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她为坚守信仰婉拒家人营救,牺牲时年仅27岁!

国家记忆 共产党员 2024-01-19

  位于江苏省南京市的雨花台烈士纪念馆中,陈列着一封珍贵的家书。



  写下这封家书的,是20世纪30年代的一位女革命家——郭纲琳



01


1934年,时为上海闸北区团委书记的郭纲琳,因在上海组织开展工人运动被捕。在南京老虎桥监狱被关押期间,她给哥哥郭纲伦写了一封信。



  “伦兄:我拖延了许久许久才复你信了吧!我不愿申诉和说明什么……现在我很能安静……我不希望什么,更不为失望而悲叹……现在我的中心是:‘让造成我的命运来完结我的命运。’”




  在狱中,郭纲琳镇定从容。她为了信仰已经做好了最后的准备。

  与郭纲琳的淡然不同,全家上下得知她入狱的消息后心急如焚。为了营救郭纲琳,哥哥郭纲伦在上海、南京四处打点,最后请国民党的两位中央委员出面,这样国民党当局才同意释放郭纲琳。但条件是,郭纲琳必须签署悔过书,承诺放弃政治主张。


  狱中,郭纲琳手中的笔提起又放下。终于,她写下这封信告诉家人,她拒绝签署悔罪书。



  “你要我做的,我是不能给你圆满的回答。并我该告诉你:我不能造一点点罪恶在我生命中。伦兄!请你原谅我不能屈(服)在一个无罪而加上有罪的名义下来遵从你。”



签下悔罪书意味着承认革命是犯罪,郭纲琳认为自己没有罪,革命事业更加没有罪。


郭纲琳清楚,当她决定拒签悔罪书时,自己的生命也将走向尽头。仰面望向牢房外的月亮,往事一幕幕浮上她的心头。



02


  1910年2月11日,郭纲琳出生在江苏省句容县一个大户人家。



1926年9月,句容创办初级中学,郭纲琳成为该校第一批学生。当时正值国共第一次合作期间,郭纲琳受到北伐战争胜利的感召,如饥似渴地阅读《新青年》等进步书刊,深刻理解了反帝、反封建的革命道理。


1931年9月18日,九一八事变爆发。就读于上海中国公学的郭纲琳,作为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团员,连续三次参加请愿游行活动,要求国民党政府停止内战,一致抗日。



由于表现突出,中共地下党组织同意了郭纲琳的入党申请。她正式成为一名共产党员。


1933年春,郭纲琳调任江苏省委内部交通,与团省委巡视员李丰平直接联系,负责在上海往来递送重要的机密文件。


地下工作险象环生,稍有不慎便可能牺牲生命,但郭纲琳并没有因此退缩,她为理想献身的信念反而在一次次斗争中愈发坚定。



03


1934年初,郭纲琳调任上海闸北区团委书记。为帮助上海大昌德绸厂工人摆脱生活上的困境,郭纲琳主持制订了大昌德绸厂罢工计划。



1934年1月12日傍晚,郭纲琳与上海闸北区党支部成员在上海公共租界海宁路一栋小楼里开会,布置绸厂罢工事项。然而因叛徒出卖,会议进行到一半,小楼便被巡捕包围。郭纲琳为了掩护其他同志撤离,不幸被捕。


次日,郭纲琳被公共租界工部局巡捕房押到江苏高等法院第二分院受审。


《大美晚报》以《又一批共产嫌疑被捕》为标题,记录了郭纲琳受审时的情况:“郭身穿旗袍,外加短呢大衣,目近视,稍较常人突出,态度之从容,为从来犯人中所罕见。站立被告席中,无半点忧色。”



法庭公审结束后,郭纲琳被引渡到国民党上海市公安局。不久,她又被移解至南京老虎桥监狱。



04


  在监狱中,郭纲琳给哥哥郭纲伦写下家书:


  “让我能得着的时日求些我愿求的知识,一直到最后一日……总算好我的身体和夏日一样有力,自入秋来胃少有不佳,别均似夏日的我。请你放心!我近来还能读点书,因能读书,所以杂念也易消失了!”



中共党史专家 常浩如:面对十分恶劣的环境和封闭的空间,郭纲琳倍感压抑,但她很快就找到了排解的办法。通过读书学习来丰富自己,消除了郭纲琳心中的不安,让她能够在有限的时间里充实和丰富自己,同时也带给了她更多的战斗力量和斗争热情。

郭纲琳在信中还写道:


  “我们犯人一年照例有三次特许的买牛猪肉吃——五月节、八月节、旧历年——所以每个犯人逢到这时都有一点兴奋,如没有钱,那只有望肉而兴叹了……八月节离我们还有半个月。不知你来得及请我否!”



  南京市雨花台烈士纪念馆文博馆员 闻慧斌:郭纲琳是党员,是斗士,也是女儿,是妹妹。她也会怀念一家人欢聚的场景,也会跟哥哥撒娇要肉吃。监狱生活没能磨灭郭纲琳的积极与乐观,她依旧保持着对生活的热爱。


05


由于郭纲琳坚决拒绝悔罪,国民党政府将她作为重点政治犯人,押到首都宪兵司令部看守所。


在这里,郭纲琳受尽残酷的刑罚,但始终没有屈伏认罪。她将身上仅剩的两枚铜钱磨制成铜心、铜鸡心。铜心的两面镌刻有“健”“美”两字,铜鸡心镌刻有“永是勇士”字样。她渴望自己拥有健美的身体,做一个永远和敌人战斗的巾帼勇士。



这是陈列在雨花台烈士纪念馆的刺绣手帕。手帕左下角绣有紫色小花,并用红色的线绣上了英文“万岁”,右上角勾勒出一颗五角星,郭纲琳借此寄托共产主义万岁的坚定信念。



1936年西安事变后,经过谈判,国共两党达成一致,停止内战、共同抗日。此后中共党组织一直争取“无条件释放一切政治犯”,积极营救被捕的同志。郭纲伦也趁此机会多方运作,想把妹妹从监狱救出来,在给妹妹的信中,他提到了父母和爷爷奶奶。


哥哥的来信让郭纲琳思绪万千,但她却无法放弃自己的信仰。


1937年7月,敌人将郭纲琳押到南京雨花台刑场。郭纲琳牺牲时,年仅27岁。



郭纲琳牺牲后,她留下的遗物被组织和难友从狱中传递出来,后被雨花台烈士纪念馆珍藏,成为国家一级文物。


时光流逝,岁月辗转。今天这些遗物又回到了郭纲琳英勇就义的地方,记录着那段坚定不屈的岁月。



丰碑无语,行胜于言。粗糙泛黄的信纸上,饱含着郭纲琳对家人的不舍与思念,书写着她对信仰与尊严的坚守。这封书信,汇集起革命年代所有巾帼女性的坚韧意志,凝聚成磅礴的精神力量,鼓舞着所有新时代的女性。





往期精选                                                                              



来源:CCTV国家记忆


责编:姚润萍

编审:陈卫平 陈竞超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她为坚守信仰婉拒家人营救,牺牲时年仅27岁!

国家记忆 共产党员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