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条“人工天河”,被周恩来总理誉为“新中国奇迹”!
1960年,3万多林县儿女为了将浊漳河水引到家乡,风餐露宿,走上太行。
按照林县县委书记杨贵等人的修渠计划,红旗渠工程以山西境内的平顺县为起点,修建一条总干渠,向南把浊漳河水引入林县境内的分水岭。后续将从分水岭再修三条干渠,把水送入林县境内的三个主要方向。
就在修渠民众夜以继日地赶工时,突然飞来一架直升机。对于连汽车都很少见过的当地人而言,直升机更是罕见,大家纷纷跑去围观,并猜测着它到来的原因。
在围观群众交头接耳时,飞机上下来几位医护人员,用担架将一名妇女抬上了直升机。躺在担架上的人名叫李改云,是红旗渠工地上的一名建设者。
李改云像往常一样到工地检查安全情况,突然发现半山坡上有零碎石头滚落,这意味着这里即将发生坍塌。千钧一发之际,李改云将正在低头搬石头的女青年郭焕珍用力推出危险区。
李改云说:“一碰唰就出去了,推了她好远。可是我手推出去以后,没有回来,上面就塌下来了。”
惊魂未定的郭焕珍脱险了,而李改云却被坠落的山石掩埋。事态紧急,大家见状纷纷冲上前去把李改云从碎石中刨出,送往当地医院进行抢救。李改云奋不顾身、舍身忘我的消息传开后,河南省委领导特别派直升机将她送往郑州进行更好的救治。
经过抢救,李改云终于脱离了危险,但是她的腿却落下了残疾。
李改云只是修建红旗渠众多妇女中的一名,为了给家乡修渠引水,大家都奋勇争先、无怨无悔。
经过8个多月的奋战,红旗渠第一期工程总干渠山西段完工。浊漳河水绕着太行山腰,终于流到了林县边界。只要修通狼牙山上的隧洞,就能让浊漳河水沿着红旗渠流入林县。
就在红旗渠工程修建的重要时刻,由于严重的自然灾害,全国各种物资供应不足,特别是粮食短缺。1960年11月,中央下令在全国范围内进行“百日休整”“保人保畜”,红旗渠工程面临着中断的危险。
千百年来,林县百姓饱受缺水之苦,眼看就要过上有水可用的日子,真的就这样让红旗渠工程下马吗?
河南省原林县县长李贵之子李晓红说:“杨书记和我父亲李贵当时就商量着,现在已经花费了那么多人力、财力,甚至牺牲了民工,所以说一定要把它修好,修成。”
根据林县的特殊情况,杨贵和林县县委做出艰难的决定,让修渠民工下山回家休养生息,同时从全县范围选出300多名青年组成突击队,在狼牙山一带继续施工。
狼牙山被林县老百姓称作“小鬼脸”,是红旗渠咽喉工程青年洞的所在地。青年洞如果打不通,红旗渠整个就废到那儿了,引不来水。
在最困难的时期,最艰难的工程开干了。一边高山挡道,一边悬崖峭壁。这里石质坚硬,普通的铁锤钢钎常常一连数十下才能打出一个小白点儿。
以此速度干下去,要打通600多米长的青年洞,至少也要五六年的时间。怎样才能加快工程进度呢?
经过一番讨论思考,机智的林县青年们在洞外壁的悬崖峭壁上开凿出5个旁洞,把整个青年洞工程分割成六段,双向施工。与此同时,他们还创造了“三角炮”“连环炮”等爆破凿洞的新技术。
1965年9月,红旗渠工程三条干渠的建设全面开工。三条干渠流经的大小山岭上人山人海,红旗飘飘。到处可以听到锤钎声、放炮声,一派千军万马战太行的壮丽景象。
在林县人民团结一心的努力下,1966年4月,红旗渠三条干渠全部竣工通水,修建仅用了不到一年的时间,建设速度远远超出了县委书记杨贵等人的预计。
1969年7月,红旗渠工程全线竣工。
红旗渠工程自1960年2月从山西省平顺县动工,历经十载,跨越数千里,林县人民终于让浊漳河水流遍林县的大小山村,圆了林县人民千百年来的“水”梦。
上世纪70年代的时候,周恩来总理说新中国有两大奇迹,一个是南京长江大桥,一个是林县的红旗渠。红旗渠的修成不仅解决了林县人民的生存问题,更重要的是解决了发展问题,所以我们林县人有一句话,红旗渠都能修成,还有什么事干不成呢?
“人工天河”红旗渠,彻底改变了当地人民的生存环境和发展条件。这一改天换地的人间奇迹,是人民创造历史的最好体现。
高山无言,渠水有声!红旗渠精神激励着林州人民,续写“出太行”“富太行”“美太行”的壮丽篇章,也成为全体中华儿女勇毅前行的精神养分!
往期精选
来源:CCTV国家记忆
责编:郝多
编审:陈卫平 陈竞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