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直白露骨,难怪这片拿下最高奖

二二 局外人看电影 2023-05-26


很难想象这样一部电影,从问世到现在激荡起如此强烈的回音。


2021年,《正发生》在威尼斯国际电影节放映,因片中某个冲击性场景,有影评人观影中途晕倒,被抬离现场。


映后,电影好评如潮,拿下场刊最高分3.75分,最终捧得金狮奖。




之后,电影在美国上映,放映期间,现实上演一出讽刺戏码。


美国最高法院推翻“罗诉韦德案”有关堕胎权的裁决,女性权益历史性倒退。


《正发生》真正成了“正发生”。



就在前不久,电影的原著作者安妮·埃尔诺拿下了2022诺贝尔文学奖。  


人们这才得知,安妮作品里的故事都取自她的亲身经历。


《正发生》是她人生中,一个鲜血淋漓的故事。


安妮摒弃人称叙事,描述发生在她身上每一件被时代、被社会、被阶层碾轧的事。


就如她说的:“我书中的事件属于每个人,属于历史,属于社会学。”




《正发生》就是一部关于女性,关于社会,关于时代的电影。


大学生安妮怀孕了。


她本以为只是月事推迟,身体不适。


结果,校医冰冷地“宣判”:她怀孕了,已有三周。




怀孕意味着放弃学业,进入婚姻,成为家庭主妇。


对于生于社会底层的安妮来说,读书机会非常难得,不能放弃。


安妮想要堕胎,继续念书,但这个念头甚至不能说出口。


因为,当时的法国明令禁止堕胎,违反禁令的堕胎者与协助堕胎者都将面临牢狱之灾。




于是,随着孕期的推移,安妮一步步见识到了整个社会性的惩戒,制度化的规训。


也确认了自己的身份,一个生育的奴隶。


安妮想要堕胎,之前亲密无间的闺蜜立马避而远之,医生让她马上离开。 




无处依靠的安妮找到了男闺蜜,寻求帮助。


可男闺蜜在饭桌上,盘问着安妮的隐秘私事,然后露出真面目,厚脸说道,“没事,反正你已经怀孕了。” 




那安妮的男友呢?


男友厌弃安妮没有自己解决这个“麻烦事”,还让他在他朋友面前没面子。




没有任何人可以帮助安妮。


没有人。


安妮只能拿粗针刺向了自己。


她以为自己成功了,可一如她对性知识的懵懂,她用铁针刺到不是胎儿,而是自己的子宫。


血流一地,安妮以为自己成功了。




可校医却告诉她,胎儿还在。


第一次,安妮崩溃了:“我什么都做了!”


校医听着她的每一次“努力”,忍不住说出另一个残酷的现实:


那个给安妮开了堕胎注射药的医生,实则开的是保胎药。


校医平静地告诉她:“大部分医生都是反对堕胎的,他们不觉得那是一种女人可以做的选择。接受它吧,您没有别的选择。”




那一刻,安妮感受到了一种前所未有的恐惧。


她在课堂里诵读诗歌,品析作品,呼唤自由平等,赞美一切文明。


可文明在哪里呢?自由是什么呢?


她接受了那么多知识,现实是,她甚至无法掌控自己的身体。




这已不仅是性别的倾轧,更是阶层的屠杀。


禁止堕胎权的人,用人类的未来,宗教的教义等一切虚空的大词,放置在女性头上,勒令女人必须生育,只能服从。


哪怕这些决策者们大部分人没有子宫。


他们真的在乎那些未来和教义吗?  


禁止堕胎在过去是封建的剥削,在如今是政治的筹码。


他们只是傲慢地拿着蹩脚的理由规训着女人,来达到自己的目的。


至于精神的伤害和肉体的疼痛,他们从未遭遇,便毫不在乎。




想起在最新一季的《傲骨之战》元宇宙性骚扰案里,一名女子极力证明自己在一款VR游戏中遭受了性骚扰,但没有人在乎,只当笑谈。


当法官带上了VR设备,设身处地处在那种环境,遭遇了女子所遭遇的骚扰时,他惊恐地发出了最凄厉喊叫。


他的傲慢被瞬间击溃,因为,那一刻,他是一个“女性”。


正如波伏娃所言:“女性不是一种性别,而是一种处境。”




一个非常简单的事实就是如此,除了女性自己,没有人可以决定女性的身体。


可悲的是,大部分人仍在充耳不闻。


男性不需要承担女性的妊娠痛苦,高位者用金钱逃脱了法律的范畴。


最终,遭受痛苦的永远只是底层女性。


2021年9月,美国德州生效了“全美最严厉的堕胎法案”《心跳法案》。


法案禁止妇女在怀孕6周后对可以检测到心跳的胎儿堕胎,除危及到母体生命安全外,都不能堕胎,无论当事人是否成年、是否遭到强奸或轮奸。




这意味着,哪怕女性被强奸了也要生下孩子。


试问在这种情况下,她该如何看待这个孩子?


孩子的诞生将意味着可怕的提醒,自此余生,她都无法摆脱梦魇。


更可悲的是,孩子并不知道这一切,自出生起,ta就要承受这样毫无爱意的环境。


毫无本意的妊娠不会滋生任何母爱,只会带来完全沦为生育工具的痛苦。


试问当一个母亲自己都感受不到社会的爱意时,她该如何教会孩子爱?


如果那个孩子成为“他”,他会不会强奸另一个无辜的女孩?


如果那个孩子成为“她”,她会不会被另一个可怕的人强奸?


这般轮回的羞辱之中,世世代代的恶性循环在底层蔓延滋生,无止无尽。




而此时,那些道貌岸然的人又会用“母爱”来绑架遮掩女性的本意。


他们赞美母爱,称颂母亲的伟大。


这份“荣誉”看似嘉奖,实则不过是变相的枷锁。


一旦违逆,就会接受道德的审判。


从法律到道德,女性的每一步都被牢牢掌控。




没有人在乎女性有没有未来可言,没有人在乎生育是不是女性的本意。


《正发生》里,校医劝安妮不再偏执,接受孩子,安妮平静地回答: 


 “有一天,我会要个孩子的,但不是以我整个人生为代价,那样的话,我会恨那个孩子一辈子的,我可能永远不会爱他。”




安妮清楚地明白自己的处境,也明白自己的选择。


所以,她异常坚定地跟整个社会法律做抗争。


她最后的堕胎并不顺利,第一次不成功,再此手术会有生命危险。


在警告面前,安妮没有一刻的犹豫,无比坚定。


因为,那对她而言,不是危险,是自由。


哪怕死,她也要捍卫自己的自由,夺回支配自己身体的权利。




第二次堕胎几乎死里逃生。


彻夜绞痛之后,手术带来的并发症出现,安妮大出血,整个人进入昏迷状态。


近景镜头长久注视着安妮挣扎低吼的表情,真实的痛感跃出屏幕,撕扯每个观者的心。


从被医生欺骗、同学排挤辱骂,再到用针、药折腾自己的身体,最后让冰冷的器具一遍遍搅动自己的器官。


这一路,没有麻药,没有安慰,只有安妮自己咬牙坚持。




从头到尾,电影都不直接给出倾斜性的审判,只是忠诚而冷静地记录。


它就像一次VR沉浸式体验,让你我明白,女性正在遭遇的,却毫无反抗的现实。


即便它已竭力避开了那些沉重旁支话题,比如,社会、时代、宗教、阶层等一切庞大坚固的陈念。


但,安妮堕胎过程中遇到的每一重困难,你我都知,那背后是什么。




在《正发生》之前,就有过《四月三周两天》《从不,很少,有时,总是》等描述女性堕胎困境的电影。


虽然,内容的针砭力度不同,侧重视角不同,但这些电影中,都一致地对时间极其看重。


因为,孕期对于女性而言既意味着危险的来临,灾难的倒数,更意味着历史的记录,这时间里积聚着世代女人所遭受的难言苦痛。


而“正发生”更是一个进行时的状态,是一种持续而不知尽头的状态。


它是一个悲剧,一个纵使时代更迭,仍无法摆脱的深渊。


女人坠入其中。


就像电影里,安娜面对老师时,隐晦地表达自己自己的这场经历,得了一场病。



是她病了吗?


不,是这个社会。


如此想来也是可悲,如今已经21世纪了,我们身处一个探索宇宙,展望未来,发明人工智能,建立生物工程的先进时代。


可,女性连最基本的权利仍然无法得到保证,无法决定自己的身体。


就好像,一个崭新的未来城里,赫然摆放着一架中世纪刑具,滑稽而荒唐。




更可笑的是,如今,堕胎权被污名化为一种政治正确,表达就会被耻笑,闭嘴就会被践踏。


争取女性权益的背后总会涌现各种阴谋论的指责,是噱头,是炒作,是追名逐利,是哗众取宠……是一切可鄙的肮脏手段。


反正不可能是女人想要自由地做一个人的呐喊。


他们试图用道德做挡箭牌,让法律变得保守,此番种种不过是滥用权利掩饰自己的无能与卑劣罢了。


看啊,文明岌岌可危。


这不是倒退了,这是开倒车,倒进人类文明的沟壑之中。



往期文章:年度最佳喜剧? 骚得不像话!!


微信&微博:局外人看电影
顺手点赞|在看,谢~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