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重建川九路,再造九寨标杆!



544国道川主寺至九寨沟县城段公路连接着九寨沟、黄龙两个世界自然遗产核心景区,是交通运输部和四川省于2003年联合打造的具有全国性示范效应的旅游示范工程。2017年“8·8”九寨沟地震使川九路严重损毁,交通运输部、四川省委省政府提出全力打造灾后恢复重建新示范、新标杆工程的建设目标。


544国道川主寺至九寨沟县城段灾后恢复重建工程(简称川九路)起于九寨沟县城西北侧,止于川主寺镇,路线全长123公里,二级公路标准建设,总投资33.39亿元,建设工期36个月。项目业主为四川省阿坝州公路管理局,由四川兴蜀公路建设有限公司负责代建。


夜幽深,指挥部门前的院子里,几个人小声地聊着天。门前黝黑的新路蜿蜒前伸,路边几棵结满果实的核桃树,被风抚摸得沙沙作响,在温柔的路灯下摇曳生姿,珊珊可爱。在九寨沟最美的季节,在这个平静的夜晚,他们感慨万千,过去几个月的奋斗与坚持,终于开花结果。


自2018年6月川九路重建以来,指挥部一直高标准、严要求,各参建单位紧锣密鼓地按照既定工期施工。9月20日,川九路九寨沟县城至川主寺段建成通车,震后的九寨沟再次向世人揭开了美丽的面纱。


▲神仙池大桥钢箱梁施工


“我们不知道今年成都的夏天有多热


今年4月,为配合九寨沟震后开园,业主要求川九路项目在9月20日前完成九寨沟口到九寨沟县城段全部35公里路基交验、路面铺筑及桥梁、明洞、隧道和涵洞等附属工程,完成川主寺到九寨沟口75公里路面铺筑及桥梁涵洞等工程。


“当时我们觉得这几乎不可能。”川九路项目副指挥长潘嵩说,工期摆在那里,但机械设备需成倍增加、大量的材料储备需要在短时间内完成、还有几个路段尚未协调完毕……难题比比皆是,加之接下来的5月和6月又是雨季,有效工期实际更少。


“各种困难消耗着我们的希望,整个项目都弥漫着悲观的情绪,不停地开会,不停地调整,只有很少人保留着希望。”川九路项目副指挥长徐宪涛回忆道。


在这种情形下,川九路最需要的是凝聚人心。指挥部几位负责人认为,要按时完成任务必须动员项目上所有人心往一处想、力往一处使。但因为大家认识的不同,指挥部、总监办、施工单位和其他参建单位存在分歧。“有些施工单位认为一个国道项目没必要这么高标准。”潘嵩说,对质量、安全和环保上的“执拗”颇有微词。为此,指挥部通过大会反复讲、会下个别沟通谈心的方式,陈述利害关系,让大家在认识上达成了一致。


认识统一了,剩下的就是加油干!潘嵩表示,项目上的主要人员都是24小时连轴转;现场施工在夜里什么时候结束,监理工程师就什么时候回;指挥部每日巡夜,从早晨到半夜工作16个小时成了习惯;出门带着两个充电宝,回来手机依旧没电关机也是常事……


徐宪涛讲了一个他的故事。暑假期间,他爱人带着他们十岁的儿子来项目看他,结果两天没见他人影儿。原因很简单,早上很早徐宪涛就下工地了,晚上回来的时候妻儿都睡着了。第三天,儿子急了,说今天一定要见到爸爸。那天吃过晚饭,儿子就跟着项目的车子到了工地,跟着徐宪涛待到凌晨才回到指挥部。


这样的故事不胜枚举,但他们无人抱怨。“指挥部人员虽然大都是成都来的,但我们不知道今年成都的夏天有多热。”徐宪涛笑着说。


科学组织协同推进


站在亮丽的新华村明洞前,潘嵩感慨万分:“这个地方山体十分破碎,前后大大小小塌方多达十几次,最多的一次塌方达到2000多立方米。”说完,他还展示了他们施工中拍到的那次塌方的视频,在长达近一分钟的视频中,松散的碎石和泥土像流水一样一泄而下。


类似这样的难题,极大制约了项目的正常推进。


地材问题也是如此。“我们的碎石需要到甘肃省文县购买;路面上面层专用材料玄武岩需要从峨边运送到川九路;因为环保原因,水泥限量生产,时常购买不到……十分头疼!”潘嵩说,指挥部只能调动各种材料运输车日夜不停送进川九路,高峰时每天玄武岩运输车辆有三百余辆在路上。


难题的解决倚赖项目强有力的领导机制。我厅和阿坝州成立联合督导组;业主单位阿坝州公路管理局相关负责人4月以来就主动到现场“督战”;代建单位四川兴蜀公司集中力量组建项目建设指挥部,由总经理亲自担任项目指挥长,总工程师担任常务副指挥长,在全公司范围选拔优秀的专业技术人员担任管段工程师,从各业务部门抽调精兵强将协调配合现场管理,全力保障川九路建设。


除此之外,项目还推行设计、施工、运营和交通主管部门四位一体的工作机制,兴蜀公司作为代建管理单位与业主、设计、施工、监理单位建立定期联络机制,齐抓共管、协同推进川九路建设。


▲漳扎隧道进口正在进行二衬施工


标准化施工效率品质双提升


在上四寨隧道口,一块巨大的电子显示屏上详细地显示着洞内施工人员的信息,包括姓名、位置、进洞时间等。“我们工人的安全帽内有个小芯片,可以定位工人的位置,极大提升了施工安全性能。”潘嵩如是说。


着眼“全寿命的施工监控”建设智慧工地,项目运用信息化手段,构建项目数字化管理平台,严格落实拌和厂、试验室等试验数据实时上传、特长隧道远程视频监控等技术,建立VR安全体验中心,开发“掌上App”,实行QQ群报检,推广二维码技术,实现建设全过程可视、可控,施工程序可溯源可倒查。


川九路的标准化“基因”远不止于此。“为了打造川九路标杆,项目采用了很多只有高速公路才用的技术和手段。”潘嵩说。


在2标,其钢筋加工场配备了数控钢筋网片机、数控冷弯机、数控等离子切割机、小导管尖头机等一整套数字化加工设备。日前,在该标段钢筋加工场,两名工人正在进行钢筋网片制作:一名工人将钢筋放上操作台,另一名工人操作几个按钮,机器便自动切割焊接,不到20秒就出来整个钢筋网片,且成品规范。潘嵩介绍到,这个装置使用前,只需提前将制作钢筋网片需要的数值输入计算机系统,操作人员简单点击几个按钮即可,极大提升了加工效率和质量水平。


关于项目“四新”技术的运用,潘嵩也如数家珍:隧道施工采用带喷射臂湿喷自动机组、液压式自行栈桥、防水板挂设台车、二衬台车滑槽逐窗入模等装备及工艺,断裂带附近桥梁采用钢混组合箱梁,应用清水混凝土施工工艺……


除此之外,项目还积极落实首件工程认可制,全面推行“两区三厂”标准化建设,编制新示范工程创建手册,强化进场人员全员培训,实现每月工程建设管理培训常态化。


融入生态拥抱旅游


翻开川九路工可报告,可以看到该项目涉及黄龙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九寨国家森林公园、九寨沟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九寨沟世界遗产地4处特殊、重要环境敏感区域。


‘交通﹢生态’,是川九路绕不开的命题。”潘嵩说,经过多方研究,川九路项目恢复重建原则确定为在既有川九路基础上实施复建,除个别损毁严重路段需要绕避次生地质灾害外,总体上不存在重新选址选线、扩大建设规模的情况。


除此之外,项目还尽一切可能保护沿线生态环境


以挡墙为例,全线基本采用生态挡墙的方式。在1标,这里的生态挡墙不仅全部复绿,而且还藏着“小秘密”。潘嵩表示,项目将从老路废弃的木制栈桥上拆下的木板,用钢筋钉在边坡上,然后在木板上挂网,喷播草土,“这样可以不用水泥混凝土加固,既环保又节约。”


废旧沥青路面的处理,是改扩建项目十分头疼的问题。川九路项目将原沥青路面全部进行铣刨,加工成新的沥青路面原材料,力求环保节能。为此,项目引进了目前更为环保的沥青冷再生技术,做了4公里的沥青冷再生路面。目前这个试验段已经列为我厅科研课题,将为国省干线和农村公路沥青路面改造项目提供技术支撑。


“不仅在建设中要体现生态环保,运营中也一样。”潘嵩说,为了减少运营中的污染,项目跨河桥梁均设置桥面径流收集系统、沿路在适宜位置设置路面径流收集系统;停车区、观景台结合沿线既有生活污水处理设施,设置一体化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处理后回收利用或用于周边农林灌溉,不直接外排。


‘交通﹢旅游’也是川九路一直以来的使命。”徐宪涛说,项目将充分利用和结合地形,分类合理设置服务区、观景台、停靠站及骑游道,建立全方位深度融合的慢游服务体系,与公路快行交通有机衔接,提高旅游服务品质。


9月27日,九寨沟重新开园,看着路上络绎不绝的旅游大巴,已经连续三个多月没回家的徐宪涛在日记中写下这样的话:“我相信,经此一役,会让我们在未来的建设中,有能力向着更高、更远的目标前行!”


蜀道通途,说不完的立交桥!

雅安、遂宁,都要建新桥了!

建设新通道,交通物流上,成都出了9项行动计划

在“高原中的高原”筑路,无匠心难出精品!


来源:中国交通报、兴蜀公司

由四川省交通运输厅整理编辑

转载请注明出处


长按图片☞识别图中二维码关注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