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Teach for All :以青年领导力重塑全球教师教育

方兆玉 優教育
2024-09-05


一个本科生的毕业论文能带来什么?不是优秀的等第评价,不是毕业证书上的“荣誉”字样,而是全球范围一个雄心勃勃、不断生长的教育计划以及一条替代性的优质教师培养路径。2021年12月,世界教育创新峰会(WISE)宣布,把两年一度的WISE教育奖(WISE Prize for Education)授予非营利组织“为世界而教”(Teach for All)的CEO和联合创始人温蒂•科普(Wendy Kopp),以表彰她为消除全球教育不平等所做的不懈努力。

1

一个本科生梦想的“种子”破土发芽

1989年,22岁的温蒂•科普(Wendy Kopp)从普林斯顿大学毕业。在长达177页的毕业论文“成立全国性教育团体的计划与可行性之辩”(A Plan and Argument  for the Creation of a National Teacher  Corps)中,她第一次提出了建立支教机构的设想。在她看来,同龄人中不乏社会责任感强烈、期望改变世界的同行者,所缺的只是合适的孵化器。但如何启动、推进、运营,对于一个刚刚毕业的年轻人来说,的确是个艰巨的任务。

温蒂采取的方式是模仿名企或光鲜行业,发出灵魂召唤:“来我们教育行业,做两年支教老师吧!”这个服务时长的设置堪称巧妙,首先,对于职业生涯初期的年轻人而言,两年并不算很长时间,试错成本并不高;其次,求新求异是人的天性,对于原本希望一毕业就进华尔街的名校毕业生来说,教师行业十分新鲜;最后,到偏远地区任教、“拯救”弱势儿童于水火充满了某种意义上的个人英雄主义——这相当于对年轻人发出了“英雄招募令”!正如她说:“我们这代大学生都在寻找一种方式来承担社会责任,去做公益支教就是我理想的方式,千千万万的年轻人加入将对教育产生不可估量的影响。”

另外,从大环境来看,美国自1990年摆脱了短暂的经济危机后,便进入了由全球化、新技术以及灵活的市场机制推动的快速增长期,这也为美国名校的年轻人择业带来了更多选择的空间。很多人也是抱着间隔年(gap year)的心态,加入“为美国而教”这个庞大的事业中来。

但远大理想如何生根发芽?“英雄招募令”固然重要,务实的落地策略更为关键。除了相对较短的承诺服务期,其培训周期也相对集中和简省。仅仅经过短暂的暑期培训之后,第一批500名学员就被派到美国不同的支教点,为偏远和低收入地区注入新鲜血液。

但“速成”并不意味着牺牲教师行业的专业性。师资培训团队方面,温蒂挑选的是大学教师,他们拥有丰富的行业经验,能为新手提供适切且实践导向的指导。参与者在暑期培训中学习的课程包括 : 授课和课堂管理技能、课程规划指导、教学基础知识以及实践教学技巧等。而伟大事业灵魂召唤的魅力,也为高选择性提供了更多空间。比如第一期“为美国而教”录取率仅有20%。考虑到招募来的都是美国一流高校的毕业生,这样的录取比例还是为“法团化取向教师网络”这种极具创新性的理念和做法散播到全世界,提供了背景支持和人员保障。

短期集训、引入专业组织、利用多元力量、订立共同原则,这些既规范又不失灵活性的推进策略保证了这个项目的凝聚力和生长性,切切实实地将一名名新手“武装”成了力挽危机儿童于狂澜之中的“教师英雄”,也开启了向世界的拓展。

2

为世界而教:世界的,也是本土的

偏远地区弱势儿童的教育机会缺乏,以及特定学科(如STEM领域)的教师结构性短缺是全球性的棘手难题,然而,“为美国而教”这种社团性质(非官方)的替代性教师培训、支教项目是否能在其他国家发挥作用呢?即,这种创新的模式能否扩散到具有不同社会、文化、历史背景的国家或地区?

2008年,“为世界而教”(Teach for All)联盟组织应运而生,由温蒂和英国Teach First教育机构的CEO Brett Wigdortz共同创建。在不长的时间里,“为世界而教”迅速扩张,目前覆盖除南极洲之外的6大洲的61个国家,累计有104,400名成员为110万名学生提供帮助。在这张巨大的支教项目网络下面,则是一个个独立运转、由当地企事业代表牵头、深深根植于本土社会和文化的教育机构。

“为美国而教”的策略之一是联合教育机构、专业机构、社会组织等多元主体。但进入英国之后,该项目被称为“教学优先”(Teach first),英国政府除了提供资金支持,还监督机构的运营状况,并结合英国教育发展现状和未来发展方向,引导推进。在师资培训模式方面,有别于美国以暑期集训、以兼职的大学教师为主力的模式。英国“教学优先”把培训基地定在中小学,其加盟的大学也需得到英国政府“学校培训和发展署”的资质认定,这与英国标准化、专业化、绩效取向的教育治理策略分不开。

中国也是“为世界而教”组织中的一员。并且早在2009年,也就是联盟成立的第二年就启动了“美丽中国”(Teach for China)支教项目。目前,该项目在甘肃、云南、广西、广东、福建建立了35个支教点,开发了特色课程,如云南优势课程推广计划、云南阅读项目、广西甘肃乡村STEM教育项目、广西甘肃教育戏剧项目、广东福建“走进青花瓷”等。

毕业于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的温迪拥有全球化和本土化的双重视角,并敏锐地将“集体领导力”定义为推动变革的核心力量。“为世界而教”官网上列出了他们的共同原则和整体方法论——

追求全球网络共同的目标。秉持全球网络共同的目标和变革理论,在“为世界而教” 网络内践行核心价值观(利他主义、推进教育公平、全球化与本土化结合),并为统一愿景和预期成果做出贡献。

招募和选拔领导者。从不同背景、学术领域和职业兴趣的优秀人才中招募和选拔一大批具有核心价值观和卓越能力的领导者。他们能够积极影响弱势社区学生的整体学习成果,并成为与他人合作推进系统性变革的终身领导者。

与学校和社区合作。与学校和社区合作,促进学生、教育者与社区成员凝结成集体领导力。最初由计划参与者在为期两年的服务期全面承担教学工作,其后由校友继续努力扩大弱势儿童的教育机会。

支持和培养计划参与者。支持和培养计划参与者成为领导者,与学生、家庭和社区成员共同追求学生成功的共同愿景,并毕其一生为儿童发挥潜力做出贡献。

培养校友的终身领导力。使他们能够与学生、家庭和其他利益相关者共同努力,发掘、实现所有儿童的潜力。

追求可衡量的影响。在学校和社区层面追求对学生整体学习成果的、可衡量的影响力。

运营独立组织。在各地运营独立组织,设有独立的董事会,扩宽多样化的资金来源通道。

与公共和私营部门合作。以实现共同目标并维持计划对本地和国家层面的影响。

建立多元化领导联盟。与团队成员、参与者、校友、学生和支持者建立领导联盟,让那些关注不平等现象的多方人士的声音得到充分的代表和表达。

3

以教学作为集体领导力,改善教育

1992年,克里斯•巴比克(Chris Barbic)作为项目老师在休斯敦教六年级的学生。他的学生成绩超过了大部分其他城市里的学生,但是第二年,学生们的成绩开始停滞不前。地方中学泛滥的帮派活动、毒品泛滥及未婚先孕现象让家长、老师烦闷苦恼。虽然曾经目睹过克里斯课堂里高期望带来的巨大力量,但是他们也担心孩子们会毁于堕落的环境。

在家长们的热切期盼下,克里斯请求学校董事会在拉斯克小学(Rusk Elementary)开辟校中校——YES大学预科学校(YES College  Preparatory)。经过三年的苦心经营,这所学校在得克萨斯州办学效率评比中名列前茅,获得“模范高中”的称号。

温蒂曾感叹过,孟买长大的孩子和纽约南布朗克斯区长大的孩子,其实并没有什么本质的不同。教育资源的不足、阶层的区隔、家庭社会经济地位带来的种种劣势,也使温蒂意识到,对于改变弱势儿童的困境而言,学科知识的教授是远远不够的。

为此,她提出,对于已经扩展为“为世界而教”的全球性网络而言,其使命不仅仅在于不断分化出一个又一个的支教项目,更是在于创造一种领导力的模式,使得世界各国毕业于名校以及各行业的精英们能够和他所服务社区的儿童以及他们的家庭建立起联系,并以其行业背景和知识储备为儿童全生命周期的潜能实现做出贡献,与此同时,也实现自身利他主义价值观的涵养和完善。

也正是因为关注到了弱势儿童面临的相似困境,“为世界而教”才能在30多年里持续深耕,成为一个名副其实的“全球学习实验室”,并围绕“如何为弱势学生提供教育机会、充分发挥他们的潜能”这个核心议题,首倡、推动了一系列的战略计划。

“教学作为集体领导力”是一个教师专业发展框架,旨在汲取“为世界而教”这个庞大网络在各个国家的先进教学经验,将学生培养为学校和当地社区的领导者。“社区影响力实验室”则是为了萃取、提炼多年来与当地社区在频繁的互动中形成的对当地历史、文化和背景的深度理解,为跨文化交流合作提供认知框架和行动基础。

而“全球领导力加速器”则是一个高端的教育领导者培养项目,旨在提取“为世界而教 ”网络内的专业知识,培养能够领袖群伦,并在当地文化背景之下游刃有余的本土教育领导者。“女童教育倡议”希望借助校友、盟友和教师的力量共同厘定、拆除女童教育的藩篱,为她们实现自身潜能铺平道路……

4

打造助推社会变革的实践共同体

“我们的目标是再造教育系统,让社会上最有潜能的领导者、创新者都愿意把精力投入教育系统中。”三十年以来,这名普林斯顿大学女生朴素的梦想种子已散播到全世界。如今,初心依然不改,但“扶弱”的基调已经升级为“通过领导力培养打造助推社会变革的青年力量”。而今天的“为世界而教”已经具备了全球层面“实践共同体”的专业力量和显著特征,足以为培养青年领导者提供源源不断的支持。

首先,作为核心的“全球教育创新实验室”,汇集了教师、员工、校友、盟友、支持者,他们遵守共同的价值观与行为准则。其次,围绕一个远大目标,一代又一代的参与者通过密切互动产生了以集体领导力为内核的一系列先进、有效的实践模式与策略: 文化敏感性的教学框架,社会情境化的跨文化交流准则,现实议题导向的学习方式,多元主体互动、相互赋能的社会学习范式。这一套从实际计划运行中萃取的经验知识已经成为“为世界而教”的共同智力资源。再次,从代际传承来看,即使服务完成,从参与者到组织者大多不会彻底退出这个网络,而是作为导师或专业实践扩散的网络节点,促使下一代参与者继承、内化共同知识库的同时,生发出新一代的实践智慧。

这种以师生为主的多元主体组成了推动社会变革的教育实践共同体,不断在夯实学科基础的同时,努力消解教育不公平的源头性因素,并在真实性学习中探索全球性、地方性挑战的创新性解决方案。

温蒂曾说过,只要能得到良好的教育,低收入地区的孩子就能突破社会经济条件的限制,走出一条完全不同的人生道路。“为世界而教”一方面提供教育改革共享方案,另一方面,世界各国最坚定的年轻人被“让每一个孩子享受优质的教育”这一共同的愿景所吸引,被各自不同的文化与背景所激励,又制订出了新的解决方案。也正是这种内生与迭代,成为它生长与成功的关键。

- END -

作者 | 方兆玉

来源 | 《優教育》第40期

投稿 | giftededucation@foxmail.com

声明 | 文章内容贵在分享,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在文末或后台留言联系。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優教育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