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一个人的文化自觉,一群人的气象万千

陈文艳 優教育
2024-09-05


“德高为师,身正为范”,是我们那个年代师范生几乎都知道的八个字,它让我们时刻提醒自己,我们所从事的工作是崇高性、示范性和奉献性的。

教育是人对人的影响,核心则是对人的精神和品质的涵养。于漪先生告诉我们,以自己的“脂膏”,去促进人的精神成长,是教育人被赋予的一种责任,是属于教育人的天然使命。而“你的脂膏”是最内质的部分,即教育人的精神和品质。

1

“背影”意味着怎样的“转身”

从1985年8月到2022年9月,我在同一所学校工作37年,做校长22年,回望往昔,我自觉那是一个充满偶然性、特殊性、挑战性的过程,我从中悟到:每一所学校的发展轨迹都是特殊的、无法被完全复制的,时代呈现出的越来越强的不确定性,要求教育人既能够以不变应万变(坚守教育本质和教育初心),也要学习以变应变(回答时代问题,迎接现实挑战,不断瞻望未来)。

但无数“物理性”的变化,并不等同于学校教育内涵的丰富与提升及精神品质的生长。“发展不可停脚步,内涵不能被稀释,变化不能不平稳,不断提高的内外上下期待不能不满足,师生教育生活的幸福感应当不断提升。”二十余年间,我在困顿时常常会默默对自己说:人,需要点精神,教育人,尤其如是。

坚韧、弘毅、乐观、豁达、长期主义、利他主义等应当排在前面,教育的崇高性需要这些精神品质支撑起来。选择教育就是选择崇高,选择崇高才能做好教育。有时候不是你本身有多崇高,而是你必须与崇高站在一起,并努力成为它的统一体。

如今想来,我是一个普通人,但要习惯与崇高站在一起。“背影”意味着“转身”,告别时刻,我来不及感怀,只是在想:我会给这所学校留下些什么?我深知,这一份答卷最客观和真实的答案,只能存在于时间的回响里。

2

回到时间的刻度里印证
  • 教育是一份成全,需要对他人成长的迷恋

毫不夸张地说,2001年年底起步时,我的“领导力”几乎为零。“一定要把学校办好”这样朴素的情感不能成为影响力和凝聚力,熟悉的是人、是学校环境,但陌生的是我的角色以及由此带来的并不令人乐观的内在认同。

而让学校复苏,需要与大家一起找到新的立校之本,重新发现每个人的存在价值,从而提振精神士气、引发实践变革,找到联结我们的精神纽带。于是,我边强化学习、重塑自身、走近教师,边想方设法引导全体教师再认教育本质、寻找学校文化基因、看见儿童存在。

记得那段时间,无论白天有多忙,我几乎每晚都要读书到午夜,更经常找准时机与老师们分享,寻找共鸣,努力形成共同的教育关注。因为我相信:学校是人培养人的场所,在这一环境中,人显得尤为重要。校长的领导有别于一般的行政领导,是文化领导、道德领导,更是价值领导,而价值源于校长的思想深度与精神高度。校长要首先让自己沉静下去、丰富起来。

《童年与解放》《学校在窗外》《在自己的树下》是常年被放在我的案头的书籍,这三本书在学校里引发了许多关于教育本质问题的讨论……本质追问激发情感的共鸣,情感共鸣催生精神的成长,在找寻梅岭文化之源的过程中,大家从“可发精神”追溯到“可法文化”,“养天地正气,法古今完人”,从家国情怀联结到未来素养,确立“做中国人、做现代人、做世界人” 的育人目标,提炼出“为儿童终身发展奠基”的办学理念,认同“尚德、谋新、合作、践行”的校训。

“每一个孩童都是一粒真的种子;每一位教师都是一片美的叶子;学校,是我们所有人深爱的善的家园,在这里,我们和美好的一切在一起。”这是每个“梅岭人”都熟知的三句话。老师们相信:儿童是种子,教育是爱的事业,爱在理解的尽头。教育者应当具备奉献的精神、专业的素养、发现的眼睛、柔软的心底,良善而仁爱;“真•善•美”应当与学校教育日常相伴,在梅岭落地生根;教师应当迷恋每一个孩子的成长,以有爱的教育成全每一个孩子的成长。

当有一天我听到一位家长说“梅岭,是我见过的最像小学的小学”时,我坦言,我真的喜欢这样的夸奖,它带着理解与情感,意味着认同与激励。

  • 教育是一种摆渡,需要精神上的气象万千

梅岭终于迎来新的提速发展机遇,2008年7月,梅岭小学西校区正式招生。教育的优质发展,需要同步的教师的优质发展,而梅岭的迅速扩容带来的是比较严重的教师队伍的结构性“贫血”,学校文化的异化现象也开始出现,教师的同步发展问题成为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

“用发展的方式解决发展的问题”,“建构一个属于梅岭的内生造血系统”、一个支持全面育人的教师成长系统,沿着这样的思路,梅岭小学“常春藤学院”成立。我们称为“一所小学里的大学”,“小学也可拥有大学的博大与深远,小学也可拥有大学的雍容与经典,小学也可拥有大学的开放与宽容”,我们大胆写下这样的愿景,期望小学教师重新审视自己的角色,建立起自己的专业自信,甚至学术自信,我们期待梅岭的老师们能够实现身份的再认:终身的教育者、学习者、研究者和儿童生命成长的陪伴者与摆渡人,且以为国家培养合格的接班人为己任。一句话概括,我们期望梅岭的教师成为精神上气象万千的人。

这是一个不断壮大的真正的学院,这是一场一群人参与的集体出发,十多年来,学院给老师们持续提供研究的方向、思维的支架、行动的路径、成长的同伴、展示的平台、成长的阶梯,老师们越发觉得,学校给予老师们最好的关心就是对他们发展的支持,即赋能发展。

学院,是一个“场”,它不断助力教师拥有教育创新的热情、勇气和能力。学校成为教师发展的摆渡者,教师成为学生生命成长的摆渡人。

如今想来,构建学院,其目的就是要不断给予教师高卓的精神影响,引领教师关注世界发展趋势和国家发展之需,找准时代给予教育的定位;要回应教育的初心,不偏离教育的本质,就必须不断改善学校生态,不断回望教育者自身的内质生长;要敬畏生命,保护好奇心,就需要自觉杜绝儿童被工具化或成为教育的工具,做真正促进儿童发展的事情,让儿童拥有真正的童年。

每一年,我们都会隆重举办“回到学院”的暑期活动,那是所有梅岭教师的学术节日,后来学生、家长也来参加,共同见证“育己” 成果的集体收获,分享“一群人,一起长”的快乐。

  • 教育是一程又一程的奔赴与坚守

人们对一所好学校的期待,就是希望她一直保持良好的发展状态。我以为,好的发展,就是有节律地生长。要时刻关注学校教育生态的变化,如此,才有可能拥有持续的生长期。

所谓发展,不是简单、热闹的锦上添花,而是有节制的、深层的、有未来性的、循序渐进的系统变革。近七八年,我们不断以行动回答:学校要往哪里去?如何将理想的学校做出来?教育是一程又一程的奔赴与坚守,需要切中本质、 照拂生命、照见未来。

从2016年,指向教与学关系转变的变革:《时光轴:小学生自主学习支持系统构建》;到2017年,指向重构教育生活的课程变革:以空间重构去重构教育生活;2020年,指向改善学校生态的结构性变革:“平层一体化”学校系统变革;2021年,让教育走向审美:“重构师生的教育生活,重返教育的精神山水”,“和美好的一切在一起”……每一个重要的变革节点,都努力让教与学走向更深刻的转变,让“人”在生动的教育空间抵达知行合一 、身心同步。

3

想念不止千山外,千山外不只是想念

人对人的影响,最深、最远、最长久的往往最无形;那一定是连接情感、关乎精神与品格的那种……

9月,第一个从梅岭走出国门攻读教育博士学位的老师从新西兰发来信息,告诉我她即将迎接的新挑战。我曾对她说:“苗苗一定会长成参天大树的。”我想,教育,正应是如此深远、博大的。这些与我们共同经历的教育生活相关,是精神世界的相通与关联,于教师如此,于孩童们也是如此。

37年的教育实践,种下的是种子,不断的是情感,生长的是精神,传承的是文化。我想, 时间可能已经给予我一些答案:

也许,作为个体可能不一定取得那种看得见的、炫目的成功,但若能够真情奉献于他人成长,能够支撑且丰富起自己的精神世界,并能留给他人愿意回顾或想起的背影(这背影,有可能还会成为他人前行的光、暖和力量),便不曾浪费他人的光阴、虚度自己的人生。做教育,就是做人。一个从事教育工作的人,如果能够这样,也便成了教育人,这样的人也可谓有教育人的精神和品质的人。

4

像他们那样:萦绕在我心头的两个美好具象

教育人的精神和品质通过实践而具体化, 也在实践中不断生长、丰润、过滤(修正)、沉淀和凝聚,它们的价值最终体现在对他人生命成长的成全之中。其实,这已经成为一种共识——

具象一是张延银校长和师生们共同创造生出的苍南县第一实验小学:我们创造价值,也生活在价值之中。

从一个人的文化自觉到一群人的气象万千,这本身是对人的一种精神召唤,也无疑是对全体师生的一个高蹈的引领,揭示出教育与人的深层关联。

办学,要从涵养和丰润每一个人的内在做起,从每一个人过好每一天的精神生活出发。做个好人,好好生活。呼唤文化自觉、激发精神成长,呼与应,彼此照应,相互走近,这样的学校不可能办不好。这样的学校是一座可以让人诗意栖居的精神家园,在这样的学校里,理想能够落地,人也是幸福与美好的。

相信纯粹的力量,相信柔软的力量,相信美好的力量,相信创造的力量,相信相信的力量,这就是教育人精神和品质的价值和力量。

具象二是蔡皋的针脚与气象:一任天真,一派侠义。蔡皋是扎进自然与乡土里的美的拓荒者,她认为,自然的美最能打开感官,她记得她种下的每一棵树的故事;她在住处附近的高楼边种下的爬墙草已经织成了参差的绿墙;她为那些藤本植物在春天的悄然萌芽与在秋冬的盛大收梢赞叹;她种出了桃花源,这尘世间也有了一个悠游其间的有趣的娭毑。

蔡皋之所以成为一个国宝级的奶奶,是因为她有一个侠义而美丽的外祖母,外婆把民间故事中的道理、巷弄里的情谊、聊斋里的侠义、童谣中的奇趣、日常劳作的甘苦交集一一带到她的生活,于是,“注意它不注意它,它就是那个样子”——生活的样子。如此,我们才会看见蔡皋奶奶的针脚和她的气象,浪漫、理想、真实,在岁月里慢慢地将现实诗化。保留了天真,就保留了可能,一个人,就可以是一片山林。

5

最后一个故事:美好的礼物

每天中午去食堂陪餐是我与孩子们自然接触、彼此加深了解的最好方式,2022年9月开学第一周,我退休前两周,我照例来到餐厅,刚到一楼,一个小姑娘就张开双臂向我跑过来,给我一个大大的拥抱,她说:“校长妈妈,我已经有一个暑假没有见到你了!”我来不及问她的名字,她就又跑回人群中。孩子的情感馈赠是无价的,可以拂去落在周遭及我们心灵上的尘埃。这是给予我37年学校工作的美好礼物。

教育,是一个美好的相互成就的过程,正己化人,成人达己,它从来不是单向的输出,而伴随着丰富的情感,深深联结着人的精神与品质。守护好自己的灵魂(精神世界),养好自己的心灵(品格品性),育人、育己,成人达己,幸福真的会与你不期而遇。

- END -

作者 | 陈文艳

来源 | 《優教育》第40期,本文根据作者做客第四届伊顿纪德教师节员工活动暨伊顿是一所学校·“内求于心, 外寻于道”主题沙龙上的演讲整理

投稿 | giftededucation@foxmail.com

声明 | 文章内容贵在分享,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在文末或后台留言联系。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優教育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