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丹霞在哪里?
▲ 日出时分的广东丹霞山,丹霞山与朝霞相映成辉。来源:pixabay/sammyzezu
- 图书君语 -
徐霞客语
两崖夹峙,壁立参天
中通一线,上下尺余
人行其间,毛骨阴悚
丹霞是什么?
大自然最瑰丽的地质遗迹,莫过于丹霞。
它们是一群直立陡峭的崖壁,崖壁上裸露着红色的岩石。岩石的层次与常年风吹日晒、水流冲刷而形成的纹理暴露在空气中,在大地上绘出一幅画卷。
北至黑龙江,南到海南岛,最低可形成于东部的海岸带,最高可出现在4000米以上的青藏高原,丹霞地貌的身影几乎遍及中国。
五百年前,徐霞客游访名山大川。到访武夷山时,他风尘仆仆 , 仅用三天时间 , 就踏遍了武夷的山山水水。
眼前的奇峰赤壁,脚下的曲折行路,让他不得不赞叹这里“两崖夹峙 , 壁立参天 , 中通一线 , 上下尺余 , 人行其间 , 毛骨阴悚”。瑰丽的红色岩层,又让他啧啧称赞其“青紫万状” , “岩高亘赤如城、霜翎朱顶”。
1929年,正在两广地区进行地质考察的冯景兰,注意到这一带广泛分布着红色的砂砾岩层,尤其是粤北丹霞山地区,发育的最为完全。
冯景兰,丹霞的发现和命名者。图:Wikipedia/CC BY-SA3.0/杨家骆《民国名人图鉴》
堡垒般的山峰和峰丛拔地而起。各式各样的奇石、石桥、石洞鳞次栉比。
精通岩石学、矿床学、地文学的冯景兰立刻意识到,这是一种独特的地貌景观,然而并没有任何一部地学著作曾提到过它。
当地人将这座山命名为丹霞山,意为“红色的彩霞”。
或许是这个词的含义太直观,冯景兰就此将这种地貌命名为丹霞。
早在三国时期,曹丕在《芙蓉池作诗》中,用“丹霞夹明月,华星出云间”描绘天空中绚丽的彩霞。
《明嘉靖南阳府制校注》记载,天然禅师在南阳丹霞山看到“每至旦暮,彩霞赫炽,起自山谷,色如渥丹,灿若明霞”,禅师就以丹霞为名,开山建寺。
喀斯特、雅丹,这些我们熟知的地貌,其实都是外国人命名的。
丹霞,是第一个完全由中国人自主发现命名,而含义也非常传统文化的地貌。
丹霞上,满布着时间和文明的痕迹。
当地人的生老病死,都与身边的丹霞山地息息相关。
湖南崀山的八角寨,广东丹霞山的巴寨、屯军寨,这些寨子都是人类在丹霞地貌区的生活痕迹。
这里的“寨”,除了我们熟悉的“村子”的含义,更多是代表着一种军事防御的场所。
较为平缓的山顶使其能够容纳上百人安身,陡峻的山势更是能使其易守难攻。
丹霞地貌中还常常发育有隐秘的石穴。
在战乱来临之时,那里就是当地人的避难所。
在丹霞地貌广泛分布的武夷山区,直立的山壁岩缝中,偶尔能看到布于其中的黑色木质厢体。
这就是悬棺。
早在商周时期,那里的古人们,就使用了这种充满神秘色彩的埋葬方式。
丹霞之红,永恒而庄重。古人将其视作鲜血的象征,生命也因献血的流淌而活跃。在生命终结之时,这里就是灵魂的寄身之处。
丹霞地貌高耸陡直的崖壁直插云霄,有的山峰往往只有一条羊肠小道供人攀登,顺着这段山崖一直攀爬,似乎就会到达天宫之上。
古人们期盼着死亡以后,能够在另一个世界获得新生。陡峭的丹霞崖壁,就好像是通往另一个世界的阶梯。
在丹霞发育较好的地区,几十米高的悬崖峭壁,“跻攀绝险, 人迹不到”,水平产状的致密岩层,是理想的悬棺葬的地点,足以满足将棺柩“置于千仞之上”的要求。
中国大地上的众多丹霞地貌,让人们得以凭此寄情山水。中国文化的很多载体,也因而与丹霞地貌结缘。
道教认为,人间是仙界的反映,神仙居住的天宫理应与人间帝王的宫阙相似。丹霞山峰的陡峭、冷峻、清幽,恰好满足了道士们对仙境的想象。
山顶平台或是风化所形成的山洞,都是道教信徒们青睐的道观修筑地。
这样一来,道观居于山巅的险要性和隐于山洞的神秘感就展现得淋漓尽致。因而,丹霞与道教名山、名观有诸多重合之处,自是不足为奇。
两千多年前的西汉末年,佛教通过古丝绸之路向东传播。进入中国后,分布着大量丹霞地貌的陇山周围、河西走廊以及天山两侧,成为了教徒们开凿修建佛教石窟的第一选择。
丹霞地貌垂直节理发育,常常会形成高达数十米的悬崖峭壁,与崖壁前的河流相组合,庄严的佛教气氛就营造起来了。
佛像的建造还需要精雕细刻,所以要求岩石结构致密,硬度小,易于雕刻。而红色砂砾岩最能够满足这种要求。
丹霞地貌的陡崖下部有着突起的坚硬岩层,能成为遮风挡雨、防止太阳暴晒的廊道。
红色砂岩的水平层理, 受到风力侵蚀后形成额状洞, 只要稍加开凿就可以形成石窟。
西北地区的丹霞地貌顶部发育有黄土盖层, 黄土在雨水下渗作用下, 形成坚硬的盖层, 保护下方的红层不易被侵蚀, 使得石窟更加稳定。
红色,是丹霞地貌的首要特征。这里的红,就来自于岩石中的铁和锰。
地学家们把这种偏红色的在河湖中形成的沉积岩层统称为“红层”。红层上所发育的地貌被称作“红层地貌”。丹霞地貌,就是红层地貌中的一种。
在距今1.4亿年-6400万年的白垩纪时期,热带和亚热带的陆地盆地中,红层在此孕育而生。
足够大的陆地,使得当时中国的大陆性气候特征显著。
随着水流的作用,在地势较低的山间盆地中,沉积而形成砂岩或砾岩。
巨厚而平缓的砂砾岩层,在当时炎热干燥的气候条件下,岩石中的铁锰等物质发生充分氧化,而变成了红色,形成红层。氧化程度越高,丹霞呈现的颜色就越红。
而我们今日看到的丹霞地貌,很可能是7000万年前的一场造山运动的产物。这次剧烈的隆升运动,导致刚刚形成的部分红层发生倾斜和舒缓褶曲。
地球内营力的持续作用,使得沉积下来的红层发生间歇性的抬升,在山体上形成了自山顶向下分为几个层次的夷平面。
岩石内部发育着大量的垂直裂缝或垂直节理,随着地壳抬升,外界的流水及风化、侵蚀等作用,对裂缝和节理进行切割,将山壁磨平,形成了陡崖坡和“一线天” 式的深窄峡谷。
陡壁崩塌下来的岩块就堆积在崖麓上形成缓坡。
直到这里,至少几百万年的地质变迁,丹霞才最终形成。
红与陡,给了丹霞独到的韵味。
丹霞到底是什么?
光是在地质学里的分类,就有这么细。
所以,学界对于“到底什么是丹霞”的问题,一直都还没有定论。比如著名的甘肃张掖丹霞,许多人心目中西北丹霞的代表,就在学界中争议很大。
张掖的丹霞,被称为七彩“丹霞”,这些岩层中除了红色外,还混杂着灰、白、绿、橙、黄等多种颜色,如同一条彩带溶解在了起伏不定的地面上,它因此也被称为:彩色丘陵。
虽然张掖的丹霞地貌同样是在红层上发育而来的,但因为这里的岩层处于褶皱带的倾斜部位,容易崩塌,且岩体多为粉砂岩和泥岩,侵蚀风化更甚,所以最终生成的是平缓浑圆的丘陵地貌。
地质学者刘尚仁、罗成德等曾提出:丹霞山崖的高度应大于10米,丹霞山崖的坡度则应满足悬崖坡的条件——55°至90°之间,高度和坡度低于上述标准的丹崖不能算是丹霞地貌,应归入红层丘陵山地中。张掖丹霞受风化侵蚀影响,坡度缓,反而更接近于红层丘陵山地。
也有学者认为,丹霞地貌的形成必须要有水的作用。而西北丹霞因其深居内陆,更多的是风力作用而成,不应归属于丹霞地貌范畴。
直到现在,丹霞的定义等研究也没有完全搞懂,它也仍然是地理学科的前沿研究。
需要注意的是,丹霞十分脆弱。
去年8月的新闻,几位游客进入张掖丹霞景区的保护区内拍摄视频,就导致风化壳开裂,部分岩体崩落的不可逆损伤。
也有声音呼吁,开发丹霞景区也要格外小心。
毁灭只需要一秒钟,而想要再形成,则是上亿年。
- END -
作者 | Nico
编辑丨苏小七
参考资料、部分图片来源 |
《丝绸之路》《极致之美》
《发现四川》《发现广东》
葛云建、张忍顺《悬棺葬及其与丹霞地貌的关系》
林梅村《徐霞客对我国丹霞地貌旅行考察的贡献——纪念徐霞客逝世360周年》
刘江龙《中国东南部丹霞地貌形成机理及其地学效应研究》
彭华《中国丹霞地貌研究进展》
彭华《丹霞地貌分类系统研究》
相关书籍推荐
《极致之美》
山海无极
随心所至
160张顶级摄影师作品
为您呈现中国各个极致之地的绝美景色
https://m.tb.cn/h.e2VzTOE
点击链接,再选择浏览器咑閞;或復·制这段描述¥0qppYcY204a¥后到淘♂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