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回家只要8分钟!”这条沥青路见证三河村巨变


2月初,初春的阳光洒在凉山州昭觉县三岔河乡三河村一号安置点。一栋栋黄墙黑瓦的彝家民居错落有致,镶嵌在绿树环绕的大山里。村民吉好也求的女儿吉好有果正和邻居小朋友们玩耍,一会儿跳皮筋,一会儿捉迷藏,开心极了。


▲火普村干部群众再唱《留客歌》


“只要8分钟。”村民节列俄阿木非常肯定地说,“我试过!”节列俄阿木所说的“8分钟”,是指从245国道昭觉分路口前往她所居住的安置点的车行时间

从245国道往南是一条平整的沥青路,3年前,这条路还颠簸难行。“当时总书记就是沿着这条小路来到了我们村。”节列俄阿木说,“总书记始终惦记着我们,还在新年贺词中提到了我。”


▲2018年2月11日上午,习近平总书记驱车2个多小时,从西昌市来到位于大凉山深处的昭觉县三岔河乡三河村、解放乡火普村,走进彝族贫困群众家中,看实情、问冷暖、听心声,同当地干部群众共商精准脱贫之策。新华社记者 谢环驰 摄


2018年2月11日,习近平总书记深入大凉山腹地的三河村和解放乡火普村看望贫困群众。在节列俄阿木家,总书记同村民代表、驻村扶贫工作队员围坐在火塘边,一起分析当地贫困发生的原因,谋划精准脱贫之策。

2018年12月31日晚,电视上,国家主席习近平在新年贺词中说:“我始终惦记着困难群众。在四川凉山三河村,我看望了彝族村民吉好也求、节列俄阿木两家人。”

3年过去,三河村和火普村都发生了巨变。村民都说,脱贫攻坚带来的变化,看得见、摸得着,是实实在在的。

摩托车的声音越来越近,原来是吉好也求和妻子赶场回来了。当天,他们驾驶着摩托车到邻近的洒拉地坡乡赶场,采购年货。和节列俄阿木一样,吉好也求对这条路也深有感触,他说,以前路不好,家里条件也差,去赶场要靠步行,得走一个多小时。现在,骑着摩托车,10多分钟就到了。

除了吉好也求所在的安置点,当地还建设了8个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截至2020年5月,9个安置点的147户建卡户,都分到了新房。

如何让贫困群众持续增收?驻村第一书记李凯表示,三河村探索出“短期+中期+长期”相结合的特色种植养殖模式。不仅如此,村里还计划把乡村旅游作为长期融合发展之路,把旧址、新居和村史馆串联起来,开发彝族文化扶贫主题旅游线路,提供更多就业岗位,帮助群众增收致富。

▲火普村航拍


离开三河村,驾车回到245国道,往西行驶10多分钟,就可从路口前往火普村。“我们村脱贫后走上了乡村振兴的道路,去年,我们获得了四川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工作先进示范村的荣誉。”刚见面,村党支部书记吉色次哈热情介绍,“都是托总书记的福。”

村民吉地尔子回忆起总书记到他家来的情景:“看得特别仔细,问的都是家常,感觉就像自家的吉莫吉西(亲戚)。”

吉地尔子边说,边走进厨房,指着电磁炉、电饭煲、电水壶等一一介绍。“我家去年彝历年宰了两头猪。”吉地尔子指着房梁上挂着的香肠、腊肉,乐呵呵地说,“生活越来越好了。”


厅召开2021年第2次领导例会,罗佳明主持会议并讲话

超飒!四川公路2020年的14件大事

中交报头版转三版丨四川交通“十三五”发展成就之脱贫攻坚

鸡鸣三省大桥通车一年多,当地人生活发生了哪些变化?

来源:川观新闻、四川日报、新华社

由四川省交通运输厅整理编辑

转载请注明出处


长按图片☞识别图中二维码关注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