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一切——纪念罗兰·巴特诞辰100周年研讨会,暨首届法国思想青年论坛
Writing is the destruction of every voice,
of every point of origin.
——为什么是罗兰·巴特
(Roland Barthes,1915-1980)?
——为什么是写作(écriture/wrting)?
如果说“作者已死”,那么值此百年诞辰纪念之际,我们所谈论的那个人又是谁?也许巴特对今天更多的人而言,只是一个标签,一条索引或一门分类学。就像《巴特全集》编者埃里克·马尔蒂(Éric Marty)所说,不存在巴特的学说,因为他所拥有的只是“文本”。
他是一个写作者。但这并不只是说,他试图像个文学家那样去写作,更为重要的和与众不同的是,他将“写作”理解为人的一种基于深层历史的选择,从在世立场到在世行动的转导,以及解放一切事物的自由行动。
值此罗兰·巴特百年诞辰(1915年11月12日)之际,我们特别发起主题为“写一切:重提写作及其任务”的研讨会,邀请艺术、戏剧、电影、建筑、文学、哲学、诗歌等不同层面的写作者,针对“写之行动:写之于艺术、空间与实践”和“写之伦理:写之于文学、图像与道德”两大议题,展开具体研讨,追究“写作”对当下的我们到底意味着什么,以此响应巴特的写之游牧学。
此次研讨会由同济大学人文学院和中国美术学院跨媒体艺术学院当代艺术与社会思想研究所联合主办,由激烈空间和泼先生承办。我们希望每位参与讨论者对相关议题作出回应,争取汇成一个集体作品,以此来实践巴特关于研究的理想:一个集体编织的、花环一样永久陈示的“空中花园”。
写之行动:写之于艺术、空间与实践
1 写就是行动,但这不意味着写作直接改变什么;如果说它改变了什么,那么首当其冲的,它改变了语言的存续方式。这不仅仅是在文学的层面上,写作以词写词所不具有的意义,而更多的在于“写”这个行动,于巨大的现实与盲目的斗争之间进行着闷声细作一样的协同作用。
2 与此同时,写作激发文本性的多重空间,恢复任何既定事物、意义或系统革命活动的自由,使主体与语言的关系陷入危机。
3 甚至,比这还要糟糕,作者死了。我们曾在“作品/作者”框架下获得的人与语言、与文本、与人的共在关系,逐渐被“写作/阅读”冲刷并替换。这看起来好像是无可挽回的迷失,但对于实践而言,与迷失相反,它却跟一种与社会角力的活力相关。可以说,写就是活着,并且让活着无以继承。
14:00 主持人发言 10mins
刘化童 "文学退位:文案登场——
书写王朝的和平演变"
15:10 自由讨论 10mins15:20 主题发言 40mins张涵露 "作为‘反复行动’的艺术评论"王家浩 "Rem's KOOLHAAS---
社会政治中的建筑图像"
16:00 附议讨论 20mins金 峰 "又快又贱又失控/
Fast, Cheep&Out of Control"
16:20 自由讨论 10mins16:30 提问与总结 30mins
嘉宾简介
石青
1969年出生于中国内蒙古,现生活和工作于上海。曾参与到多个艺术家的自我组织项目,进行关于展览制度、艺术生产和日常实践等方面的构建与推进。2014年与他人共同创办“激烈空间”。
毛晨雨
第二文本实验室主持,稻电影系列作者,主要在洞庭湖流域周边开展媒介实践工作。
刘化童
诗人,青年批评家,从事文学、大众文化与当代艺术批评,著有诗集《往世书》。
张涵露
写作/翻译/策展,毕业于芝加哥艺术学院,关心社会实践和文化研究。
王家浩
建筑与艺术批评人、策划人,建筑实验者。现联合主持“包豪斯情境及其当代条件”的历史研究工作,策划主编“BAU译丛”的系列出版物
金锋
1967年生于上海,毕业于上海戏剧学院。作为艺术家,一直致力于合作的可能性,系“未来的节日”主要组织者和发起人。
写之伦理:写之于文学、图像与道德
1 每一次写作都通向文学。而文学的作用是要回置那被研究机构拒绝的东西,去恢复语言的主权。研究是冷冰冰的外科手术,之后的写作,则帮我们找到那滚烫的问题。由科学研究到写作再走向文学,这使我们手里的工作成为快乐的科学。
2 这种写作要使我们的所有态度都无法被总括,使我们的所有妥协都继续繁殖,使所有主体都继续激烈地漂浮。Sollers号召我们用写作去攻打图像,不让任何图像多留一分钟。图像总是趋于静止的。写作就是不要让图像成形和运动。反复搅动它,不让它凝固。
3 写是活。Écrire, c‘est vivre;书对我总是一种活着的方式;写作而不是出版才是作品的目的本身。写作和思想合一。写作是两者的统总。…写,是为了被人赏识、被满足、被喜欢、被质对、被确认。
09:00 主持人发言 10mins
09:10 主题发言 40mins
高士明 "写作媒:作为媒介的写作"
孙甘露 "我没有传记——作者的位置
09:50 附议讨论 30mins
贾 勤 "悦在写前,文在字先——
从说文解字到文之悦"
王立秋 "写作无题"
刘畑 "没有单位的写作"
10:10 首届法国思想青年论坛
主持 刘黎
尉光吉(中国人民大学)
"福柯与萨德:一个镜像的研究"
吕峰(华东师范大学)
"美学的政治——略论朗西埃的三种政治类型与艺术体质的关联
马骁远(华东师范大学)
"哈姆雷特、反抗与犬儒——对利奥塔现代性
理论的一种解读"
朱麟钦(同济大学)
"圣性、禁忌与牺牲:试论阿甘本Homo Sacer概念的神学面向及其生命政治"
樊熙奇(同济大学)
"民主的风尚——关于<论美国的民主>中“民情”的讨论"
11:20 自由讨论 20mins
11:40 提问与总结 20mins
同济大学人文学院综合楼1004
主持 芬雷
14:00 主持人发言 10mins
14:10 主题发言 30mins
路 东 "从书写而出的思与想" 20mins
司 屠 "写作与写作者" 10mins
14:40 附议讨论 30mins
丘新巧 "书写&写作:书法如何成为写作?" 10mins
朱 琺 "书写:一种及物写作的可能与危机" 10mins
王 振 "写作、死亡与自杀:
作为生命技术的书写" 10mins
15:10 首届法国理论青年论坛
主持 朱麟钦
周午鹏(浙江大学)
"绘画艺术中笛卡尔式的透视主义"
刘 黎(南京大学)
"福柯的生命政治概念"
范海敏(上海交通大学)
"马克思主义女性主义的理论借鉴作用"
郑 兴(同济大学)
"从呈现的美学到消失的美学:
论维利里奥的电影理论"
宋政超(同济大学)
"悲剧与现代社会"
16:10 自由讨论 30mins
16:40 提问与总结 20mins
嘉宾简介
高士明
中国美术学院副院长,博士生导师。其研究领域涵盖当代艺术、社会思想以及策展实践。
孙甘露
上海市作家协会副主席,《萌芽》杂志社社长,作家。
贾勤
1980年生于延安,望洲书院副院长,现居杭州。
王立秋
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博士。译有阿甘本著作《潜能》。
刘畑
策展人、写作者,中国美术学院跨媒体艺术学院当代艺术与社会思想研究所博士。
路东
诗人、策展人,凤凰网\江苏书画艺术频道责任总监。
司屠
1975年生,写作者,现居上海,有小说集《同行》、《走——Green和张早故事集》、《大批鲸鱼不如一匹鲸鱼来得壮观》。
丘新巧
中央美术学院美术学博士,现任教于上海师范大学美术学院,从事艺术哲学和书法理论的研究与实践。
朱琺
执教于上海师范大学古籍研究所,从事域外汉学典籍研究,同时也是一位小说家。
王振
写作、翻译,毕业于华东政法大学。
同济大学人文学院综合楼1004
主持 张生
首届法国思想青年论坛
08:30 上半场 主持 王睿琦
邓 刚(上海交通大学)
"布朗肖、巴特、福柯论作者"
杨 威(第二军医大学)
"巴特的悦与巴塔耶的痛苦"
曹伟嘉(复旦大学)
"德勒兹哲学史工作与“文学批评”工作的
同构关系"
杨文默(南京大学)
"超越界的呼唤——浅析恐怖电影中的超越界"
09:30 自由讨论
10:00 茶歇
10:20 下半场 主持 杨威
王光耀(南京大学)
"主体性的交错生成与列维纳斯思想中
il y a的多重形态"
周轩宇(复旦大学)
"列维纳斯论艺术"
王睿琦(同济大学)
"肯定爱情?巴特与普鲁斯特"
王 欢(南京大学)
"简析巴迪欧<主体理论>中的“主体”理论"
张 璐(同济大学)
"艺术的使命——解读巴迪欧的美学理论"
11:35 自由讨论
•
结束
关于泼先生 微信号:PULSASIR
#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了解泼先生#
泼先生成立于2007年,是一个青年学术团体,致力于歧异情境之中的写作实践、学术思考和艺术行动。2010年设立泼先生奖,专注文本写作。2011年涉足独立出版,倡导预订模式;2012年发起泼先生互助计划,挖掘艺术行动在当下的意义。2013年推出泼先生诗歌对照计划,促进以诗歌为载体的语种间对话。2014年启动“影像新写作”工作坊,探究影像写作于中国的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