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央视聚焦!“两路”精神,薪火相传


在一百年的非凡奋斗历程中
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
顽强拼搏、不懈奋斗
形成了一个又一个宝贵精神
构筑起了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

11月19日
央视新闻频道《朝闻天下》栏目
专题节目《红色精神 薪火相传》
聚焦报道“两路”精神

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
崇高的理想信念
坚定的奋斗探索
伟大的精神力量
使我们党永葆青春活力
指引四川交通人
为治蜀兴川再上新台阶作出积极贡献


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整个西藏除拉萨城内布达拉宫到罗布林卡一条不到1公里的土路外,没有一条现代意义的公路。而在1954年,总长4360公里的川藏、青藏公路正式建成通车,两条公路结束了西藏没有现代公路的历史。这是我国11万“筑路大军”在没有一张完整地图、没有任何地质水文资料的难题下,在平均海拔超4000米的“世界屋脊”创造的世界公路史上的奇迹。这两条用鲜血和生命铺筑的英雄路也见证和铸就了“一不怕苦、二不怕死,顽强拼搏、甘当路石,军民一家、民族团结”的“两路”精神。



跨世界屋脊 筑高原天路



1954年12月25日,从雅安发出的这一电话信号,在15分钟内,通过成都、西安和太原等地一站站接力,只为传递一个消息——通车了,康藏公路和青藏公路通车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为粉碎国内外敌对势力分裂西藏的图谋,促进民族地区繁荣发展,毛泽东主席作出“一面进军、一面修路”的指示。



“二呀么二郎山,哪怕你高万丈,解放军,铁打的汉,下决心,坚如钢,要把那公路修到西藏。”


1950年4月13日,康藏公路,即后来的川藏公路破土动工。此后4年多时间,在雅安至拉萨之间的深山峡谷间,11万军民逢山开路、遇水架桥,他们用铁锤、钢钎、铁锹和镐头做工具,翻越二郎山、折多山、雀儿山等14座大山,越过金沙江、澜沧江、怒江等一道道天险,横跨了数不清的沼泽区、碎石塌方区、冰川和原始森林。



1954年12月15日,一条长1200公里的简易道路穿过青藏高原的生命禁区,将格尔木与拉萨连在一起,青藏公路全线建成10天后,在青藏公路以南,川藏公路也一同通车,“世界屋脊”从此走出了没有公路的时代。



“是谁帮咱们修公路?是谁帮咱们架桥梁?是亲人解放军,是救星共产党。”


这首悠扬的《洗衣歌》传唱了近60年,藏族同胞与解放军因修路而结下的军民一家、民族团结的情感也传诵至今。在这段艰苦卓绝的筑路岁月里,11万军民共挖填土石3000多万立方米,筑桥400多座,书写了世界筑路史上的传奇。而在这奇迹的背后,有3000多名烈士将自己的身躯化作筑路基石,永远守护着高原的生命线。



60多年前,跨越茫茫草原和冰川,遥远的高原打开了大门,西藏和祖国大家庭紧紧地连在了一起;60多年后的今天,辉煌仍在续写,川藏、青藏公路连接的交通大动脉如同一双有力的臂膀,稳稳托举着雪域高原腾飞的梦想。


赓续“两路”精神 铺就幸福天路



如今,在改造、整治和养护公路的过程中,一代代交通人秉承传统、以路为家,高质量推进工程建设,不断为“两路”精神注入新的时代内涵。



这只老式地质罗盘是当年修筑川藏公路时的勘测工具之一,71年过去,它的外观和功能都完好如初。很难想象,那时的踏勘人员就是依靠这样简单的工具,行走、攀爬、反复测绘,一点点开辟出从雅安到拉萨的公路。


川藏公路勘探设计队队员,中交集团退休职工曾发栋说:“踏勘踏勘,就是先走这个路,就那么那个山到这个山,就得爬上半天。”



几年前在建设川藏高速公路时,人们用无人机测绘技术对川藏线进行了重新测量,结果竟和当年依靠罗盘指引找出的路线相差无几。就是握着这样的简易罗盘,我国筑路前辈们踏入世界屋脊,翻越一座座雪山,跨过一个个无人区,游走于悬崖峭壁,生命总是悬于一线之间。而“两路”贯通之时,这只罗盘的主人——时任川藏公路第二测量总队总队长的齐树椿已满头白发,尽管当时他才四十多岁,但由于积雪对太阳光的反射极强,加上环境恶劣和长期营养不良,他的一只眼睛早已失明。



从先辈们用热血铸就的雪域天路,到全世界最长的跨海大桥,如今,中国公路总里程已突破500万公里。小小的罗盘与时光一起,见证了中国公路事业的腾飞。在首条从四川盆地向青藏高原快速攀升的高速公路——雅康高速上,建设者们打通天险修建的泸定大渡河大桥,实现了大渡河上史无前例的千米级跨越。



省公路设计院公司副总经理蒋劲松说:“主跨1100米,又被称作‘川藏第一桥’,也创造了很多第一,比如说隧道锚长度159米,就是世界最长的。”



年轻的工程人员们正在创造新的纪录,也不断提升着这条团结线、幸福路的安全性和通行效率。被称为“康巴第一关”的折多山最高海拔4962米,目前折多山隧道正在紧张的施工中,预计通车后,穿过这一段的车程将由原来的一个半小时缩短到8分钟左右。


蜀道集团藏高公司折多山指挥部副指挥长郭守儆表示,折多山隧道地质灾害频发,仅我们处理的涌突水、大变形就多达36次。但再怎么难,也没有60多年前修建川藏公路和青藏公路那么难,我们要继续弘扬“两路”精神,以实际行动让进藏路成为优质路、环保路、安全路。



筑路先辈艰苦奋斗的精神,从未因时代的变迁而褪色,他们顽强拼搏、甘当路石的情怀,也不断滋养着后人。被誉为“川藏线英雄信使”其美多吉,驾驶长途邮车30多年,冒着生命危险在平均海拔3500米以上的雪线邮路上将每封信、每个包裹安全送达。而被誉为“天下第一道班”安多公路养护段109道班,几十年如一日默默坚守在海拔5000多米的唐古拉山。一代代筑路人、护路人以高度的责任感和坚强意志构筑起钢铁运输线,保障着高原天路的全线畅通。



“过去(出现地质病害)的话,可能堵车就要一两天,现在两个小时、三个小时基本就解决问题。”四川省甘孜州公路管理局甘孜分局局长周洪明说道,对于养护人员而言,曾经“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现在因全部升级为机械化养护,这为过往车辆提供了更好的、舒适的、畅通的交通。


往期回顾

四川交通建设投资冲刺2000亿元,3条高速公路抢抓工期

便民利民!四川27个烈士陵园对外交通出行条件显著改善

兢兢业业用心养路,2021年度四川最美护路员风采展示

纳溪区:打造“产业、智慧、生态”三条路丨四川第五批“四好农村路”省级示范县展播⑤


来源:央视网

由四川省交通运输厅整理编辑

转载请注明出处


轻触下方公众号名片可跳转至公众号主页

关注、查看更方便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