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胡适的老师、钱钟书的老丈人,原来是个大律师

法律先生 法律先生
2024-09-15

在乱世里,有些人,

东渡或西去,不只为自己的人生找到安身立命之本。

也是在为国家寻找所有可能的改变。

只是,就算他们找到了,

最后就有了皆大欢喜的结局?





他有个大名鼎鼎的妹妹——杨荫榆

他有个大名鼎鼎的女儿——杨  绛

他有个大名鼎鼎的女婿——钱钟书

他有个大名鼎鼎的学生——胡  适

 

但即使没有这些,

他依然还是大名鼎鼎的杨荫杭

 



 


比孙中山更早的革命党


杨荫杭(1878年—1945年),字补塘。革命党人都是天生的?反正他不拜祖宗,不敬鬼神,17岁考入号称“东方康奈尔”的北洋大学堂后,因为伙食问题,带头闹事,被开除。19岁又考入南洋公学。20岁保送到日本早稻田大学学法律。

 

学的是法律,干的却是革命。杨荫杭与其他一些东渡日本的年轻人一起成立了“励志会”。励志会有后来大名鼎鼎的曹汝霖、王宠惠、张继、章宗祥,还有以后成为日本首相的犬养毅。这个组织抛弃皇帝年号,要与清廷势不两立。在这个激进派干革命的5年后,也就是1905年,孙中山的同盟会才成立。

 

杨荫杭还未毕业就被原学校召回,和哥们杨廷栋一起回到南洋公学译书院从事编译工作。卢梭的《民约论》,孟德斯鸠的《万法精理》,穆勒的《自由原论》都是他们一起编译的。后来译书院停办,这两哥们都一边在报社鼓吹民主革命,一边教书育人。而这个时候,他有了最著名的学生:胡适。

 

一个立志革命的人,不会安心做这些不痛不痒的工作的;清廷发现这个人不老实,还天天鼓吹革命,准备将之缉捕入狱。他只好再次东渡日本。第二年,在他28岁的时候,远赴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继续深造法律。

 


 


革命与改良?


28岁的杨荫杭去了美国四年。结果西方的法律让他开了眼界,他不再那么激越了,他开始幻想用民主法治来改良腐烂的清廷。回国后,末代状元张謇推荐他去了北京法政学堂教书,晚上给肃亲王善耆上法律课。


辛亥革命前夕,杨荫杭决定南归,肃亲王临别和他拉着手说:“祝你们成功”。他知道,这个教他法律的看起来温和的改良派,到底骨子里还是一个革命派。

 

 




律师-法官-检察官-律师


南归之后,他终于做成了律师,并且发起创立了上海律师公会。而同时他不改秉性,在报上笔耕不辍。辛亥革命之后,张骞又推荐他担任江苏省高等审判厅长兼司法筹备处处长,后调任浙江省高等审判厅长。黎元洪上台后,杨荫杭被任命为京师高等检察厅长

 

这样一个显赫的位置,他要是安心跟着他的同学与朋友随波逐流,就可以安享荣华富贵。可是这样,他学的还是法律吗?他梦想的不是靠法律来改变中国吗?在法律之下,还有妥协吗?就这样,他依法得罪浙江省长屈映光,依法抓了交通总长许世英。为法律的梦想断了自己的大好前途,革命与改良,在庙堂之上永难见其成效。

 

大病一场后,41岁的杨荫杭在梦碎之余逐渐梦醒,他说过,这个世上只有两个职业可做,一个是医生,一个是律师。于是重操律师旧业,做起来上海滩和苏州的大律师。李慎之说他:“放言高论,敢怒、敢骂、敢笑,他这个学法律的人是相信多数之国民应为政争之裁判官的”。这个大律师于是专门为人鸣不平,而且以“说大人,则藐之”的姿态,上庭也是翘着二郎腿。

 




仅仅做好律师是不够的


可是,仅仅靠个案的正义是不够的。即使在江湖,他还应该做得更多,才能不负于自己的抱负。于是,在律师执业之余,他以旺盛的精力兼做《申报》的副总编和主笔。在以嘴争是非之外,还要以文明正义,将自己的博学多闻及真知烁见,融入一篇篇文章里,去搅乱颟顸的世道人心。

 

你以为他的牛叉就仅仅如此?那你就错了。要知道,他不仅仅曾是大法官、大检察官、大律师,他还是报界大V,更是大学问家。他不仅精研中国南北各种方言及少数民族的语言,还精通日文、英文、朝鲜文、越南文、缅甸文、泰语、马来语等等,还考证名物,在音韵学上有着很深的造诣。


就是不做律师的时候,他也可以去大学教《诗经》。后来看自己的女婿工作没有着落,便把这个课让给了钱钟书。

 





一个法律人的黯然结局


在举世的混乱中,一个个案的正义到底有多大的意义?在满目的流离中,一篇篇文章到底可以唤醒多少人?1945年,日本投降前夕,67岁的杨荫杭中风而死,带着他无尽的遗憾而去,甚至在死之前烧毁了他毕生的心血《诗骚体韵》


这个曾经的革命党人,曾经热血沸腾,但很快在庙堂之上黯然消隐。他自然知道,自己的狷介不容于世,但“行者常至”,况且“世人于我何加焉”,他仍然要将自己的所学,一施心中的抱负。不管最终处以江湖之远,他都勉励为之,不曾背离自己的理想,并以自己的言传与身教,为世间留下了一个老牌法律人的样板。求仁得仁,斯亦足矣!

 





无多岁月已沧桑


在很多年后,他的女儿杨绛在怀念他时,说过一句耐人寻味的话:像我父亲这样的人,要是他还活着,大概是会给红卫兵打死的。

 

有些人也许不容于所有的时代,但有些时代却至少容着一些人。很多年后,钱钟书写过一首诗给杨绛,《昆明舍馆作》,想起了他老丈人的“安徐堂”:


苦忆君家好巷坊,

无多岁月已沧桑。





时代太大,

而这里只有一个法律人的剪影。

 

-法律不是冰冷的-

是你能感受到的温度

你的点赞与分享,是希望,是爱

让我们变得更美好


👇看到底,就加一下吧


“阅读原文” 看历史文章。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法律先生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