝信的一幕,有些人赞美她是把她当性幻想对象,有些人辱骂她是因为别人把她当性幻想对象。
实际上,影片的裸露场景,都相当痛苦、可怖,她真正快乐的场面,永远穿着保守的漂亮裙子、梳着简单的发型。
“玛丽莲·梦露”,从40年代末入行、53年成名、61年名气下滑、62年离奇去世。
彗星般短暂的光彩人生,在银幕上,只扮演了一个又一个无脑金发美人的刻板形象。
而今天的大部分人,根本没看过她的电影,只知那流传半世纪的,穿着白色纱裙、裙角飞扬的性感形象。
甚至不知这一幕在电影《七年之痒》中,并不存在。
那是否该用《金发美人》般残酷的方式来撕破,这被好莱坞长久利用的“美国性感”幻象呢。
私以为是有必要的。
当然,是否能接受这样的“梦露”和这样的手法,只有自己看了才知道。
往期文章:国内惨败日本爆火,该给它平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