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目的地想象:在即兴与挑战中,让想象成为创新
用指定的材料——木片、纸或钢丝做用指定的材料——木片、纸或钢丝做一个过山车,释放高尔夫球,并测算高尔夫球的行驶距离和行驶速度,在这个“要距离”又“要速度”的赛事中,北京市第五十七中学初高中的学生发挥创想,前后修改近十种方案,前往美国参赛时,又将所有的装置拆散后装箱,用一天的时间组装、复原、重新调试……
以EVA泡沫制作角色盔甲,以塑料叉子和纸盘为原材料制作装饰,利用电机、液压和电磁铁颠倒、旋转布景,在艺术类挑战赛中,北京一零一中学双榆树校区DI少年团选择选编20世纪90年代漫画《魔卡少女樱》,呈现一个围绕新主角李小狼的视角展开的故事……
看似围绕工程、艺术等单一主题,但这样的赛事背后涉及技术、科学、艺术、工程等多领域的知识与能力,又指向三个至关重要的生活技能:创意、团队合作和问题解决。
1
DI:基于团队,创造性解决问题
DI(Destination Imagination),意为“目的地想象”,最早可追溯至1982年的美国,作为一项非盈利的国际性项目,其基于学校、家庭、社区,致力于“开发机会,激励全球学习者社区利用不同的方法来应用21世纪的技能和创造力”,旨在鼓励年轻一代的创造力。
为了达到这一目标,DI在全球范围内举办基于团队的创造性解决问题的比赛,每年的赛事中,全世界有20万名以上的学生选择由DI发布的七个不同的挑战之一,每项挑战题目每年都有所变化,但其根植于STEAM(科学、技术、工程、艺术和数学)概念,保持在固定的类别中:技术类、工程类、科学类、艺术类、即兴类、服务学习类和早期学习类。
这些题目向全世界所有从幼儿园到大学水平的学生开放,每个挑战赛都鼓励学生探索自己的激情,发现自己的天赋和能力,并学习生活技能。学生团队最多由七名成员组成,在8~12个星期内共同合作,每个团队至少有一名团队经理,通常由家长、教师或社区成员担任,他们帮助团队保持正常运行,但不协助或干扰团队的解决方案。选手们需要通过团队合作,共同搜集相关的社会科学和自然知识,设计活动方案、编辑故事情节、制作演出道具、控制团队预算。除了要用几个月时间解决核心挑战题,队员们还要接受一个即兴挑战,通过团队合作短时间内完成任务。
因此,创意思维、团队合作和问题解决是DI创新思维赛事的核心。每一年崭新的赛题,就是一个个学习挑战。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思考和实践,体验真正意义上的创新学习过程。
项目决赛的最终评选也有着系统且严谨的评估方法,考察参赛选手的创意思维能力、即时应变能力、知识遴选能力、时间管理能力、成本控制能力以及团队合作能力。每场比赛结束时,评估员可以选择提名团队和个人获得特别奖项,例如DI精神奖、达芬奇奖和文艺复兴奖。
自成立以来,DI已覆盖200多万名学生,DI激励来自全球各地的参与者实现他们在生活中所想象的一切,让参与者参与以项目为基础的挑战,培养他们的自信、创造性和批判性思维、团队建设、问题解决、风险承担、项目管理和毅力。
启发式教育:创造力来源于一种勇气
DI是通过“启发式教育”让孩子们运用想象力达到目的的竞赛,但用启发的方式教育孩子并非易事,DI要求教练以及所有家长在训练和比赛中,只能通过提问或引导的方式让孩子们自己去找答案。而且一个合格的DI教练不能只问不着边际的、开放性的问题,还必须有意识地提一些问题,引导孩子们朝解决问题的方向前进。
曾在美国私立高中任教多年的虞文作为其女儿所在团队的教练,和孩子们共同参与用不到40张普通扑克牌搭建结构、承受重量的挑战。扑克牌可以折叠、切割,牌与牌之间可以用胶水连接,但最后建成的结构在长、宽、高上都有一定的限制。最开始,孩子们毫无头绪,教练引导他们从生活中发现,并将借鉴法、头脑风暴、行动前先做预测等新名词或方法传授给孩子们,在失败中不断汲取教训,他们造出了一个45克重却能承受300多磅压力的“纸牌五角大楼”。
DI即兴挑战包括表演类或动手类,必须在几分钟时间内完成,到比赛时,挑战的具体细节才会向队员们公布。作为教练的虞文把过去各种即兴挑战的题目都重新组织一遍,让孩子们分门别类地练习。每练习完一个即兴挑战,就让队员们回答一系列问题:(1)你们觉得挑战完成得好不好?(2)时间够不够?有没有浪费时间?(3)做得好的地方在哪里?(4)如果再来一遍,哪些地方需要改进?如何改?(5)你们从中学到了什么?
这样反复问同样的问题,孩子们养成自我反省的习惯,也领悟到一个生活真理:认真细致的训练是做好任何事情的关键。这些经历也让虞文亲身体会到启发式教育的巨大威力,其关键在于利用反问法,“步步紧逼”,引起进一步的思考,从而把原本模糊、似是而非的概念一步步澄清,也让她意识到,创造力其实来源于一种勇气,一种敢于打破过去习惯的勇气。这种带有“破坏力”的勇气,只有在充满鼓励的启发式教育中才能得到充分的保护和发挥。
2
一个盒子一个球,是Destination(目的地)和Imagination(想象), 从DI的标志来看,盒子和球的寓意是希望孩子们都可以跳到盒子外面来思考,让孩子更好地去面对未来,这也是DI最核心的教育理念。
学生在解决DI挑战时,能更有效地处理问题,并将解决方案提升到一个创新水平,此时经历着如下的创造性过程:
同时,DI运用独特的教学方法,以五项典型的教育原则,将教育经验带入生活。
完全的学习者自主权:技能和知识可以被教授,但解决方案和想法可能不是由外部来源提供的。
资源意识:学习者利用所有可用的资源,包括材料、团队成员的优势、研究和专家,同时在预算限制和挑战赛的要求和指导方针下工作。
阐明问题:学习者使用问题来确保理解并分析所有潜在的想法和解决方案。
真实的自我表达:学习者在创造性和协作性地解决挑战的同时,表达个人和团队的才能、优势和技能。
快速构思和实施:时间和资源的限制要求快速产生想法、实施、面对可能的失败,并迅速转向另一个可能的解决方案,以获得成功。这种完全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方法赋予了学生主导权,并提供了一个使他们能够承担风险、从失败中学习的框架。由此,DI的参与者们被鼓励成为终身的问题解决者,快速且协作地对现实世界的挑战提出创新的解决方案。
比赛开始之前,DI参与者们便开始了创造过程,比赛则是庆祝团队完成任务的仪式,更是一个庆祝的party、孩子们欢乐的海洋。
在美的“帽”泡开幕式巡游中,队员都要展现团队的专属美帽,帽子材料不限,但必须50%以上是自制的,因而各具特色。
孩子们在“徽章交换”中互相欣赏创意,成为朋友。在DI化妆舞会上,参与者必须按照主题设计原创装扮,未装扮者不能入场;在DI创意泥塑区,可以创造出属于自己的独一无二、千姿百态的泥塑作品;在DI天马行空涂鸦区,可以尽情挥毫泼墨,展现内心最想表达的情感。
3
DI赛事在世界范围内发挥影响力,在致力于培育创造力的教育实践中,DI赛事因其STEAM主题的挑战设置、在过程中学习与创新的教育过程、对自由成长和无边界合作的激励,成为重要的平台和工具。
在中国,DI以组委会形式在全国形成广泛的覆盖范围,各地区组委全面负责DI赛事在当地的推广及组织,在此模式下,以地区教育委员会为主办单位,以DI为核心活动形式,如北京市青少年DI创新思维竞赛活动、DI上海青少年创新思维竞赛活动,也吸引着中小学校、校外教育单位等组织队伍参赛,参与DI赛事及活动的参与者们,在其中获取着创意思维、团队合作、问题解决的方法。
经过国赛的过关晋级,南京致远外国语小学(以下简称为“致远外小”)在2023年DI总决赛的技术类挑战中获得季军,“Piece by piece”项目要求设计并制作一个拼图,在表演过程中拼合。从游戏场的跳楼机、玻璃滚珠台、空间站对接及《流浪地球2》里的太空电梯等找寻设计灵感,致远外小代表队制作的七块拼图竟然是一个三维搭建道具“通天巨柱”,而关键拼图是一个“旋转楼梯”。从上台开始搭建道具、准备舞台到完成各项任务,需要在八分钟的比赛时间内完成,表演部分和技术部分同时进行。他们展示了打败黑暗之王,让日夜交替、重现光明的故事,其中穿插着剪影秀和布艺秀两个自选项目,7名队员配合默契,从容实现了整个比赛的呈现。
从2013年开始,致远外小开始参与DI赛事活动,并在全球总赛事中四次夺得全球冠军。而“目的地想象”已超越了其作为特定赛事的本来意义,对致远外小而言,这不仅是一种课程和活动品牌,也是一种学校文化符号。
儿童“创意学习”让儿童学习变得更有成效、更有品质,也更为快乐,在全校教师的共同努力和创造性实践中,致远外小为每一个儿童开发了真正属于儿童的、真正体现儿童创意的、真正让儿童享受学习内在幸福的“儿童嘉年华”。其保留了全球赛事的基本规则和内容,即“核心挑战”和“即兴挑战”的形式,并开设综合实践课程“目的地想象创新思维训练”。在“目的地想象”课程的汇报日——“DI嘉年华”当天,学生们参加目的地想象挑战赛,并在创意帽子巡游、徽章交换等活动中交流创意,师生完全沉浸在创意世界中,充分展示自己的创意和享受纯粹的学习快乐。
延伸与超越:创造性教学的多元路径
针对DI创意旅程中遇到的问题,DI中国区集中全球教育资源,汇集于线上,主要以视频形式,通过DI学院传递。以教育理念培训、教师教材培训、校内裁判培训为课程体系的DI模范学校项目也包含其中。DI模范学校跟踪学生成长、团队成长,为对应学校参与到DI赛事、举办DI活动等提供支持和指导,并更进一步地实现广泛的网络互动和国际考察交流。株洲市外国语石峰学校自2015年引入DI课程,从选修课到校本课程,创新教育逐渐成为学校的重点发展方向,从了解DI、组建团队,到完成即时挑战、准备团队挑战,学生们通过阶段性的创意思维发散,培养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DI因其跨学科的重要属性、培育创造力的核心定位,为创新课程体系的搭建提供养分。上海大同中学以创新素养培育为核心,以“创意—创造—创业”为主线,开发独具特色的CIE课程。其中“DI手脑与方圆”课程对接DI赛事,在学生中十分抢手。在跨学科融合教育的指引下,对DI赛事的延伸应用,更有助于创造力的勃发。
上海师范大学附属卢湾实验小学作为DI课程的起源地之一,从2012年起设立DI社团,学生连续10年参与DI赛事,并整体架构了DI创新课程,将其全面纳入主题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贯穿一至五年级螺旋梯度上升设计与实施。学校还提炼“DI创新课程”中的创新元素,形成学校特色的“融合创新课程群”。
2016年,南京大学附属中学(以下简称“南大附中”)成为DI中国区首批“DI 模范学校”之一,并于次年成功申报南京市DI课程基地。南大附中朝向这一目标,开发有活力的DI课程,并以此为中心,开展跨学科融合的研究性学习,营造校园创新思维环境。
DI赛事在其不断拓展影响范围的过程中,正在不断超越其赛季平台的性质,于不同学校的教学实践中,碰撞出DI课程、囊括DI的跨学科课程、融合DI的创新课程群、基于DI构建的校园创新环境等,创造性教学走向更多元的路径,推进学生在创造中习得。
向着新的目的地,把想象深埋孩子心中
参与DI有着深远的影响,校友及教育家Audrey Speicher提及,自己在DI中学到的,就是不必选择只做一件事,你可以成为科学家或讲故事的人,也可以成为艺术家或数学家。作为参与者家长的Sandra Whitney认为,DI的存在为孩子们提供了一个无与伦比的机会,让他们学习如何迎接世界。团队合作、解决问题、批判性思维、STEAM、创造力……这一切都在这里。
科学与技术的发展似乎被按了加速器,面向未来,应该如何走向新的教育和新的学习?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王雄认为,“孩子们需要培养一种能力,一种在复杂、不确定的未来环境中解决问题的能力。知识甚至不是用来学的,知识是用来创造一种新生活的”。
在当下中国基础教育的发展中,思维学习仍是缺失的,孩子们更多的是记忆学习、重复学习、机械学习。而“对标准答案甚至答案的过分强调,导致答案本身获得了比思维过程更重要的地位。在教学生探究的过程时必须说明,问题与答案同等重要”,南京师范大学教授程平源说。
苏美达伊顿纪德品牌创始人、《优教育》杂志主编陈忠谈到,DI挑战课题的高阶段,从综合运用与跨学科统整,到创意性思维与判断性思维、项目管理能力与矛盾解决能力、领导力与被领导力、素养及毅力的培养,打造了“学习力“与“生活力”赋能场——经由这样的几个月过程,实现“学会生存,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存”。
创新,应是教育的本义。教育是为了传承文化,并创造、发展文化,教育不只是为了学习知识,还是为了让人改变自己,学会创造。“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却能包容整个世界。”国家督学、原江苏省教科所所长成尚荣认为,“目的地想象”寓意通过无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到达目的地,它开启了创造、创新、创业之门,让学生进入新领域、新时空。
给孩子多些空间,让他们去冒险、去创造。凭借想象的力量,可以抵达目的地,又将向着新的目的地出发。也许,这是最为精彩的教育“目的地想象”。
- END -
作者 | 李雪莹
来源 | 《優教育》第39期
投稿 | giftededucation@fox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