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德行、智慧、教养和学问

约翰·洛克 優教育
2024-09-05

如何培养出符合时代需要的有理性、有德行、有才干的人或者有开拓精神的事业家?健康强壮的体魄是对于人世幸福状态的一种简洁而充分的描绘,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在此基础上,必须有健全的精神发展,须格外重视儿童的精神的形成。

除体育外,德育和智育指向德行、智慧、教养和学问四个重要品质的培养,使儿童以理性克制欲望,通过教育与练习培养儿童所必需的良好的性格习惯成为贯穿德育的主线,智育则居于次要地位,为培养健全精神而服务。

1

健康的精神寓于健康的身体

对于人世幸福状态的一种简洁而充分的描绘是:健康的精神寓于健康的身体。凡是二者都具备之人就不必再有其他的奢望了;然而一个人的身体与精神中若有一方面存在缺陷,即使功成名就,也绝无幸福可言。人们的幸福或痛苦主要由自己决定。心智颟顸者做事定然找不到正确的途径;身体衰弱者即使有了正确的途径,也决不能获得进展。

本人承认,有些人的身心生来就很强健,无须别人的多少帮助;他们凭借天赋之力,自幼便能日臻完善;并依靠与生俱有的优良体质,能够建功立业,创造奇迹。但是此类人实属罕见;我认为,可以这样说:我们日常所见到的人中,他们是行为端庄或品质邪恶,是有用或无能,十分之九都由他们的教育所决定。人与人之所以千差万别,均仰仗教育之功。我们童稚时所得到的印象,哪怕极其微小,乃至无法察觉,都有极重大、极久远的影响,犹如江河的源头,水性异常柔弱,一点点人力便可以影响河流的流向,乃至使河流的方向根本改变;总之,从源头上加以引导,河流就接受了不同的趋向,最后流向十分遥远的地方。

本人认为,儿童的心智和源头的水性相近,容易引导,决之东则东,决之西则西;精神固然是人生的主要部分,我们关切的主要是内心,可是外在的躯壳也不可忽略。

对于我们的工作及人生幸福,健康是何等重要;而一个人为了出类拔萃,功成名就,就必须能忍受艰辛、疲乏,因此对强健的体魄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其中的道理一目了然,无须证明。

此处,我所要讨论的健康问题,并非医生对于有病的或体质衰弱的儿童应该怎样救治;而是说,父母对于儿女原本健康,至少是未曾患病的体格,在不借助于医药的情况下应该怎样维护及改进。对于该问题,其实只要短短的一条规则就可以厘清,这就是:绅士们对待儿女应该像诚笃的农夫及殷实的自由民的所作所为一样。然而由于为人母者可能觉得我的方法未免严酷了一点,而为人父者也许又认为我的说法过于简略,只是我有一种普通而准确的观察,这就是大多数儿童的身体都因娇生惯养及溺爱之故而遭到戕贼,至少也受到损伤。

2

重视儿童精神:用理性克服欲望

一旦身体获得了应有的关注,保持强健兴奋,能服从并执行精神的命令之后,另一个主要问题就是如何使精神保持正常,使之在一切场所的一切行为举止得当,合乎一个理性动物高贵美善的身份。

人们的言谈举止、能力之所以千差万别,较之任何其他事物,教育所起的作用乃是最大的;倘若这种说法如本人所确信,诚然不错的话,我们就有理由提出以下主张:要格外重视儿童的精神的形成,而且须及早形成,这足以影响他们今后一生的生活。因为他们做事或好或坏,随之而来的赞扬或责备便会与其所受的教育相联系。

身体强健主要体现在能吃苦耐劳,精神的强健同样如此。一切德行与价值的重要原则及基础就在这一点上:一个人能抗拒自己的欲望,能够不顾自身的自然倾向而纯粹服从理性最好的指向,尽管与欲望背道而驰。

对我来说有一件清楚明白的事情是:一切德行(Virtue)与美善(Excellence)的原则在于,当欲望得不到理性认同时,我们需要具有克制自身欲望得到满足的能力。

3

养有理性、有德行、有才干的人
  • 良好的德行:最必需的品性

在一个人或者一位绅士应具备的各种品性之中,我将德行放在首位,视之为最必需的品性;他要有存在价值,受到敬爱,被他人接受或容忍,德行乃是绝对不可缺少的。缺乏德行,无论是在阳世还是在阴间,我认为他都毫无幸福可言。

在儿童年龄所许可的范国内,奠定他的德行基础,在此之后应予注意的事,就是要让他准确地谈论真理,同时还要用尽一切可想到的方法,使其向善。你要使他知道,人的许多过错,较快就会得到原谅,唯有歪曲事实,用遁词去遮掩过失则另当别论。你要及早教他有爱心,善待他人,这样做就可以较早奠定一个诚实人之根基;一切不公道的事情通常都是源自我们太自爱,又太漠视他人之故。

以上是我对此问题所要表达的一般意见,要在儿童身上奠定德行的初步基础,有了这些也就够了。等他长大后,其本性中的倾向是应予注意的,他的本性如果使他偏离了德行的正道,有误入歧途之虞时,我们就应采用一种合适的方法去救治。

  • 学会大智慧:真实与诚笃

和一般流行的见解一样,我将智慧理解为:一个人在世上处理其个人事务时精明强干并富于远见。这是善良天性、心智专一和经验结合的产物,故非儿童所能企及。

对于智慧问题,于儿童而言,能做到的一件最重要的事情是:要尽力阻止他们变狡猾;狡猾仿效智慧,却与智慧相离最远;它像一只猴子一样有近似人的外表,但缺乏人的实质,因此更为丑恶不堪;狡猾只是因为缺乏悟性,不能直接达到目的,于是求助于诡计与欺骗术;其弊在于:狡猾的计谋只能使你得利一时,却受害长远。无论何种掩饰均不能天衣无缝,不被人发觉。世上绝没有一个人能如此狡猾,以至蒙蔽了所有的同类。他们的真面目一旦被人发觉以后,会遭到所有人的厌恶:人人都不喜欢狡猾的人,整个世界都会联合起来群起而攻之;但是坦诚、公正、聪敏的人则会受到每个人的礼让,使其专一于其事务。

应使一个儿童习惯于获得关于事物的真实观念,不达此目的就不满足;应使儿童把心智用在伟大的、有价值的思想上,而与虚假以及包含大量虚假成分的狡猾保持距离;这才是儿童对于智慧的最合适的准备。

至于其他事项,那是需要时间、经验和观察,并且还要熟知各类人的脾性与计谋,方才能够学到,对于无知、粗疏的儿童,或急躁、轻率的青年来说,不能抱如此之期望。在这种尚未成熟的年岁时所能做到的,就是我曾经说过的,要使他们习惯于真实与诚笃、服从理智,以及尽量反省 自己的行为。

  • 良好的教养:不轻视自己,不藐视他人

一个绅士的重要美德是良好的教养(Breeding)。不良教养在行为举止上有两种表现:一种是忸怩羞怯,另一种是轻狂放肆。要避免这两种情况就须恪守一条规则,即不可轻视自己,也不要藐视他人。

这条规则的前半,不可理解为反对谦虚,而是反对狂妄自大。我们不应把自己想得太好,将自身的价值估计过高;不可自以为自己具有某些超越别人的长处,便以为应在别人面前占优势;我们只应在我们的本分之内,谦逊地接受别人的给予。

不过有些行动是我们义不容辞的,其他人也期待我们去做,在实施这些行动时,我们便应该看得起自己,无论在谁面前都不要惊慌失措;要按照各人的地位与身份保持尊重与距离。经常在人群中尤其是儿童中可见到的一种现象是:这些人在陌生人或地位较高者面前,表现得笨拙羞涩。医治这种不良教养毛病的唯一方法,是结交各种朋友,多与地位较高者交往。

不良教养的另一表现则是对于那些我们必须与之交往的人的喜好与尊严过于疏忽。为了避免这种情形发生,有两件事情必须做:第一,持有一种不愿冒犯他人的性情;第二,要有表现那种性情的最受欢迎与最令人愉悦的方式。人具备了前者就叫作有礼貌;具备了后者就叫作得体。

下面我将提出四种品质,它们是与所有社会德行中首屈一指、最为称道的品质极不相容的。缺乏文明(Incivility)的毛病,通常都从这些品质中的某一种产生出来。我要把它们列举出来,为的是使儿童避免受其不良影响,或是使儿童从其不良影响中幡然醒悟。

天生的粗暴是位居第一的不良品质,它使得一个人对别人缺乏殷勤与恳挚,从而不知道尊重别人的脾气或身份。二是轻蔑,或者缺乏适当的尊敬。三是非难,以及挑刺找碴,是和文明礼貌直接对立的。刁难是和文明礼貌相反的另外一种过失。人类如此坚定不移地不断追求的幸福是快乐,由此不难理解,为什么有礼貌的人较之有用处的人更能受到别人的青睐。

  • 学问:只能作为辅助更重要的品质之用

你也许会觉得奇怪,为何我将学问放在最后,假若我告诉你,我认为学问最不重要,你是更会觉得难解了。这从一个书呆子口里说出来是稀奇的;通常大家为儿童殚精竭虑的即使不全是学问,但主要是学问,人们谈到教育时,所想到的几乎也只有学问一件事,所以我的上述说法就更显得是一种反论了。人们为了一点拉丁语与希腊语,不知遭了多少罪,耗费了多少年的光阴,无端地弄出了多少吵嚷与忙碌,每忆及此,我就禁不住想到,儿童的父母还在依靠学校教师的教鞭的威慑,他们把教鞭看作教育的唯一工具,好像掌握一两种语言就是教育的全部事务。人们认为,一个儿童在他的最好的年岁里拿出七八年乃至上十年的功夫去刻苦向学,以求掌握一两种语言,这是必要和可能的;我却认为,儿童所花的劳苦与时间可以大打折扣,难道它们不是几乎都可以从游戏里面学到吗?

读书、写字和学问,我也认为是必需的,但却不应成为主要的工作。我想,如果有人竟然不知道将一个德者或者智者看得远比一个大学者更为可贵,你也会觉得他是一个愚不可及之人。我并不否认,对于心智健全的人来说,学问对于辅佐德行与智慧都极有帮助,然而同时我们也得承认,对心智不是那么健全的人来说,学问就徒然使他们更加愚蠢,乃致沦落。

学问固然不可少,但应居于第二位,只能作为辅助更重要的品质之用。你应寻找一个知道如何去小心地形成他的风度的人:务必将孩子交到这样的人的手上,他能尽量保持孩子的纯真,珍惜并培植其优点,温和地改正与消除其任何不良倾向,使之养成良好的习惯。这才是问题肯綮之所在,只要做如此安排,我想学问不仅可以去追求,而且可用我们能够想到的办法去获取,且收事半功倍之效。

- END -

作者 | 约翰 ·洛克

来源 | 《優教育》第39期,本文节选自洛克著、杨汉麟译《教育漫话》

投稿 | giftededucation@foxmail.com

声明 | 文章内容贵在分享,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在文末或后台留言联系。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優教育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