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川渝跨省农村客运班车开通!农村公路还可这样发展


相隔13公里

过去坐班车要花1小时

昨日

跨省农村客运班车开通



川渝两镇居民跨省上班仅需半小时 


4月1日,广安市邻水县高滩镇和重庆市渝北区茨竹镇交界的方家沟桥,每隔10分钟就有1辆农村客运班车驶过。日前,川渝跨省农村客运班车在广安邻水县高滩镇、子中乡和重庆市渝北区茨竹镇同时开通运行。


高滩镇与茨竹镇相距13公里,两镇之间由一座方家沟桥相连。因高滩镇属于四川省,茨竹镇属于重庆市,两地一直没有开通直达客运班车,两地的客运班车抵达方家沟桥就需返回,往来川渝两地的村民只能在方家沟桥换乘,短短13公里路,需要花1个小时左右。


此前跨省农村客运班线的审批需要省级交通部门审批,手续复杂,办理时间较长。2017年,交通运输部出台《关于深化改革加快推进道路客运转型升级的指导意见》,规定申请或者变更毗邻市、毗邻县间道路客运班线,需由毗邻市、毗邻县道路运输管理机构协商一致后,由相应的许可机关履行审批手续。在此基础上,邻水县和渝北区运管部门经过多次对接,开通了茨高线、茨子线毗邻农客线。


首批开通运行的8台客运班车为19座中型中级豪华版客车,由重庆交运集团和邻水银烽公司各投入运力4辆,每天的运行时间为早上6:30至晚上7:30,每隔10分钟一趟。客运班线开通后,邻渝两地7万余名群众出行更加便利。


“现在是客运淡季,从运行一周的情况看,上座率有60%左右。相信随着两地交往的紧密,上座率会进一步上升。”邻水银烽运输有限责任公司负责人沈友军说。


位于高滩镇的川渝合作“桥头堡”高滩园区的蓬勃发展让两地居民往来日渐紧密。目前,高滩园区内已有投产企业30家,70%以上企业为重庆做配套,90%的产品销往重庆。今年,该园区升级为市级层面的高滩新区高规格打造,计划当年开工建设和投产企业将达到50家,能提供近6000个工作岗位。


“下一步我们将与高滩新区对接,将客车班线延伸到园区,让园区工人上下班更加便捷。”广安市运管所所长柳维波表示。


跨省农村客运班车的开通,也让高滩和茨竹两地居民跨省赶场成了家常便饭。重庆茨竹镇居民王远琼现在就很喜欢去广安高滩镇买菜赶场,“之前来高滩赶场的次数不多,因为换乘麻烦,单程需要1个小时左右,车费要16元。现在有了直达车,半个小时就可以来高滩,车费也只要5元了,又实惠又方便。”


委员围绕“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建言资政 



3月29日全国政协在京召开第三次网络议政远程协商会。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汪洋主持会议并讲话。他强调,“四好农村路”是重要民生工程、德政工程,为党在基层凝聚了民心。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四好农村路”的重要指示精神,从政治上认识建设“四好农村路”的重大意义,坚持党的领导,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挥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逐步消除农村公路发展的瓶颈制约,为农民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提供更好保障。


13位委员在全国政协机关和福建、河南、四川、青海等5个会场以及通过手机连线方式发了言,300多位委员通过移动履职平台发表意见。委员们认为,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农村公路建设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农民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显著增强,产生了良好的经济社会效益。同时,农村公路发展规划不完善、法治保障不健全、养护管理不到位等问题日益凸显,应予以高度重视。


委员们建议,我国农村公路步入新的发展阶段,应落实高质量发展的要求,克服重建设、轻管养等突出矛盾,加快从注重规模速度向注重质量效益转变。



加强顶层设计,搞好统筹规划,促进农村公路发展与脱贫攻坚、产业培育、新型城镇化、乡村振兴等有机衔接。


及时修订公路法,加快农村公路条例立法进程,为农村公路发展提供法治保障。


严格落实《农村公路建设质量管理办法》,加强施工质量监管,实施提档升级工程,坚决守住质量和安全底线。


深化养护管理体制改革,明确县乡村三级管理责任,推广“路长制”,探索政府、社会力量、农民群众多元化养护模式,实现全寿命周期养护。


拓宽农村公路发展资金筹集渠道,探索设立建设、管理、修补、养护基金,构建公开透明的新型补贴政策体系和考核奖励办法。


把好项目筛选关、建设验收关、资金拨付关,提高资金使用效益,防止“跑冒滴漏”。


落实绿色发展理念,强化自然保护区交通项目的生态影响专项评估,搞好生态环境保护和修复。


推进“村村通客车”工程,探索农村交通、邮政、快递、电商等多方设施同步配套、互相搭载的新模式,构建覆盖县乡村三级物流网络。


我省今年建制村通客车率将达92% 




让农村居民也能享受到便捷化的客运服务,这是实现全面小康的农村客运“小目标”。我厅运管局已制定了2019年-2020年分年度建制村通客车计划,今年全省将新增通客车建制村3000个,建制村通客车率达到92%。


 ◆ 哪些村能开 先确定标准 


截至2018年底,全省4.7万余个建制村中,还剩5000个左右未通客车,农村客运通达率为88.8%。


“目前,未通客车的建制村绝大多数都是‘硬骨头’。”厅运管局相关负责人说,从数据来看,未通客车的建制村中,有75%左右位于三州和贫困县。


开行农村客运,对客车、道路等硬件要求高。按照既有的《农村道路旅客运输班线通行条件审核规则》,不同道路等级允许开行的营运客车不同,如4级公路不允许通行超过6米的营运客车;客车开行路线的道路宽度、安全设施、隧道、桥梁等也均有硬性指标。


从客观现实来看,四川民族地区、贫困地区山高路远,尽管近年来交通基础设施大有改善,但很多农村公路通行条件仍不符合既有的安全审核规范。


上述相关负责人表示,按照交通运输部要求,今年四川将根据实际,确定省内农村客运的两个标准:一是具备条件的建制村通客车标准,二是农村客运响应式服务标准。“确定哪些是能够开客车的建制村,再集中力量进行攻坚。”


 ◆ 以县为主体 实现兜底目标 


在两个标准里,有一个是农村客运响应式服务标准。


什么是响应式服务?针对四川实际,近年来我省鼓励开行响应式公交,与公交、班线客运不同的是,响应式公交并非定时、定班开行,而是在接到群众出行需求后“应召”出行。


目前全省已通达公交的建制村中,约17%为响应式服务,是农村公交、班线客运的有效补充。不过,响应式客运在运行中也面临一些问题,比如,收到需求后何时回应、何时承运,对此,省级部门也将明确具体的规范,让响应式客运既能满足老百姓出行需求,又能适应市场化运行机制。


目前,农村客运为市场化运行,客流需求不足、运输成本太高等阻碍着农村客运发展。“具备条件的建制村全部通客车是脱贫攻坚的兜底目标,从定位来说,农村客运应该是一种基本公共服务。”该负责人说。


根据《四川省农村公路条例》规定,县级人民政府是农村客运发展的责任主体。目前,全省正以县级人民政府为主体,大力推动“四好农村路”建设,因地制宜推行公交、班线和响应式等农村客运服务模式,让农村客运尽快实现全覆盖


免收社会救援车辆通行费,申请程序看过来!

当梨花邂逅公路,国道248线美成这样!

深刻汲取江苏“3•21”事故、湖南“3•22”事故教训 立即行动 举一反三

2019年4月1日0时起,我省将对正常装载合法运输的计重收费货车实施差异化收费


来源:四川日报、新华社、交通运输部、中国交通新闻网

由四川省交通运输厅整理编辑

转载请注明出处


长按图片☞识别图中二维码关注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