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罕见的少林寺老照片,你能认出几张

元晨 少林寺官方网站 2020-10-01

少林寺


Shaolin Temple

“海内灵岳,莫如嵩山;山中道场,兹为胜殿。”少林寺是中国禅宗祖庭,有一千五百余年的光辉历史,其历史古迹凝聚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保存了民族文化的精华。据传,唐宋年间,少林寺基五百四十亩,楼台殿阁五千零四十八间,僧徒达两千余人。据《少林寺碑》上所载,少林寺当时的建筑盛况可以用“妙楼香阁,俯映为林,金刹宝铃,上摇清汉”来形容。


在今天,当我们漫步于寺院中,依旧可以领略到——少林寺作为禅宗祖庭的深厚底蕴和昔日皇家寺院的恢弘气势;同时,也惊讶于这座千年古刹为何“保存”地如此完整。这一切,还要从释永信方丈从日本带回的48张老照片一事说起。

我想起1991年的元旦,在访问日本京都达摩寺时的故事:

  我们访问团到达日本第四天,正值元旦,相当我们国内过春节,非常热闹,除夕前要大扫除,门前摆吉祥物,要吃糯米糕、守岁。元旦这天,人们还要争相朝拜神社,家家户户请达摩。我们访问团是元旦这天如约访问京都达摩寺的。上午10时左右,我们一行6人到达达摩寺,达摩寺住持广濑正史等人已经在门口迎候。几年前,广濑正史住持曾率达摩寺僧众访问过少林寺,由我师父行正长老接待的,当时我也在场协助师父招待客人,所以,广濑正史住持很快就认出了我。他们很热情地把我们请进了达摩殿,用日本传统的茶道招待我们。广濑正史住持兴致勃勃地向我们回顾了上次参拜少林寺祖庭的情景,我也向广濑正史住持介绍了少林寺最近几年来的变化。这时,广濑正史住持抱来几大本影集让我翻阅,他告诉我,近百年来达摩寺数代僧人常到中国拍摄寺院建筑和佛教文物,用来充实和推进日本佛教。在一本老影集里,我忽然看见了一组少林寺早年景象的照片,细看下面说明文字,这组照片竟是拍摄于日本大正九年,即石友三火烧少林寺前8年的1920年!

节选自《我心中的少林》释永信 著



(点击空白处查看内容)

天王殿


位于山门后中轴线上,是少林寺常驻院第二进建筑。清雍正十三年为寺院山门。初建于元,明、清多次整修。清雍正十三年(1735年)少林寺大修时,在此殿前另建一山门,原门改称天王殿。1928年毁于兵火,仅存月台、殿基、柱础和门槛。

点击查看这里加入超链接


(点击空白处查看内容)

钟楼


位于大雄宝殿东南侧,创建于元至正五年(1345年)。1928年毁于兵火。原铁钟铸于金章宗泰和四年(1204年),重一万一千斤。原钟楼内有明弘治元年(1488年)铸造的地藏王菩萨铁像一尊,高1.75米,身披袈裟,跏趺坐于宝装莲花座上。钟楼被焚毁时,铁像被损,经过修复后,仍供奉在钟楼一层佛台上。

(点击空白处查看内容)

鼓楼


位于大雄宝殿西南侧,与钟楼对称。原楼为面阔进深各三间的四层飞檐歇山楼阁式建筑,和钟楼对称等高,同为寺内最高建筑。鼓楼建于元大德元年(1297年),历时四年于大德四年(1300年)完工。楼上原贮藏经,后设轮式阅读藏经的转轮,因名转轮藏。

清代雍正十三年(1735年)重修时置巨鼓于楼上,改名鼓楼,与钟楼一起成为寺院“晨钟暮鼓”的场所。楼基台高0.8米,长宽各14.60米,正方形,现鼓楼通高27.51米。原为转轮藏阁,建于元代。清雍正十三年(1735年),“藏阁”改为“鼓楼”。1928年,鼓楼毁于兵火,仅存殿基、神龛基座及12根石柱。


(点击空白处查看内容)

大雄宝殿


居少林寺之中部正位,是全寺佛事活动中心。大雄宝殿原殿重建于金大定九年(1169年),元、明、清历代都曾对大雄宝殿进行过整修。

在大雄宝殿前原有一棵五人才能合抱的高大汉柏,可惜于1928年被大火烧死,已无存。

(点击空白处查看内容)

初祖庵大殿


位于五乳峰下,少林寺西北小土丘上,距少林寺1.3公里。此庵是宋代人为纪念禅宗初祖菩提达摩而营造的纪念建筑。初祖庵建于北宋中期,后毁废,北宋宣和七年(1125年)在旧址上重建初祖庵大殿。因达摩常游化于嵩洛之间,修禅的主要方式是面壁静坐,所以此庵又称作“达摩面壁之庵”。


以上这5张就是从全套48张照片中挑选出来的,你认出了几张?是否如此破败不堪的场景,很难让你与脑海中佛教圣地、禅宗祖庭的少林寺画上等号。那些代表着民族文化之精华、凝结了无数匠人智慧和心血的建筑被一场大火付之一炬,但少林僧人的禅武精神和佛教信仰,代代相传、如灯长明。


少林寺的重建,就是在这样一个看似“一无所有”,却又“应有尽有”的基础之上展开。而这漂洋过海回家的48张老照片,也成为了少林寺与达摩寺,中日两国人民友好往来、深厚情谊的最好的历史见证。
点击这里阅览:有关于少林寺重建的始末






点击“在看”,菩提路上,你我同行。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