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独家首发】“文心墨韵”——当代书画散文精英100家【曾学斌 专辑】

2017-04-18 文心墨韵 中国书画艺术精品网



“文心墨韵”——当代书画散文精英100家

【曾学斌  专辑】




曾学斌

曾学斌,1964年6月生,四川资阳人。1985年7月毕业于涪陵师范专科学校中文系(专科)。2000年7月毕业于西南师范大学中文系(本科)。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重庆市书法家协会副主席,隶书委员会主任,重庆市江北区文联副主席、书法家协会主席,中国石油书协常务理事兼评审委员会委员,重庆师范大学书法艺术研究院客座教授,西南大学美术学院特聘专家,四川美术学院外聘书法教师。书法创作、理论兼修。隶书对联曾获全国第四届楹联书法大展金奖、重庆市政府书法奖等。入选中国书坛“百强榜”。《书法》杂志“精英翰墨·当代中青年书法家创作档案”专栏、《书法报》“兰亭诸子”专栏、《青少年书法报》、《重庆书法家报》、《重庆书学》等报刊曾专题介绍学书成果。有论文、书评、散文发表于《书法报》、《书法导报》、《东方艺术·书法》、《青少年书法报》等报刊,传略入编《中国美术编年史·1949——2014》(书法卷)。






阳羡东坡书院记

文/曾学斌   

   

    阳羡有山曰蜀山,山名原独山,料东坡漂泊,故乡山水,时在念中,与友人唱和间,曰“此山似蜀”,即名蜀山也,至今近千年。


    北宋嘉祐二年,东坡与同科进士阳羡籍蒋之奇、单锡,琼林把盏中,慕阳羡山水。元丰七年,遂买田、筑室蜀山,拟终老于兹。其故处即今蜀山“东坡书院”也。东坡书院有二处,他处在儋州。


    书院七间四进建筑,宽敞大气,质朴清幽,历千年,几兴废,如今国运昌盛,书院又兴。院旁有“石牛池”、“砚池”,院内有碑廊、东坡像、巨壶提梁紫砂等,有匾额“东坡买田处”、“讲堂”、“似蜀堂”,乃清时显贵所书,无甚可观。舒同手书“东坡书院”,清刚奇逸,风神硬朗。


    院内寂静,不见游人。有守院老者一,攀谈之间,曰书院有东坡真迹在,即《楚颂帖》也。余惑焉。老者曰:乃东坡迷左藤房雄所赠。但见玻璃窗内,有挂轴2幅:《楚颂帖》及《楚颂帖跋文》也。有词曰:“《楚颂帖》和《楚颂帖跋文》是由日本楚颂庵主人佐藤房雄先生于2015年11月25日捐赠给我书院,这两幅作品是佐藤房雄先生在1984年2月从镰仓一位美术者手中购得。据原收藏者介绍,他是在1950年—60年期间,文化大革命开始之前,从中国买后带回日本的。当时这两幅作品已是破烂不堪,佐藤房雄先生请专业装裱店进行修复重裱后制成现在的挂轴。据原收藏者介绍,曾请上野国立博物馆鉴定,但遭到拒绝,理由是:中国文革时苏东坡的作品几乎全部被毁,现有的作品99%是赝品。佐藤房雄先生与我镇东坡书院结缘于1985年······通过市外事办胡琦先生再三与佐藤房雄先生沟通,终于答应将其手中珍藏30多年的《楚颂帖》和《楚颂帖跋文》忍痛割爱转让给东坡书院。”跋文乃赵子昂书。观老者神色,定是真迹无疑,且曰窗内乃复制品耳,真迹政府保管,不示人,其价当抵3书院。余知其业外者,遂顺从其言。余返渝。检阅书籍,《楚颂帖》和《楚颂帖跋文》与书院所藏者大异其趣。原帖楚颂笔随情走,参差错落,大小长短错杂,其随缘旷达、乐观豪放秉性跃然纸上,不似橱窗挂轴拘陋!子昂跋文亦与传世者相左。据考:《楚颂帖》无论真迹、刻帖乃至临仿本均未流传,权威者如《苏轼法书字典》中介绍、日本《书道全集》中收录,均无法证其真。历史又成谜团! 


    《楚颂帖》乃东坡做客阳羡郭知训家即兴所书。其文曰“吾来阳羡,船入荆溪,意思豁然。如惬平生之欲,逝将归老,殆是前缘。王逸少云,我卒当以乐死,殆非虚言。吾性好种植,能手自接果木,尤好栽橘。阳羡在洞庭上,柑橘栽至易得。当买一小圆,种柑橘三百本。屈原作《橘颂》,吾园落成,当作一亭,名只曰楚颂。元丰七年十月二日。”东坡人生理想尽在其中也! 


    东坡,通才也。诗词书画、道德文章,世之罕有。自“元佑党争”、“乌台诗案”后,命运沉浮,自难左右,遂随缘放旷、任性逍遥,“纵使万般寻路无,不堕野地随人居”,德行让人景仰。


    丁酉三月,风和日丽,吾与妻徜徉书院,品味东坡,亦人生快事耳。

                     2017.3.23    




曾学斌书法



曾学斌书法




雨中登谢眺楼记

文/曾学斌

    

    诗酒风流,墨客骚人,人与酒与诗但凡牵扯,留下的不单单是传说。


    江南四大名楼之谢眺楼,只因诗仙李太白于是处为朋友李云把盏饯行,《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横空出世。诗人落寞,诗情悠远,借着老酒,飘香千年。


    话说天宝十二年前后,太白郁闷于长安,赐金放还,再无仗剑去国志,恰有飘荡四方心。皖南山水奇异,太白遂客居宣州。一日,故人李云至,太白欢喜,昼游敬亭,夜饮清酒,诗酒唱和,自然快哉!未几,李云欲去,恋恋不舍中,太白登楼设宴,把盏送行。李云者时任秘书省校书郎也,有文名,为官刚直清正,不畏权贵,其秉性正中太白下怀,太白称之为叔,无他,实乃敬重也矣。


    谢眺楼的故事还得从南北朝说起。时宣州太守谢眺者,从政宽简,爱人理政,治郡有方,于城北陵阳山建楼,名之曰“高斋”。唐时,为纪念谢眺,重建,改作北望楼。唐咸通十五年,宣州刺史独孤霖又改建,称叠嶂楼。明嘉靖间,宁国府知府方逢时再重修,复称高斋楼。清康熙时,知府许廷式又重修,称古北楼。光绪时,知府鲁一员再修。如此反复千余年,斯楼或毁于兵燹,或毁于人事,或毁于自然,竟修建反复,再三再四不断。只因文脉深沉厚重,诗情浓郁深远,诗人旷达情怀,风行雨散不得也。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倭寇犯我,飞机数十凌空宣州,谢脁楼又毁矣。上世纪末,国运渐兴,执事者于楼之旧址,再建谢眺楼。


    丙申暮春,皖南已是草长莺飞时节。余做客宣州,为书法故,更为谢眺楼故也。


    今之宣州,楼高道阔,人流穿梭如他郡。一日午后,余小寐不能,窥视窗外,虽是春雨淅沥,然吾亦决意出游,遂驱车径奔谢眺楼而去。楼高错落,灯变红绿,几经穿梭,稍顷,谢眺楼即在目前。


    观斯楼也,上下两层,上圆下方,木结构,琉璃瓦,飞檐翘角,曲径回廊。在繁华市井中,散发出孤独、悠远之气。


    及入,楼内无他,四壁宣传画述说者楼之前世今生。拾级而上,二楼四面围栏,可供远眺。然雨雾迷朦中不能放眼,只见远近高楼,错落其左右。昔日城郭如画之景杳然,萧疏淡远、摇曳出尘之江南水墨意蕴亦不再得。倚栏杆,和风拂面,眼前春雨中,想当年太白旷达,情怀深沉,胸怀报国家之志,背负济苍生之才,却一身落寞,最后只剩得诗与酒让后人咀嚼回味,让人概叹红尘过往千年,世间之人与事岂能强求也哉!俄顷,离去。


    宣州有胜迹,今我来登临。名楼虽非昔,文运兴可期?余茫然如昨日!


    同游者涿州彭冬梅、葫芦岛王韬,帝都许育红。




曾学斌书法



游敬亭山记

文/曾学斌

   

    宣州城北,有敬亭山焉。


    丙申暮春时节,余偕同中石油书法同道百余人齐聚敬亭山下,听名师讲座,观妙手翰墨,叩问书道者也。


    余寡陋于书艺,故除与三五熟识者亦或好饮者二三人于桌上闲谈把酒、言欢尘事外,或独处客舍,或流连周遭景致,形单影只,吾心戚戚,故向往敬亭山焉。


    一日午后,小憩片刻。拟邀约熟识者徒步游敬亭山,皆婉拒,遂孤往。


    出客舍正门,向右行千余步,乃敬亭山后山入口,余乃逆行也哉!沿途坡缓道阔,翠绿满眼,阳春光景,吾心悠然。道尽,有池溏一,风轻拂,水微澜,又见亭台者二,台柱新漆尚现,乃新建之物也。再左行十数步,路窄小约四、五尺,延伸引入灌木林,突见陡峭石梯,近千级,树木阴翳中不见尽头。石级新砌,少人迹。时正午刚过,日顶头上,游人不见踪影。吾有惊怵意,欲返客舍。时偶有鸟鸣从林中深处传来,蜥蜴或不知名小鸟,间或出入石阶和林中,恍然即逝,杳无踪影,顿觉林中生气郁勃,遂决意前行。


    拾级缓行,稍顷,吁吁气喘,汗满身,衣欲湿,腿脚疲软如负重疾行。一柱香工夫,神思恍惚中,石级尽矣。拣一高处,极目四眺,山之好景尽收眼底:东北南漪湖烟波淼淼,水天共色;山脚水阳江曲折蜿蜒,自由延伸如飘带;南望城郭如画,林立高楼,一派现代风景;北瞰田畴与天边相接,一览无际。左右四周,清翠满目,林壑幽深,灵秀之气扑面。


    又右行,石梯曲折蜿蜒,高低随山势自然延展入荫翳中,吾独享春色也。遥想太白当年,独坐敬亭,斯山既乏华山之险峻,亦无泰山之崔嵬,更缺黄山之奇崛,山高不过数十丈,就何以“相看两不厌”耶?


    天宝十二载,白初顾宣州,中年气盛,诗名震天。《寄从弟李昭》云:“尔佐宣城郡,守官清且闲,常夸云月好,邀我敬亭山”。上宾礼遇,自是日日高楼酒酣,“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歌舞共讴吟,欢笑相拜贺”,豪迈与冲动并存,沉醉与兴奋俱在。岁月更替,时光移至上元二年,白年逾花甲,安史之乱的漂泊,蒙冤被囚的屈辱,带罪流放的辛酸,白第七次旧游宣州,胜友已不再如云,北楼纵酒、敬亭论诗场景亦不再。垂垂老者,蹒跚爬敬亭,伤感孤独凄凉齐上心头,《独坐敬亭山》成也!敬亭山从此名播华夏、声震九州。千百年来,诗人数百,诗逾千首歌咏之,“遂使声名齐五岳”。


    “江山也要才人捧”,不虚言也!江山如此,况何人哉?!


    余家贫,耕读不足以自给,故素无仗剑去国之志向,更乏豪气干云之才情。时过千年后的一个春光明媚的午后,吾寻着觅太白踪迹,漫步敬亭,纵然思绪翻飞,遐思万里,可却口干舌燥,一身疲惫,可谓纵然阳春烟景,却无大块文章。还好春光慷慨,伴我左右,无名春花,愉悦我心,自由的心绪让我在尘世忙碌的间歇不再焦虑与落寞。掌控人生觅自由,管他油盐柴米茶!不亦可贵者乎?


    小路继续在荫翳中蜿蜒,约两柱香工夫,见太白独坐楼,楼居山腰,巍峨大气,新建,无古意,及入门,正堂空空,无可观者。


    沿大道,委蛇下山。纵然路阔坡陡,亦时见健身者疾闪而过,无暇旁顾左右,努力向前。又前行,至山门入口处,有古昭亭牌坊为旧物,乃明崇祯年间所建。


    夕阳西移,暮蔼降临,余倦甚,游兴不再,匆匆返客舍。再与三五熟识者亦或好饮者二三小酌。有诗记曰:


    我有一杯酒,足以慰风尘。

    客居敬亭山,此山大有名。

    老酒二锅头,左右话平生。

    书道同盟者,此处无乡音。


                      2016.11.29




曾学斌书法


曾学斌书法


曾学斌书法



游松溉古镇

文/曾学斌

   

    出渝州永川城,上三环高速,向南长江方向约半时车程,可达松溉。“松溉”者:百度曰“松既”是也! “溉”本gai音,然此处曰ji。何也?传古时,是镇出举子一,为官他乡,省亲回故里,许是离家太久,忘了乡音;许是官场昏昏,人生糊涂,竟把“松溉”曰“松既”。乡人虑,举子乃贤明之士,不敢忤逆,亦顺从曰松既,于是世世沿袭,代传至今!


    巴山蜀水,高山浅丘,大江沟壑,灵秀雄奇,错落左右,各得其宜。是镇有“十里老街,百年风云,千载文脉”之谓,以长江为邻,居浅丘之上。房屋错落,白墙黑瓦吊脚楼,互相夹杂,街道高低,蜿蜒曲伸,无水乡韵致,乃典型巴蜀古民居也。镇上老街,清幽寂静,行人依稀可数,老者蹒跚,举目东西,闲散不着目的;偶见稚子,嬉戏追逐,转眼即入巷中。石板路凹凸,岁月印迹,述说着古镇久远!


    镇建于何年已不可考。今有陈少南陈列馆一。陈少南,乃陈鹏飞也,字少南,松溉人。精于经学,时与苏东坡、张子昭同享注经“三杰”之名,可谓大才!晚年回归隐居是处,布衣粗食,开馆授徒,反哺乡梓。当今有司为旅游故,新建是馆,拿古人说事也!


    抗战时,有“新运纺纱厂”,中正夫人宋美龄手创。初为安置军政要员家眷故。时我华夏,危如累卵,亦生产自救也 。后镇上弱冠男子、花信女郎皆入厂纺织,盛时员工800有余。设弹花、纺线、织布、药棉、毛巾、仿毛、印花、渲染、整理车间9。月织布逾300匹,毛巾1000余打。当是时也,蜀中子弟数十万,出夔门,沿长江,慷慨赴难,众将士抗倭于江南,寒冬腊月,单衣赤脚,热血洒异乡,声名震九州。将士衣物十有八九从该厂出,功莫大也焉!美龄女士曾光临小镇,闭月羞花貌,沉鱼落雁姿,小镇欢腾,乡人雀跃,亦是一时佳话。


    有当今名媛陈冲者,松溉人也。央视纪录片《客从何处来》,陈冲寻根,即回松溉。其祖屋尚在。祖屋坐落镇北——陈家大院是也。该院始建于同治年,虽不及旧时规模,然保存尚好,四合院模样,明清风格,木板窜架结构,青瓦粉墙,上下堂屋,左右厢房,中间天井,厨房、碾米房宛然。其祖父以“重教育人兴家”持家,故代有才人,家族博士学历者逾20,亦是家风沐浴,流芳久远,扬名海内。


    江边古镇夥也!松溉何其寂寥!其名不及乌镇,更乏周庄荟萃,声名所及,仅限蜀中。然千百年来,江风沐浴,粉墙黛瓦,避雨遮风,耕读持家,恬淡闲适,乡人自在,悠然其中。能若此,欲何求?


    丙申初冬,余忝列渝州青年艺术家作品研讨专家席,遂有古镇之游。同游者渝州书家卢国俊、朱睿二兄及同侪十余。


                          2016.12.30匆匆    




曾学斌书法



跋醇翁《红梅图》

文/曾学斌

    

    丙申阳春,红梅谢,桃花开,春意暖阳中,余作客读松居,与文新兄共赏醇翁红梅图。是作疏枝劲爽,错落参差,朵朵红梅,随意点染,其状散落如仙女撒花,一任自然;其意细嚼如江南园林,偶见匠心。红梅报春之意跃然纸上也。苍石之上,皴擦左右,厚重空灵,虚实互见。


    醇翁乃重庆艺苑长者,吟诗作词,泼墨挥毫,玩古琴高山流水,品杜康家常人生,任性逍遥,洒脱自在。于人生、于艺事,会心处多焉。


    醇翁者谁?山城赵纯元先生是也。


    蜀中曾学斌敬跋! 


                       2016.3.6




曾学斌书法



名家集评


    学斌书于汉碑用功最勤,于帖亦多所涉猎,其隶书寝馈于《石门颂》、《西峡颂》、《曹全碑》、《封龙山颂》及《礼器》诸碑。楷书从唐楷入,再习大小二爨及中岳灵庙诸碑,取其质朴厚重之意,行书远习二王,近取谢无量、陶博吾诸家。近年着意于将帖之流变融于汉魏碑刻之庄严肃穆中,其用笔妙在含裹,不事披露;结体平实,古质昂然;其小字行书进展神速,已渐得“通盘”之大意。或谓书乃心声,不可违心而出。学斌乃性情中人,喜把盏为乐,以豪爽之性寓之于书,自无娇柔装束之意,却有气足轩爽之势。虽然其书亦含有流行书风之元素,然较之当今以“做字”为尚的时风,自是多了几分可贵之“书写性”。笔砚之余,学斌深明“读书多,积理富”之理,复不废书论之研究,已有论文多篇见诸于报刊杂志,此尤为可贵者也。

    ——漆   钢(中国书协理事、行书委员会副主任,重庆市文联副主席、书法家协会主席,全国大展评委)


    学斌的隶书作品,有汉朝好大王、郙郭颂、石门颂的趣致,亦有清名家伊秉绶的书风。笔法上综合了古人的灵秀之气,用墨浓淡干湿上又有现代人的风骨。作品布局弥满通透,落款采用潇洒行书与正文形成强烈反差,一静一动,充满了想象的空间。

    ——李文岗(中国书协楷书委员会委员,原重庆书协副主席,全国大展评委)


    历来书家有终其一生习一家套路,由生至熟再至老者;也有不断辨析众家解数,择其适己者。学斌属于后者,且对于碑与帖、时艺与古典心无鸿沟,探索——笔书于纸、刀刻于石、铜铸于范——形质异同之趣,真好奇博艺之士!学斌所心摹手追之碑甚夥,金文、篆、隶、楷、行、草皆有涉猎,“而立”以来,孜孜以求,取舍有成:其祖构汉隶,融化北碑及唐人书,用笔轻松,翩翩之气溢于满纸,谋篇取法明清之巨制,如鸢飞唳天,御风而行中带几分机警狡狯,其游戏尺幅,行草相兼,得谢无量之逸趣,笔致流利而意态安详,观者当有沉着痛快之叹。

    学斌尝为文论刘孟伉、谢无量、江友樵等,每洋洋数千言,品藻先贤,虑而存乎心,惠人亦鉴己。文与书互为宾主,道契贞淳,所得好处已于挥毫弄翰中显出。

    ——安为年(著名书画家,原重庆书协副主席)    





曾学斌书法



通会之际  清刚遒美
——读曾学斌乙未岁隶书系列作品

文/胡长春


    上世纪90年代,我在编辑《书法之友》杂志时即非常关注学斌兄的隶书创作,一晃二十多年过去了,这次看到“汉韵流觞”系列作品,感到格外的亲切。学斌的隶书得益于《石门》《西狭》《封龙》《好大王》尤多,再加之以篆韵草情,给人以“清刚遒美”的享受。


    出生于60年代这批书家,当初之所以选择书法,完全是出于自己内心的爱好,不是为了参展,也不是为了鬻字,能坚持到现在的,都有着不菲的成绩,目前大家最在意的是在提炼自己风格特征,学斌兄更是有意识地加强。


    欣逢盛世,地不爱宝,随着大量出土书法文献的面世,我们的眼界较古人有过之而无不及,我们面对的是大量的美仑美奂的精品杰作,如何取舍考验着我们的艺术才情。吴振立先生曾言,面对古人作品,我们不仅要舍弃不好的东西,有时为了你自己的追求,好的东西也要舍弃。看学斌兄的这次展出,可见其孜孜构筑书风的良工与苦心。


    我上课时常对学生言,古代的碑帖如同各种中医药材,都有各自自己的秉性与禁忌,只有合理的配伍才能药到病除、强身健体。学斌兄经过二三十年的研习与甄别,自然是了然于胸。展中小品,迁想妙得,触处成春,有趣有味,诚为抒性灵之作,非一般流行展览之体可比。


    学斌兄是巴渝书家的代表之一,在多个国家级展览中摘金夺银,同时在书学研究方面也有不俗的表现。于书协工作和书法教育均勇于担当,友朋遍于四海。学斌兄,性情中人也。一见如故,偶然小酌,谈天谈地,自是别有一番风味。


       (胡长春,西南大学教授、书法博士生导师)

    



曾学斌书法



诠释艺术本真的觉悟者
——曾学斌先生书法艺术简述

文/张爱民


    巴渝书家曾学斌先生于上个世纪九十年代成名,在多个国家级重要书法展览中摘金夺银,而今已步入知天命之年,对书法依然像年轻时期那样保持着一种执着与淡定,从容地耕耘着属于自己精神慰藉与人生价值归属的那一片天地,让人敬畏!


    学斌先生的书法既有深厚的传统积累,又有明显的个性化倾向。他早年在《石门颂》、《封龙山颂》等朴逸、雄放一路汉碑中下了很深的功夫,而后在二王及近人谢无量、刘孟伉、陶博吾诸家中汲取养分,其书作较早以前就有简约率真、厚重放逸的特点。而后多年,他碑帖结合,古法、他法为己所用,在大篆、汉简、宋人和王铎等处皆有所获,不过这都是为固化他的审美个性服务的,是个性审美总览下的多方修炼与拓展,所追寻的目标是个性面目的更加丰富凸现。从其近作看,他已经实现了传统基础上的个性化面目并日渐丰厚,这在渝中的同龄书家中是不多见的。古人说:“ 笔墨、笔性,皆以性为本。书者,如也,如其学,如其才,如其志,总之曰如其人而已”,这点在学斌先生身上体现得十分明显,其书法没有明显的跨度,几十年都循着“简约率真、厚重放逸”总体风貌,在于他是以自我性情统揽着笔墨技法,传统的笔墨语言只是他书写的基础,修养与性情才是他书法艺术的根本与生命所在,他心性宽和,与人为善,旷达人生, 这些性格气质直接育化了他才情四溢、风流笃厚的书法作品之美,实现了人与艺的统一。


    书法是汉字的书写艺术,起初的书写是以规整、精熟为归,“言为心声,书为心画”、“画乃吾自画,书乃吾自书”的观点证明了汉魏时期是中国书法史上审美的自觉期。然而,此后的一千多来又有多少书法家实现了“书为心画”、“书乃吾自书”呢?古今学人对书法的研习之道,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是终生对传统亦步亦趋而无自我性情的渍化,或许他们有很深的笔墨功夫在汉字书写的实用时代具有广泛的社会影响,但很难取得较高的艺术成就而流传千古。一是具有深厚的传统功力,但生性我行我素,不受拘束,在书写中不受绳尺之矩的约束而重在畅达自我之情、之意,创造了中国书法新的审美境界而卓然大家。由此,书学之道贵在汲取传统精髓基础上的自我迹化与个性表达。


    以此而论,学斌先生的作品与那些光怪陆离的时尚书法迥然有别,他遵循着书法艺术的本质而遁入了一条正大光明之途,由此,预示着他有达到书法艺术通会臻境的可能。


    (张爱民,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重庆市书法家协会学术委员会委员)    




曾学斌书法

“文心墨韵”——当代书画散文精英100家

入选须知


一、入选条件

书画、散文创作水平在全国均有较大影响力,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佼佼者。应具备以下条件:

1.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各省区市画坛精英,绘画作品入展省级以上美展不少于两次;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或西泠印社社员,且书法、篆刻作品入展中国书协或西泠印社主办的全国性展览两次以上;

2.中国散文学会会员,各省区市散文创作精英,正式出版有散文作品集或在书报刊公开发表散文作品10篇以上;

3.年龄在40岁以上。

二、入选资料

1.书画作品10-20幅(注明作品名称、规格、创作年代等);

2.散文作品3-5篇(欢迎配以节录散文书法作品或手稿);

3.作者生活照3-5幅;

4.评论文章若干;

5.作者简介及详细联系方式。

符合入选条件者,请将上述图文资料发送至QQ邮箱:421814195@qq.com;联系微信号:QQ421814195(符合条件者请注明“文心墨韵”及真实姓名以便确认)

附注:入选者将在“中国书画艺术精品网”微信公众平台及网站持续重点宣传推荐,适时举办展览或公开出版作品集。





【001】 “文心墨韵”——当代书画散文精英100家【胡秋萍  专辑】

【002】 “文心墨韵”——当代书画散文精英100家【杨晓琳  专辑】

【003】 “文心墨韵”——当代书画散文精英100家【熊少华  专辑】






(长按二维码图标可识别微信)


“文心墨韵”展标题字:

杨晓琳,女,祖籍山东。现为国家一级美术师,供职于湖北省襄阳市书画院任院长襄阳市美术馆馆长。系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散文学会会员、湖北省书协主席团委员、襄阳市政府授予“襄阳百杰文化人物”,襄阳市隆中文化专家,作品获湖北省政府屈原文艺创作奖最高奖。被誉为“中国当代书法界女三株树”之一,被《中国书法报》评为“中国当代十大女书法家”之一。

书法作品曾入展中国书协举办的全国第四届国展。全国第三、四、六、七、八届中青展等、书法作品荣获中国书协主办的翁同和学术提名奖、书圣杯二等奖,敦煌杯全国奖等。出版有艺术散文《玉树临风》、《秋水》、《杨晓琳书法作品集》、《三才女》《三珠树杨晓琳书法作品选集》、《杨晓琳海风墨韵作品集》《男女二十家》《文波墨澜》等。至年随中国书协女书法家代表团出访日本、新加坡进行书艺学术交流。年应韩国文化院、韩国书艺家协会的邀请赴韩参加名家作品展及学术研讨会。书法作品被中外二十多个国家美术馆收藏。


微信时代:关注是一种境界,分享是一种美德

【关注】点击顶端标题下“中国书画艺术精品网”,或者通过微信查找公众号“中国书画艺术精品网”或“cnhualang”,或扫描微信二维码,即可关注“中国书画艺术精品网”官方微信公众平台发布的最新艺术资讯。

【分享】点击微信右上角按钮,即可将上述艺术资讯分享到朋友圈或发送给朋友;点击“查看官方账号”“查看历史消息”即可分享以前发布的艺术资讯。


“中国书画艺术精品网”微信公众平台

“中国书画艺术精品网”微信公众平台秉持“精英、精品、精髓”立场,主推中国美协会员、中国书协会员、西泠印社社员、文史研究馆馆员、美院教授、国展精英及其佳作,以期架起艺术精英精品与市场的桥梁。正独家策划推出“诗意书魂”、“艺追三绝”、“文心墨韵”、“四全风雅”等品牌栏目,力推“当代自作诗词书法精英100家”、“当代诗书画精英100家”,“当代书画散文精英100家”、“当代诗书画印精英50家”,并将持续策划推出一系列品牌栏目,重点宣传推荐当代书画精英、精品,同时打造当代书画评论精髓高地。


合作推广及投稿邮箱:421814195@qq.com

网址:www.cqart.com

微信公众号:cnhualang

微信私号:QQ421814195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