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快讯!厦门百万学生今天开学!学校里兄弟姐妹多了!谁把孩子生在“巅峰”?

厦门日报社/ 厦门招考 2023-09-18

  

百万名厦门中小学幼儿园学生今天开学!
谨慎的开学

本学期的开学式有点不同,在精装的“开学仪式感”被炮轰后,学校有点无所适从:什么样的开学式,既有仪式感,又不被吐槽?


或许是这样:不要过分折腾老师和家长就可以了,更重要的是,活动不要是大人自己想象很有意义的,完全没有考虑趣味性和孩子的感受,当然,学校的活动一般都被赋予教育功能。



来看一组今天早上的开学镜头

↓↓↓




刚上课,就等着放学


在第一幼儿园,小二班俊恺小朋友刚上课,就背起小书包,在一旁等着妈妈接他。在老师安抚下,他逐渐融入新环境。





小小少年“仗剑走校园”


在演武小学,一年级的逸骏拿着塑料宝剑,全副武装来上学。原来,新学期演武小学开展“知行合一——做文化传承人”活动,今天,学生们可以穿汉服上学,一年级新生以一场传统的开笔礼开始了新学期的第一课。孩子们穿着汉服,正衣冠礼,眉心点砂,接受传统文化的洗礼。


这其中,小逸骏成功出圈了,他带上了心爱的玩具剑,威风凛凛地走进校园,在同学们艳羡的目光中,成为今天最靓的仔。



今年主推传统风开学模式的不止一家,火炬学校举行了传统的拜师仪式,校方说,礼敬老师,尊重老师,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学校要有传承的责任和作为,更重要的是,具有尊重老师的品德,才能敬其师、亲其师、信其道,师生交融,自然教有所成,学有所成。




新学期
学校的亲兄弟姐妹多了
因为“全面二孩”入学高峰期到来了


“全面二孩”今天“全面上学”了。


民立小学的兄弟俩


2016年是“全面二孩”的“元年”。根据官宣数据,2016年新出生人口达到了1867万人,创了2000年以来的新高,是进入21世纪之后唯一突破1800万人的一年,其中45%来自两孩家庭。


厦门市第一幼儿园的一对双胞胎正在互相安慰


理论上,首批“全面二孩”去年已经入学了,但是,为什么今年才深切地感受到入学“洪峰”?


这种感觉是对的,根据统计公报,2021年全国普通小学招生1782.6万人,2022年全国是1701.4万人,2022年还比2021年少了。


一种解释是,2016年新出生的人口,高度集中在9月1日以后。今年小一招生对象是2016年9月1日到2017年8月31日之间出生的,因此,入学压力给到今年。这一届家长苦笑道:我们这是把孩子生在“巅峰”。



有学校的办公室被紧急改为教室


对于以小学生增数闻名的厦门来说,深刻感受到了这种压力。今年,不少学校一年级招收人数创新高。演武小学一年级共招收11个班,比去年多了4个,史上最多。挖潜扩容还不够,思明区今年还紧急建了三所高科技预制学校,“消化”爆满生源。


今年我市一年级招收8个班、10个班、12个班的小学不在少数。新生爆满,给学校带去挑战。一些学校只好从老师办公室、专用教室腾挪空间。



老师:有的班二孩家庭占四五成


随着二孩的加入,校园里亲的兄弟姐妹多了。


厦门五中小学部老师们利用暑假到一年级新生家里走访,得出结论,这届学生,家有二孩的比例大约四到五成,而且,有的年龄相差蛮大,哥哥或者姐姐今年高考。


昨天,有宝妈留言:“双职工二孩家庭,接小宝全靠大宝。”


学校因为大量二孩到来,“格局”改变了。今天早上,在东渡小学,开学式入场时有些小骚动,一年级的弟弟妹妹发现走过来的哥哥姐姐,开始炫哥炫姐,有人骄傲地说“那是我哥哥!”马上有人回应“那是我姐姐,我姐比你哥大!”


不仅如此,还使得学校充斥着复杂的亲戚关系。


在演武小学,小一新生小林一入校,“上面就有人”——他的阿姨在这所小学三年级读书,他还有位舅舅,是这所小学五年级小学生,他们是小林妈妈的两位表舅的孩子。



林妈妈一直交代儿子,你遇到他们,要叫阿姨、舅舅。要叫一个三年级小孩“阿姨”,五年级的小孩“舅舅”,小林笑个不停。


其实,有时候老师也困惑。一位老师不好意思地说,新生训练,看到一位有不少白发的家长带着孩子,她随口说:“和爷爷再见。”哪知,他是孩子的爸爸。



送儿子去注册的老郑完全理解老师的误会,“全面二孩”政策宣布后,时年47岁的他有了二孩,为了去幼儿园接二孩,他现在基本上一个月要染一次头发。


今年,他的二孩要上小学,大孩已经工作了。


这不是最特别的,一所小学要求匿名的老师说,她的一名学生和叔叔就读同一个年级——他的这位同年级同学,是爷爷的二孩。


当然,复杂的亲戚关系也不全是因为“全面二孩”,大龄结婚、生孩,都是原因。



大宝二宝养法不同
报的兴趣班也不同


昨天,在大同小学,校长庄莉走进一年级教室,觉得一位“站着”的男孩很奇怪,问他:宝贝,你怎么不坐下?哪知孩子一脸懵圈地看着她:老师,我是坐着啊!



庄莉这才发现,人家原本是坐着。当然,昨天是临时座位,很快的,“坐着像站着”的孩子的座位被调到后面。


这位校长发现:“全面二孩”的首届小学生,普遍“长得太好”。昨天早上,庄莉站在校门口迎接孩子,频频把一年级的孩子当成三年级甚至四年级,因为长得高的人太多。


她还被一位小一学生拦下,问她:“你是哪个班的老师?我这个人个性有点调皮捣蛋,你们要多多关照我。”


厦门五中小学部陈老师也找到一个规律,二孩家庭教育往往分为两个极端,一种因为认为自己有了大孩养育经验,因此,对怎么教育孩子充满自信,有很多想法;另一种家长则相反,在对大孩“鸡娃”后,对二孩会更加放松,也更加老道,譬如说,开学前,不少家长提前调整孩子的作息时间。


在一些二孩家庭,大孩二孩养法不同,报的培训班都不同。在有了二孩后,廖女士突然意识到,当初给大女儿报了太多学科培训班,增加了太多的课外负担,忽略了兴趣的培养。儿的眼睛近视,身体也不太好,很容易生病。


吸取教训,廖女士给读幼儿园的小女儿从小报的都是攀岩、游泳等运动类型的兴趣班。


不过,并不是所有二孩家庭都是这样。上周五,厦门五中校门口,目送上小学的孩子入校参加新生训练后,黄女士看起来有点焦虑,她认为她反倒更加焦虑二孩,她感觉,弟弟的功课更难了。


黄女士说,大孩升小学时,没有去上幼小衔接课,基本上是一张白纸,虽然开头有点吃力,但是,很快跟上了。弟弟也这样做,但是,没有料到,“节节挫败”。



黄女士说,虽然现在学校强调零起点教学,但是,小学入学面谈,老师就问你识不识字,会不会数数。


黄女士对二孩的教育,充满了矛盾,一方面,她不想“鸡娃”,想让二孩更加快乐地成长,但是,另一方面,她又不太确定自己这样做是不是对的。


学校意识到新挑战


对于涌进的二孩,一些学校已经意识到教育要做出的挑战。


英才学校小幼部校长吕云萍发现,有些孩子学习成绩明显退步了,原因可能就是家里有了一个比他小很多的弟弟或者妹妹。导致这个现象的原因也很简单:很多家长觉得精力有限,照顾了小的,对大孩的关注度便降低。


吕云萍说,特别是五六年级的孩子正处于青春期,对父母关注度的转移比较敏感,导致情绪发生比较大的波动,影响自身行为及学习成绩。


在英才学校,这几年期末颁发的“爱心大奖”,专门为爱弟弟、爱妹妹的大宝设奖。


在一些学校,如果大宝和二宝恰好在同一所学校,如果大宝学习成绩很好,会被老师用来激励二宝。



某种角度看

散落在城市各个角落的学校镜头

定格的是社会的变化

这些变化把学校置于前沿

对它们提出大量的要求和期望

这也使得本学期更加任重道远


开学第一天

你遇到什么有趣的事?

在留言区和大家分享吧!


更多教育资讯

请密切关注厦门招考



厦门日报社新媒体中心出品

记者:佘峥 柯恺筠 杨进福 部分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编辑:蒋含 审核:杨佳音

厦门日报原创作品,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必究!


又创新高!新学期,厦门开办68所学校(校区),新增8.53万学位!老旧学校也翻新


开学大扫除,请家政还是家长一手包办?要不要让孩子参加?


“开学仪式感”泛滥成灾?把一众学校和家长整焦虑!还有,厦大……


厦门日报社微信矩阵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