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聚焦教育教学变革,推动学校高质量发展 | 首届中小学校长高级研修班精彩回顾

優教育 優教育
2024-09-05

8月9日-10日,由《教师博览》杂志社主办,伊顿纪德《優教育》协办的“聚焦教育教学变革,推动学校高质量发展”首届中小学校长高级研修班在南京举行。南京大学教育研究院暨陶行知教师教育学院副院长操太圣,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授、华东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校长周彬,南京市金陵中学附小校长孙双金,昆明丑小鸭中学校长詹大年,及13位一线学校校长和教育研究者,携手近300余位校长等教育人,从文化、课程,到管理、微生态打造,聚焦校长领导力,直面教育功能性和生态性的平衡,促发共同理解、共同实践。

重塑教育的社会想象

操太圣(南京大学教育研究院副院长、陶行知教师教育学院副院长)

教学是传递和识记既有知识的,成绩是以消耗大量时间为前提的,学生的学习是与生活相割裂的,学校教育是片面且急功近利的……操太圣从问题出发,以全球视野,提出教育面临价值重塑的七大挑战:如何深化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如何培养学生的全球化素养和跨文化交流能力?如何更好地实现技术与教学和管理的深度融合?如何实现学生的个性化培养?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如何培养学生的共同体精神?如何加强生态文明教育?

伴随着优绩至上、竞争逻辑和功利主义的盛行,而出现的社会凝聚力弱、人更趋功利自我、人的内卷与倦怠等问题,操太圣提出重塑教育的社会想象。首先是通过对现有教育之社会想象的讨论,破除优绩主义的迷思,揭示生活于世俗时代中人们关于教育的精神图景。其次是重塑,重新想象人、想象制度。我们培养的是具有丰富内涵的人、具有创造性主体的人、追求共赢的社群人、享受生命意义的人。“不能自我控制的生活是不值得过的。”理想教育需在理想制度有序的状态中不断向前。最后,在社会中展开广泛的教育对话与交流,寻找共识者,促发共同理解、共同实践。

好的关系,才是好的教育

詹大年(昆明丑小鸭中学校长)

人是关系的“动物”,社会是关系的产物。好的关系才是好的教育,关系是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詹大年认为孩子的“学习问题”不是“学习问题”,而是“关系问题”。教育的顺序是关系——兴趣——规则,教材、课堂......都是关系的手段。

校长不是“管理者”,而是教育设计者、关系建构者、规则守护者。学校不是“做大”也不是“做强”,而是“做温暖”。学校不只是培养“人才”,更重要的是培养“人”。当教育的功能性被放大,生态性被忽略时,问题便会出现。把孩子养亲了,教育(设计)才有灵感。教育就是要多给生命一条路,一条可以“玩下去”的路。

校园安全就是一种关系的设计。关系是满足需求,好的关系首先是心理安全,孩子的安全感来自自我发现。生命,不只是科学;教育,也不只是科学。教育问题的本质是生命问题。在好老师的眼里,没有“优生” ,也没有“差生”,只有学生。

造就优质学校的思路与出路

周彬(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授、华东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校长)

“什么是优质学校?”“好的教师与好的学校究竟是什么关系?”“好的教学如何走向好的学校?”,周彬认为这是造就优质学校亟需解决的三个关键问题。

“团队造就名校,个人成就‘名人’。”“好的教师不是看资历、能力,而是能量施展出的贡献。”“学校要英雄,不要英雄主义,英雄是为了别人的利益,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英雄主义则相反。”周彬以“反常识”揭示教育的底层逻辑。教师队伍建设有两种途径,一是培养,一是使用,使用人比培养人影响更大。每个学校都应该成为教师教育学院,每位校长都应是教师教育学院的院长。校长不是自然人,校长的偏好即是学校的偏好。

周彬还提到,从教学到教学内容到教学质量之间,不可逾越的是教学内容。“教学内容越简单,课堂现场感越精彩,以此为导向,教师会无形中趋向降低内容难度。”评价一节课的价值,应是学生的获得感,而非现场感。而真正决定教学质量的不是教学,是德育。周彬谈到,当今教学最大的问题是教师越来越不了解孩子,从而更加倚靠教学技巧,教师只有走进学生,在相互支持、相互理解、相互包容的情感联结下,才能促进学生的学,把学习责任感还给学生,为学生一生奠基。

小故事,大智慧:校长领导力的关键密码

孙双金(南京市金陵中学附小校长)

和老师同上一堂课、我们的“军令状”、“富婆”写文章了、家长让教师“下岗的风波”,孙双金从做一线教师、一把手校长的亲身经历出发,以四则真实故事,深入浅出,穿透教育的底层逻辑,勾勒校长的管理哲学。

一个好校长就是一个好学校,一个好局长就是一个好区域的教育。“以教学为中心,一把手主管教学,支部书记保证教学,教学校长坐镇教学,后勤校长服务教学。”孙双金提议一把手校长进课堂,教学工作应该是学校的中心工作,校长的教学领导力在于抓备课。如何办学习型、研究型学校?孙双金的抓手是带领老师以承包文章发表“立军令状”。

“少讲大道理,多讲小故事,小故事中有智慧,小故事中有责任。”一位好领导就是直面问题,解决问题。校长的智慧在于“一把钥匙开一把锁”,把工作做到老师的心坎上。孙双金谈到:“校长最重要的能力就是发现每个人身上的潜能,激活优点、放大优点,把每个人放到最合适的岗位上。”校长要学唐僧,一是要有伟大的愿景,二是要有顽强的意志力,百折不挠,三是有一颗伟大的慈悲心,四是有丰富的人脉资源,五是以学校的规章制度为紧箍咒。

从顶层设计到内涵发展,学校文化与课程建设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学校文化是一所学校的价值取向和思维方式,也是一所学校的社会口碑。学校文化建设不仅是外显的环境建设,更是学校的内涵建设,而所有的这一切最终指向“育人”。

“学校从本质上来说,它就是一个爱人组织,不仅是对人的爱,也是一个互相抵达、互相照亮、互相成全的一个组织。”江苏省教育学会高中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蒋保华引用张东娇教授的话阐释学校应是“一座有灵魂的房子”。“物质文化”要有舒适感、丰富性和自由度,为一个完整的人提供多元生长环境;“精神文化”是根植于内心的修养自觉,无用之用即为大用;“制度文化”培养每个人的归属感,在不断社会化的过程中为生命增值。

“理想校园是什么样子?”在鞍山市铁西区共同教育集团总校长王晓宏看来,“认同感比制度更重要”,在“走动式”管理中,让愿景融入在师生的血液里,坚持把课堂打开、把学校打开,借力与共生让课堂生长力、美的情愫自然而然地发生,引领每一位老师都成为校园里行走的文化符号。

如果我们把学校看作是一个生命体,课程就好比是“传递主要生命物质的血液循环系统”,课程开发联动的是学校所有的系统变革。“双新”时代来临,指向学生核心素养培育的课程要让学习与社会生活和学生经验建立内容联系,要以递进性系列活动支持学生经历完整的实践。上海市杨浦区平凉路第三小学倡导“整体的人”的发展,以大概念大任务驱动真实深度学习,让知识面、技能面、态度面联结学知、做事、做人,创新“双新”学习场。

基于“课程实施”,以实景课堂为组织新样态,南京市雨花台区实验小学将课堂设在真实场域中,把课程实施的元素通过校园文化建设或者数字技术再现等手段形成实景,在沉浸式学习中使师生深入情境,让学生在动手中探索,在实践中求知。

从观念转型到执行力升维,校长领导力的蝶变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教师是教育系统变革当中最大的变量,是提升学生学业成就的关键因素,没有好教师一定没有好教育,这已经成为全球教育共识。

过去的学校管理,靠的是严格约束,现在则是相互吸引。郑州市金水区纬五路第二小学教育集团校长焦憬基于自身从薄弱校到集团校的经验,以全局驾驭力、高效执行力、开拓创新力、深度沟通力、用人判断力、战略影响力、系统思考力、制度重构力、行动聚焦力、资源整合力十个支点构成校长自画像,作为学校发展的“掌舵人”,将学校的每个人(中层、一线教师、学生、家长、周边资源)都变成学校发展战略的合作者。

校长的领导首先是思想领导和组织领导,并围绕教育教学,通过专业领导、学会经营,为孩子的生命成长服务。义乌市群星外国语学校总校长季建飞谈到,校长过多讲究管理,将自己置于学校各部门的网格中央,脱不开身。实则,更需要树立“运营思维”,内外兼“修”,对内,吸引老师、留住老师、激励老师,对外,通过“资源调控”为学校谋发展,保持“愚笨”的心态,探寻当前教育背景下适合学校发展的新路线、新方法。

一个好的校长不是用权威压人,也不是用行政手段管人,而是用思想的魅力去感召人、凝聚人。南昌市教育协会副会长许建成用“三十二年管理迎冬夏,四十年生涯写春秋”,构建管理、教育、教学、科研、行政、后勤领导力体系和团队建设,想一辈子教育事,行一辈子教育路,做一辈子教育人。

安徽省祁门一中校长张进球进一步提出,以发展领导力为学校制定共同愿景,以文化领导力打造卓越教育文化,以学习领导力,成为热爱读书的人,以课程领导力,通过德育支撑促进学生发展。校长要做好两篇文章,一是眼前的苟且即考试成绩,一是诗和远方,即落实立德树人,以家国情怀、战略思维、专业素养、人际关系支持系统和忧患意识,让教育从心出发。

校长的管理,是与有力量的人同行,发现教育的N种可能,天津港保税区空港学校教育集团总校长叶卉以“前馈管理”为管理思维,在抓住问题核心的前提下,留给大家发挥空间。每个人都是一个能量体,人与人的交往,本质是能量的流动互换,各级人员、各部门之间的优质沟通,成为组织团结的粘合剂,共同办好一个自上而下、里里外外、充满活力的好的学校。

教育微生态:周围的小生态,孩子的大世界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鱼缸的尽头是什么?”佛山市南海区教育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民乐小学校长、樵山小学校长周少伟给出的答案是“溪流”,是不同生命个体自主生长又相互依存的赋能环境。他通过一次次教育实践探索一个个有温度的故事,构筑出“不同种群鱼儿”适性发展的生态系统, 润泽乡村孩子们的大生态和大世界,并真实参与到周围的小生态和小世界,让思想与实践来回摆渡。

未来的教育,既不是“工业”,也不是“农业”,它理应更像“森林”的样子。南京东山外国语学校围绕学生的成长与发展建设校园“微环境”,构建德育“微体系”,开设校本“微课程”,以包容的姿态激活学校的“进化基因”,创造适宜学生成长的“校园教育生态”,让每一名学生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成长路径,让每一名学生都有出彩的机会和展示的平台。

校园生态系统的构建需要见微知著的洞察,也需要水滴石穿的坚持,更需要价值观念的认同。它是一个整体性、持久性、行为与认知相互作用的过程。江西师大附小校长钟事金通过每日的升旗仪式,从个体行为、行为自觉,到价值认同、形成文化、构建生态。小切口、深研究,以点状突破,收获看得见、摸得着的创新。

一群人如何才能共同进入他们同属的教育世界?南通市实验小学教育集团总校长刘昕发现教育日常中的教育叙事对教师职业价值的认同和专业成长的自觉具有非常深刻的意义,因为一种自我表达的激情能让所有的人融入其中。“看不到的东西可能比我们看到的东西更可怕”,在一次次教育叙事中,教师从关注学科走向关注教育。

教育,是一个复杂而开放的社会系统。伊顿纪德《優教育》先后举办教育思想力沙龙百余场,并构筑“在之间”教师人文空间,持续与广泛的教育媒体、教育公益组织协同凝结,传递优质教育资源和内容。本次研修营直面学校高质量发展的实践共性与校本差异,聚焦教育教学的深度变革,探寻校长领导力的蝶变与教师专业力的跃迁,期待与众教育者一道,以开放与共建之势,走向共生并茂,触发学校变革悄然发生。

- END -

投稿 | giftededucation@foxmail.com

声明 | 文章内容贵在分享,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在文末或后台留言联系。

// 延伸阅读 //

从生活中育人,劳动锻造成长 | 长江经济带公园城市首届劳动教育发展研讨会精彩回顾

从真实问题出发,共绘“全生态”的“教育山景图”|第九届中国教育创新年会开幕

▲直面“新课程与育人方式变革”,在办学实践创新与教育思想建构之间深度对话|上海市教育学会“星校长”论坛


修改于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優教育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