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阿布洛哈村通车,《人民日报》:历史性跨越


今天(7月2日)出版的《人民日报》2版(要闻版)以《全国最后一个具备条件通硬化路的建制村——阿布洛哈村通车了》为题,聚焦乡村客运“金通工程”开进阿布洛哈村



▲6月30日,实现“车路双通”的阿布洛哈村。尹 钢摄(人民视觉)


▲6月29日,俯瞰阿布洛哈村通村公路2、3号隧道之间的钢桥。新华社记者 江宏景摄


▲6月30日,两辆四川乡村客运面包车在阿布洛哈村等待乘客。新华社记者 江宏景摄


金沙江大峡谷深处的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布拖县阿布洛哈村,6月30日开通了“金通工程”乡村客运班线。阿布洛哈村三面环山、一面临崖。在全国具备条件通硬化路的建制村中,该村最后一个通了公路。过去,沿着羊肠小道出村要走3个多小时。如今,村民坐车10多分钟可出村,2小时就到县城。


此次客运班线的开通,标志着四川所有具备条件的乡镇、建制村通客车,也标志着我国农村公路建设取得历史性跨越。


6月30日,虽然下着蒙蒙细雨,这个平日幽静的彝族村寨里却人声鼎沸。兴奋奔跑的小孩、喜笑颜开的村民、“长枪短炮”的记者,大家的焦点都落在几辆车身黄绿相间的小巴上。


阿布洛哈村通客车了!


随着通村公路全面完工,阿布洛哈村至拖觉镇“金通工程”乡村客运班线正式开通,标志着四川全面实现100%具备条件的乡镇和建制村通客车,提前完成“两通”目标任务。


▲挂在绝壁上的公路





过去赶集要走4小时

如今坐客车只要40分钟




过去,阿布洛哈村民出趟门几乎是奢望。如今,路通了,“洋马”开始进村了。2019年年底,不少村民就专门去考取了摩托车和小汽车驾照,载物搭人的摩托车在村里已经不是稀罕物了。


摩托车和私家车解决的毕竟是少数人的出行,而大多数村民的出行还是要依靠乡村客运。本次开通的阿布洛哈村至拖觉镇客运班线是凉山州首条按“金通工程”标准实施并开行的乡村客运班线,全长35公里,实现了统一的乡村客运标识、统一的村级招呼站牌、统一的客运车辆外观,结合民族地区特色的从业人员统一服装并佩戴标准工牌。车辆统一安装了4G视频监控系统,该班线由西运集团布拖分公司执运,每日往返1班,遇拖觉镇赶集日增加至往返2班


“阿布洛哈村村民出行从过去步行近4小时,缩短到如今乘坐客车40分钟就能到达拖觉镇。”身着民族特色服装的“金通工程”客车司机杨保安表示。


“车身还印有预约和投诉电话,十分醒目。今天早上我发现女儿鼻子出血,就打了预约电话,带她去拖觉镇卫生院看了看,幸好没有大碍,我也就放心了。”阿达色贵牵着6岁女儿阿达么日牛走下客车,这是小女孩第一次坐汽车,显得十分兴奋。路通、车通,带给父女俩的将是一种全新的生活。 


▲阿达色贵带女儿第一次坐汽车




路通了

好日子就来了




路通了,新房子建起来了。过去道路不通,建筑材料无法运到村里,阿布洛哈村民一直居住在简陋的茅草棚、土坯房里。去年年底,通村硬化路主体工程建成,运送建筑材料有了条件,村民们期盼的新房子有了眉目。“阿布洛哈村房建工程主要由33套安全住房和1栋村活动室组成,其中17户为贫困户安全住房。”四川路桥集团盛通公司总经理助理、凉山片区项目经理赵静介绍,在修路的同时,他们还承担了安全住房建设任务。


▲村道旁建起的安全住房


“路通了,我要利用自己所学的带领村民加快产业发展。”村支书吉列子日有了底气和信心 。“以前,我们村主要就是种植玉米等传统作物。现在,在农业专家指导下,村民开始发展米蕉、芒果、核桃、花椒、脐橙、魔芋以及中药材三叉白芨种植。如今,全村人均年收入达4700余元,是2006年以前人均年收入不到200元的23.5倍。” 25岁的吉列子日是阿布洛哈村第一个大专生,从小向往外面世界的他,最终还是回到大山里,成为布拖县最年轻的村支书。


“特别是在一些贫困地区,改一条溜索、修一段公路就能给群众打开一扇脱贫致富的大门。”总书记的嘱托萦绕耳边,望着向远方延伸的路,似乎看不到尽头,但吉列子日和阿布洛哈的村民们知道,这条路将通往哪里……


初心不改,人民至上!四川的这3.8公里,是脱贫攻坚路的一个缩影

“金通工程”驶进阿布洛哈村,四川交通提前实现“两通”目标!

“乘风破浪”我先上,阿坝公路党旗红

搭肥料、装背篼……达州通川区实现建制村100%通客车

来源:人民日报、中国交通报

由四川省交通运输厅整理编辑

转载请注明出处


长按图片☞识别图中二维码关注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