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求小学生必须掌握“流利英语”等八项技能!一地学校回应
近日
厦门家长们的群里传阅着一张截图
“华附开小学生必须掌握的八个技能”
这不是厦门的小学,“华附开”的全称叫做“华南师大附属开发区实验小学”。
公开资料显示,华南师大附属开发区实验小学位于广州市黄埔区,是由黄埔区教育局和华南师范大学合作创办,由华南师大附小直接管理的六年制公办小学,于2022年9月正式开学。
图片上的“华附开小学生必须掌握的八项技能”包括:
①娴熟掌握至少两种以上运动技能(必须包括游泳在内)伴随终身并形成终身锻炼的习惯;
②形成终身阅读的习惯,小学阶段完成不低于1000万字的阅读量(约200本课外读物,其中必须包含50本中外名著,30本古今中外名人传记,30本科普读物,30本纯英语读物);
③ 掌握演奏一种以上乐器的技能并形成欣赏高雅音乐的兴趣爱好;
④ 能说一口流利的普通话和英语;
⑤ 能写一手漂亮的硬笔字和学会书写毛笔字;
⑥ 能独立做一桌家常饭菜,学会做家务的技能并养成热爱做家务的习惯;
⑦ 在毕业前能参与完成一项实验,并写出一份较完整的实验报告,在科技文化节展示;
⑧ 具有创新意识,能积极参与科技创新活动。
质疑者:太费家长
从媒体报道看,这份截图来自于该校的学生家长张先生(化名),他将这份“华附开小学生必须掌握的八个技能”的文件照片发到网上,并感叹:“能说一口流利的普通话和英语,小学生都这么难了吗,感觉家长的压力也大。”
这几天,这份小学生要求在网上引起热议,相当多的人感到震惊,“不是钱的问题。乐器可以学便宜的,书可以借,但是,家长真的太累了。”他们认为,学校的要求太费家长。
网友议论
实事求是地说,华附开小的八项技能中,有些很常见,例如,掌握两项运动,以及掌握一项以上乐器,这些是涵盖到体育课和音乐课教学中。
其实,八项技能中,最引发争议的是“能说一口流利的英语”,有人质疑:“吹牛,英语部分看看大学生能做到不?”
也有人并不认为小学提出的要求有多出格:“不要一味质疑,不要习惯性认为自己不行,有一天当孩子长大了会感谢学校提出的要求。”还有人认为,学校提出要求是一回事,能不能做到又是另一回事。
支持者认为,只要不过分解读,学校的要求也无可厚非。
“一方面大家狠狠批评应试教育,可提出这样具体的要求之后,又来攻击,作为家长,我也担心学校就此躺平。”家长陈女士认为,学校能有这样的方向指引挺好的,而且并不是说说而已,而是具体落实在日常的教学中,家长应该能更省心点。
从细则上看到,八大技能涵盖了游泳、阅读、乐器、普通话、英语、书法、做饭、科创等。那么,小学要求学生必须掌握前述“八项技能”是否合理?这样的“办学特色”究竟是否有利于孩子的成长?
同济大学教育评估研究中心主任樊秀娣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学校制定标准应符合科学教育规律,以及儿童身心发展特点和规律,而不是一味夸大。
“首先,学校对学生提出学业或技能要求,要在国家制定的标准下进行,例如说教育部发布的《中小学生守则》。当然,学校可以根据自身特色制定一套标准,但这个标准中超出国家标准的要求,更多地应该是一种自愿的选择。”樊秀娣表示。
樊秀娣认为,学校对学生提出的要求,必须符合学生年龄段的身心智能发展的特点与规律,不能无限制地进行要求,追求华丽的空话。如果要求超出了学生本身的能力范围,可能会导致“拔苗助长”。“如果学习过度紧张的话,孩子们的后劲反而可能不足,甚至对这些被灌输的‘技能’产生排斥。”
对于华附开制定的具体“技能”项目,樊秀娣也提出了可改进之处。“仔细来看,这些技能的要求是很笼统的,也没有明确要求掌握这些技能的依据是什么。”她举例道,“例如要求1000万字的阅读量,这个阅读量是如何定义的呢?毕竟精读是读,随便翻一翻也是读。与其广泛要求字数,不如组织孩子们对名著进行精读。又例如,要求讲一口流利的英语,又怎样定义‘流利’?具体标准也并不清晰。”
媒体报道说,上述“八个技能”的内容是华附开小学校《学生守则》一书中的内容之一。早在今年5月的家长会上,校方就将“八项技能”作为该校《学生手册》的内容进行宣讲,并将之作为学校的办学特色,同时强调家校合力促成长。
10月7日,华附开小学校一工作人员表示,必须掌握“八个技能”的要求属实,“这是学校的办学特色,就是倡导家校合力促进孩子成长,需要学生家长和家庭的共同努力”。
至于为何必须能说一口流利英语,记者多次拨打学校办公室电话,截至发稿前,电话无人接听。
10月8日,黄埔区教育局一工作人员对记者表示,不清楚学校相关规定,具体情况需要咨询校方。华附开小的官方电话始终无人接听。
不过,昨天,《南方都市报》报道了华附开校长陈经全的回应,校长表示:
“我们提出的倡导,
其实在学校是有配套课程体系和活动的。”
陈经全称,运动方面,学校有大课间保证了孩子每天的运动量,每年的运动会也会给予孩子展现的平台。“至于游泳,学校有游泳馆,会开设游泳课,游泳已不单纯是运动的问题了,还是一种求生的本领,所以学校会特别强调游泳这一项运动。”
关于阅读,从不同的层面都有强调,这所小学则是做了量化的指引。陈经全认为,小学六年阅读量1000万字,如果分解到每一年来看,其实并不算很多,而且在学校里有老师指引,部分的阅读是可以在学校完成的。他介绍说,学校开设了阅读课,并且也在建设图书角,师生共读会是学校的常态。
至于乐器,学校开设了课后托管课程,学生可以自愿参加一些乐器的学习。同时,只要孩子愿意带乐器回校,学校每天早上都有老师负责教导孩子。
至于让家长感到压力的英语问题,陈经全解释道,孩子的每个阶段都有其能力要求,学好一门外语也符合大部分家长对孩子的期待,“小学要求孩子流利的英语表达,只是希望根据课标的要求,能进行日常简单的英语对话。”
小学阶段要写完整的实验报告,要参与科技创新会不会也是高难度动作?对此,陈经全称,学校每年都有科技节,对于孩子的科技素养会有一定的启蒙。“文件中所说的完整实验报告,其实对于小学生来说,就是种植植物或饲养小动物的观察日记。”
“所有的目标要求都是基于小学阶段孩子所具备的素养而设立的,最后的呈现都不会要求超出这个年龄段孩子的能力和水平。”陈经全表示,家长只要保持平和的心态,尊重和理解孩子的个性和兴趣,鼓励孩子学习和掌握一些有益的技能即可。
也就是说,当学校用心良苦地想培养孩子,相当一部分家长却不领情,甚至把家校协同理解为 “费家长”。
前几天,有小学二年级的家长告诉我们:学校开家长会,回来后压力巨大,老师说,班上有同学写作业都用到《诗经》里边的句子了,夫妻两个看着还懵懵懂懂的孩子,开始陷入焦虑。
因此,也有人说,学校的引导很重要,当老师用赞赏的口气表扬二年级的孩子写作文用了《诗经》的句子,你说其他家长能淡定吗?
不过,如果今后老师连表扬都要小心翼翼,那要怎么教书?当然,在家长看来,老师的表扬应该有多样性。
回到八项技能,家长焦虑的原因或许是:在家长、学生都比以往任何时候更焦虑的背景下,家长希望学校能科学引导——如果只是单纯发一个指引,没有解读,那对于部分家长来说,可能是一种压力,因为家长普遍存在攀比的心理,觉得别人家孩子做了,自己家孩子没有完成,就会落后,担心这会成为一种应试。
所以,也有人总结说,这届家长有个特点:拿不起,又放不下。
招考君倒是认为,八项技能引发热议,给学校的启示是:学校给学生提出的要求,最好还要有具体的指引,不要说一些空话套话。
当然,也有人说,学校有啥错啊,人家提出的倡导,都有配套课程和活动的。只不过社交媒体一知半解的传播,搞得沸沸扬扬。
您怎么看?
欢迎在留言区分享您的观点吧!
厦门日报社新媒体中心出品
记者:佘峥 综合:羊城晚报、上游新闻、极目新闻、新浪微博、新快报、南都校探、网友评论等
编辑:蒋含 值班主编:林燕贞
厦门日报原创作品,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必究!
闽高考报名时间确定!有一个变化!这类考生要回厦报名才能“加分”,高考移民……
国庆长假,厦门2家机构违规补课被停业整改!10月15日起全面禁止校外培训?
吃块月饼要拍照,干什么都要拍照!“双节”结束,实践类作业成吐槽点
厦门日报社微信矩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