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腰缠13根金条,他却为何一路乞讨?

共产党员 2021-11-06

  作为中央苏区的干部,他曾自带干粮办公;第五次反“围剿”失利后,他背着金条乞讨,一路寻找党组织。他的故事受到习近平总书记多次点赞,他就是时任江西省苏维埃政府主席的刘启耀。


视频:“腰缠万贯”讨米人


1899年

刘启耀出生于江西兴国县

192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1933年12月

刘启耀先后当选为

江西省苏维埃政府主席

和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执行委员


“十二分节俭”的省主席


当时,根据地物资经费极度短缺

刘启耀发布文件《节省规约》

“反对铺张浪费,厉行开源节流”

严格规定所属各级一切经费开支

都要注意“十二分的节俭”

 “每天节省一个铜片(板),

不进馆子、不吃零食,

戒绝吃烟、吃酒、吃私菜等

口腹上的浪费”


刘启耀画像


刘启耀自己带头

不浪费一寸可写的纸张

起草文件用的胶纸、毛边纸

他至少要写三道

一道铅笔,二道红笔,三道墨笔

 他逢会必讲“十二分的节俭”

久而久之人们给他取了个雅号

“十二分节俭主席”


挑米去办公


在残酷的第五次反“围剿”斗争中

刘启耀公开表态

每月自带伙食

不要公家津贴

一直坚持到反“围剿”胜利为止

他每隔两个月

回兴国老家挑米到省苏维埃政府办公

面对妻子的不解

刘启耀解释说:

“共产党再大职务,

也是为人民群众谋利益的”



后来刘启耀无暇回家背米

妻子就挑两布袋米步行送粮

当时广为流传这样一首革命山歌:

苏区干部好作风,

自带干粮去办公。

日着草鞋干革命,

夜走山路打灯笼。


突围中九死一生


1934年10月

中央主力红军突围长征后

刘启耀与江西军政委员会

率领游击武装3000余人

留下开展游击斗争

1935年1月初

红军游击部队被敌人包围

为了保存革命火种

部队分成三条路线突围

刘启耀带领的第二路千余人

被困在崇山峻岭之中

他们孤立无援、天寒地冻、缺医少药

却频繁阻击数十倍于己之敌

终因敌众我寡、弹竭粮尽

而被冲散打垮,伤亡惨重

刘启耀身负重伤昏迷不醒

生死关头

刘启耀的庚兄为他包扎伤口

解下他的武装带和手枪

穿上他的外衣

将他推入尸堆中

自己冲向山顶吸引敌人

被蜂拥而上的敌人击中头部

壮烈牺牲


敌人认定最后那位

手持驳壳枪英勇抵抗的是“大官”

进而又从手枪、怀表及党证上的姓名

推断此人是江西省苏维埃政府主席刘启耀

并找来随军记者拍照,上报请赏

对此国民党各家报纸连篇累牍吹嘘

乃至我党组织一时也难辨真假

1937年12月

项英在向中央的报告

《三年来坚持的游击战争》一文中

还误认为

“刘启耀等省一级领导人被捉而牺牲”


腰缠金条一路讨饭


当晚刘启耀苏醒过来

从死尸堆中爬起

目睹血水横流的惨状

他欲哭无泪,强忍悲痛

爬往一处隐蔽山洞

找出事先埋藏组织交他保管的

13根金条和一批首饰银元

用布包好系在腰间

然后自寻草药医治身上的伤口

找野菜充饥

在山洞里过着近乎野人的穴居生活

辗转遂川、万安、泰和一带流浪乞讨

一边秘密寻找党组织

一边联络失散同志


反映刘启耀乞讨的油画


经过两年多的苦苦探寻

他终于找到了党组织

还联络上200多名失散的党员

并把党的活动经费“完璧归赵”

交由毛泽覃之妻贺怡转交给党组织

临时省委用这笔经费买了一栋房屋

以“赣宁旅泰同乡会”的名义

建立了省委秘密机关

部分剩余经费用于保释狱中的大批战友


身患重病默默为党工作


1941年,皖南事变发生后

 7月,江西省委遭破坏

在大搜捕中刘启耀第三次被捕入狱

刘启耀一口咬定自己仅是失散红军

反动派一无所获

最后刘启耀由马家洲的朋友出面担保释放

这时江西、广东两省地下党组织已停止活动

刘启耀成了一只离群的孤雁

他回到马家洲

根据党在国统区开展工作要求

先后在多地设棚卖茶度日

等待时机为党工作


自1934年离家后

刘启耀近10年未与家人见面

经多方打听得知

其母亲不堪受反动派与地主迫害自缢而亡

一家仅剩致残的妻子与撑船度日的儿子

刘启耀心如刀绞

但为了革命,他强忍悲痛

继续隐姓埋名,流浪他乡

默默为党工作


1942年至1945年

由于残酷的斗争环境

刘启耀积劳成疾

经常卧病不起

1946年1月的一天

刘启耀病情突然恶化,吐血不止

弥留之际他让人抬他到

“赣宁旅泰同乡会”的厅堂躺下

第二天他安详地离开了人世

时年47岁

他被安葬在一个山丘上

没有墓碑,只有一堆新土



对党忠诚、一心一意

是刘启耀一生品格的真实写照

他用热血和生命

书写了一段金子般闪耀的革命故事

党的百年历史也是我们党

不断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的历史

我们只有继承和发扬党的优良传统

才能让革命薪火代代相传


铭记!致敬!





源:党史学习教育微信综合自学习时报、新华社、央视新闻等


责编:郝多

编审:陈卫平 陈竞超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