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22—上海|相遇布朗肖:有关写作与艺术的对话
布朗肖是福柯最迷恋的作者之一。福柯曾对朋友说,他年轻的时候,梦想成为布朗肖。而如果说福柯和布朗肖之间是那种不曾见面的友谊,法国另一位同样重要的思想家:列维纳斯,和布朗肖则是“秘密伙伴”。列维纳斯将布朗肖的写作称之为“一种不是真理的去蔽”,正如黑夜、死亡、无作(désœuvrement)、空虚、沉默:中性(Neutre)等主题所揭示的那样,布朗肖让我们无尽地挣脱任何真理形式的限定,进入人的本真游牧之中。
让-吕克·南希更是将布朗肖看作是我们所有人的“文学伙伴”。布朗肖将我们从通常的文学世界中解放出来,他虽然晦暗但是饱含隐秘光亮的写作,对文学、书写、死亡以及文学空间的关系等等展开持久而深刻的思考。从文学到写作,从白日到黑夜,从政治到艺术,一种来自别处的声音,一种有关写作与艺术深刻思考的声音,在今天的中国,值得我们重新倾听。
南京大学出版社陆续推出布朗肖的作品集,共13本,现已出版《从卡夫卡到卡夫卡》《黑暗托马》《死刑判决》《最后之人》《在适当时刻》《那没有伴着我的一个》《等待,遗忘》《未来之书》《亚米拿达》《来自别处的声音》,即将出版《至高者》《灾异的书写》和《无尽的谈话》,这些书籍的出版为我们这次对话提供了绝佳的契机。
相遇布朗肖:有关写作与艺术的对话
活动主办:南京大学出版社、泼先生
活动承办:2016上海书展、1933当代艺术中心
活动时间:2016年8月22日,09:15—10:15
2016年8月22日,14:00—17:00
截图自南京大学出版社:布朗肖《黑马托马》一书的封面
8月22日(周一),上午09:15—10:15
地点:上海市静安区延安中路1000号,上海展览中心
2016上海书展,东一馆
主持:蓝 江(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
嘉宾:姜宇辉(华东师范大学教授)
王 钦(纽约大学博士候选人)
王 振(译者,文学批评作者)
吴 博(译者,法语文学博士)
文学何处去?当下文学到底走向何方?针对这些问题,布朗肖会怎么回答?布朗肖的回答很简单:“这首先是一些怪问题,然后还是惊人的问题,而最惊人的是,答案在于文学只能走向自己,走向消失。”布朗肖认为,文学的本质就是永不实现自身,永远处在寻找和更新之中,为此他一针见血地指出:“以文学体现文学,不会有任何结果,寻找文学,只能在文学之外探索。”作品永无主人,只回应那个不断消失中的自己。
截图自南京大学出版社:布朗肖《等待,遗忘》一书的封面
8月22日(周一),下午14:00—17:00
特别放映:《白日疯狂》(导演:Terrance Grace)
地点:上海虹口区溧阳路611号1933老场坊,1-311单元
1933当代艺术中心
主持:芬 雷(泼先生发起人)
嘉宾:石 青(艺术家,激烈空间发起人)
白 轻(译者,卡戎文丛主编)
白清文(艺术家,影像写作者)
须 弥(写作者,艺术评论人)
朴 弥(写作者,文学评论人)
回应黑格尔的那句格言:“对我们来说,艺术已成为过去。”布朗肖认为,艺术不同往昔,不再贴近绝对,而是落到每个人身上。艺术的境遇,如果不是在博物馆、美术馆、收藏机构等的光辉照耀下,只可能更糟糕。然而,也存在一种解构艺术与绝对看似永恒的权威关系的艺术,这种艺术类似布朗肖的désœuvrement(无作/非功效/无用/无为)概念。一种新的艺术探索,在看似失落的日子里,在同时也在“无作”的多种可能之间,本次讨论着重把这个概念从文学和政治的领域延伸向艺术的领域,在今日的语境下,讨论艺术作品或做艺术是什么的问题。
相遇布朗肖:有关写作与艺术的对话
8/22—09:15_10:15,2016上海书展
文学何处去:布朗肖与文学的迫求
8/22—14:00_17:00,1933当代艺术中心
艺术无作:作品的缺席与无用的艺术
活动主办:南京大学出版社、泼先生
活动承办:2016上海书展、1933当代艺术中心
感谢蓝江老师对本次活动的全程策划与极力促成
泼先生成立于2007年,是一个青年学术团体,致力于歧异情境之中的写作实践、学术思考和艺术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